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优质ppt]

合集下载

道教文化常识-幻灯片PPT课件

道教文化常识-幻灯片PPT课件
50
紫微北极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的神名来源于古代对星 辰的崇拜。北极即北极星,是现代天文学中小熊座 的星。星体的存在和运行,在远古时期就给人们的 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少帮助。如观察星体确定方向, 利用星体运行变化来划分节气,根据农时来播种耕 耘。
据说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 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北极大帝产生后,受 到历代帝王百姓的礼祀。
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 之秀
47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Hale Waihona Puke 48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
49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西游记》中被称为是万神之王。他 管辖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手下许多文武仙卿。 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千 里眼、顺风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济 真人,许旌阳真人等,他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 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阁罗等等,因此玉皇大帝被列为 四位天帝中的首位。
6
原始道教阶段
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 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因老 子宣扬“道”,所以“五斗米道”即为早期 的道教。后来,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 天师,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
稍后的张角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 道教。
7
太平道:
太平道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与 《太平经》所谓奉天地、顺阴阳五行而杂以巫术的 思想基本吻合 。
51
勾陈南极大帝
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也是星宿演变而来。 称他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 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在一些拜告天地、 祈祷降雨的呈文中,勾陈与玉皇、紫微大帝同列 榜首。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建筑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这一理念在中 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体现 ,如园林建筑的设计。
04
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广泛,有助于企 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企业的 稳定发展。
详细描述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 律,不干扰、不强制,让事物自然发展。这 种思想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帮助企业领 导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心理,从而更好 地管理和激励员工。同时,道家思想也强调 和谐相处,这有助于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建 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促进企业的稳定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 平等和互相尊重。
价值观
墨家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互助和奉献。
政治观
墨家认为当时的政治制度不公正,主张建立一个 没有阶级、没有特权、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核心概念
历史背景
主要思想
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是“道”,它代表着 自然和宇宙的法则。 道家认为,人类应该 遵循自然的律则,追 求内心的平静和宇宙 的和谐。
法家思想
核心思想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 ,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 性,主张建立统一的法律 制度来管理国家。
政治观
法家主张“法治”,认为 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 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公正和 稳定。
社会观
法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 度非常鲜明,认为社会上 存在许多不公正的现象, 需要通过法律来纠正。
墨家思想
核心思想
发展。
道家思想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结词
道家思想在环境保护中具有积极意义, 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

道家思想ppt

道家思想ppt
❖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 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哲学的主要思想文化渊源:
❖ 一、《易经》思想
《易经》所体现的自然天道观引导老子进一步走向形而 上学的 本体论的探讨。
《易经》的原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老子辩证法的形成 的影响。
《易经》的巫术式思维方式和巫辞式的语言,都在《老 子》中有所反映。
诸子百家产生的背景
铁器、水利 和牛耕广泛 应用,生产 力迅速发展
生产关系发 生巨变,周 礼与奴隶制 度崩解
道家
儒家
诸侯争霸,“春 秋无义战”, 目的:争夺权力、 土地和劳力
士的解放, “学在四 夷”
道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原始道家(开创了 哲学的本体论) (老子、关尹子)
与士林儒学相结合: 玄学
道家哲学体系建构的完成(本 体论、认识论、人生论)(杨 朱、列子、庄子)
❖ 险❖虚峻妄的的人价心值
“““凡同彼于窃人己钩心者者险为诛于是,山之 窃川,国异者,于为难己诸于者侯知为,天非诸”之侯。之—”门—,—《而—列仁《御义寓寇存言》》 人焉心。”排—下—而《进庄上子,·胠上箧下(囚qi杀e,,4)…》…其热焦火,其 寒•凝不冰同的。事“物—可—以《有在不同宥的》价值标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
❖ 第三,“道”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之上,寂寥 不改,往反周行,具有永恒的循环性。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第四,“道”以自然为法式,具有人无法主宰的 自然性。所以人应以天地为法式,而天地则以道 为法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六十五章)

