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结构与格局特征分析
辽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及其对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辽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及其对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75032d2b9d528ea81c77977.png)
辽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及其对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二0一三年六月辽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及其对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引言辽河流域位于东北地区西南部(116°30'E~125°47'E,38°43'N~45°N),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和辽宁4省,共16市(地、盟)和65个县(旗),流域面积为21.96×104km2,南北长约706km,东西宽约490km,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
辽河流域90%以上的流域面积分布在辽宁省境内,主要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4水系。
流域涉及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营口、盘锦、锦州、阜新和朝阳11个省辖市,28个市县。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是流域主体,由于城市连片、人口稠密和工业集中等特点,造成辽河流域水体严重污染。
近年来,流域水质状况虽有所改进,但仍未能彻底摆脱劣Ⅴ类水质的现状。
据辽河干流藻类、底栖动物、鱼类多样性调查资料表明,其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数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90多种减少为现今的10余种,水生态系统结构退化严重,生态功能衰退明显。
2.材料与方法2.1采样方法采用便携式水质参数仪和溶解氧仪对温度、盐度、pH和溶解氧等常规理化参数进行现场测定,同时在各样点采集1L水样,用冷藏保温箱保存后短时间运送到实验室,测定包括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COD、、COD Mn、BOD5、石油类、挥发酚、重金属等参数。
选择河段,利用电鱼器采集鱼类样品,共采集1h。
在水深大于1.5m的河段,除电鱼法外,利用3种双层刺网(6cm×6cm、12cm×12cm、20cm×20cm)挂网1h收集鱼类样品。
现场对所有鱼类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收集个体数和生物量数据。
鉴定后的鱼类放回水体。
2.2水质监测与鱼类采样在辽河流域设置合适采样点,于年枯水期(5月15—25日)、平水期(9月1—12日)和丰水期(6月19—29日)分别开展调查,进行水质监测与鱼类采样。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8c73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7.png)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我国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稳定的生活基础。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污染来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排放、农田地表径流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等。
2. 分布特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地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西南丘陵山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等农业生产密集区域。
3. 影响范围: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还对土壤和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1. 水体污染: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2. 土壤退化:长期的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1. 减量施用化肥技术:通过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等手段,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同时,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改善土壤结构。
2. 高效低毒农药研发与应用: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采用清洁养殖技术、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减少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4. 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农田地表径流,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5.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结论与展望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量施用化肥技术、高效低毒农药研发与应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辽河吉林段非点源污染区划研究
![辽河吉林段非点源污染区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34d4c30508763231121295.png)
第二 是主 导 因素与控 制方 向一致 的原 则 。非 点 源污染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 的产物,不同的非点源
污染 类 型 的主 导 因素 不 同 J,其 控 制 目标 、治 理 方 法 与管理 措施 也有 所 不 同 ,同一 区划 单 元 的 主导 因 素 、控制方 向应 大致 相 同。
第三 是基 层行政 单元 界线 完整性 原则 。非 点源 污染 的控制与管理 ,依靠镇 (区)等基层行政机构去 执行 ,便 于 区 划 结 果 在 环 境 管 理 工 作 中 的应 用 和 推 广 。 1.3 研 究方 法
通信作者简介 :房春生 (1971一 ),男 ,博士 ,教授 ,研究方 向:环境规 划 与评价 。E—mail:fangcs@jlu.edu.on。
2 评 价 指标 体 系
2.1 土地 利用 类型 因子 结合文献 中 的吉林 省 土地利 用 数据 ,首 先对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75cb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5.png)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报告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农业面源污染。
本报告旨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和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径流、渗漏等方式进入水体或土壤,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水和农田排水等。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水质恶化、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食品安全问题。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分布1. 农药: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其过量使用和不当处理导致了农田和水域的污染。
