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北林)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2005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5年07月04日)林业专业:本科生、2003级 班、姓名: 、学号:一、填空题(共10分,每题1分,共计10小题)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 )而确定的。
3. 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 )曲线。
4.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
5.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 )越小。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小,测量误差( )。
7. 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 )比值。
8. 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那么梢头长度是( )米。
9. 收获表的种类有正常收获表、体会收成表和( )。
10. 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 )的比值。
二、概念与名词说明(共10分,每题 2分)1. 实验形数2. 材积表3. 角规操纵捡尺 4.树高曲线 5. 削度方程三、简述题(共20分,每题 5分)1.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那么。
2.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之间关系(画图)。
3.一致性削度/材积比系统。
4. 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彼此关系。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10分)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散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
2.全林分模型与单木模型的特点及其区别。
五、证明题(共20分,每题10分)1. 推导望高法计算立木材积的公式,并说明适用条件。
2. 推导说明Mistcherlich(单分子式)生长方程()1(kt e A y --=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题 4分)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断面积为0.0390m 2,2m 处断面积为0.0272m 2,4处断面积为0.0214m 2,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2. 某一株树木进行树干解析时,3年和8年时的树高总生长量别离为0.6 m 和2.5 m, 试计算5年时的树高。
【课程大纲】《测树学》
【课程大纲】《测树学》《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基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要求的“测树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㊀国㊀林㊀业㊀教㊀育㊀第37卷㊀第4期㊀F o r e s t r y E d u c a t i o n i nC h i n a ㊀㊀2019年7月㊀㊀本刊网址:h t t p ://m a n u 27.m a g t e c h .c o m.c n /J w e b _j y/C N /v o l u m n /c u r r e n t .s h t m l㊀㊀基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要求的 测树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高露双㊀范春雨㊀陈贝贝(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㊀100083)摘㊀要: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基于当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要求,分析了现有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完善㊁数据标准不统一㊁配套仪器更新不及时㊁实践流程设计不合理以及考核形式简单化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林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措施:一是要规范实习内容,编制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二是要更新实践教学仪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三是要完善实践教学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是设置多环节考核模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林业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后,有效提高了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关键词:测树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践教学㊀㊀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了 着力提高森林质量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的重要指示[1].在此背景下,作为培养高层次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林业院校,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测树学 是林业技术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基于现有的 测树学 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过程设计,结合近年来一线教学经验,探讨了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一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内涵我国林业发展经历了以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到围绕森林质量㊁兼顾森林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并重的内涵式发展[1]过程.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就是要通过采取科学㊁合理的经营措施,改善森林结构,加速森林的生长和正向演替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增强森林的供给和调节功能,实现森林经营全过程的精细化和差异化管理[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林业经理人必须具备能够建立精准的森林生长模型㊁制定精准细致的森林经营决策方案的能力.所以, 测树学 作为林业技术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任.二㊁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林分因子的调查方法和测算林木的林分材积㊁总量㊁蓄积量和生长量,最终构建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2],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技术保障[1].但现有的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的推进.(一)实践教学内容有待完善首先,现有的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仅包括测树仪器的使用方法㊁资料分组整理及树高曲线绘制㊁标准地调查及林分调查因子的测定㊁林分蓄积量测定以及利用角规测定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量等8个部分,缺少生长模型构建与预估等数据处理内容,导致学生对生长模型构建难点问题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例如,全林分模型为什么无法准确反映林分材种结构㊁径阶分布模型如何受到直径分布的影响㊁单木模型的优势体现在哪里,这些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进行森林质量提升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完善现有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内容.