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

合集下载

血尿、蛋白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尿、蛋白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左肾静脉受挤压后血液回流受阻引起高压综合征,以血尿、 蛋白尿为主要表现,86%的患儿在青春期后可自行缓解。
31
精选版课件ppt
胡桃夹现象超声诊断标准
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比狭窄部位内径 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15-20分钟后,其扩张部位内径比 狭窄部位内径宽4倍以上,取两个体位即可诊断。或者平 卧在3倍以上。
9
精选版课件ppt
非血尿性红色尿的常见原因
1.食物和添加剂:甜菜、果浆、食用色素 2.药物:利福平、磺胺类、呋喃坦丁、水杨酸盐 3.代谢性物质:胆红素、尿酸盐、卟啉 4.血红蛋白尿:各种溶血 5.肌红蛋白尿:酮症酸中毒、肌炎、挤压伤
10
精选版课件ppt
各种红颜色尿
血尿
芦荟
蕃泻叶
11
精选版课件ppt
蛋白尿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有多种分类
一、 根据尿蛋白量分为 ➢肾病水平的蛋白尿
(≥3.5g/d,也称大量蛋白尿)
➢非肾病水平的蛋白尿
45
精选版课件ppt
二、根据蛋白尿的性质可以分为
“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 前者指在发热、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患者的肾
脏无器质性病变
➢ 而病理性蛋白尿则是肾脏有器质性病变造成的蛋白尿,一般
发病机制 膀胱粘膜损伤 肾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性损伤 肾盏—静脉通路(穹隆部出血) 肾血管压力增加、通透性升高
34
精选版课件ppt
蛋白尿
35
精选版课件ppt

36
精选版课件ppt
37
精选版课件ppt
蛋白尿的产生机制
38
精选版课件ppt
蛋白尿的产生机制
➢ 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9万Da,带有负电荷,占血浆 总蛋白的60%。

蛋白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蛋白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演讲完毕,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病理性蛋白尿的分类
尿蛋白以白蛋白等中、高分子蛋白为主
尿蛋白定量>2g/24hr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常见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性蛋白尿
尿蛋白以小分子蛋白为主
03
04
02
01
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发生病变 各种分子量的尿蛋白均可出现,以中小分子量尿蛋白为主
01
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正常
02
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轻链)异常增多
03
多为小分子蛋白尿
04
尿蛋白定量一般不多
溢出性蛋白尿
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的蛋白所致
多为轻度蛋白尿
较少见
组织性蛋白尿
01
02
尿圆盘电泳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蛋白尿的特殊检测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02
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轻链)异常增多
03
肾组织破坏
04
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起始部分泌的T-H糖蛋白增加
05
病理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01
肾小球性蛋白尿
02
肾小管性蛋白尿
03
混合性蛋白尿
04
溢出性蛋白尿
05
组织性蛋白尿
06
淋巴性蛋白尿:肾盂和输尿管部位的淋巴管破裂
07
假性蛋白尿:由于尿液中混有大量血、脓、粘液等成分
常为轻度蛋白尿
原因去除后尿蛋白能迅速消失
01

蛋白尿诊断标准

蛋白尿诊断标准

蛋白尿诊断标准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或通透性增加所致。

蛋白尿的发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蛋白尿对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尿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量是诊断蛋白尿的关键指标之一。

正常人每天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通常在150毫克以下,超过此范围即可诊断为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可以通过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定量测定,也可以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进行评估。

2. 尿蛋白/肌酐比值。

尿蛋白/肌酐比值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蛋白尿诊断指标,尤其适用于孕妇或儿童。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蛋白/肌酐比值在0.2以下,超过此比值即可诊断为蛋白尿。

3. 尿蛋白电泳。

尿蛋白电泳是一种较为精准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蛋白尿的类型。

通过电泳技术,可以将尿液中的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条带,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蛋白尿的病因。

4.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诊断蛋白尿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会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因此通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可以帮助判断蛋白尿的严重程度。

5. 尿沉渣检查。

尿沉渣检查是诊断蛋白尿的常规方法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渣,可以发现是否有蛋白质颗粒的沉淀。