2. 化肥: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超载,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 畜禽养殖废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水排放,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4. 农田排水:农田排水中的农药残留、养分流失等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四、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为了全面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样品采集和数据分析等。
通过对不同农业区域的水体和土壤样品进行测试,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农业面源污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类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2. 推广农业循环利用:加强农田排水和养殖废水的处理,将废水中的养分回收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农民的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鼓励他们采取环保措施。
六、结论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大环境问题,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辽河流域近三年水质状况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辽河流域近三年水质状况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3add7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a.png)
dB《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10期丿辽河流域近三年水质状况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王朝霞(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沈阳110161)摘要:辽河流域是我'七大江河流域之一,—水系发达,在'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ABC 。
60年的传统工业产业发展,给辽河流域带来了大量EQ 染物,水质恶化严重°近年来尤-是"十三五”]间的水Q 染防'取得明显成效,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文章通过对比已公布A 2018-2020年前五个月的水质状况,来研究辽河流域近三年的水质变化情况,并对发生变化A 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辽河流域;量;Q 染物浓度;原因分析辽河流域 的 4 流尤其是 地 有 V 断,2020年干流已无劣V 类断面$ 2018-2020年干流各水质类别占1$污染物 和 ,2018 年 年下降,2020年相比2018年,氨氮改善了 72.1%,总磷改善了62.5%$ 2018-2020年干流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见图2$2.50引C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之一,其水系发达,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在国家社 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叭60年的传统工业产业发展,辽河流域集中了众多产业集群,污染物排放量大,水质恶化严重叫近年来,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近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的打响,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叫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各地更是不断 加强管控措施,竭尽全力保证“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国家三大攻 战 一 的 $2020 年 的五个月的水质状况,与前2年同期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来研究辽河流域近三年的水质变化情况,并对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为后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1辽河流域干流水质变化50..0.30氨氮总磷0.002018 年2019 年50502 2 1 100000.002020 年图2 2018~2020年干流王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辽河流域 流断面, 断 量上,还是 污染物平均浓度上,均呈现逐年向好趋势,水质改善是非常明显的$2辽河流域支流水质变化干流断面中,水质优良'I -川类)断面由2018年的4个,逐 年上升,2020年达到9个,优良断面比例上升了 20.1%$ 2018年 优良断面主要分布在浑河上游和太子河源头,到2020年已经分布到太子河中断,辽河和浑河优良断面数量也有所增加$劣V 类断面则由2018年的14个,逐年下降,2020年前五个月的均值监测结果已无劣五类断面,劣V 类断面比例下降了 60.9%$ 2018年支流断面中,水质优良'I -川类)断面由2018年的12个,上升到2020年的14个,优良断面比例上升了 8.0%$劣V 类断面则由2018年的8个,下降到2020年的2个,劣V 类断面比例下降了 24.0%$ 2018年辽河上游的几条支流河均有劣五类断面存在,至2020年已全面消除$ 2018年〜2020年支流各水质类别比3$100%100%%06(&)蛋皿20%2019 年2020 年V%%%0008 6 4(&)蛋皿0%2018 年图1 2018年~2020年干流各水质类别占比情况类0%■劣V 类■ V 类IV 类■ I -III 类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图3 2018年~2020年支流各水质类别占比情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均从2018年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相比2018年,氨氮改善了 84.3%,总磷改善了80.0%$ 2018-2020年支流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见图4$15IB ■uo o o o o o o5 0 5 0 5 0 5(J /6E )®璇瞒嘛• 氨氮总磷辽河流域支流断面,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呈现逐年向好趋 势,变化明显;断面数量变化总体向好#因此,辽河流域支流水质改善也是很明显的#3辽河流域水质变化原因分析为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辽宁省各地立足断面水质目标,积极完善落实水质达标a 施,不断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和管控,保证“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在各项制度和a 施的综合作用 下,辽宁省的河流水质出现了重大改善,尤其是辽河流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加密监测,精准研判问题原因通过对相应河流加密监测点位,获取更多的监测数据,对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能精准判定河流的污染河段,查找污染来源,从而为下一步治理a 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2) 提高站位,推动“河长制”落实落实市、县、乡(镇)、村四级主体责任,调动各级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巡查,深入各支流及沟渠,摸排 问题,抓好常态管控,真正将工作落到细处、落到实处,加快推进河流断面达标工作&(3)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河流深度治理为切实解决河流的超标问题,各地有针对性地启动各项污水 