其次,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树轮方法原理介绍与应用规范标准.树轮方法是基于树木宽度㊁密度元素获取单木准确年龄和高精度生长量的方法.现有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基于树轮方法确定林分年龄的内容,但教材中没有对树轮方法原理进行系统介绍,实践过程中也没有规范具体采集样芯的方法.学生无法掌握判定变异年轮的基础知识,在查数单木年龄时不能识别异常轮,造成单木年龄查数不正确.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采集的样芯数量较少,无法保证单木生理年龄的准确性[3],进而导致林分年龄判定不准确,达不到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84高露双等:基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要求的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㊀本刊网址:h t t p ://m a n u 27.m a g t e c h .c o m.c n /J w e b _j y/C N /v o l u m n /c u r r e n t .s h t m l㊀㊀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林学知识的构建,影响了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专业林业技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瓶颈[4].(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首先, 步骤式 指导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踏查,选定具体调查区域,并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这样 步骤式 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按部就班的心态,机械地完成各种指标的调查工作,不了解测定这些指标的意义及其数据的应用方法,缺少探究和质疑精神,不利于林业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其次,独立式样地的布设模式影响了学生对标准样地理论的理解.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实践,一般5~6人一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布设标准样地.按照相关要求,标准地需要满足幼龄林在250株以上,中龄林在200株以上,成过熟林在150株以上的条件.但实际上,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仅能够完成20米∗20米的样地布设,样地内林木的株数无法满足理论要求,这就给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学生对标准地概念和林分特征的理解.(三)林业数表使用不统一林业数表是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的基本要素,林业数表规范化也是准确评估森林质量的基本保证.然而现有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计算单木材积时,缺少统一规范的林分特征标准表和材积表,导致同一研究区域每年调查数据的结果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实习数据缺少连续性.(四)部分教学仪器使用方法复杂㊁测量精度不高现有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使用的仪器普遍存在着重量大㊁操作繁琐㊁携带不便等问题,降低了野外调查效率.同时部分测定仪器获取的数据精度偏低,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对数据精度的需求,阻碍了数字化林业与精准林业的建设.以布鲁来测高器为例,使用布鲁来测高器测定树木的高度时,对距离和目标位置都有一定要求.首先,要求距目标树10米的距离进行树高测定,而在郁闭度高的林内,相隔10米很难看清楚目标树.其次,需要对准目标树的梢顶位置,学生在测定梢顶不明显的阔叶树时,常常无法判断最高点的位置,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现有实践教学仪器没有随着信息科学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而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影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现有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仅是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缺乏对实践各个环节的考查,不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报告中,学生只是把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罗列,并没有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缺乏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探究以及对调查数据的思考,影响了学生对林业调查技术要领的掌握.三㊁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一)规范实践内容,编制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测树学 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和配套数表使用不统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现有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没有及时进行更新,相关实习内容不规范,因此,应确立科学合理的实习内容.首先,应增加生长模型构建与应用的内容,包括林分年龄结构㊁径级结构以及构建模型等.学生通过对该部分数据分析,可以巩固林分特征知识点,锻炼构建3种林分收获模型的数据分析能力,深入理解3种模型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增强利用数据进行生长预测的能力.因此,在原有实习指导手册基础上,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和实习地的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其次,应增加树轮方法原理的介绍与应用规范的内容,针对林分年龄确定及单株木生长过程量化的不同需求,参照1987年白云庆主编的«测树学»[5],F r i t t s 的«T r e eR i n gs a n dC l i m a t e »[6]和吴祥定等人的«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等论著,制定统一的样芯采集标准和变异年轮判定原则.(二)完善实践教学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应采取 问题式 指导模式, 问题式 指导模式可以使教学过程个性化,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习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选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如径级对各树种生长的影响等.学生根据实习指导手册,自行制定野外具体实施方案,指导教师负责审核方案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在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林分径级的结构㊁生长量测定等野外调查技术,同时理解各调查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的指导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应构建 联合 样地的布局模式. 联合94高露双等:基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要求的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㊀本刊网址:h t t p ://m a n u 27.m a g t e c h .c o m.c n /J w e b _j y/C N /v o l u m n /c u r r e n t .s h t m l㊀㊀样地布局就是改变原有的独立实践单元,将各实习小组布设的样地相互连接,以达到标准地面积的要求.