尤其是对于微量蛋白尿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蛋白尿的诊断时,以上几个方面的指标都需要综合考虑,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还需要排除非肾脏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如运动后蛋白尿、感染后蛋白尿等。

总之,准确地诊断蛋白尿对于及时治疗肾脏疾病、保护肾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尿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过程,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便尽早发现蛋白尿的病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介绍的蛋白尿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有所帮助,提高对蛋白尿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ppt课件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ppt课件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检测血液中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评估肾脏 功能。
肾功能检查
检测24小时内尿液中蛋白质的总量,有助于 判断蛋白尿的程度。
其他相关检查
如免疫学检查、血液生化等,有助于鉴别蛋 白尿的原因。
蛋白尿的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观察肾脏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有助于发 现肾脏器质性病变。
CT和MRI检查
06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01
02
03
04
患者年龄:中年男性
症状表现:蛋白尿、血尿、水 肿、高血压
诊断依据:肾活检病理诊断
治疗建议: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治疗,控制血压和蛋白尿
病例二:糖尿病肾病
患者年龄:老年男性
诊断依据:长期糖尿病病史,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检 查
症状表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02
蛋白尿的病理生理机制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总结词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是导致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之一。
详细描述
肾小球滤过屏障由肾小球滤过膜和电荷屏障组成,当其受到损伤时,蛋白质会通 过滤过膜进入尿液,导致蛋白尿的出现。常见的损伤原因包括炎症、免疫反应、 缺血等。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总结词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也会导致蛋白 尿。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较长,起病缓慢,症状隐匿,病 情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水肿、高血压等,肾功能逐渐恶化 。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紫癜性肾炎
有过敏史或过敏原接触史,全身 多处出现皮疹、关节痛、消化道 症状等,可伴有血尿、蛋白尿等 症状。
狼疮性肾炎
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可表现 为全身多系统受累,如关节痛、 蝶形红斑、发热等,肾脏受累时 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蛋白尿病例分享

蛋白尿病例分享
不超过2g/day。
尿沉渣异常
除了蛋白尿外,高血压肾病患 者尿沉渣中可能出现红细胞、 白细胞及管型等异常成分。
肾小管功能损害
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主要 以肾小管性蛋白尿为主,提示 肾小管功能受损。
伴随症状
高血压肾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 压的其他靶器官损害表现,如 左心室肥厚、视网膜病变等。
03
诊断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尿蛋白定量的检测方法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收集24小时的尿液,测量其中蛋白 质的浓度,并计算24小时尿蛋白总 量。此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尿蛋 白的排泄情况,但操作较为繁琐。
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
通过测量随机尿液中蛋白质与肌酐的 比值,来估算24小时尿蛋白总量。此 方法简便易行,但受个体差异和饮食 等因素影响较大。
血浆蛋白质浓度异常升高
如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导致血浆蛋白质异常升高,超过肾小球的滤 过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01
02
03
肾脏疾病的诊断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 临床表现之一,通过检测 蛋白尿可以对肾脏疾病进 行初步诊断和分期。
疾病的预后评估
蛋白尿的量和性质与肾脏 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长 期大量蛋白尿往往提示肾 脏疾病预后不良。
• 肾小管损伤:肾小管损伤可能导致蛋白尿,但肾功能基本正常,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肾小 管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病例三的预后评估及长期管理策略
预后评估
• 患者病情:患者患有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逐 渐恶化,预后较差。
• 风险因素: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病例三的预后评估及长期管理策略
控制体重和血压:保持健康的体重,降 低高血压,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和降低 尿蛋白水平。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标准
微量白蛋白尿通常是指尿液中白蛋白浓度微量增加的情况。

这可能是肾脏功能轻微损伤的迹象。

标准诊断微量白蛋白尿的浓度界限可能因不同的医学实践和研究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可能根据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来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医学实践可能使用以下标准:
- 正常范围: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通常被认为在正常范围内是很低的,一般小于30毫克/每克肌酐。

超过此浓度可能被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

- 微量白蛋白尿:在某些标准中,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为尿液中白蛋白浓度介于30至300毫克/每克肌酐之间。

