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通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考古学通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
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1.遗物。
2.遗迹。
3.遗址。
4.考古学文化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
分期方法。
二分法:三分法:六分法
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叠压关系。
(2)、打破关系
(3)、共存关系。
二、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
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
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
“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2)、器物的分型。
(3)、器物的分式。
4.器物组合与分期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
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目的在于建立史前
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
2.文化系统
3.文化类型。
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年代测定技术的应用。
年代测定方法表:
断代技术样品物质测年范围
5万年以内
放射性碳素(碳-14)含碳物质(动植物遗
体)
古地磁粘土3万年以内
热释光(TL)陶器、烧土100万年以内
含氟量(F)骨、牙等数百万年以内
钾-氩(k-Ar)火成岩10万年以上
数千年至数百万年裂变径迹(FT)火山灰、玻璃、石器、
陶器
树木年轮木1万年以内
氨基酸外消旋骨数年至数百万年黑曜石水含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
数千年至45万年铀系碳酸岩、骨、牙、贝
壳
二、;勘测技术的应用
空中摄影:遥感技术。
地下勘探:
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X射线荧光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红外线吸收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和“热分析”
第四节、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中国古代的金石学。
北宋时曾巩的《金石录
1.汉唐金石学的萌芽。
2.宋代金石学的创立。
3.清代金石学的兴盛。
二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1,近代考古学的传入。
2, 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
第二章、旧石器时代考古
(约200——1万年前)
第一节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
一、旧石器的制作、鉴别与分类。
1.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
用石头制作的工具或武器叫“石器”;
用打制方法制作的石器叫“旧石器”;人类主要用旧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1)、选择原料。
(2)、打击石片——第一次加工。
直接打击法:A.锤击法:B.碰砧法C.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A.击钎法:B.压剥法:
(3)、加工修整——第二次加工。
A.锤击修整——单面加工:
B.压制法:
3.人工石制品的鉴别
(1)、人工石制品的特征:
(2)、自然营力所造成的碎片的特征
二、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的分类。
1.遗址和地点。
遗址——原地埋藏。
地点——搬运埋藏
2. 遗址的分类
(1)、洞穴遗址
(2)、岩棚遗址
(3)、旷野遗址。
三、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
初期:200~~100万年前;早期:100~~20
万年前;中期:20~~5万年前;晚期:5~~万年前。