北京林业大学鹫峰实习林场的林分较为破碎,很难找到900m2以上的㊁且林分特征一致的样地,所以样地布设较为困难.笔者引导学生采取 联合 样地布局的模式来解决样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联合 样地既可以设置多个400m2的标准地,也可以设置多个半径为18m 的串行圆样地. 联合 样地布局的模式不仅降低了选取标准地的难度,也让学生对标准地选取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刻.(三)更新实践教学配套仪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森林计测仪器设备正在向数字化㊁集成化方向发展.森林调查M I N I 型摄影超站仪㊁手持式高精度立木胸径测量设备等具有操作简单㊁测量精准㊁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应积极引进先进的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配套仪器设备,以提高学生今后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等林业工作技术的能力.(四)完善课程考核,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林业技术人才林业高校旨在培养科技领军人才㊁管理技术人才㊁高级技能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应从这3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对学生野外调查方案的审定,考核学生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标准的实习方案中要明确关键问题,设计完善的实施步骤,确定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等.其次,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应对学生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进行考核.优秀的学生应有计划性㊁具备组织能力㊁有合作意识㊁协调沟通方法得当.在方案汇报过程中,应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实习报告应不拘泥于固有形式,可以根据调查数据形成一篇研究论文或者是对实习过程及实习结果进行思考,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考核,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四㊁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一)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后的 测树学 课程实践教学增加了树轮方法㊁林分结构㊁生长模型等内容,并采取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能够围绕教师给定的林业科学研究中的某一实际问题,独立制定野外调查方案.学生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结合理论知识,给出科学的解释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布置有针对性的实习内容,保障了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林业调查的技术要领.(二)提升了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案例式教学锻炼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挖掘问题实质的能力.例如部分学生能对树轮数据提供的精确林分年龄结构特点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结合野外调查中的树种组成的数据,重建林分的更新历史,部分学生还以此为基础成功申请了大学生创新项目.参考文献[1]㊀张会儒,雷相东.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需强化技术支撑[N ].中国绿色时报,2016G06G16(3).[2]㊀孟宪宇.测树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2G9.[3]㊀刘于鹤,林进.森林经营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林业建设的瓶颈[J ].林业资源管理,2012(2):1G6.[4]㊀吴祥定.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77G96.[5]㊀白云庆,郝文康,蒋伊尹,等.测树学[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7:352G356.[6]㊀F R I T T S H C .T r e e r i n g an dc l i m a t e [M ].L o n d o n :A c a d e m i c P r e s s ,1976:35G42.(责任编辑㊀王㊀伟)05。
森林计测学(测树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农林大学
森林计测学(测树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农林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本门课的学习口诀是:行万里路、测天下树。
森林计测如相助,资源调查我最酷。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胸高形数的公式为,式中 V为树干材积,g1.3为断面积,h为树高。
()参考答案:对2.望高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
()参考答案:对3.实验形数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V= fꞫ g1.3(h+3)。
()参考答案:对4.当树高h=20-30时,丹琴略算法测定立木材积计算结果可靠。
()参考答案:错5.伐倒木木区分求积式区分段划分一般至少不少于5段()参考答案:对6.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采集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2倍。
()参考答案:错7.一般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多为“正”误差,平均断面求积式多为“负”误差。
()参考答案:错8.当长度测量无误差时,直径测量的误差等同于材积计算的误差。
()参考答案:对9.平均断面近似求积式需要量测树干中央直径。
()参考答案:错10.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需要量测树干大头直径和小头直径。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根据林分的(),可将林分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参考答案:林相2.划分林层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参考答案:各林层每公顷的蓄积量要大于30m3;主林层的郁闭度要大于0.3,其它林层的郁闭度应大于0.2;相邻林层之间林木的平均高要相差20%以上;各林层林木的平均胸径应在8cm以上3.分析林木粗度的变化或进行胸径生长比较,以及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林分结构时,一般采用林分的算术平均胸径。
()对4.从树高曲线上不仅可以得到林分的条件平均高,而且根据各径阶中值可查得相应的径阶平均高。
()参考答案:对5.随手绘制树高曲线时应使各点纵坐标值(实际值)与曲线值(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参考答案:对6.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用数式法拟合树高曲线很方便,但因树高曲线的变化很大,不能未经检验直接采用某一个模型拟合,而必须同时采用几个模型试验,寻求最优的模型。
测树学(北林)
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称为林分调查 因子(stand description factor)。
1.林分调查因子有哪些?如何调查、测 定及计算这些林分调查因子? 2.为什么说林分平均胸径( )是林 木胸径的平方平均数? 与 (算术平 均直径)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正确绘制树高曲线? 4.标准地调查法的主要工作步骤及调 查内容是什么?