处理工程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扩建工程、原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站建设、农村小型处理设施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改造等&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及扩建整改了企业污水超标排放、生产污水溢流的问题;原处理厂提标改造有效地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保证了整条河流的达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和改 保证了各 污水尤其是 污水 污水 理 理 排放,有效地防止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对河水造成污染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河流的 体水质;污水 理 和理设施建设极大地缓解了乡镇及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问题&(4) 拉网式全面排查,问题逐条整改通过无人机航拍结合徒步巡河的拉网式排查方式,即科学 方式+传统方式相结合,形成问题台账,并明确整改时限,限时整改&对未完成的问题跟踪督办,确保解决,对整改完成的问题逐《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10期一销号&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督促了各种问题的及时解决,尤其是对于河道垃圾的治理得到了很好的整改&(5) 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的整治和管理在流域内干流及所有支流沿河因地制宜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依法依规完成禁、限养区养殖企业、养殖户搬迁整治叽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开展执法检查,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达标排放&将普通养殖户和“散养户”整治职责落实到乡镇政府和 村委会,要求加大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污水外排入河&这项a 施 对于重要的畜禽养殖地区起到了规范化作用,有效地缓解了河 流纳污的压力&(6) 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结合重点断面,重点问题开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对超标排放、违法排污的企业、污水处理厂、规模化养殖场重点监管&定期开展沿河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加强河流日常巡查、管护工作!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于河道淤泥严重淤积,影响水质的河流!要做好清淤工作,保证水质的稳定达标&专项执法行动的开展是对各项治理a 施的重要补充和监督&结语“十三五”期间,辽宁省集合了各方力量,立足目标*科学部署、多a 并举、加强监管、依法治污,保证了辽宁省河流水质的持续改善& 2020年是“十三五”的结束,也是“十四五”的开始,是重要的转折年,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十三五”的重要经验!为“十四 五”提供借鉴&但是,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在“十四五”期间也会面临新形式,届时会有更科学和便于河流管理的考核指标 和标准[5],我们应针对流域特点和新的形式!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辽宁的水环境保护工作,让辽宁人民看得到更多的碧水&参考文献[1] 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构建辽河流域水环境安全监控与监测体系为水环境改善提供科技支撑:”辽河流域水环境安全监控与监测体系建设”课题成果综述[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36(12):10-13.[2] 李从.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与优选[D].沈阳:东北大 学,2011.[3] 惠婷婷,李艳红.浅析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及改善a 施[J]. 环境保护科学,2015,41 (1)-31-33+56.[4] 陈颖,吴娜伟,董旭辉,等.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点与难点解析——《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解读[J].环境保护,2019(1):8-11.[5] 袁哲,许秋瑾,宋永会,等.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J].环境科学研究,2020.作者简介王朝霞(1984-),女,山东烟台,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水环境质量综合工作&16。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6bba1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7.png)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中,造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和难以控制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并不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利用,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造成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此外,农药的滥用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形成恶性循环。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如果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如果进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如果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盐渍化等问题。
(三)农膜的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
但是,由于农膜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农民回收意识淡薄,大量农膜在使用后被丢弃在田间地头,难以降解。
农膜残留不仅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还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随意排放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生活垃圾也随意丢弃在路边、河边等地方。
这些污水和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五)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随水流失,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
流域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研究进展
![流域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ea2a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1.png)
流域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研究进展流域面源污染是指在流域内由于农业、工业、城镇及居民生活等活动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垃圾等,经雨水、地表径流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引起水体污染的现象。