第一节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一、什么是化石:经过自然的石化作用后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1.化石形成的条件:
2.石化作用。
(1)、填充作用。
(2)、置换作用。
3.化石的类型
(1)、实体化石(2)、印模化石。
(3)、遗迹化石。
二、中国发现的古猿类化石
三、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1.人类发展阶段的划分。
早期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第三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磨制石器的使用。
新石器即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磨制石器的制作技术
1.选材。
2.打割
3.修琢。
4.磨光。
5.穿孔。
(1)、钻孔法。
(2)、划孔法。
(3)、琢孔法(二)、新石器的主要类型
1.农业生产工具
(1)、石铲与石锄
(2)、石镰与石刀
(3)、石磨盘与磨棒
2.木材加工工具——石斧、石锛、石凿、石楔3.狩猎工具或武器——石矛、石镞、石钺
二、陶器的发明。
1. 陶土加工
(1)、筛选或淘洗。
(2)、加入羼合料
2.制坯成形
(1)、手制:捏塑法:(2)、模制:(3)、轮制:3.修饰施纹。
(1)、表面磨光。
(2)、涂施色衣。
(3)、施纹绘彩。
4.烧制成器
三、陶器的分类。
1.陶器各部位的名称。
2.陶器的命名原则。
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古代文献中记录
的名称:如鼎、鬲、豆之类。
二是使用现代形制、功能或相
近的器形名称,如碗、盘、杯、瓶、盆、罐、壶、缸、瓮等。
3.陶器的分类:
(1)、依据器形分类:圈足器;三足器;圜底器;尖底器。
(2)、依用途分类:炊器——多夹砂陶,有罐、鼎、鬲、甑、
釜、灶等。
饮食器——多泥质陶,有碗、钵、盘、豆、杯等。
水器——多泥质陶,有瓶、壶、带流罐、盉等。
储物器—
—泥质陶或夹砂陶,器形较大,有罐、瓮、缸等。
乐器——
多泥质陶,有陶鼓、陶号、陶埙、陶响珠等。
四、农业的发生
1、中国粟作农业的起源。
3、家畜饲养的出现。
2.稻作农业的起源。
秦岭淮河以南。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
可分为初、早、中、晚四期,约距今12000~4000年前分期表:
分区分期华北地区西
北
地
区
东
北
地
区
华中
地区
华
南
地
区
距今年代
渭泾
区
陕
豫
晋
交
界
地
区
郑
洛
区
冀
南
豫
北
地
区
海
岱
区
长
江
中
游
长
江
下
游
(年)
泾
水
上
游
关
中
地
区
新石器时代晚
期
晚
期
桥
村
类
遗
存
客
省
庄
文
化
三
里
桥
类
遗
存
王
湾
三
期
文
化
后
岗
二
期
文
化
龙
山
文
化
齐
家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石
家
河
文
化
良
渚
文
化
昙
石
山
文
化
4500~4000
早
期
常
山
下
层
文
化
案
板
三
期
文
化
庙
底
沟
二
期
文
化
大
河
村
五
期
?大
汶
口
文
化
马
家
窑
文
化
屈
家
岭
文
化
石
峡
文
化
5000~4500
中期晚
期
仰
韶
文
化
西王
村期
秦
王
寨
文
化
大
司
空
一
期
文
化
大
地
湾
仰
韶
晚
期
红
山
后
文
化
大
溪
文
化
崧
泽
文
化
金
兰
寺
下
层
5500~5000
中
期
庙底
沟期
大
河
村
文
化
大
地
湾
仰
韶
中
期
6000~5500-
早
期
半坡
期
王
湾
一
期
文
化
后
岗
一
期
文
化
北
辛
文
化
大
地
湾
仰
韶
早
期
赵
宝
沟
文
化
皂
市
下
层
马
家
浜
文
化
河
姆
7000~6000
早期晚
期
老
官
台
文
化
北首
岭下
层
裴
李
岗
文
化
磁
山
文
化
后
李
文
华
师
赵
村
一
期
兴
隆
洼
文
化
渡
文
化
甑
皮
岩
遗
址
9000~7000
早
期
白家
村遗
址
大
地
湾
一
期
彭
头
山
文
化
初期南
庄
头
遗
址仙人
洞与
吊桶
环遗
址
玉蟾
岩遗
址
大
龙
潭
一
期
10000+-
庙
岩
遗
址
一.初期。
距今约12000~9000年前。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二、早期。
约距今9000~7000年前。
磨制石器的使用已普遍,
三、中期。
约距今7~5千年前。
磨制石器已有局部磨光向通体磨光过渡。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的分布
一、东北地区的新时期文化
二、西北地区。
三、华北区。
五、华南区。