红松=5÷115=0.045
组成式:Ⅰ: 7落(120)3云(100)
Ⅱ :10云+红
组成是指蓄积而言,有时断面积与蓄积呈正相关,也可用断 面积,在直径大小相近的人工林中,有时也用株数。
四、林分年龄
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age of tree)。通常指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 树木的年龄往往不是以一年为单位,而是以龄级表示。 龄级按小大依次由Ⅰ、Ⅱ、Ⅲ、Ⅳ…罗马数字表示。 针叶树和硬阔叶树20年一个龄级,云杉、红松。 软阔叶树和萌生林以10年为一个龄级,马尾松。 速生树种以5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杉木、桉树、泡 桐。
混交林是指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 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不 到65%的乔木林地。也以树种结构反映乔木林分 的针阔叶树种组成;
树种结构共分7个等级 表2-2 树种结构划分标准
树种结构类型 类型 1 类型 2 类型 3 类型 4 类型 5 类型 6 类型 7 划 分 标 准
测树学(2750)自学考试教学大纲
测树学(2750)自学考试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测树学是研究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收获量的测定、预估和计算的科学。
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
测树学是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整个林业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本课程是林木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测树学的任务是:一是为森林调查中的木材数量和质量、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质量评定、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森林资源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
二是为各林业学科提供研究森林、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方法和技术。
对自学者要按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试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了解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森林资源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是否掌握测树学的理论和技术,是否学会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收获量的测定方法、步骤和关键技术要点。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重点掌握树木测定、林分调查、生长和收获预测的基本理论。
即测树因子、树干形状与求积式、材积三要素、林分调查、林分结构规律、树木材积和林分蓄积、立地质量评价、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测定与预估的基本理论。
2.实验技能方面掌握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林分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测树学是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整个林业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测树学内容涉及树木、林分及森林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需要对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还要建立许多数学模型,因此,测量学、数学、数理统计学、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森林生态学都是本学科的基础。
在自学考试中应突出本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以保证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是:1.基本概念;2.基本理论;3.基本技能- 1 -重点:测树因子;树干形状与求积式;材积三要素;林分调查;树木材积和林分蓄积测定;难点:林分结构规律;立地质量与林分密度;角规测树原理;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
测树学(北林)(课堂PPT)
②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也属人工起 源;
③实生林和萌生林的判断可以根据树种来进 行,同时也可以结合树干形状综合判断。
二、林相(林层)(storey) 1、基本概念
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按起源还可以分为实 生林(seedling crop)和萌生林(sprout forest,sprout land) 。
④实生林:凡是由种子繁殖形成的林分,包括天 然下种、人工栽植实生苗或直播后长成的林分。 针叶树大多形成实生林。
⑤萌生林或萌芽林: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 的林分。一些具有无性更新能力的树种,当原 有林木被采伐或受自然灾害(火烧、病虫害、风 害等)破坏后,往往形成萌生林。萌生林大多数 为阔叶树种,如山杨、白桦、栎类等;但少数 针叶树种,如杉木也能形成萌生林。