流域面源污染具有面源、集约性、复杂性等特点,对流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流域面源污染的治理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流域面源污染的现状1. 污染来源广泛流域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土壤侵蚀等。
其中农业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养殖业废水排放,工业污染主要包括化工厂和矿产企业的排放、生活污水则是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乱排污等原因导致。
2. 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由于流域面源污染的持续输入,使得流域内的河流、湖泊水质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质造成了威胁。
3. 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流域面源污染导致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了水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链的稳定,减少了鱼类、浮游植物等的数量和种类,造成了重要湿地的退化,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流域面源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危害,导致水资源的恶化,污染水源对饮用水质量的威胁,也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了人类。
二、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1.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需要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减少畜禽养殖场的废水排放等。
2.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针对农村污水排放量大、处理设施滞后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率,减少农村污水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3.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对流域面源污染治理至关重要,需要加大投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4.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对于工业企业的排放问题,需要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现状与对策
![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c04a91d55270722192ef709.png)
程度上污染了地下水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 降
1 引 言
辽河流域位于我 国东北地 区南 部, 辽河 全长
阳段几乎断流, 污染物不能及时迁移 ; 辽河、 大辽河
收稿 日期 :o 6 6 3 修 回 日期 :o 6 7 7 2 0 一O 一l 2 0 一O 一l 基金项 目: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 目 之专题 : 东北 地区水与 生态及环境 问题及保 护对策 研究 l 教育部 重点科 技项 目( 编号
q a t y c n r l n h y h sste t n ft ep itp l t na dt en n p itp l t n weeefciet e u et e u n i o t d t esnte i rame t h on ol i n h o - o n l i r fetv O r c h t o a o u o o u o d
1‘/ , 0ta这直接造成 了地表水质的恶化, 并在一定
V类 水 质, 辽 河 水 系 V类 ~ 劣 V类 水 质 占 大 8. , 33 东辽河水系的有机污染物全部超过地表水
Ⅲ类水标准C 。C D和氨氮是造成辽河流域污染 s O ] 的最重要 因素c 。参窝水库春季蓄水农灌 , 7 ] 下游辽
维普资讯
环境 保护 科学
第3 3卷
第 3期
20 07年 6月
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现状与对策
Po lto a u n u t r as r s o a h l in St t sa d Co n e me u e fLio e u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b1c1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4.png)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主要问题,例如养殖废水、农药使用及土壤侵蚀等。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和改善农业管理等。
一、介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现状分析1. 养殖废水污染:农业养殖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养殖废水中富含含氮、氨和磷等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质恶化和水生生物的丧失。
2. 农药使用: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造成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还会对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农药的残留会进入食物链,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3. 土壤侵蚀:不合理的农牧业管理和过度耕地开垦导致了大量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土壤流失不仅使土地贫瘠,而且将养分和农药带到水体中,加剧水体的污染。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环保意识: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政府部门应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农民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2. 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3. 改善农业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和养殖场的管理,严格控制养殖废水和农药的排放。
建立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和评估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四、结论农业面源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管理。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辽河流域平原区典型河段沿岸污染入河调查研究
![辽河流域平原区典型河段沿岸污染入河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e27d7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2.png)
点源的工业污染源排污口及城镇生活污水集 中处理厂排污口,主要根据每年枯水期、平水期和 丰水期申报的数据进行计算核定排污量,同时实地 考察确保数据可靠性;面源污染是以镇为基本调查 单位,采用逐一走访的形式详细调查各村的人口等 各方面情况,并结合实际,去沿河村落以及辽河两 岸走访、实地考察,确定有关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郑春喜. 辽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程 度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6):1-3.
[2]孙仁斌,吴子钰.辽河全面实施辽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 [N].新华社电,2020(1):11.
[3]曹小磊,邢勇,赵玉强,许翼,王泳璇. 辽河沈阳段水质 现状及面源污染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8(2): 43-44.