这些数值和标准可能因医学实践、国家/地区的临床指南以及特定研究的结果而有所不同。

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其他临床检查结果以及可能的肾脏疾病迹象。

如果您或他人有白蛋白尿方面的疑虑或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个性化建议和诊断。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ppt课件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ppt课件

Ⅱ.判断蛋白尿是生理性或病理性
真性 蛋白尿
生理性 蛋白尿
病理性 蛋白尿
功能性 蛋白尿
体位性 蛋白尿
运动后 蛋白尿
肾小球 性
蛋白尿
肾小管 性
蛋白尿
溢出性 蛋白尿
分泌性 蛋白尿
组织性 蛋白尿
1.生理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
一般为暂时性的,尿蛋白量一般小于<1g/24h, 蛋白尿以中分子白蛋白为主,发生在剧烈运动后 或发热过程中,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神紧张 等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状态,原因去除后,蛋白 尿即可消失。
裂、厚薄不均等表现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致病基因:COL4A3,COL4A4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尿蛋白一般低于1g/24h 成分以溶菌酶及β2-微球蛋白为主 伴多尿、口渴、多饮、肌无力、糖尿及酸
中毒等 肾小管功能检查受损
肾盂肾炎
蛋白尿含量少,定量常少于1g/24h 尿白细胞较多,可见白细胞管型 尿病原学培养阳性 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 如伴有水肿、血尿、高血压、管型尿等------多 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动脉硬化等
➢ 如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 出现脓尿、白细胞管型,尿培养有致病菌---见于肾盂肾炎
高尿酸血症--见于痛风性肾病或白血病侵及肾 脏
应用抗菌药物、镇痛药或其它化学药品后出现 蛋白尿--虑为药物性肾损害
31
Ⅵ.蛋白尿定量及病因的确定
肾小管性尿蛋白的定量通常小于2.0g/d,尿蛋 白定量高于2.0g/d以上时通常有肾小球病变引 起的蛋白尿
当尿蛋白定量大于3.5g/d并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称为“肾病综合征”,此种情况的原因也多为 肾小球病变
Ⅶ.确定产生蛋白尿的疾病

蛋白尿诊断标准

蛋白尿诊断标准

蛋白尿诊断标准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或通透性增加所致。

蛋白尿的诊断对于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确定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蛋白尿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量是诊断蛋白尿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24h可诊断为蛋白尿。

此外,还可以采用尿蛋白/肌酐比值(ACR)或尿蛋白/尿肌酐比值(PCR)来评估蛋白尿的程度,其中ACR≥30mg/g或PCR≥50mg/g也可诊断为蛋白尿。

2.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是诊断蛋白尿的常规方法之一。

通过尿沉渣镜检或尿蛋白电泳等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尿液中的蛋白质,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蛋白尿。

3. 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判断肾小球滤过膜是否受损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伴随着蛋白尿的出现,因此可以作为蛋白尿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4. 尿蛋白的种类和来源。

蛋白尿的种类和来源也对蛋白尿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白蛋白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的病变相关,而出现α1-微球蛋白或β2-微球蛋白可能与肾小管损伤相关。