道家思想 PPT课件

道家思想 PPT课件
行,体验效果,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一).道法自然
1.宇宙自然 为什么条条江河归大海?为什么春去冬又来?为什么月球围绕着地球,地球围绕着 太阳,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来,依照某种规律旋转这、运行着,片刻不息?这,便 是宇宙,便是大自然。 2.“道”的内涵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为博大精深的哲学概念,它体现了自然万物的本原 和运动变化的法则。简言之,易学旨在论一阴一阳之道。《周易》曰: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情以至于 命。”其核心内容是讲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道”是物的自然法则,天地万物是由 “道”所产生的。 道教养生学以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论为依据。《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的规律仍为自然无为,必然要逆人欲之所为。 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乃是通过对社会矛盾的观察和思考提出来得的。无论 在政治或人生态度上,都主张自然无为,即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发地达到生存和发展的 最佳状态。这种观念称为“生态智慧”。“是谓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 这说明 人的生命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能 分离,得“道”即可长生,违“道”只能短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
道 家 思 想
•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
的思想学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 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 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先是提出了「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再是遵从道家思想。 虽然道 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 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 家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的创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 身功法等各方面。

道家思想ppt 课件

道家思想ppt 课件

社会行为准则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社会 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社会行为准则应以自然 主义为指导。
生态保护意识
道家强调人类应当具备生 态保护意识,珍惜自然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道家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 ,主张在满足当代人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 的生存与发展。
自然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环保意识觉醒
道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平衡身心
道家思想提倡平衡身心,即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来达到身心的和谐。在现代生活 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道家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自 然规律,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遵循道家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 高生活质量。
ERA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背景
起源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哲学流派之一 。
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反 思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道家思 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 一。
庄子
老子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 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自然 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强行
干预。
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发展 的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自然, 不违背自然法则。
守柔处弱
道家主张守柔处弱,认为柔弱 胜刚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 谨慎的态度。
反朴归真
道家追求反朴归真的人生境界 ,认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才

中国文化通论第五章中国道教文化 幻灯片

中国文化通论第五章中国道教文化 幻灯片

老子及 其思想
道教产生 及其发展
基本 教义
供奉 对象
文化 影响
经典 标记
(四)(南)宋金元明中叶——道教发展 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派别
全真七子 王重阳-全真道创始人
老子及 其思想 道教产生 及其发展 基本 教义 供奉 对象 文化 影响 经典 标记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1148-1227年,山东栖霞人,曾 在1220-1223年应成吉思汉之召,率18弟子跋涉两万里, 亲赴大雪山拜见,受命掌管天下道教,元世祖赐号“神 仙”,拜他为大宗师,全真教进入全盛时期,丘处机遗骨 葬在北京的白云观。
老子及 其思想
道教产生 及其发展
基本 教义
供奉 对象
文化 影响
经典 标记
三、道教的基本教义
1.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 以神仙信仰为核心。
《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 万物者也,从示, 申声。”
老子及 其思想 道教产生 及其发展 基本 教义 供奉 对象 文化 影响 经典 标记
2.道教是重视现实,珍视生命,重人贵生的 宗教。具有强烈热爱自然的倾向。
供奉 对象
文化 影响
经典 标记
(二)神

“老而不死曰仙”。最常见的神仙 有:真武大帝、文昌帝君、魁星、八仙、 天妃娘娘(妈祖)、财神等等。
老子及 其思想
道教产生 及其发展
基本 教义
供奉 对象
文化 影响
经典 标记
真武大帝
老子及 其思想
道教产生 及其发展
基本 教义
供奉 对象
文化 影响
经典 标记
文昌帝君
老子及 其思想
道教产生 及其发展
基本 教义
供奉 对象
文化 影响