通 过 此 次 研 究 ,可 以 基 本 掌 握 辽 河 沈 阳 段 污 染的情况和规律,为今后政府治理辽河污染防治 提供相关依据,并为日后的宏观调控决策提出参 考。对于辽河污染的治理、水质改善、污染控制有 重要的参考及指导作用,对于区域研究有重要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为辽宁省全面振兴提供有 力的环境支撑。
量,得出面源污染占污染的主要方面,其中畜禽养殖所占比重最大,为今后辽河流域污染治理防治工作提供理
论依据。
[关键词]辽河沈阳段;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污染特征;入河
辽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污染特征分析
![辽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污染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63acc584254b35eefd3487.png)
但是 , 辽 河 水 质污 染依 然 严 重 , “ 十 一五 ” 水 质持 续 改 善 面 临 巨 大挑 战 。 2 0 0 9年 , 仍有6 9 . 2 %的干 流 断面 和 6 5 . 8 %的 支流超 V类 水 质标 准 , 氨 氮 为首 要污 染 因子 。 辽 河流 域 干 流
超 V类标 准 现 象 , 超标比例占 9 . 1 %; 化学需氧量 、 氯 氮 浓 度 分 别 是丰 水期 的 1 . 2倍 、 8 . 2倍 。 平 原地 区 多数 中小 河 流属 于 季 节 间歇 性 河流 , 汛期 径 流量 约 占全年 的 9 0 %, 非 汛 期河 道 经 常 出 现 干 涸断 流 。 在全省监测 的 4 1条支 流 中 2 7条 为 超
辽 河 流 域 是 我 国七 大 流 域 之 一 , 在 快 速 的 工 业 化 过 程
要 污 染物 化 学 需 氧量 、 氨 氮排 放 总 量 分别 占全 省 的 6 6 . 8 %、
中遭 到 严 重 污 染 , 多 年来 综 合 污 染 指 数一 直居 全 国 七 大 流
域 前列 , 是国家“ 三江三河 ” 治 理 的 重点 流 域 。 同时 , 由 于 流 域水资源匮乏 , 供求矛盾突出 , 过域 水体 污 染 , 水 环境 功 能 下降 。 随 着经 济 的快 速 增 长, 辽 河流 域将 面 临 更大 的水 环 境 压 力 , 水污 染控 制成 功 与
否 已成 为 决定 流域 可持 续 发展 能否 成 功 的关键 要 素之 一 。
1 辽 河 流 域 水 环 境 现 状
辽 宁 省 废 水 及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远 超 过 地 表 水 环 境 容
量, 是河 流水 质 污染 严 重 的主要 原 因 。 2 0 0 9年 全省 废水 排 放
辽河流域状况
![辽河流域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ed5f2818b7360b4c2e3f64b7.png)
辽河流域两成土地镉汞超标,锦州、沈阳、抚顺、鞍山等重工业城市和柴河流域为重污染区域.辽河不治,辽宁不宁;辽河不清,辽宁难兴。
“红海滩(碱蓬)被比作‘地球之肾’,这种东西对环境的要求极其严格,它的扩散最能说明这一两年来辽河流域环境的好转。
”辽河流域的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四大干流及部分支流.以小造纸为重点的关停整治工程造纸企业污染占流域工业污染的4 1 % 。
以城市生活废水为重点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城市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占流域的6 0 % 左右。
以流域披绿、干流城市段景观化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辽河流域降水量少,地表径流小,水体自净能力差,支流河污染严重。
辽河流域由辽河和大辽河两个水系组成。
辽河干流在盘锦双台子县进入渤海; 浑河在海城,台安和盘山三县交界处汇合太子河后称为大辽河,在营口入渤海。
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 点源污染以COD 为主, 占721 09%。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简称WQI。
2006年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截污治污为根本措施,继续深化中心城区市管河道和郊区骨干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上海市内陆河流及水系水质常规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以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作为考核指标。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在全面分析各类型水质指标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重点污染因子,结合各水体的功能区标准,通过计算,用一个综合系数即水质标识指数来反映河流水质状况。
计算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整数位、小数点后三位或四位有效数字组成:WQI = X1.X2X3X4 其中:WQI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X1 —综合水质级别;X2 —综合水质在该级别水质变化区间中所处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确定;X3 —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中,劣于水环境功能区目标的指标个数;X4 —综合水质类别与水体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视综合水质的污染程度,X4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范文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8b45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f.png)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河套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研究,为该地区的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资源,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区域。
然而,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分析(一)污染来源及类型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随意排放。
这些污染以非点源、分散性的方式进入水体,形成面源污染。
(二)空间分布特征面源污染在灌区内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类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河套灌区的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成为面源污染的高发区域。
(三)时间变化特征面源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季节性和周期性。
在农业生产集中的春耕和秋收季节,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面源污染尤为严重。
四、影响因素及机制分析(一)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如降雨量、降雨强度等是影响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
降雨是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进入水体的主要动力。
此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也对面源污染的分布和扩散产生影响。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包括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技术水平和农民的环保意识等。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造成面源污染的直接原因。
五、治理措施与建议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出以下治理措施与建议:(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严格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72616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2.png)