5. 临床症状和体征。

蛋白尿的诊断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综合判断。

例如,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等症状,这些都可以作为蛋白尿的诊断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蛋白尿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尿蛋白定量、尿液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的种类和来源,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多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这些诊断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蛋白尿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患有潜在肾脏疾病的人群,定期进行蛋白尿筛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肾脏疾病,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之,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对于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药治疗蛋白尿临床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蛋白尿临床思路与方法
继发性肾病,如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轻度水肿, 常伴头晕耳鸣,乏力、腰膝酸软,性功能明显减退等肾气、 肾精亏损之证,但尿蛋白定量则较少,这可能与继发性肾 病主要病理变化标志不是尿蛋白量多少有关;
2020/11/14
9
大部分原发性肾病尿蛋白含量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呈 正相关,即病情较轻者尿蛋白量较少,病情较重者尿蛋白 量较多;
2020/11/14
12
肾病证候病机变化莫测,须注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注 意其与总体病机的密切联属关系。正确掌握肾病总体病机, 就掌握了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及预后的全局,为 拟订治疗原则提供依据;
审清肾病过程中证候病机变化,就掌握了阶段病变矛盾的 主要症结,则为治疗方法提供佐证。
2020/11/14
2020/11/14
5
中医病名大多是以主症命名,包括引起肾 病蛋白尿在内的相关的水肿、腰痛、虚劳 等病名,有时很难科学、准确地概括出其 主要病因。若借鉴西医之病的诊断.有些肾 病出现的蛋白尿之因,可供中医辨证参考, 开发辨证新思路。
2020/11/14
6
高血压性肾病多因肝阳上亢,下汲肾水,肾虚失摄所致; 红斑狼疮性肾炎多因热毒之邪入侵,内及于肾,耗损肾气肾
13
审因论治与辨证组方
肾病蛋白尿基本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中医学认为蛋白尿的漏泄主要是脾肾亏虚为本,阴精亏损, 封藏、固摄、化生失职所致,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湿、 邪毒、瘀血为标。
临床上多以益肾固精填精、健脾敛精生精治本,以利水、 祛毒、化疲治标为基本治疗法则。
2020/11/14
14
中医药治疗蛋白尿临 床思路与方法
流行病学
2015年,来自北京、上海、广州3个大城市 的调查研究显示成年人群中CKD患病率为 11.8%~13.0%。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

尿液样本的收集应该遵循 标准化的程序,避免污染 和误差。
生理性蛋白尿可能是由于 运动、体位改变等生理因 素引起的,而病理性蛋白 尿则与疾病有关。医生需 要仔细鉴别两种类型的蛋 白尿。
蛋白尿虽然是肾脏疾病的 重要指标,但不应孤立地 看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 指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展望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 望出现更精确、稳定的蛋白尿诊断方 法。同时,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有 望实现肾脏疾病的个体化、精准化诊 断与治疗。这将有助于提高肾脏疾病 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当前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要点一
尿蛋白定量的局限性
目前常用的尿蛋白定量方法虽然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受到诸多因素的 影响,如尿量、尿液浓缩程度等,可 能导致结果波动较大。
要点二
单一指标的局限性
蛋白尿作为一种单一指标,不能完全 反映肾脏疾病的活动度和严重程度。 需要结合其他肾功能指标进行综合评 估。
要点三
对于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患者 ,进行尿蛋白定量试验,如24小 时尿蛋白定量,了解蛋白尿的严 重程度。
详细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病史
询问患者的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可能的病因和危 险因素。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泌尿系统相关体征等,以发现潜 在的疾病线索。
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对尿液进行生化、免疫学 等检查,了解蛋白尿的类型(如选择 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以及可 能的病因。
生理性蛋白尿与病理性蛋白尿鉴别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通常是由于运动、体位改变、发热、寒冷等因素引起的短暂性蛋白 尿。这种蛋白尿通常是轻度的,并且不会伴随其他肾脏病症状。

成人蛋白尿24h诊断标准

成人蛋白尿24h诊断标准

成人蛋白尿24h诊断标准
成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值范围是0-150mg/24h,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可以初步判断为蛋白尿。

蛋白尿一般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及血管活性药物刺激等,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另一种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各种肾脏和肾外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使蛋白质漏出。

对于蛋白尿的诊断,除了定量检测外,还需要进行定性检测。

定性检测是指通过尿液分析检查确定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蛋白质或仅含有微量蛋白质,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则可判断为蛋白尿。

对于蛋白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蛋白尿,一般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

对于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蛋白尿,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定期进行尿液分析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成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范围为0-150mg/24h。

对于超过此范围的尿液,需要进行定性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蛋白尿。

对于蛋白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尿液分析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与应用肾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

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

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一、为什么要测定尿微量白蛋白?1、正常健康人尿中微量白蛋白5.1mg/L左右,医学上定义小于20mg/L都视为正常,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浓度在20-200mg/L之间患者称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微量蛋白尿患者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经过调理与治疗,肾脏功能仍可恢复,一旦到了大量蛋白尿,患者的肾脏功能基本丧失,此时患者也就只剩下洗肾与换肾两条路可走,因为坏死部分的肾脏再也无法恢复了。

