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HELL模型分析海难事故人为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前期查阅资料我们得知,海难事故主要为突发性事故,
又叫非人力控制事故,此类事故的本质原因大多是船员操作不
当,或者未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等到海难事故不可避免时,做什
么都于事无补,其中这类事故占航海事故中的80%[1]。由于人为因素而引发海难事故的情况,我们根据SHELL模型,来具体分析
海难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1海难事故主要成因分析
1.1恶劣天气
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影响无非是船上货物的损坏以及船舶稳
性的减少,在面对恶劣天气的情况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稍有
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船员必须
正确对待,以便于在海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操纵。
1.2设备损坏
根据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现代船舶主要趋向大型
化、智能化、快速化的方向发展,加上现代船舶的自动化程度比
较高,一旦设备发生损坏,在没有应急方案的情况下是很容易造
成海难事故的[2]。
1.3值班人员工作疏忽
对于船上人为失误这个话题,自古以来有很多专家在做这
方面的研究,但始终不能完全消除,影响人的行为疏忽的因素有
很多,如疲劳、压力、经验等,减少工作负荷,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是减少人员疏忽的重要保障。
1.4船舶碰撞、搁浅
在面对能见度不良天气以及有居间障碍物时,要时刻保持
注意力集中,并时刻保持瞭望。
1.5失火
船上的消防设备和专业消防人员少,且海上风浪比较大,一
旦发生火灾事故,短时间内难以扑灭,船上的火灾事故往往伴随
着其他海难事故的发生,如碰撞、爆炸等,如何在火灾发生初期
进行灭火是现代研究的热门,也是船员必须加强的一项技能[3]。
1.6海盗袭击
目前船舶上大多禁止携带武器,因此在面对海盗袭击时,保
持镇静,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做出妥协也是未尝不可的,切
勿在没有胜算的时候与海盗对抗。
2利用SHELL模型分析人为因素
2.1人为因素的概念
弗兰克·H.霍金斯将认为因素定义为:“人为因素是与人相
关的,即与他们工作、生活环境中的人相关的。人为因素既与其
工作涉及的机器、设备及工作程序有关,也与工作环境有关,更与他们和其他人的关系相关。”这个定义可以用SHELL模型来加以解释。
2.2SHELL模型的组成
根据霍斯金的研究,该模型主要有五部分组成,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将人的因素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人自身的因素,另一种是和他人的关系,因此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软件、硬件、环境、人和他人,每个因素都代表着不同的部分[4]。
软件:即程序、培训、支持性等。
硬件:代表船舶系统的物理要素,即机器与设备。
环境:其他要素(软件、硬件、人)所在的背景带给操作者所带来的心理上、监管上、物质上的影响。
人:自身因素,主要指个人行动力、看待问题的角度、重视程度等所带来的影响。
与他人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处理所带来的影响。
2.3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在SHELL模型中,人处于最中心的位置,代表着其他元素只有与其紧密配合,才能避免潜在的事故发生。以下流程图1充分体现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图1流程图
3结语
综上所述,海难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为避免海难事故的发生,要求船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则》的要求进行操控,并时刻保持瞭望,在海难事故不能避免时,也要积极应对,最大限度的减小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凤武.恶劣天气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D].大
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2]王宁.世界海难事故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世界海运, 2010,33(7):70-71.
[3]王海燕,刘清.水上船舶交通事故人为因素致因机理[J].中国航
海,2016,39(3):41-44+72.
[4]王寿松.“11.24”特大海难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教训:“大舜”轮事
故给我们的警示[J].航海技术,2001(1):4-5.
基于SHELL模型分析海难事故人为因素
秦雨晴,李贵强,陈婷婷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在海难事故中,往往伴随着恶劣天气、设备损坏、值班人员工作疏忽、船舶碰撞、搁浅、失火、海盗袭击等关键因素,但不同的因素对海难事故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大型的海难事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本文针对海难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展开分析,利用SHELL模型分析人为因素是如何影响航行安全的。
关键词:海难事故;人为失误;SHELL模型
中图分类号:U6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265-01
作者简介:秦雨晴(1997—),女,山东人,本科,研究方向: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