道教中国传统文化 PPT

道教中国传统文化 PPT

(二)仙
仙或神仙指神通广大、长生不死者。道家所 说的仙包括仙人和真人。 仙人:八仙、天妃娘娘(妈祖) 、九天玄女等。
八仙
五、道教的宫观
山门 灵官殿 三清殿 四御殿 三官殿
山门殿实图
白云观
——北京最大的道观,中国著名道观之一
灵官殿
• 灵官殿主要供奉道教的 护法镇山神——王灵官,往 往是进入道教的宫观山门内 的第一座殿。 • 王灵官是道教中地位最 高的护法镇山神将,和韦驮 相似,又叫五显灵官,镇守 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 位王灵官,其形象一般为方 脸膛,黄袍金甲,左手持火 轮,右手执钢鞭。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 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 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 (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 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七、道教供奉的神像
道教的神仙世界,大致上可分“神” 和“仙”两大系列。 (一)神 “三清”、“四御”、“三元”、日 月五星、四方之神等等,另外还有许多流 行于民间的神也被道教供奉。

灵官殿实图
纯阳殿
供奉吕洞宾 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 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唐河中 府永乐县人氏。 幼年已有仙道志,慕清虚恬 淡,不好华饰富荣。後赴长安应 举,於一酒肆中遇锺离祖师,被 以黄粱一梦感化,遂归道门,赐 号纯阳子。乃潜心修道,弘扬道 法。後於鄂州黄鹤楼白日飞升。 全真道尊为五祖之一。亦为传说 中八仙之一。
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说明了阴 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

阴阳分化则为两仪生四象,再由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 自然界的事物,说明阴阳运动衍生万物(大干世界,从宏观

道家思想课件ppt

道家思想课件ppt

道家的文学观
1 2
文学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道家认为文学是表达思想、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能够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文学的社会功能
道家认为文学具有启迪智慧、弘扬道德的作用, 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3
文学的审美标准
道家追求自然、简约、含蓄的审美标准,认为文 学应该表达内在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过于追求 形式和辞藻。
道家思想可以与现代哲学进行对话,为人类思考宇宙、生命和存在提供
独特的视角。
02
生态保护理念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现代生态保护提供了理念基础。
03
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
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有助于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CHAPTER
05
道家的艺术与审美
道家的音乐观
音乐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01
道家认为音乐是表达自然之声、天籁之音的一种方式,能够达
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音乐的社会功能
02
道家认为音乐具有教化人心、陶冶情操的作用,能够促进社会
和谐与道德修养。
音乐的审美标准
03
道家追求自然、简约、质朴的审美标准,认为音乐应该表达内
崇尚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最高境界的美,人类 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道家的道德观
宽容
道家主张宽容,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以达到和 谐共处的境界。
谦逊
道家倡导谦逊,认为人应该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不要自以为是、 骄傲自大。
诚实
道家认为,诚实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人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要虚伪矫饰。
无为而治的应用与实践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历史上曾被许多统治者所采纳,如 汉初的黄老之学、唐代的道家思想等。其应用范围包 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践上强调与自然 和谐相处,减少过度的人为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 规律发展。

道家文化PPT课件

道家文化PPT课件
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 中。 (《老子》五章)
2020年9月28日
14
(2)无味
《老子》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老子》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2020年9月28日
15
(3)无用
《老子》四十一章:
第三章 道家文化
老庄 玄学与道教
自然之道
2020年9月28日
渔 樵 问 答
1
一、老子与庄子
2020年9月28日
2
1,老子其人其书
《史记》中的三个“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周守 藏室之史,孔子之前;
老莱子,与孔子同时;
太史儋,后于孔子129年。
《老子》八十一章,五千言。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从而提出了相对主义的理论观
点:齐物论。
2020年9月28日
30
二、玄学与道教
2020年9月28日
31
1,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 的哲学思潮。
三玄:老、庄、易
三期:正始/竹林/元康
2020年9月28日
32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
正始玄学,讨论有无本末问题, 将“贵无”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 以无(自然)为本,以有(名教) 为用,名教出于自然;
宇宙万物。
2020年9月28日
12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道教文化常识PPT课件

