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宣传正确的审美取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和加强审美的正能量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教学审美人文素养艺术修养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美的感受的教育,也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育内容上包含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文化之美。美育形态上是对艺术、自然、社会和自我美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是一种态度和审美趣味的倾向。培养人类知识文明的审美态度就是最高度、最生动的人文教育。这种审美的态度影响一个人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以及对自我的态度,它关系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育包含审美和教育两个部分。所谓“审美”,首先,它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审,是一个动作,有审视、判断、辨别、发现和认识的含义。其次,这种实践活动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对象一种美的认识和感知。它体现为一种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的能力,甚至还是一种创造美的能力。美,则泛指美的事物、美的画面、美的感觉、美的思想,是具象与抽象的综合,包含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和谐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组合和呈现。因此,审美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结果反映出一个人综合知识和文化感知的水平。

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潜在的审美感知,去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

和创造美的过程。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不仅要发掘教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高品位的生活情趣;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生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这就要求美育教学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中心,培育学生仁爱友善的价值观取向。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上朝回来后,首先问伤到人没有,在得知人没有受伤后,又问马怎么样,根本不去询问马厩被损坏得怎样了。这就体现了孔子关怀人、关怀生命的仁爱之心。课堂教学应从这样的素材中深入挖掘它们的美育意义。

改进美育教学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它包含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

文化教育、学校教材教育等。应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美的浸染。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是中学生美育的延伸。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美育的第二课堂。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审美水平和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美育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深远。社会教育则是一个开放式的巨大空间,包罗万象。影响中职学生美育的对象包含媒体舆论(如:影视、报纸、电视、网络、手机信息等)、公共空间(如:城市规划、公园环境、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艺术馆等)等。这些都对中职学生的美育养成产生一定的陶染。由此可见,加强我校学生美育的培养与引导,除了学校的教育以外,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也不应被忽视。

改进美育教学,就是要求将美育渗透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好的课堂教学总是充满美的享受,它包括课件制作的视听觉美感、教师的发音抑扬顿挫的听觉美感、板书书写和版面布局的艺术美感。同时,它也包括教师的整体穿着打扮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以及教室内部空间的装饰等等。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能产生很好的视觉美感,进而达到美的教育。改进美育教学,就是要求将美育渗透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学习各门学科中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使学习过程不枯燥。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课堂,有无审美的设计、审美的态度、审美的情境和审美的理念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人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其行为都会受制于审美而感到愉悦与否,审美会给人带来吸引力、刺激、无形的动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美的环境,才有美的熏陶,才能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才。当然美的环境需要的不仅是物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力和创造性去发现美、创造美。艺术大师罗丹认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换言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环境。

改进美育教学,就是要建立健全的学生艺术素养评价制度。如以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方案(美术)为例。根据中职美育新大纲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制定如下评价指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否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在造型活动中的作用;能否尝试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进行表现;能否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事物的比例关系;能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识;能否用近大远小或平行透视的规律,初步表现空间关系;能否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与和谐的知识;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能否大胆地运用图象和立体造型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2、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否具有民族自豪感,乐于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能否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与生活、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浅显认识;能否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否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否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创意;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形式原理;是否具有有序的工作方法;能否利用媒材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的形式,对自己的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能否用文字、图象形式记录调查结果;是否积极地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方案;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地动脑、动手;在讨论中,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