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对大气、土壤、水体等造成的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环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本文将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农业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产业之一,对食物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为了实现高产、高效、高回报的目标,现代农业通常采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和养殖废物处理等方式。
这些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水体或大气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在空间分布上,农业面源污染一般呈现较为明显的特征:首先,污染物浓度在农业活动集中区域较高。
这是因为农业活动集中区域的种植面积大,肥料和农药的使用较多。
因此,这些区域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农田径流,其中携带着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例如,我国北方的大型农业生产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比较明显。
其次,农业面源污染也会受到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例如,山区和河流流域通常会受到农田径流的冲击,导致水环境污染。
气候条件的变化也会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分布。
干旱地区的农田灌溉通常需要大量的水源,而灌溉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的土壤中的污染物进入水体。
此外,农业面源污染还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系统。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这些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将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首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加强农田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建立和完善农田管理制度。
此外,推行农业的轮作和冬闲措施,通过合理的农业轮作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
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展农田灌溉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收集相关数据,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源市东辽河河清断面改善和消除劣五类水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源市东辽河河清断面改善和消除劣五类水体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bbe367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1.png)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源市东辽河河清断面改善和消除劣五类水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25•【字号】辽府办发〔2017〕34号•【施行日期】2017.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源市东辽河河清断面改善和消除劣五类水体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府办发〔2017〕3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有关直属机构,驻市中省直有关单位:《辽源市东辽河河清断面改善和消除劣五类水体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25日辽源市东辽河河清断面改善和消除劣五类水体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5〕72号)和《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源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辽府办发〔2016〕9号)精神,按照《吉林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对改善和消除劣五类水体进行挂牌督办的通知》(吉环联办〔2017〕28号)相关要求,为切实解决好河清断面水质超标问题,进一步改善东辽河水环境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观念,以加快水污染防治,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科学谋划水污染防治项目,统筹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治理,协同推进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改善东辽河河清断面及清除断面劣五类水体,到2018年,断面水质达到五类水体目标。
课题研究论文:农村面源污染特点及成因浅析
![课题研究论文:农村面源污染特点及成因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80b57551e79b89690226e7.png)
112098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面源污染特点及成因浅析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正常进行依赖于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过程中,通过“植物--动物--人类〞的食物链,物质进行了交换和利用,能量得到了流动和吸收,农村面源污染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农村面源污染由于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不易识别,造成污染来源无法准确查实。
2、随机性农村面源污染与地理位置、气候、气象条件、汇水面性质、气候、土壤结构、农作物类型、地质地貌等都密切相关。
3、广泛性由于农村面源污染涉及种类繁多的排放物,通过各种途径排放到环境中,排放是相互交叉的,污染物又通过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残留在土壤、水体中,在径流作用下扩散使得污染时空性很大,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的难以划分。
4、滞后性农村污染物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各类重金属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和化肥在农田留存的时间长短,同样也会决定农村面源污染形成的滞后性的长短,由于农业生产中,不断施入农药、化肥,导致可能其长时间地留存在地表,通过降水等一系列环境变化,滞后性会明显表露出。
5、风险性农村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通过农田漫灌、地表径流、地下渗漏和自然挥发等途径进入江河或湖泊,蒸发到大气中,或沉积到土壤里,不仅引起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而且导致水体营养物质过量,引起各种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或快速生长,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二、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1、农药过量施用。
我国是全球农药消费大国,改革开放的30年来,伴随着农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药也随之大量投入和使用,由于防控技术未得到大力推广,喷洒的农药实际附着于作物上的只有1/3左右,利用率相对较低,农药未得到平安合理地使用,相当局部农药都以不同途径分散到环境各介质中,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进而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1]。