道教文化常识PPT课件

葛洪炼丹图
古代丹炉
葛洪丹灶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全书分 为《内篇》和《外篇》。《内 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 养生延年、禳邪驱祸,属道教, 共二十卷。《外篇》讲主要谈 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人间得 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共五 十卷。《内篇》总结了战国以 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 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 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 之大成;它也是研究我国晋代 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 料。
安史之乱後,处於顶峰的道教跌入低谷,道教经典遭受战 火的焚烧,道教宫观福地也受到破坏。但唐统治者崇道尊祖 的既定政策变,中唐以後道教又逐步恢复发展,到唐武宗时, 又掀起一个崇道的高潮。武宗崇奉道教多继承玄宗之遗风, 主要表现为: 第一,崇奉玄元皇帝,以老子降生日二月十五日为降圣日,
休假一日,在全国推行。 第二,用大祠之礼祀九宫贵神,恢复玄宗时的旧制。 第三,重用道士赵归真等,亲受道教法箓,并拜归真为师。 第四,於朝内修筑望仙观,炼丹药,追求服食成仙。由於崇
死於536年,字「通明」,自

称「华阳隐居」,死後被谧称

「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
(今江苏南京附近)。
开创教派:陶弘景整理了杨羲、许谧等人 传教的史料,编成了《真诰》一书,系统 阐述了上清经派的历史,成为上清派的实 际的创始人,并且在茅山经营多年,开设 道馆,广收门徒,开创了茅山派。针对魏 晋以後道教发展变化,神系混乱的实际情 况,陶弘景编定《真灵位业图》,成为中 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神系著作。
年十九出家宁海昆嵛山(今牟平东面) 师 王重阳。後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 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著有《大丹直指》书中述九种炼丹方法, 主张人体中先後天气可以相交作用结成 丹的原理.还有《鸣道集》、《摄生消息 论》、《磻溪集》等书。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人生的境界,必须从 “外”“内”两方面进行克制和修养。
A.对外的克制;就是人对外在于自身的各 种欲望的自觉克制。
B.修炼内功——内修。这是庄子人生哲学 的另一面。做到坐忘,心斋,达到死而不亡。
21
魏 战国后期严遵的《老子指归》,其深刻的逻辑形 晋 式上推理开魏晋玄学的先河。 玄 魏晋玄学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开创的
大致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
演 变 1、道家学说
2、鬼神崇拜 3、神仙之说与方术
25
➢ 道教早期代表人物为张陵、张角、张鲁等;
➢ 魏晋时有葛洪、葛玄等;
道 ➢ 北魏的寇谦之和南朝的陆修静、陶弘景改革道 教,形成宫观式道教;
教 ➢ 唐以后道家思想没有新的建树,道教却得到了充

分发展。唐宋时有孙思邈、王玄览、马承祯、吴 筠等人;
202444/9
Part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
45
1.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 的影响。
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 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 化。
46
2024/9
2.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
(二)乐生、重生、贵生,并千方百 计地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 道教有一整套修炼的办法,分为内 养、外养、房中术。

28
外养指的是金丹不死之术。 道教徒相信经过对一些化合物如水银、铅、硫 磺的合成冶炼,他们就可以制成一种“含天地 之隐秘”之金丹,人一旦服用了这种金丹就可 以羽化升仙。
内养就是道教的养生学,认为人体也是一个 修炼仙丹的丹炉,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修炼, 人就可以获得长生久视。修内丹的方法有许多 ,诸如守一法、避谷法、胎息法、导引法等。

道家课件(2023版ppt)

道家课件(2023版ppt)
道家思想中的“清静无为”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应用于心理调适,提倡保持内心的平静,减少焦虑和压力。
道家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启示现代人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启示现代人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盲目追求,要顺其自然。
道家强调“清静无为”,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内心修养,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干扰。
C
特点:《列子》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
影响:《列子》对后世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道家经典”之一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3
道法自然
01
道法自然: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秩序
03
道生万物: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万物都是由道而生
2
运动养生:坚持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3
精神养生: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
4
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注重饮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01
01
02
03
04
运动养生:坚持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提高身体素质
精神养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睡眠养生: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庄子:道家代表人物,代表作《庄子》
黄帝:道家尊奉的祖师之一,被尊为道家始祖
列子:道家代表人物,代表作《列子》
鬼谷子:道家代表人物,代表作《鬼谷子》
吕洞宾:道教八仙之一,被尊为道家祖师之一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2
《道德经》
03
主要内容:阐述道家思想,包括道、德、无为而治等
02