这样看来,早期诊断对肾病患者是何等的重要!3、肾小球为一个毛细血管球,肾脏的血管有问题既反映全身的血管也有可能有问题,这样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结果可以很好的反映全身血管的健康状况二、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测定尿微量白蛋白?1、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需要每年定期检查一次;一旦发现异常,则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因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糖尿病患者的要高出1-1.25倍;2、随着近年来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有报道十岁以下的儿童都有患尿毒症的。

作为一健康指标你不妨也检查一次。

三、患者的标本该如何留取?1、随机尿标本常用方便但不推荐;2、最好24小时尿标本但较难操作;3、8-12小时夜尿标本;准确记录首末尿时间与尿量告诉大夫。

4、首次晨尿。

5、尿液标本应在膀胱3小时以上。

四、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与诊断1、需要多次测定;2首次阳性,应在3-6个月内再测定两次,如两次阳性则有诊断意义。

五、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的关系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指标;传统的肾功能检测指标:尿常规与肌酐、尿素等项目是肾脏病变的晚期指标。

这些指标异常时肾病患者已不可逆转。

对临床疑是患者,首先应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的诊断与鉴别

蛋白尿的诊断与鉴别

生理性蛋白尿
⑴功能性蛋白尿
一般为暂时性的,尿蛋白量一般小于< 1g/24h,蛋白尿以中分子白蛋白为主,发生在剧 烈运动后或发热过程中,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 神紧张等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状态,原因去除后, 蛋白尿即可消失。 以往无肾脏病史,尿蛋白阴性肾功能正常。

⑵体位性蛋白尿
一般小于<1g/24h,可作夜间卧床后晨起前的尿液 和站立行动4~6h后尿液的蛋白定性检查作比较,连续 测定3天,如前者尿蛋白为阴性,而后者为阳性,则可确 定为体位性蛋白尿,又称为胡桃夹现象,多见于瘦长体型 的儿童及青少年。系由于左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夹 角在直立位时压迫左肾静脉,使左肾静脉压力增高所致。
78.5%
1.0
存 活 率 ( 总 体 死 亡 率 )
正常 (n=191) 0.9 0.8 0.7 微量白蛋白尿 (n=86)
大量白蛋白尿 (n=51)
0.6 0.5 0 1 2 3 4 5 6 (年)
P<0.01 正常 vs. 微量和 大量白蛋白尿 P<0.05 微量 vs. 大量白蛋白尿
MA Gall, et al. Diabetes 1995;44:1303-1309
四、蛋白尿分类
类型 肾小球 发生机理 选择通透性破 坏 重吸收障碍 滤过重吸收 分泌、破坏 蛋白性质 白蛋白和球蛋白
肾小管
低分子量蛋白 (2-M等) 血红、肌红、Ig 组织蛋白
溢出 组织
四、蛋白尿分类
肾小球性 尿蛋白量 尿蛋白电泳 分子量 尿溶菌酶 肾小管性 溢出性 分泌性 很少 中分子 >10万 不高 +~++++ ±~++ 不一 可达30g/d 1g/d +~+++ 高、中分子 低分子 低分子 6 ~100万 1500 ~4万 < 4.5万 不增高 ↑↑ 不高