过量使用农药导致耕地生产能力和调节功能遭受到严重损害。
辽河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污染源解析
![辽河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污染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adb4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f.png)
辽河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污染源解析李步东;朱长军;杨少波;曲珍【摘要】为全面了解松辽河河流水体的污染状况,根据辽河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主成分分析计算的相关结果之上进一步进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量化了每个主成分对各污染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辽河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NH3-N和石油类.丰水期第一主成分对NH3-N、石油类的贡献率分别为49.09%和24.71%;平水期第一主成分对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和NH3-N的贡献率为30.48%、56.16%、26.93%和160.89%;枯水期第一主成分对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 NH3-N和石油类的贡献率分别为100.25%、101.26%、128.36%、93.71%和54.33%.辽河整体水质为Ⅳ类或Ⅴ类水质,在7个监测断面中,双台子河闸水质最差.研究表明,污染物主要受到沿岸城镇居民生活和石油化工企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和畜牧业等面源污染的影响.【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9(038)002【总页数】6页(P31-36)【关键词】辽河;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污染源解析【作者】李步东;朱长军;杨少波;曲珍【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日喀则水文水资源分局,西藏日喀则8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1 引言为了更加深入、准确的了解河流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国内外相关学者将各类数学和统计学评价方法应用在水质评价和水体污染源解析等研究中。
目前,国内外对河流水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水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结构与格局特征分析摘要:为了掌握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构组成与空间格局特征,应用输出系数法和GI 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种主要污染物,对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径流是研究区最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在空间分布上,流域60%以上的污染负荷分布于辽河干流流域,而辽宁中西部的浑河下游、干流下游等子流域的污染强度明显高于东部丘陵区的浑河上游、太子河流域。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格局根据郝芳华等人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一级区的非点源污染调查结果,辽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以农业非点源污染为主,重点污染区位于辽河流域中部,大部分落在辽宁省境内(郝芳华,20 0 6)。
由于流域内不同水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其污染源的结构组成与空间分布特征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结构组成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对辽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输出系数模型尽管是一种经验模型(J o h n e s,1996,1997),但它利用相对容易得到的土地利用状况、施肥、人口等资料估算流域污染物输出量,利用黑箱原理,避开了非点源污染发生的复杂过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侵蚀、污染物迁移转化试验和资料的依赖性,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为大、中型流域长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因而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S or a n no,1996;Wor r a l l,1999;Na nd i s h& Keith,1996;Shre stha et al.,2008;李兆富等,2007;龙天渝等,2008)。
本文以辽河流域(辽宁段)为例,应用输出系数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农村生活、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三类污染源入手,分析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构组成与空间分布特征。
1 研究区概况辽河干流长512 k m,贯穿辽宁省境内,流域面积6.91万k m 2。
流域东北部为山地丘陵,中南部为平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3 5 0~10 0 0 m m,降水量的65%集中于每年的4~9月。
在行政上覆盖铁岭、沈阳、抚顺、鞍山、辽阳、本溪、营口、盘锦等市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阜新、锦州的少部分地区,总人口2 4 0 0多万人。
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
2 研究方法通过输出系数法估算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公式为:式中:L为营养物流失量;E i为第i 种营养源输出系数,是指流域内不同污染源类型(如农田、牲畜、人口)的营养物输出率;A 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或第i 种牲畜数量、人口数量;I i为第i 种营养源营养物产生量,即第i 种营养源的源强系数或产污系数。
通过《2 0 0 8 年辽宁统计调查年鉴》(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2 0 0 8)获得研究区各区县2 0 07年的人口、蓄禽、耕地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2种主要污染物。
参照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同时考虑辽河流域的自然经济特征,分别确定农村生活、蓄禽养殖、农田径流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输出系数与产污系数。
分别计算研究区农村生活、蓄禽养殖、农田径流产生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输出负荷,计算不同污染源的污染贡献率,分析流域g r a d i e n t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结构组成。
根据流域自然特征,将流域划分为干流上游、干流下游、浑河上游、浑河下游、太子河、大辽河6 个子流域,对每个子流域的污染物负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G I 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的空间差异特征。
3 结果与讨论3.1 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输出系数确定3.1.1 农村生活污染物输出系数的确定参照《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 0 0 6),将研究区农村生活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产污系数分别确定为16.4 g /人·d 和4.0g/人·d,由于一般农村居民点无污水处理设施,将农村生活的输出系数定为1(表1)。
