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路径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02-02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按临床路径实施心理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的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按常规实施心理护理,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表,由培训过的责任护士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
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同等住院时间内实验组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能提
高医疗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
【关键词】临床路径;焦虑症;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是临床医师、护士及支持临床医疗服务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进行质量控制所做的最适宜、有顺序性和时限要求的医疗照顾计划。其目的在于确保医疗质量,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资源消耗,使病人获得最佳医疗照顾。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地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为探讨临床路径在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我院将2009年6~12月住院的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12月住院的焦虑症患者
60例,年龄21~58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5例,大专13例,高中27例,初中10例,小学及以下5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
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时耐心的劝慰、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同情和安慰及出院前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等心理护理。实验组将临床路径引入心理护理中,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临床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从入院到出院按照路径表上的工作程序有计划进行心理护理,由主治医师和护士长参与观察、监测、追踪病人的医疗护理结果,
计划督促、评价工作,及时调整、修订路径计划。
1.2.2 评价方法在相同的住院时间内(1~30天)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
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2 结果
发放给患者问卷表60份,收回60份,两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
满意程度和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程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患者抑郁
组别人数住院时对医疗护理满意的人数
占该组的百分比(﹪)患者抑郁情绪缓解的人
分比(﹪)
常规组30 30 19 63(﹪) 20 67(﹪)
实验组30 30 25 83(﹪) 26 87(﹪)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护理费用,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和整体医疗护理工作。临床路径的基本功效是通过减少无效服务项目,降低住院或服务的天数,更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工作的失误、重复和拖拉;改善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工作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加强相互交流;及早发现问题并快速加以纠正、处理。它强调时间性,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操作的时间表。它明确规定在哪天、什么时候,在什么状况下怎样处理病人。路径中所涉及的方法强调有效性。此外,临床路径更多关注实践性,即对病人一旦进入医院,医疗护理人员该怎样做,均有明确规定。不论医护理人员是谁,均应该按临床路径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医师在诊治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它既可追踪病人由住院到出院每天的治疗过程,让病人顺着临床路径建议的治疗方式接受管理,同时也是医疗系统中成员间互相沟通的枢纽。
临床路径可加强医疗计划的连续性,促进医疗体系间的合作。
3.2 临床路径在心理护理中的实施,促进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 临床路径在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护士参与了临床路径表的设计、管理,扮演了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评价、修正不足并进行变异观察报告的角色。护士清楚地知道患者何时并用何种心理护理方式来进行心理护理,将心理护理后的效果即时记录下来,遇有疑
难问题和变异也一并记录下来,为调整、修订路径计划做好准备。这样就增加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又缩短了治疗时间。
3.3 在这个强调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时代,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工具,在临床上逐渐被采用,临床路径的发展,可以研究疾病最佳的治疗与护理模式,可提供临床、教学的标准,也是学术研究发展的好题材。
作者单位:266034 青岛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