育时所依靠的媒介的不同来划分林分。通常划 分 为 天 然 林 ( natural stand ) 和 人 工 林 (planted forest)。
②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种、人 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③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 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
人工方法包括: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 人工植苗、分殖或扦插以及人工林采伐后萌生 形成的森林。
三、树种组成 在混交林中,常以树种组成系组成系数是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 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
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 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由树种名称及相应 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的树 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
木疏密度不小于0.2。
测树学(北林)
作为郁闭度的近似值。 2.树冠投影法: 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树冠投影图,从图上求出投 影面积和标准地面积,用下式计算。
郁闭度 林冠投影面积 标准地面积
这种方法比较精确,但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目前我 国多采用成数法。 (五)选伐标准木(样木)或解析木
1.根据平均木或不同的调查目的选取标准木或解析木, 将标准木所在林分状况记入标准木卡片。 2.选出的标准木测定其胸径、树冠东西、南北长度, 记载树木生长情况,然后伐倒,伐根不超过胸径 1/3 。查 数伐根上的年轮数,测定心材直径、被压期间年轮数和大 小及其病腐情况。 3 . 实测树高(精度 0.1 米)、树冠长度、树高 1/4 、 1/2 、 3/4处的带皮、去皮直径。测胸径和 1/2 处直径,最 近10年(或5年)的直径生长量及胸径最近10年(或5年) 的直径
调查表”。凡测过的树木,应用粉笔在树上向前进
的方向作出记号,以免重测或漏测。 在固定标准地调查时,一律采用 1 厘米一径阶或记实际 胸径,每木检尺要分别树种、健康木、病腐木或生长级记 录,每株树应编号,并在其 1.3 米处作上记号,以便下次 复测,测定精度为0.1厘米。 5.计算平均直径:
Dg 1 2 d i N
Dg 1 N
2 n d i i k
上式中:k——径阶个数;ni——第i径阶株数
(二)测树高 测高的主要目的是为确定各树种平均高,应分别树种 和径阶测树高。主要树种应测15—25株,中央径阶多测, 两端逐次少测,凡测高的树木应测其胸径和树高,将所测 结果记入“测高记录表”中,通过绘制树高曲线图,由林 分平均直径查出林分平均高。 对其它次要树种可选3—5株相当平均直径大小的树木测 高。 (三)测定树木年龄
记录后,再取下轮尺。 ③遇干形不规整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取 其平均值。在 1.3 米以下分叉者应视为两株树,分别 检尺。
《测树学》教学大纲
《测树学》教学⼤纲《测树学》教学⼤纲⼀.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林分和⽊材产品的材积、重量、蓄积量、⽣长量的测算和收获预估的理论、技术与⽅法。
主要讲授伐倒⽊材积测定,⽴⽊材积测定、材种划分与材种材积测定,树⽊⽣长量测定,树⽊重量测定、林分结构、林分⽴地质量评价,林分密度指标,⾓规测树,林分蓄积量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林分⽣长量测定,林分⽣物量,林分⽣长和收获模型等内容。
⼆、教学⽬标及任务培养学⽣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技术和⽅法,掌握林⽊和林分蓄积量、出材量、⽣长量和⽣物量的测算以及⽣长和收获预估理论、技术和⽅法。
《测树学》是⼀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林业技术基础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三、基本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单⽊及林分材积(或蓄积)、⽣长量、材种出材量和重量测定等⽅⾯的基本理论以及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测定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并为将来从事林业技术、科研⼯作打下基础。
着重培养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测树学》(第3版),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测树学》,⽩云庆等主编,东北林业⼤学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绪论教学要求:了解测树学的内容、⽬的和任务,测树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测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在林业中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的、任务记载及在林业中的地位;测树学发展简史。