3.1.2 农田污染物源强系数的确定参照《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 0 0 6)给出的标准农田污染物源强系数,并根据实际农田的坡度、土壤类型、降水量、化肥施用量以及农作物类型对标准农田污染物源强系数进行修正(表2),得到实际农田的污染物输出系数(表3)。
参考郝芳华等人的研究结果(郝芳华等,2 0 0 6),确定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系数为其经验值的最低值0.58。
3.1.3 畜禽污染物输出系数的确定由于研究区的畜禽养殖大部分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按照分散式畜禽源强系数进行估算。
当地农民一般会将牲畜粪便作为农家肥利用,因此,根据《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 0 0 6),按产生量的12%计算污染物流失量。
同时,参照G B18596-20 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高祥照等人的《肥料实用手册》,得到猪、牛、羊的污染物源强系数(表4)。
3.2 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结构及格局特征分析3.2.1 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结构分析2007年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化学需氧量输出量为321986t(表5),其中农田径流贡献最大,所占百分比为57.2%,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共占到42.8%,其中畜禽养殖较农村生活的贡献稍大。
在各子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均以农田径流为主,其中辽河干流的农田径流比例最大,占到流域的60%以上,浑河下游和太子河的农田径流比例稍低,不足50%;除浑河上游外,各子流域的畜禽养殖贡献率均稍大于农村生活(图2)。
2 0 0 7年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氨氮为6 6 9 97 t(表5),其中农田径流所占百分比为55.0 %,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共占到45%。
流域氨氮的污染来源结构与化学需氧量类似(图3)。
研究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而农业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且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这应该是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结构中农田径流比例最大,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比例较小的主要原因。
3.2.2 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从污染负荷的空间分来看,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分布在辽河干流地区,干流的上、下游污染负荷分别占到整个流域的 4 4.2%和19.4%;其次是太子河流域,污染负荷占到全流域的16.0%;浑河下游的污染负荷也较高,浑河上游和大辽河则较少(表5)。
污染负荷的大小一方面受流域面积大小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各流域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特征等因子的影响。
污染负荷强度体现的是单位面积上污染物的输出量,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辽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污染负荷强度差异很显著,范围在0.013 4~0.0 717 t / h a.年之间,其中浑河流域下游地区的污染降负荷强度最大,浑河上游地区的强度最小(表6)。
根据污染负荷强度大小将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强度分布划为三级(图4),其中位于辽中平原区的浑河下游和辽河下游子流域由于农耕条件好,农业人口稠密,农业面源污染强度最大,属于一级区;位于辽东丘陵区的浑河上游和太子河子流域受地形制约,耕地面积比例和农业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农业面源污染强度最小,属于三级区。
辽河干流上游和大辽河子流域属于二级区,辽河干流上游地区和大辽河流域在地形上属于辽东丘陵向辽西平原过渡的地区,农耕条件介于一级区和三级区之间。
4 结语对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来源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径流对研究区污染负荷贡献最大,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的贡献比例居次;从总量上看,辽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布在辽河干流和太子河子流域;从污染强度上看,位于平原区的辽河干流、浑河下游、大辽河等子流域的污染强度较大,而丘陵区的浑河上游、太子河子流域污染强度较小。
参考文献[1] G 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S].[2] Johnes P J,Heathwait A L.Modelling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waterquality in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J].Hy d r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1997,11(3):269-286[3] J o h n e s P J .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management of the impact of landuse on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load delivered to surface waters:theexport coefficient modeling approach[J].Jou r n a l of Hyd r olog y,1996:183:323-349.[4] Nandish M M,Keith S R.Estimationof su r fac e wat er qua l it y chan ge si n r e s p on s e t o l a nd u s e ch a n g e:application of the export coefficientm o d e l u s i n g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a n d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system[J].Jour nal of 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6,48:263-282.[5] Sh re s tha S,Kaz ama F,Newham LT H.A framework for e stimati ngpol lutant expor t coef ficients fromlong-term in-stream water qualitymon it or i n g d at a[J].Env i ronme nt a lMo d e l l i n g a n d S of t w a r e,2008,23:182-194.[6] S o r a n n o P A,H u b l e r S L,Ca r p e nt er S R,et a l.Pho s phor u sload s to s u r fac e wat er s:a s implem o d e l t o a c c o u n t f o r s p a t i a lp at t er n of l a nd u s e [J].E c olog ic a lAppl ic at ion s,1996,6(3):865-878.[7] Worral l F,Burt T P.The impact ofland-use change on water quality atthe catchment scale:the use of exportcoefficient and structural models[J].Journal of Hydrology,1999,221: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