蛋白尿的诊断思路与技巧备课讲稿

蛋白尿的诊断思路与技巧备课讲稿
蛋白尿的诊断思路与技巧
尿中蛋白质增多,尿常规定性方法检查 为阳性或定量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 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孔径增大;肾小球 毛细血管壁负电荷减 少或消失-> 滤过屏 障失去静电屏障作用 ,血浆蛋白大量进入 包曼囊,超过近端小 管对蛋白的重吸收能 力。
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0g,出 现水肿、低蛋白血症等肾病综合征表现。
重度蛋白尿的预后与肾小球组织病理类型相 关。
蛋白尿的定位
尿圆盘电泳
低分子量蛋白尿(分子量在10 000~50 000道尔顿之间)
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中、高分子量蛋白尿(分子量在50 000~1 000 000道尔顿之 间):
每日尿蛋白排出量通常在1g以下。
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管和肾小球均有损害。 尿中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量蛋白均增多。
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正常,血中异常蛋白质 增加(如MM或急性溶血),经肾小球滤出, 肾小管不能完全将其吸收所致。
尿蛋白定性+~++,尿中可检出轻链、本- 周蛋白,或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反应。
直立性蛋白尿
直立时出现,卧位时消失,尿蛋白在1g以下。 多见于年青人。蛋白尿随时间推移可慢慢缓解
,很少发生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 预后良好,无须治疗,随访观察。
蛋白尿定性
病理性蛋白尿
排除生理性因素及体位因素后。 持续性存在,由肾脏病变所致。
无症状性蛋白尿:无明显临床症状,尿蛋白量 低于2.0/24h,一般不合并低蛋白血症。
组织性蛋白尿
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 肾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 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进入

蛋白尿诊断思路

蛋白尿诊断思路

蛋白尿诊断思路蛋白尿常规方法实验检查呈阳性,或定量检查超过150mg/DL,排除假性蛋白尿是一个常见症状,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器质行可分为肾源性和肾外源性。

1:肾小球性:以白蛋白增多为主,占70-80%,β2微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尿蛋白每日排出量较多,常在1g以上,(2)生理性:这是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蛋白尿的情况,又称功能性蛋白尿。

可由剧烈运动,发热,高温作业,严重受寒,长期直立,使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加而发生,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性诊断一般不超过(+),定量不超过0.5g/24h,病理性:指器质性病变所至尿内持续出现的蛋白质。

2:肾小管性:尿内蛋白以α,β微球蛋白增多为主,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排出量每日在1g以下,尿蛋白定性实验为(+)~(++),定量少于1g。

临床意义:1肾小管病变,常见于肾盂肾炎,2其他原因引起的肾间质损害,如肾毒性药物,重金属,有机溶剂等,3: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与肾小管均有病变,致尿中出现小分子量和大分子量蛋白质,称为混合性蛋白尿,临床意义1各种肾小球病变后期,病变已侵犯肾小球,后可波及肾小管,如慢性肾炎2:各种肾小管间质病,先侵犯肾小管后波及肾小球,3全身性疾病同时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如狼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4:溶血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但由于血中有异常蛋白如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急性溶血时血中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这些小分子量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出,溢出过多不被肾小管完全吸收,而产生蛋白尿,称为溶血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可出现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和本周蛋白。

5:组织性蛋白尿: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肾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和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蛋白质,称为组织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实验常为(+),定量实验可0.5~1.0/24h。

