道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美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唐朝画家张璪说“外师造 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淡哉?”
化,中得心源。”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的艺术家更关注的是个体 “意象”强调物与我,心与物,情与思,主体与客体的相融合一,
生命的实现,人生境遇的隐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体悟。就如 由自然景物触动心怀,激发内心的生命感悟,引起潜意识活动,
音希声,大象无形”[15],至上的美只能心领神会,从无声无形中进 行感悟,从而直达美的本源。庄子也认为“听乎无声……无声之 中,独闻和焉”[11]的“天籁”才是至乐;“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 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的“天乐”才是大 美,人们只有以“虚静”的状态才能领悟。
唐代的美学家们在老庄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意境”这一
2011 年 2 月 (第 2 期,总第 166 期)
【文艺论丛】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Feb.,2011 (No.2,General No.166)
道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美学的影响
文源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电影也毫无疑问地濡染了这一思想,从而
无形等等,也难怪西方人会对《卧虎藏龙》等影片中的轻功、剑术 由于其内容主要是自然景观和客观物品,因此又被称作“景物
等迷惑不解,这是在道家思想熏陶下,中国人对于“天人合一”思 镜头”。空镜头往往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物传递着浓烈
想最为直观的演绎。例如在影片《英雄》中,秦王得到了残剑的一 的感情。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空镜头常用来外化
体,不分彼此,物我交融,才同与大道,回到自然本性与游心天地 留下了神来之笔。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多次出现月亮的空
之间,也就是天人合一,才能达到至美的境界。
镜头,将人物在不同时空的心理情感外化为月夜的阴晴圆缺,
三、 “意境”说对中国电影美学的影响
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窗棂分割的月亮暗示了情感的悲剧结 局;乌云遮蔽的月亮是风雨的前兆;同一轮满月既目睹了忠良
使自身Leabharlann Baidu能力提升至无限,因此出现了武侠片这一充满浪漫主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义色彩的电影新类型。人们借助天地之气来提升自身武功,从动
道家的“意境”对中国电影最大的影响是空镜头的频繁使
物的生活习惯悟出“五禽戏”“、太极拳”等武术,摘叶飞花伤人于 用。所谓空镜头,指的是画面中不出现与剧情相关人物的镜头,
到六十年代的《早春二月》,八十年代的《城南旧事》、《芙蓉镇》, 着力去刻画黄河的全貌,奔腾的气势等等,而是大量出现缓缓
九十年代的《霸王别姬》、《菊豆》、《活着》等等,对人性的关照是 得让人察觉不到在流动的河水的画面。河水就像黄土地一般安
这些影片主要的目标,个人命运的浮沉是创作者们真正的关注 详平静,内里却孕育着巨大的力量,它养育了翠巧,同时又可以
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6]庄子则说:“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 皆可与心灵契合,精神与自然和谐贯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受,可得而不可见。”[7]但是“道”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万物之 的境界,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中“,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
“道”这一美学命题的建构,对于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学艺术
作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因此,考察中国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无形世界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具有无穷生机的大生命体,相生
都不可能脱离道家思想对其造成的影响。中国电影作为一种新 相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生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格独特,不能不
人与万物一样,同处在宇宙之中,随着“道”的运动而运动,
物不禁不塞,畅开万物生化之源,任其自生自化,这就是“道法 真实,用主观融洽与客体,神而明之,可有万变,有时满纸烟云,
自然”。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 有时轻轻几笔,传出山水花鸟的神韵,取不斤斤于逼真,那便是
而常自然”。(51 章)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天与人 中国画……我屡想在电影的构图上,构成中国画之风格”。[16]影
道家认为,“道”是最高形式的美,世间万物都是由“道”生 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2]
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通则,顺应自然,“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 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12]体悟宇宙自然活泼的生命 韵律,并由此获得人生与精神的完全自由。受到道家这种审美
是统一的。他强调要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 片的创作者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运用叙述之外的手法来表达
子·齐物论》)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主观情调或暗示叙述之外的情感,使画面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形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人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无穷的力量,以 成一种相得益彰的韵味。用道家的话说,就是“境生于象外”,
道家美学以人为大,认为人是世间钟灵毓秀的生物,因此 在中国艺术家看来,自然与心灵、物与我的关系是审美体验的 核心。一切美均来自于内心,因此,无论是音乐、书法、绘画还是 各种文学形式都是创作者对于人生感悟的抒发。艺术家们受到 道家思想的影响,将他们对于宇宙及人生的精神体验视为艺术 创作之道路。唐朝诗人王维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肇自
“道”决定着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变化,“道生一,一生二,二 意识的影响,中国美学一直将人作为审美主体,体现了天人与
生三,三生万物”[3],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服务万物而不自卑, 物我之间的深层贯通。老子认为,只有保持婴儿的纯洁心态,才
养育万物而不自大。“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 能通过直觉去体验和感悟宇宙之道,庄子也说:“无听之以耳, 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 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13]只有以纯净的心态
里简陋桌椅的空镜头也在隐喻孩子们心灵的荒芜蒙昧。而影片 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18]老子认为一切的事