六、西南区。
本区包括西藏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第四章、夏商周考古(公元前21世
纪~公元前221年)
特点: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已进入历史时期。
出现了发达的青铜文化,大部分时间属青铜时代(夏、商、西周),并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
出现了大型都城,标志着社会形态和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已进入国家时期。
第一节、夏商周考古分期。
一;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
在三代考古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究竟夏商周三代纪年问题。
目前流行的三代纪年都是推算出来的。
二、夏文化探索。
夏文化指夏王朝时期夏人活动区域内遗留的
物质文化遗存。
夏代是历史记载的最早的王朝,据《史记.夏本纪》和《竹书纪年》记载,夏代自禹至桀历14世17王,据《夏商周
年表》,夏代约从前2070时,至前1600结束,前后历时400余年。
年表:
禹少康不降发
启予扃癸
太康槐(厂)字头,下
一堇,读jin
仲康芒孔甲
相泄皋
根据文献记载,夏人的活动与以下两个地区关系密切:1、河南西部的颖水上游和洛阳附近的伊、洛河下游地区;2、晋南的汾水下游、涑水一带。
1.豫西二里头文化。
2座大型宫殿基址发现青铜爵等礼器和玉器等。
该遗址可能是夏早期都城遗址。
2.晋西南的东下冯类型。
3.晋西南的陶寺文化。
陶寺墓地的大、中型墓出土有琮、钺、彩绘陶龙盘、鼓、磬等礼器,
二、商文化的分期与分布。
商共历17代30王,据《夏商周年
表》,商始于前1600,灭于前1046,延续近600年。
以盘庚
迁殷为界,可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以郑州二里岗遗址为代
表,后期以殷墟为代表。
1;前期(前1600~前1300),这一时期的商文化以河南郑州商城及二里岗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河北藁城台城西村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坡等为代表,青铜时代文化开始进入兴盛时期。
其中,郑州二里岗文化遗址具有典型性,故早商文化一般也叫“二里岗期文化”。
年表:
汤沃丁中丁沃甲
太丁太康外壬祖丁
外丙小甲河亶甲南庚
中壬雍己祖乙阳甲
太甲太戊祖辛盘庚(迁殷前)
2;后期。
以殷墟文化为代表。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的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据文献记载,商后期8代12王均以此为都。
殷墟遗址。
1899,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罗振玉等通过调查搞清了甲骨文出于安阳小屯村,并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商王朝先王公的名字,后经王国维考证,不仅证实《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商王世系是可信的,且证明了
《史记.项羽本纪》有关“洹水之南为殷墟”是正确的,于是殷墟被发现。
分四期:1、盘庚、小辛、小乙;2、武丁、祖庚、祖甲;3、禀辛、康丁、武乙、文丁;4、帝乙、帝辛。
年表:
王年代(前)年数
1300~1251 50
盘庚(迁殷后)
小辛
小乙
武丁1250~1192 59
1191~1148 44
祖庚
祖甲
禀辛
康丁
武乙1147~1113 35
文丁1112~1076 26
帝乙1101~1076 26
帝辛(纣)1075~1046 30
四、西周。
周族起源于陕西中、西部及甘肃东部一带的渭、泾
水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
1046灭商建立周王朝。
分期:早:武、
成、康、昭、穆(前1046~922);中:恭、懿、孝、夷(前922~878);
晚:厉、共和、宣、幽(前878~771)。
年表:
王年代(前)年数
武王1046~1043 4
成王1042~1021 22
康王1020~996 25
昭王995~977 19
穆王976~922 55(共和当年改元)共王922~900 23
懿王899~892 8
孝王891~886 6
夷王885~878 8
厉王877~841 37(共和当年改元)共和841~828 14
宣王827~782 46
幽王781~771 11
五、东周(迁770~221)。
以平王东迁始,至秦统一,共549。
分
春秋、战国。