在肾脏疾病如炎症,中毒时排量增多。

蛋白尿疾病分法Ⅰ功能性蛋白尿Ⅱ体位性(或自立性)蛋白尿Ⅲ病理性蛋白尿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2:膜性肾病3:微小病变肾病4:新月体性肾病5:IgA肾病6:薄基底膜肾病7:纤维样变肾小球病8:IgM肾病9:脂蛋白肾小球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狼仓性肾炎2:系统性硬化3:高血压肾病4:糖尿病肾病5:干燥综合征6:痛风7:紫癜性肾炎8:轻链肾病9:POMS综合征1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11:病毒性肝炎12:黄疸肾13:恶性肿瘤14:甲减15:药物性肾小球损害16:肾淀粉样变性三: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肾盂肾炎2: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特发间质性肾炎3:慢性间质性肾炎4:慢性镉中毒性肾病四:放射性肾炎五:遗传性疾病肾病1:遗传性肾炎2:指甲髌骨综合征3:Falry病六:其他原因高血压性蛋白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 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 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 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 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 ++++,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32
Ⅵ.蛋白尿定量及病因的确定
肾小管性尿蛋白的定量通常小于2.0g/d,尿蛋
11
体位性蛋白尿
一般小于<1g/24h,可作夜间卧床后晨起前的尿 液和站立行动4~6h后尿液的蛋白定性检查作 比较,连续测定3天,如前者尿蛋白为阴性,而 后者为阳性,则可确定为体位性蛋白尿;又称为 胡桃夹现象,多见于瘦长体型的儿童及青少年。 系由于左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夹角在直立 位时压迫左肾静脉,使左肾静脉压力增高所致。
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肾小管病、
低钾肾病等。 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为尿蛋白总量通常较少,一般< 1g/d;且仅含少量白蛋白,并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 β2-微球蛋白、轻链蛋白、维生素A结合蛋白等为主。
24
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
是由于血循环中某些较低分子量(<6~7万)的
7
Ⅰ.分辨真性与假性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常见于:
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
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查均 可呈阳性反应,尿沉渣中可见多量红、白细胞和扁 平上皮细胞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 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8
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
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并超过肾小管 再吸收能力而出现蛋白尿,此类蛋白尿早期并无 肾本身病变。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 严重挤压伤的肌红蛋白尿、骨髓瘤及单核细胞白 血病时的溶菌酶尿等。 此类蛋白尿的特点:①是有引起异常血浆蛋白血 症的原发病;②是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检出特殊蛋 白质;③是早期肾小球功能正常。
15
2.病理性蛋白尿
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及遗传性疾病所 致的蛋白尿,特点是尿蛋白持续不消退,或伴有 血尿、浮肿、高血压等表现;也可呈单纯性蛋白 尿,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
16
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
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
39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起病急 少尿甚至无尿、血尿明显 出现蛋白尿,量不大 血压升高 常迅速发生和发展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肾功 能迅速恶化
40
IgA肾病 起病前多有感染,常为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综、高血压、 慢性肾衰等 血清IgA增高,补体正常
12
临床上往往借助于超声来诊断,其诊断标准 为: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 径比狭窄部位内径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 15-20分钟后,其扩张部位内径比狭窄部位 内径宽4倍以上,取两个体位即可诊断。亦 可采用综合指标,即有以上表现以外,再加 上脊柱后伸位15~20分钟后,左肾静脉扩张 近端血流速度≤0.09m/s,肠系膜上动脉与 腹主动脉夹角在9度以内为参考值。
5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认识不同种类
尿蛋白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我们对肾脏病进行初步 的评估。 在某些肾脏病早期,尿常规测定常为阴性,尿中蛋 白质含量实际已有微量的增加。检测相关指标对肾 脏及肾脏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6
诊断流程
蛋白尿
分辨真性与假性蛋白尿 判断蛋白尿是生理性或病理性 确定蛋白尿的组成 确定蛋白尿的程度 确定尿蛋白的选择性 蛋白尿定量及病因的确定 确定产生蛋白尿的疾病 肾性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
球肾炎。 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 完整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此 类蛋白尿的特点一是蛋白量常较大,排出范围1~ 30g/d;二是其成分以白蛋白为主,或是以白蛋白 及比其分子量更大的蛋白为主。
17