道家课件ppt课件

道家课件ppt课件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 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 和性命双修。道教认为,无形无象的“道”生育了 天地万物。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 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拜 神仙。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 子 出 关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
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
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 编《老子出关》.
二、《道德经》其书
《道德经》字数五千左右,又称《老子五千文》、《老 子》、《老子道德经》、《道德真经》、《道德玄经》。
德国诗人科拉邦德1919年写了一篇《听着,德国 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 “神 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 人”。
三、道家与道教
道家和道教分别属于哲学和宗教这两种不同的意识 形态。
道家思想的产生非常久远,传说五千年前的中华 始祖黄帝与广成子(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之交是 最早的道家思想起始。黄帝重阴柔、爱生命(黄 帝内经)。到了战国晚期和西汉,道家把黄帝和 老子共同供奉为创始人。故有“黄老哲学”之说。
儒道佛的“三世”都是为了救世,价值观 不同,但目标一致:

儒家以人为中心(伦理道德)
道家以天地为中心(天人合一)
佛家以慈悲为中心(因果报应)
儒家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 有尊卑、地位之分,但应该都有尊严和廉耻,要 有道德和正义感,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和谐。

道家以天为本:强调的是人与天之间的关
儒家就像吃的饭,是人们经常的精神道义食粮; 道家在乱世是使社会走上正轨的好「药」; 佛家往往是人们死后来世的最终精神寄托而不可

中国道家、道教思想文化.ppt

中国道家、道教思想文化.ppt

一、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㈠ 早期隐者和杨朱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 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朱的基本观念
① “为我” ② “轻物重生”
《列子·杨朱》篇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 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老子提出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事物永远是 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 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能忘乎所以,而要居 安思危;当我们处于逆境时,也不要悲观丧 气,而应坚定信念。
(二)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 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 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无 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2.老子的社会观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 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 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③ “物极必反”——宇宙的不变规律(“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
二、道教
李约瑟博士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 就像大树没有深根一样。”
道家三个发展阶段
①先秦道家思想 ②黄老道学 ③魏晋玄学
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道家的出发点: 全生避害
杨朱的方法—— 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四)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存之道
▪ 《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道德经》:“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 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列子·杨朱》篇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 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天下治矣。”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① “道”是什么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 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老子提出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事物永远是 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 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能忘乎所以,而要居 安思危;当我们处于逆境时,也不要悲观丧 气,而应坚定信念。
(二)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
▪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尤。”
▪ 《道德经》:“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 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 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2.老子的“认识论” 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1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闭目塞耳,静心沉思。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袭明: 按道、常、规律办事。
●处柔:(贵柔守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 能与之争。” ●“无为”:”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第46章)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 :“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 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 不自生,故能长生。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 止不殆,可以长久。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
(三)老子的处世艺术及其 现代启示
(一)“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 的人生智慧
▪ 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③ “物极必反”——宇宙的不变规律(“常”)
●矛盾 大量存在:《老子》中有(70余对) ●矛盾相互依存 :故有无相生,难易向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反者道之动”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物 壮则老。”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转化是一个过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道无 亲,常与善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 坚”。
▪ 《道德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 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道德经》第78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三)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立世之道
▪ 《道德经》:“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道德经》:“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道德经》:“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2.老子的社会观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 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 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 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 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
一、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㈠ 早期隐者和杨朱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 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朱的基本观念
① “为我” ② “轻物重生”
《列子·杨朱》篇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 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 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2.老子的社会观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又说:“不尚贤,使民不 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 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② 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式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