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理解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理解中医
樊正伦
我们很多的中医的学习者,在学到一定程度时,就总会觉得前面有一个槛儿跨不过去,实际上这就是对祖国文化,对中医内涵的东西有些读不透,读不懂。中医是植根于几千年深厚的中华文化之中的,如果想深刻地了解中医,就不能切断中医和中国文化的这种水乳交融的联系。同样,作为医生如果能够做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诊疗中如庖丁解牛,以无间入有隙,游刃有余。
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我们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才是中医学?中医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在我自己学医和几十年行医的过程中,困惑了我很长很长时间的就是这个问题,我烦了很多很多的书,觉得对这门学科很少人能给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说中医学是什么,翻开很多很多前人编的、今人编的教材和书籍,都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目前中医的概念和内涵就是面临这么一种情况。在我进入中医界这几十年的过程中,以我自己对中医的体会,以及对前人学术经验、学术思想的汲取和学习,大致得出一个也许是不完整,但值得深入探讨的定义。
我觉得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道家的“天人合一”、“天人同构”的思想为指导,运用了周易阴阳五行的象数理论,来研究人体生活运动规律的这么一门学问。从这个简短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的就是中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国古代道家,不是道教,是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学派,道家的“天人合一”、“天人同构”的思想为指导。运用了周易阴阳五行的理论,是什么理论呢?是象数理论。
道家思想也包括了很多很多的内涵,而这个内涵中最主要的,和中医联系最密切的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同构”的思想。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整体观,我们现在很多中医教材中讲到的整体观,主要是讲人是一个整体,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讲,人和自然界绝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毫无疑问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宇宙在它的不断运动中形成了“一”,“一”是阴与阳的有机结合,阴和阳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是“一”的状态,然后在不断的运动中分出了阴和阳,纯阳为天,浊音为地,同时,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之间的交泰形成了“三”。这个“三”是产生我们人类和万物的基础。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医大夫也好,还是作为我们普通人也罢,要想治病养生,就必须首先知道人是从哪儿来的。人是天地运动的产物,所以《黄帝内经》的开篇,上讲天,下讲地,中讲人,它讲的是什么,就是讲我们老祖宗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天地的一个基本的认识。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说:天地产生了万物,它赋予了万物各种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生命。构建万物的基本物质在中国文化中叫做“气”,即一团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不断运动的物质,我们祖先没有现代物理学,也没有研究到夸克,但是我们祖先在认知世界的过程里
面,他认为组成世界最基础的物质是“气”。所以中医学里叫“气一元论”,很多西医朋友也跟我说,你们这中医的气太难研究了,看也看不着,摸也摸不着。其实我觉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如果能把它完全描述出来了,就离它的本质有比较近的距离了。
我们都知道,当人晕倒的时候,咱家的老奶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掐人中,为什么要掐这儿?因为晕倒了就是厥,就是违反了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规律。老奶奶一摁这儿,摁的是天地交泰的地方,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人就醒了,这就是中国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医学在认识问题上的一种基本方法。所以说人法天地而生,不是一句空话,也绝对不是古人简单的想象,而是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认识自然,怎么认识社会,怎么认识生命的问题。
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中医理论的源泉
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老子的《道德经》是很重要的一部书。我们读唐代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其中大量地引用了《道德经》的话,而老子的道家思想本身,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是我们本源文化中最早的文化。
构建中国文化有三个支柱,道家、儒家、佛家。佛家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中国的本土文化是以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为中心。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了道家文化的,比如现在讲儒学,新儒学。的确,儒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黄帝内经》中也有,主要是借用了儒家君臣观念,说“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但是贯穿整个《黄帝内经》始终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思想。它贯穿了一种天人合一,人法天地而生,人比阴阳气而生这么一个理念。所以我跟我的学生们讲,如果想读好《黄帝内经》,一定要对中国道家的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老子的时代要比孔子还要早一些,大圣人孔子见到老子的时候曾经赞叹过,老子的学问太伟大了,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么老子的思想从哪儿来的,老子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老子的思想是我们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妈妈是很伟大的,她的爱是无私的,看看整个一部老子《道德经》里面,它不讲打,不讲斗,他讲上善若水,以柔克刚。再看看孔子,孔子的思想从哪儿来的?孔子的思想是以父系氏族为主体思想的代表。母系氏族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进入父系氏族以后,从夏朝开始,然后都是屈指可数的历史。孔子要求人在外讲君君臣臣,在家讲父父子子,主要是社会的秩序,这是《周礼》的思想,而孔子的思想是在等级思想的基础上加了两个字,一个是“仁”一个是“义”,所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土壤。而道家思想是影响着中医整体发展的主体根源。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精髓
现在中医饱受诟病的就是它同周易的阴阳五行理论结合紧密,而一提到阴阳五行,很多人就批评说不够科学。而实际上阴阳五行理论恰恰是中医的精髓所在。“阴阳五行者,天地之道也”,那么阴阳五行从哪儿来的?它不是人们编出来的,周易里讲到了,“河出图,洛出书”,就是周易的这种阴阳的排列,它来源于河图与洛书。我们先看一下河图洛书的图形:
我们看河图底下是一个白圈,六个黑圈,叫“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上边两个黑圈,七个白圈,叫做“地二生火,天七承之”,左边是“天三生木,地八承之”;右边是“地四生九,天七承之”;中间是“地五生十,天十承之”。这就是河图的基本图形。
大家可以看到,东南西北中,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中五生土。木火土金水,在河图中,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模式,这些听起来很玄奥,但都是结合了天地自然的发展规律。我们在北方,可以看得很清楚,一月会下雪,阴历一月的时候下雪,雪是什么?是水,雨最大的时候是阴历六月,因此“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二月的时候是春天刚刚暖和的时候,热刚来临,到阴历七月,七月流火的时候是最热的,因此为“地二生火,天七承之”。所以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些东西,创造阴阳五行学说,就是认识人体,认识整个生命运动,认识人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的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武器。
作为洛书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天为乾,地为坤,纯阳为天,纯阴为地,阴阳看得很清楚了,但是只有阴和阳是不行的,他们必须有一个阴阳的运动变化的关系。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为什么不是七经和八经呢?《易经》讲“纯阳为天,纯阴为地”,即纯阳为仙,纯阴为鬼,如果按照人文学,这乾和坤是神和鬼,都不是人。那么我们把天和地都去掉了,中间就剩兑、离、震、巽、坎、艮了,这六个卦象正反映了阴阳气的多和少,在《伤寒论》里面就变成了伤寒论所说的六经。
为什么《伤寒论》可以统治百病,因为人在气交之中,除了天和地以外,这六子的变化是任何人,只要是人不是神、也不是鬼的话,都是无法逃脱的,就是任何疾病,治病力求其本,本着本于阴阳,如果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不管你是外感病和内伤病,不可能逃脱这六个范畴,兑主肺主金、离主心主火、震主心包主相火、巽主肝主风、坎主肾主水、艮主脾主土。所以我们一看这个就知道了,我们的五脏六腑,我们的六经都是从这儿来的。
中医管五脏叫脏象,而不叫脏腑。脏是“藏”的意思,“藏象”就是藏于内而显象于外。所以《黄帝内经》在讲到风的时候,它讲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讲西方的时候讲,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所以要去研究心肝脾肺五脏的这种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