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峡移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有关报道,截止到2007年下半年,三峡工程已搬迁安置移民128万人,其中重庆库区搬迁安置移民106万余人,湖北库区搬迁安置移民22万人。[1]从1993年到1998年,三峡移民工程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5.6万人,实行“以土为本、就地后靠”的安置政策,移民搬迁前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基本一致。1999年5月,三峡工程移民政策做出了“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移民外迁”的调整,截止到2004年8月,三峡库区总共外迁安置农村移民16.6万人。其中,政府组织的前后两批三峡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共完成14.1万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11个省市安置外迁移民共9.6万人;重庆市、湖北省内非库区县安置4.5万人;另有2.5万移民自主分散外迁到全国20多个省市。[2]

三峡移民外迁安置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适应性与社会融合,而语言的适应与融合是一个关键环节。三峡移民基本上来自现代汉语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而他们的外迁地区遍及官话区、吴语区、粤语区、湘语区、闽语区、赣语区等我国几大方言区。汉语方言复杂、差异明显,方言区之间的社会交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移民到了新的环境首先面对的就是语言接触所带来的言语交际问题,本文以广东三峡移民为考察对象,进行个案调查,以反映三峡移民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

一、三峡移民语言的一般情况

(一)三峡移民原属地方言分布的基本情况

按照设计规划,在正常蓄水位175米情况下,长江三峡工程淹没涉及城市2座,即重庆市涪陵区、万州区;县城有重庆市巫山、奉节等,湖北省宜昌、秭归等,以及114个集镇。[3](P6)

从汉语方言的分布来看,上述地区基本上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成渝片包括目前四川省、重庆直辖市,以及湖北省西部的19县市,湖南省西北部3县,陕西省南部地区等。内部又分为成渝、灌赤、

广东三峡移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汪磊

*本文系肇庆学院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三峡移民语言使用状况及其走向个案研究”(0658)成果。

作者简介汪磊,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三峡移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三峡移民的语言使用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关注。三峡移民

语言由于安置地和安置方式的不同,呈多样性发展态势。对广东肇庆市两个移民点带有个案性的调查显示,三峡移民在母方言的保持和转用、第二语言(普通话、新方言)的使用,以及移民社区通用语言的使用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三峡移民语言使用走向做了初步的预测。

[关键词]广东三峡移民语言接触个案

〔中图分类号〕H0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

04-0153-04

2010年第4期

黔北、昆贵、岑江、黔南等十几个片,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特别是语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相对于南方的各大方言来说,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西南官话内部总体上一致性较高(主要是声调调形的同一性较高),所以通用性较广。

(二)重庆市、湖北省内迁安置移民的语言使用情况

1993年到1998年,三峡移民工程完成了一期任务,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5.6万人,“以土为本、就地后靠”的安置政策,保证了移民搬迁前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基本一致,这也符合中国农民恋土恋乡的传统。因此,移民在语言交往和使用方面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例如,位于重庆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县,虽然有两万余农村移民外迁他乡,而县城迁建属“就地靠后”至海拔185-220米,县城居民言语交际仍将保持原貌。

在随后的搬迁安置过程中,有部分移民出县不出省,外迁安置在非库区县。重庆库区主要安置在本市辖区内的江津、铜梁等5个市县的农村;湖北库区全部安置在宜昌市、荆州市辖区内的非库区县的农村或农场。这几万移民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家园,外迁他乡,居住的地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所属的方言仍是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尽管各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方言差别,但彼此的语言认同感还是非常强的,随着移民与当地居民交往的加深及社会生活的全面融合,其语言使用上的细微差别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接受,进而慢慢被消解。

(三)分散外迁安置的移民语言使用情况

自1993年以来,库区广大农村移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投亲靠友、自找门路等多种形式,分散自主外迁到市外其他省市和市内非库区安置区县(市)。重庆库区有24214人分别迁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4](P111)湖北库区有1400余人外迁到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安家落户。

由于分布区域较广、居住分散、人数不一等实际问题,有关分散外迁安置移民的语言使用情况,目前尚无任何调查结果。在此,仅结合地域分布和移民人数的情况做初步的预测性分析。

(1)重庆库区有近18000余人迁至相邻的湖北省,近1600人迁至邻近的四川省;湖北省约有200人迁至邻近的四川省和重庆市。虽然地理环境变化较大,但迁入地的方言以西南官话为主,因此移民短期内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方音和方言词汇的干扰,但不会对移民的语言交际构成障碍,并将整体上继续保持西南官话的语言面貌。

(2)有4000余人分别迁居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几乎覆盖了我国所有的方言区。由于移民人数较少又居住分散,外来移民必然被淹没在迁入地的方言人群中,他们的西南官话也就缺少了用武之地。在一段时间里,他们可能会受到不同方言间的语言交际障碍的困扰,带有西南官话特点的地方普通话将成为他们与外界交往的主要手段。从语言接触与融合的角度来看,他们必将向迁入地的方言靠拢,但熟练程度因地域和年龄两种基本因素而发生巨大的分化。

(四)接受外迁安置的11个省市及其方言分布情况

截止2004年8月,政府前后组织两批三峡库区移民共9.6万人,外迁安置上述的11个省市,分布在232个县、1088个乡(镇)的2000多个安置点。其中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分属北方方言中的华北、东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江淮次方言;上海、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浙江大部分地区属于吴方言区;江西的大部分地区属于赣方言区;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湘方言区;福建大部分地区属于闽方言区;广东大部分地区属于粤语区。

移民迁入当地后,首先就面临着一个日常交际语言的使用问题。就一般认识而言,使用西南官话的重庆库区移民,在迁入同属于西南官话的四川、湖北安置点后,语言认同感较强,日常交际一般不会存在问题。即便是迁入非西南官话的其他北方方言地区,凭借着北方方言区较强的一致性,移民与当地人的语言交际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是迁入吴、赣、湘、闽、粤等方言地区后,因为原属地的西南官话与这几大方言差别较大,语言接触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复杂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