第⼀章单株树⽊材积测定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测树因⼦和常⽤测定⼯具;树⼲形状及孔兹⼲曲线在伐倒⽊材积测定中的作⽤;掌握⽴⽊测定的特点、⽅法及胸⾼形数、实验形数的意义;形率概念及与形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掌握望⾼法测定⽴⽊材积的基本原理及适⽤条件。
教学内容:第⼀节基本测树因⼦与测定⼯具第⼆节树⼲形状与⼀般求积式第三节伐倒⽊近似求积式与区分求积式第四节形数和形率第五节单株⽴⽊材积的测定第⼆章林分调查教学要求:掌握⼗个基本林分调查因⼦的概念及确定⽅法, 熟练地掌握标准调查⽅法(包括标准地的选设、外业调查、?内业计算等)。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测树学”试题(2004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2级 班、姓名: 、学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形。
10. Richards 方程(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1. 胸高形数2. 异龄林3. 林分调查因子4.竞争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五、证明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证明角规测树的多重同心园原理。
2. 推导说明方程:x k Ae y /3.1-+=(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均大于0;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曲线。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2.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 550.14500-=g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测树学(北林)
3、正形率
树干中央直径(d1/2)与十分之一树高处直 径(d0.1)之比: q0.1= d1/2 /d0.1 不受树高影响,独立反映干形。 如把树干分成10段,用0.0, 0.1, …, 1.0树高 处的直径分别与d0.1相比,得正形率系列。 它可以完整而客观地表达整株树干形状。
二、形数
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 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记 作f x.。见p27. 形数主要有: 1、胸高形数f1.3 2、正形数 fn
V ⋅ f∂ = g1.3 (h + 3)
三、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1. 采用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进行证明。
f 1 .3 g1 ⋅h V 4 2 = = = V 1 .3 g 1 .3 ⋅ h
2 = q2
2 f1.3 = q2
π
2 d1 2
π
4
d 12. 3
=
2 d1 2
d 12. 3
形数等于形率(q2)的平方,可通过形率求形数, 解决实践中直接计算形数的困难。
a、胸高形数定义: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积为
底、树高为高的圆柱体体积之比,即:
f 1.3 V V = = V1.3 g1.3 ⋅ h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 完满度。形数越大,说明越完满。
f1.3 的实践意义: v = f1.3 ⋅ g1.3 ⋅ h b、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 换算系数。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 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旋转体一般求积式
根椐微分学原理,将树干可看作许多小段,段长为dx, 当dx充分小时,每段可视为圆柱体,每小段体积为:
∆v = g × dx = π × y 2 × dx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九章角规测树习题一、填空题1.是以必然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角规测定林分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系统的基础。
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3.角规测树时 ,Fg 越小 ,测量误差。
4.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和。
5. 常用角规测器为角规和角规。
6.确定望点地址比较方便的仪器是。
林分速测镜7.扩大圆的半径与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质树干之间的地址关系可能出现 3 种情况:、、。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检查中,角规点数确实定取决于检查整体的角规和的要求。
10.日本的平田种男 (1955)提出用垂直角规绕测林分平均高的方法,被称为。
二、名词讲解1.角规控制检尺2.同心圆原理3.可变样地4.一致高5.进测木三、简答题1.简述角规绕测技术。
2.简述角规测树中选择角规断面积系数的原那么。
3.简述角规点整体改正法的缺点4.简述格罗森堡(1958) 提出的界线样点办理方法5.简述一致高和法原理四、论述题1.试论述角规多重同心圆原理证明过程。
2.试论述角规测树的扩大圆原理证明。
五计算题1. 角规测树中 ,Fg=4,某一株树 =20.4cm, 测点至该树间距离为10.2m,问该树计数多少。
第九章角规测树习题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角规是以必然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系统的基础。