肾小球滤过屏障包 括四部分,肾小球 内皮细胞表面的细 胞衣,也称之为多 糖蛋白复合物;肾 小球毛细血管的有 孔内皮细胞;肾小 球基底膜;足突细 胞的裂孔隔膜。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
昌吉州中医院内三科 卞保平
定义
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尿,大约为每日 排泄尿蛋白仅20-80mg,若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或尿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
蛋白定性 + ++ +++ 等价于 蛋白量(g/L) 0.5 1.0 3.0
++++
5.0
2
正常尿白蛋白
4
2007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采用测定即时尿标本的白 蛋白/肌酐比率(ACR) 正常 : <30ug/mg 微量白蛋白尿:30~299ug/mg 大量白蛋白尿:≧300 ug/mg (2011 AACC/NACB/ADA)糖尿病诊断与管理的实验室检测 指南建议将过去的微量白蛋白尿改为高白蛋白尿(high albuminuria),大量白蛋白尿改为极高白蛋白尿(very high albuminuria),且判定标准不变。
26
组织性蛋白尿(histuria proteinuria)
正常尿中有一些可溶性的组织分解代谢产
物,含量较少,但当中毒、缺血、炎症或 肿瘤引其组织坏死时,含量可增加。 如肾小球肾炎时尿中排除肾小球基膜抗原, 肿瘤时尿中可查到与中流有关的特异抗原 物质。
27
Ⅲ.确定尿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血浆中的蛋白质:经肾小球滤过和近端肾小管
43
糖尿病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 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人 蛋白尿 特征性眼底改变
44
乙肝(HBV)相关性肾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以蛋白尿或NS为主要临床表现 血清HBV抗原阳性 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 性肾小球肾炎 肾活检切片中发现HBV抗原
22
肾小球滤过膜对水和小分子溶质具有极高的通透性,
蛋白不能通过。 分子体积越大,通透性越小;分子携带阳离子越多, 通透性越强。 脏层上皮细胞对于维持肾小球屏障功能具有关键性 作用。
23
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
是由于肾小管对滤出蛋白的回吸收障碍所致。
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被误认为蛋白尿,但加热 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24h尿预先用10ml防腐剂,混匀取20ml) 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 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尿定性反应 呈阴性。 淋巴尿:当淋巴尿含蛋白质较少时,不一定呈 乳糜状。
9
Ⅱ.判断蛋白尿是生理性或病理性
白定量高于2.0g/d以上时通常有肾小球病变引 起的蛋白尿 当尿蛋白定量大于3.5g/d并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称为“肾病综合征”,此种情况的原因也多为 肾小球病变
33
Ⅶ.确定产生蛋白尿的疾病
如伴有明显水肿、血浆白蛋白过低、α1和γ球
蛋白降低、α2球蛋白增高,β球蛋白和纤维蛋 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增高----见于肾病综合征 如伴有水肿、血尿、高血压、管型尿等-----多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动脉硬化等 如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 出现脓尿、白细胞管型,尿培养有致病菌---见于肾盂肾炎
真性 蛋白尿
生理性 蛋白尿
病理性 蛋白尿
肾小球 肾小管 溢出性 分泌性 组织性 功能性 体位性 运动后 性 性 蛋白尿 蛋白尿 蛋白尿 蛋白尿 蛋白尿 蛋白尿 蛋白尿 蛋白尿
10
1.生理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
一般为暂时性的,尿蛋白量一般小于<1g/24h, 蛋白尿以中分子白蛋白为主,发生在剧烈运动后 或发热过程中,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神紧张 等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状态,原因去除后,蛋白 尿即可消失。
25
分泌性蛋白尿(secretary proteinuria)
指肾小管、下尿路分泌的蛋白或其它蛋白质所致
的蛋白尿。 如肾小管受炎症或药物刺激后分泌IgA或大分子 的Tamn-Horsfall蛋白质,其是形成管型尿的基 质,也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但量不多。 黏蛋白是由于尿路感染所产生的脓、血和分泌物 及前列腺液、精液或混入阴道分泌物所致,含量 一般不多。
18
19
20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孔径增大;肾小球 毛细血管壁负电荷减 少或消失-> 滤过屏 障失去静电屏障作用 ,血浆蛋白大量进入 包曼囊,超过近端小 管对蛋白的重吸收能 力。
21
肾小球性蛋白尿
以白蛋白为主, 占70%以上;β2 微球蛋白正常或 仅轻度增加;滤 过屏障损伤较重 时,大分子量蛋 白如IgG排泄也可 增加。
1.肾小球性蛋白尿
尿蛋白含量一般较多,常在1g/24h以上
常伴血尿、水肿、高血压或肾小球滤过功
能低下等。 伴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
37
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3.5g/24h) 低蛋白血症(30g/L) 水肿 高脂血症
38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常见于儿童 咽炎后6-10d 发病 起病急骤,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 伴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尿,尿少、 伴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
34
高尿酸血症--见于痛风性肾病或白血病侵及肾
脏 应用抗菌药物、镇痛药或其它化学药品后出现 蛋白尿--虑为药物性肾损害 如年轻肾炎患者伴有耳聋、眼异常和家族病史--考虑为遗传性肾炎
35
Ⅷ.肾性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体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 综合分析,可得出初步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