通、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促进的成份,因而是事物的根本
例如在陈凯歌的《孩子王》中,空镜头承载了导演沉重的思 特性,也定会表现在各种艺术创作之中。
索:开头,几个空镜头缓缓地叠化出一片迷蒙的山区,这一片空
同时,“有无相生”也包含着物极必反的意思。老子说:“天
茫使还算秀丽的景色无端地多了一种蛮荒的感觉。同样,教室 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9] 五色令
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唐代的符载在《观张元外画松石序》中描 审美范畴。王昌龄《诗格》把“境”分为三类:一曰物境,二曰情
述“: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知遗去机巧, 境,三曰意境。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提出“境生于象外”。
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 司徒空《与极浦书》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
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系列独 “道”又有自己独特的生存运动方式,表现出事物的矛盾在一
特的理论,都发源于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1] 不研究老子和庄 定条件下可以互相依存并相互转化的规律性,事物的运动都遵
子的美学,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的秘密”。[1]道 循着一定的“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家提出的“道”、“气”、“意”、“象”、“虚”、“实”、“味”、“妙”、“虚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9]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
静”、“游”、“象罔”、“意境”等等已经组成了中国美学体系的基 于有,有生于无。”[1“0] 流行于万物者,道也。”[11]由此可见“,道”是
本范畴和核心概念,并且成为中国人思考人生以及进行艺术创 生成宇宙万物的根本,是万物生存运动的法则,是有形世界与
于世界电影之林。
“气”,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东西,但实际上“其中有象……其中
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8]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9]
二、 “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电影美学
“常无,欲以观其妙”,[“5] 无名天地之始”,[“5] 有生于无”。[10]老子认 为“,无”孕育了天地万物,是真正永恒的美。因此,老子提出“,大
阐发人道。”[14]
头营造出的画面就像是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接着又用书法、歌
此外,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中国电影最重大的贡献之 声推进着镜头的运动,开始了对历史深刻的反思。
一在于催生了一种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 ——武侠片。
电影是写实的艺术形式,但是在中国电影中我们却常常发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道体对万 现写意的表现。费穆曾说过:“中国画是意中之画,而印象却是
收稿日期:2011-01-05
作者简介:文源(1979-),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 2008 级中国审美文化史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西部电 影美学。
132
的创作影响至深,即使中国的电影作为最年轻的一种艺术形 占有重要地位。但究其根源,可追溯至老子和庄子的美学思想。
式,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魅力,从而傲立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生命本源,是“先天地生”的混沌的
说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濡染了道家思想的结果。
所以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
其一焉。”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可知,人
一、 “道”与中国电影美学
与天、地、道、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应
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即“道”,与宇宙中的万物相和相生,了悟世
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4]故老子又说,“道法自然”。 全身心地投入到宇宙万物之中,才能把握宇宙生命的律动。正
[“2] 道”究竟是什么,却不能够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只能意会,“道 是道家所推崇的这种审美体验,将中国美学中的审美体验的重
可道,非常道。”[“5] 是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 心指向了人的心灵。于是,在中国人眼中,一花一石,一鸟一虫,
嵇康所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从而获得心灵的升华。
中国电影相较于其他国家的电影来说,更注重的是对人物
中国电影的情感表达方式与道家的这种“意境”说有着密
命运的剖析而不仅仅是故事的讲述。例如,从二三十年代的《渔 切的联系。例如在影片《黄土地》当中曾数次出现黄河的影像,
光曲》、《姊妹花》,四十年代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 黄河会自然让人联想到“母亲”、“摇篮”等概念,但影片并没有
重心。就像陈凯歌所说:“拍摄《霸王别姬》时,我在创作上进行 吞噬她。《小城之春》则以颓败的庭园和灰旧的残墙来散发“笑
了自觉的、生机勃勃的转变,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我所认 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伤氛围,寄托了影片的编
定的艺术原则—— —对人的关注。因为艺术说到底是洞彻人生、 导者们深沉的家国情思。谢晋的《天云山传奇》开始的时候,镜
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文章从道家的“道”“天人合一”“意境”“有无相生”“味无味”等方
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道家思想;中国电影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1)02-0132-04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 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8]生成万物的
在上流社会的醉生梦死,又照耀了素芬在艰难生活中的相思之
“意境”这一美学范畴形成于唐代,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 苦。正如片中插曲所唱“: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
133
在同一片月空下,很自然地把纸醉金迷的重庆上海和水深火热 物负阴而抱阳”,总是对立又统一的,在对立中包含着相互贯
的北方农村进行了比照。
幅书法作品,希望从中参透他的剑术来,最终悟出残剑心怀天下 人物情绪,渲染气氛意境,有时,一个空镜头甚至暗寓着整部电
的英雄气概。这也恰好契合了庄子提出的“心斋”和“坐忘”,即抛 影的意旨。空镜头就像中国画中的留白,平生出许多韵外之致。
开一切欲念使心灵纯净,不以物累,不受形役,万物融自身为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镜头语言,不少电影大师运用空镜头在电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