3.角规测树时 ,Fg 越小 ,测量误差越大。
4.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Dg、 G/hm 2、 M/hm 2和N/hm 2。
5. 常用角规测器为棱镜角规和杆式角规。
6.确定望点地址比较方便的仪器是林分速测镜。
7.扩大圆的半径与树干直径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质树干之间的地址关系可能出现 3 种情况:相割、相切、相离。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检查中,角规点数确实定取决于检查整体的角规计数木株数变动系数和检查精度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树高测定、不容易且费时,可以测高器抽 样测定每株样木树高,用树高曲线法推求 该林分各径级平均树高。 • 全林每木调查时,测树高的主要目的是为 确定各树种平均高,分别树种和径阶测树 高。
• 树高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两者之间关系 常用树高-胸径曲线来表示。
树高曲线(tree height curve)
2.平均法
• 先算出各胸高直径阶之树高平均值,再在 方格纸上绘图,如果链接各点所得之曲线 略呈平滑状时,即为所求之树高曲线。假 若由第一次树高平均值所绘出之曲线不够 平滑时,则求其三点或五点平均后再行绘 图。
3树高方程
• 条件平均高
勃鲁莱测高器
德国帕迪(Parde.J.1955)按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由 Karl Leiss 公司制造
• 胸高指成人的胸高,各国规定不一样。 • 中国1.3m • 欧洲1.3m • 英国4’3”(1.3m) • 美国4’6”(1.37m) • 日本4 日尺(1.21m) • IUFRO 1.3m(4.5ft) (International Union of Fores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国际林业研究机构联合会)
测高注意事项
1 、坡地测高时,分别观测树梢和树根, 两次求出读数之差。 2、使用仰度45°附近时精度较高。 3、阔叶树应纠正梢顶位置。 4、树高低于5米时不宜用仪器测。
二、测高器
树高一般用测高器测定。测高器(Hypsometer)的种类很多,但其 测高原理均比较简单,有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两种。 (1)布鲁莱斯测高器 布鲁莱斯(Blume--Leiss) 测高器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测高器,其 构造和测高原理如 图可得全树高H为:H=ABtgα+AE(眼高) 式中 AB—水平距; H=CB+BD; (1—1)
一、单株立木的测定
立木:生长着的树木。 树木由树干、树枝、树根等部分组成 从木材利用的角度看, 树干体积一般占整个 树木体积的2/3,而根和枝叶只各占1/6左右, 树干的材积是主要测定对象。
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 下的完整的树干。
1 . 立木测树因子(直径、树高、材积、形 数)
径阶整化
径阶(cm) 2 4 6 8 10 „ 2cm径阶范围 (cm) 1.0—2.9 3.0—4.9 5.0—6.9 7.0—8.9 9.0—10.9 ┉┉ 径阶(cm) 4 8 12 16 20 „ 4cm径阶范围 (cm) 2.0—5.9 6.0—9.9 10.0—13.9 14.0—17.9 18.0—21.9 ┉┉
技术实践课,侧重林木、林分调查因子的测 定原理、测定方法及实践中的问题
实验内容
1.测树仪器的使用(第1周校园内) 2.伐倒木材积的测定(第2周计算中心) 3.标准地调查(校园外)
参考教材
• • • • • 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教材 测树学(第2版) 孟宪宇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 以测树学实习指导书中的内容为主。 • 北京林业大学改编。
2.立木在胸高下方分叉时,每一分叉木留作 一株独立木测定,但直径点应在分叉处上方 100 公分,如图5 所示
树木若在1.3米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6、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其上、下等距无膨大现象处测径 取其平均值。 7 树干横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互相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 干直径。
• 胸高直径:立木树干由地面起至1.3米处之 直径,简称胸径。重要的测树因子. •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 一元材积式V=aDb (lnY=a+blnX) • 最常用的树高曲线(D-H relationship curve), 以H=f(DBH)的关系式,由胸高直径(DBH)推估 树高(H)。
森林计测学(测树学) (Forest Mensuration, Forest Mensurement)
学时安排及考核方式
学时安排 • 16学时(8学时+ 8学时) • 实验报告(50%)+出勤(20%)+考试(30%)
• huayang8747@ • 杨华,森林经理,林业楼330
林木、林分、森林、森林环境、森林资源、森林經营管理的关系
树干横断面积
树干横断面积同树干直径一样也可以有 许多个,其中位于胸高处横断面积是一个 重要测树因子,通常简称为树木的胸高断 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记为g,测 量单位是平方米(㎡)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按圆与椭圆计算 的面积均有误差,且受树皮的影响较大, 其误差一般不超过±3%. 实际工作中,当作圆形计算,测量方 便.