1、春秋(前770~前476),平王东迁至敬王44年,共295年,因《春秋》得名,分早、中、晚三期,各100年左右。
2、战国(前475~前221),因诸侯纷争而得名,从周元王元年至
秦统一,255年,分早、中、晚三期,每期85年左右。
第二节、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一.铜器的出现。
三代大部分时间属于中国的铜器时代,但中国铜器及冶金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可能出现了。
龙山时代诸文化中。
三、三代的青铜器。
由铜、锡、铅合金制作的器物,因铜锈呈
青绿色,称青铜。
四、青铜的优点:
1、熔点低,
2、硬度大,
1;铜矿的采掘与冶炼。
2;铸造工艺。
三代青铜器绝大部分示范铸而成。
1)、制范。
范是铸造的模具
(2)、熔铜。
《周礼.考工记.六齐(ji)》,提到六大类型青铜器。
见于下表
铜锡
《周礼.考工记.六齐
(ji)》
类别铜锡配比比例% 比例%
6/7 % 1/7
钟鼎之齐六分金而
锡居其一
斧斤五分其金
5/6 1/5
而锡居其
一
戈戟四分其金4/5 80 1/5 20
而锡居其
一
3/4 75 1/4 25
大刃三分其金
而锡居其
一
5/7 2/7
削杀矢五分其金
而锡居其
二
1/2 50 1/2 50
鉴燧二分其金
而锡居其
一
(3)、浇铸。
浑铸法;分铸法
3.装饰花纹:
(1)、装饰工艺范铸法:填漆法:错嵌法镶嵌法錾刻法(2)、花边和纹样分类:
A、动物纹样:
B、植物纹样。
C、几何纹样
D、人物及人事活动纹样。
人面纹。
4;铭文。
5.分类:
(1)、容器(礼器)
A食器:
C.酒器
D,洗器
(2乐器:
(3兵器
(4)工具
(5.车马器:
(6铸币。
(7.铜镜
(8。
杂器
第三节、夏商周城址
一、夏代城址的探索: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的古城曾认为可能是
“禹都阳城”。
二里头遗址出现大型宫殿建筑。
二,商代。
郑州商城:位于河南郑州市,属于商代早期城址。
其性质或认为是汤都郑毫;或认为是“仲丁迁敖”的敖都。
殷墟:商代后期都城,
三、西周:周原(岐邑):位于陕西岐山、扶风两县的北部。
岐邑。
丰京与镐京。
四、东周:东周王城:位于河南洛阳市涧、洛二水交汇处。
齐临淄故城:位于山东临淄市的西北部。
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新郑县。
赵邯郸城:位于河北邯郸市区及其外围,是战国中晚期赵国都城。
曲阜鲁国故城,位于山东曲阜县城及其周围
魏都安邑:位于山西夏县西北的青龙河畔,
燕下都:位于河北易县的易水河
楚纪南城:位于湖北江陵县城北5公里处的纪山之南,
侯马晋新田城:
秦都雍城:位于陕西凤翔县城南、雍水以北
第二节、夏商周墓葬
所谓“墓”,指的是放置尸体的固定场所。
“夫墓,死人所居”
(《论衡.四讳》)。
所谓“葬”,指的是处置尸体的方式。
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指埋葬死者的地方及其埋葬方式。
一、墓形的分类
1.竖穴土圹(坑)墓:基本结构是:自地面下掘一竖穴土圹作为墓室,内置棺椁及随葬品等,然后用土填实。
“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无墓道等几种形式。
无墓道墓:(1)、大型无墓道墓:多作长方形(或曰“目”字
形墓),无墓道而形制较大。
有棺椁和丰厚的随葬品,其身份
地位也较高。
这类墓可能是王及诸侯的子弟、姬妾和一般贵族
墓。
“妇好墓”(可能是商王武丁姬妾),墓圹作长方形,南北
长米,东西宽4米,身8米,出土各类器物共1928件,其中
铜器460件。
(2)、小型无墓道墓:多为长方形,无墓道而形
制较小。
2.土敦墓。
是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安徽、江苏一带的一种形制特殊的墓葬,其特征是在平地上置棺推土起封,因其形似土墩,故名。
3.土洞墓:
二、墓上建筑及封土。
商代、西周墓均没有发现过封土,可能
恪守“不封不树”的古俗。
但大型墓上可能有享堂一类的建筑。
最早的封土墓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如河南固始侯古堆大
墓(约前5世纪中叶)。
三、夏商后时期的埋葬制度:
1.族墓制度:即按血缘关系聚族而葬的埋葬制度。
2.棺椁制度:椁即外棺,用于放置随葬品。
棺主要为敛尸而
用。
3鼎制度:
4葬车马制度
5.人殉和人牲制度:
第四节、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主要青铜文化
一、东北
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西北
1;寺洼文化
2;辛店文化
2.卡约文化(青海)、沙井文化(河西走廊三、东南
吴城文化
湖熟文化
四、西南
蜀文化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