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三大学习理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

一、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来自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之认知心理学的狭义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人脑的认知过程看作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强调人已有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论定的学习过程是:感觉并接受外界刺激产生信息流→知觉编码进入短时记忆(输入)→练习处理,使新旧信息联系起来转换成表象、概念等形式加以储存,并转入长时记忆→提取和利用(输出)。信息加工形式有三类:(1)串联加工:不完成前一步就不启动下一步;(2)并联加工,由于人的许多感觉可能同时被激发,多个神经元要互相合作,所以产生并联加工;(3)混合加工,串联加工与并联加工相结合。因此,作为认知心理学重要内容的信息加工理论渗透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其中包含联结理论以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某些做法。这一理论对语言教学影响较大,如Skehan等人提出的认知教学法。此法认为,语言使用者会绕过规则编码(分析、理解规则)而进行范例编码(成块记忆),所以学习中要重视范例(惯用语)的记忆,输入要注意激活已知范例,并

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保持意义与形式的平衡。再如,Anderson提出的陈述性知识(语言知识)可以通过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语言技能)。联结主义认为,学习是输入式刺激频率的结果,所以在教学中须重视语言接触量和接触频率。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演进,早已存在了。但二战后才形成人本主义心理学。到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大发展,语言教学界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许多教学法流派,如罗札诺夫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教学法、社团商谈法等等。这些方法把注意力从学习客体—语言转移到学习主体—学习者。这使人们意识到,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还得同步发展学习者的身心。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有关学习的论点被汇集成了一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tic theory of learning)。其代表人物是A.H.马斯洛、C.R.罗杰斯、A.康布斯等人。其主要特点是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因为此理论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儿童成长而不是塑造或控制儿童成长。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只是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这个学习理论对当代外语教学影响甚大,我国两个基教英语课

标(实验稿)就立足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并从素质教育角度提出了更全面的教学内容:目的语言、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其渊源可追溯到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学说,也与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有关。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学习是人在一定社会文化情景下借助别人的帮助进行新的意义建构,所以学习不再是外部强加的过程,也不是纯个体内因的活动。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在外在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个体与人的交往中进行;个体必须对既有知识进行解构,从而对当前学习对象进行意义建构。所以建构主义的可取价值在于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而产生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它否定绝对真理,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情景中借助他人(教师、伙伴等)的帮助下,利用学习资料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新知识。这样做除了必须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中介因素以外,必须对自己既有知识进行解构,所以得到的新知识是创新的结果,而不是永恒真理。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也没有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前外语教学中

风行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真实情景、真实语料等主张,都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表现。

四、对上述三种学习理论的评述

这三种理论都是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普通学习理论,三者都可归入广义的认知主义。其共同特点是强调人、尤其是从事学习的个体在社会环境(人与情境)活动中的特性。三者既都利用了以往学习理论的可取成果(含行为主义),又各有自己的核心主张,并且还互不相涉。所以在引用于外语教学之际,应该还有发展、调整的空间。我个人认为,我们应看到三者的优势,如: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代表的认知学习理论能够通过学生认知过程的积极变化而促进认知的发展;人本主义理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促其全面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而培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宜只看到传统教学的一些缺点:比如,以知识为本而不以学生为本,重视外在的机械操练而忽视内部的信息加工;重视教师传输,忽视学生建构。在看到三者的新之时,也要看到它与旧的联系。一句话,我们对于这些理论也应“解构”→“建构”。

选自包天仁“张正东教授访谈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