得h2。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视为正,俯视为
负),则树木全高 H=h1+h2,见图1-6(α);若两次观测 值符号相同,则H=h1-h2,见图1-6(b)图1-6(c) 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其测高精度可达±5%。为获得比 较正确树高值,一般应注意: ① 选择的水平距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下测 高误差比较小。
g
g---横断面积(m2)
4
d
2
d---横断面的直径(cm)
围尺(直径卷尺)
• 在我国,直径卷尺又称作围尺(diameter tape),根据制作材 料的不同,又有布围尺,钢围尺与蔑围尺之分。 • 通过围尺量测树干的圆周长,换算成直径。一般长1~3m, 围尺采用双面(或在一面的上、下)刻划。一面刻普通米尺; 另一面上刻上与圆周长相对应的直径读数,也就是根据 C═πD的关系(C为周长,D为直径)进行刻划。 • 使用时,围尺要拉紧并与树干保持垂直。用围尺量树干直径 换算的断面积,一般稍偏大。这是因为树干横断面不是正
树冠直径
• 为研究林分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 与胸高直径具有线性(linear model)关系
• 可在空中照片上,联合胸高直径与树高两 个因子,以利推算立木材积。 • 树冠直径之直接测定困难,而且树冠外型 又不规则,所以更不易精确测得。 • 树冠投影图。
树高测定
• 树高: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 树高(tree height)。 ① 测量单位是米(m) ② 一般要求精确至0.1m ③ 树高通常用H或h表示 ④ 材积的主要因子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胸 高直径。
• 表示树高平均值随胸高直径变化之曲线。 根据胸高直径及树高测定值求树高曲线之 方法,概可分成下列三种: • 1.手绘曲线法 • 手绘曲线法(free hand curve),先将测定结 果,按直角坐标取横轴代表胸高直径及纵 轴代表树高标出,如图所示,再绘出一条 通过坐标点群中心之曲线,即为所求之树 高曲线。
测树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植物学、树木学、测量学、生态学 数学、数理统计、GIS、RS、GPS 计算机技术(计算方法,应用软件、程序设计)
本门课程涉及“测树学”主要内容 1 单株木材积的测定:(3+4学时) ①伐倒木材积测定 ②立木材积测定 2 林分调查(3+4学时) ①林分调查因子 ②标准地调查 3 林分蓄积测定 ①标准木法 ②材积表法 4 角规测树(2学时)
测树仪器的使用
树干直径测定工具:常用的有轮尺、围尺(直径 卷尺) 等。
轮尺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 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 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 且其三点同时与所测树木断面接触。
标准地调查---每木调查
当测者手疲倦时,常会测定低于胸高部位之直径, 记录者应随时提醒此种错误。
上部直径
• 树干上部直径,不如胸高直径可以使用轮 尺或围尺容易直接测定,需利用间接方法 或开发新的测定仪器来测定。 • 测定上部直径主要用于试验研究方面,例 如,精确测求立木材积、检核立木材积表 精度度及推算树干形状或树干尖削度等。
宏观 森林各种量的调查和测定 非林地自然资源估测 林地资源估测
微观 针对乔木树种的测定
森林计测学(测树学)
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和木材产 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重量的测算和收获预估 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森林计测学具体研究内容: 1.单株木的测定 2.树木群体的测定 3.大面积森林调查
② 当树高太小(小于5m)时,不宜用布鲁莱斯测高, 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 ③ 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测高 值偏高或偏低。
Ⅳ、实习组织安排 1、每组选15棵树木测定其树高和胸径,每个人独立
读数,单独记录(要求记录实测值)。
2、其中选5棵树木分别取10米、20米、30米、40米
距离进行观测,记录树高实测值。
胸高直径测定原则
胸高直径立木离地面1.3米处的树干带皮直径。 1.生长在坡地之林木,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1.3米处的部位; 2.在平地,胸高自地面算起; 3.不论在平地或坡地之倾斜生长林木,其胸高应沿树干轴并行计 算。
1.立木在胸高上方分叉时,当作一株 立木测定,直径点在紧接分叉下方树 干无膨大处。如图4 所示。
直径:若把树干当圆柱体,则树干的每 一位置都有直径。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 面上的直径(Diameter),用D或d表示,或树 干的粗度称直径。 ① 树干直径分为带皮直径(diameter outside bark, 缩写D.O.B)和去皮直径(diameter inside bark, 缩写D.I.B)两种, ② 测定单位是厘米(㎝)。
圆。而在周长相等的平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
在围尺上一般都有两种刻度。 1. 按cm刻划,精确到0.1cm.用以量测实际直径。 2. 按径阶刻划,即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 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 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 称为径阶(diameter class). 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2、4cm分组 时,其最小径阶的中值分别为1、2、4cm。 径阶整化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上限排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