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放牛班的春天》的叙事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放牛班的春天》的叙事时间

戏剧影视文学05级李梦苏

在李显杰的《电影叙事学》中,有一句话我觉得是很好的概括出了时间对于影视叙事的意义:“时间畸变是电影叙事的中心环节。”对于一部优秀的影片,尤其是底本时间跨度越大的影片,时间层面上的叙事手法就更显出了特殊的功效,下面就在这个角度上简要分析《放牛班的春天》一片。

《放牛班的春天》全部涉及到的本事在时间跨度上有50年,本事的主要情节大约是5到6个月,影片通过述本时间的安排,叙述视角和层次的转换很好地完成了叙事的任务。

首先,影片在构筑情节时间时,在最外层采取了时序变形的手法,整部影片的框架是五十年后,已经功成名就的音乐家皮埃尔·莫杭治对自己在1949年时受到音乐启蒙这段经历的回忆。一般来说,倒叙的叙事手法有利于营造怀旧的情绪,尤其是当主体部分叙述结束后,叙事再次回到外层,尘埃落定、白发泛起,很能够是观众获得感动与共鸣。《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春风化雨式的故事,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片头所展示的音乐家的成就,与他年轻时的不羁形成鲜明对比,并且观众也会集中注意力在他的转变过程上,这些效果都对影片整体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第二,在叙述情节时间的选取上,《放牛班的春天》有详有略,很好的分配了比例,影片的开头部分有不到十分钟的直接表现,皮埃尔的成就和他因母亲去世回家,与老朋友的相遇,由此展开回忆。结尾部分是六分钟左右的皮埃尔的讲述,交代了五十年中与剧情有关的事件,影片有90%的篇幅简述49年春天,从逻辑比例上是不相符的,而这正是电影叙事的独特魅力:春天的本事时间远远少于后续的本事时间,但它的情节性是最重的,影片这样做,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完成自身的叙事任务。

第三,在主要叙事段落的时间处理上,本片也有独到之处,仔细看我们会发现,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巧妙的时间过渡,都是靠叙述方法完成的,刚才提到影片主体的倒叙框架,之后,创作者很好的设计了一个叙事视角的转化(这一点在后面具体论述),进入了主题叙事段落,这个段落是由克雷芒·马修学监的画内“我”者叙述支撑,采取顺叙的手法,但其中也加入了很多设计, 底本与述本的时间差距在逐渐拉大,也就是说在这个段落里,情节的跳跃是越来越大的,影片采用了将近20分钟的片幅交代了马修来到“池塘之底”的第一天的经历;而在后半段,同样的放映时间反映了五月到六月这样一个月的时间跨度,这是,我就能清晰感觉到“时间畸变”的效力:第一天的经历不仅是底本时间上的一天,它在叙事任务上承担了太重要的部分,要对马修的形象的树立,对学校,校长等有简要的勾勒,要建立起马修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奠定段落的叙述基调。所以创作者必须有足够的笔墨。而到最后,随着观众对背景性情节需要的减少,影片更可以在叙事时间上尝试更大的跨度,以突出主要情节,使影片不显拖沓。

②时间的过度手法上.创作者很好得突出了本片的特色:音乐。主要采用了马修的画内“我”者叙述与歌声的组合,并伴随影像的剪接,获得了流畅的过渡。主要段落中的马修叙述也就是他本人的日记,很好地对情节进行了段落划分。主要的内心独白大概有17段(有几段虽然被打断,但内容上是联系的,我把它们划分成了一段)。以影片进行到第55分钟左右,马修的第九次独白为例,一方面,他称自己在五月收获了新的成功“,独白后的合唱歌曲配合“一切在闪耀”的内容,影像上主要是学校的各种新气象(全校合影等)与孩子们唱歌的镜头相组接。这段独白很好地将时间和情节进行了浓缩,既完成了叙事任务,又使影片赏心悦目。类似这样的时间过渡段落还有很多。其实,用叙述者的声音压缩时间,进行过渡是很多

影片习惯使用的手法。而为什么独白可以拥有这样的功能,从叙事学的角度可以进行方便的揭示:正是画内“我”者叙述这种不突兀且极具概括力的总结(感受、评论、讲述……)的特殊效果。在这一点上,《放牛班的春天》由于加入了歌声的片段,效果更好。

第四,以时间点为契机巧妙转化叙述视角。这一部分的论述是建立在叙事时间的相关内容之上,但也有一点独立。只从叙事要求来说,皮埃尔在音乐上的成就是不能不提的,也就是影片在开头和结尾部分几种反映马修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必须的。所以皮埃尔的叙事视角更有利于表现这一点,而在主体情节段落中,年少的皮埃尔还是个“问题学生”,内心叛逆不服输,不利于作为叙述人。反而马修的视角转换上,影片采用了“读日记”的手法,从马修日记上的学校大门入画,由声音过渡到皮埃尔读日记,顺利完成了变换。这种手法可能略显老套,但确实在影视叙事中屡试不爽,这样一来,影片的叙事层次也就自然变成了两层(其实这里的“双层”感觉并不太重),毕竟第二层叙事的份量更重),在时间的转换上更多灵活,更具有可视性。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的是一部影片的关键,或者说最重的内涵。利卡尔杜“古典小说是对冒险的叙事,现代小说是对叙事的冒险”也是一句很精辟的总结。而我始终认为,对于电影艺术,无论采取怎样的叙事方式,最根本地还是应该为传达影片主体服务。所以对于《放牛班的春天》,归根结底的成功还是故事的成功,但是叙事,却无疑使它更感人至深。复杂精妙的叙事手法并不能使一个烂故事成为经典,但毫无技巧的讲述却可以毁掉一个好故事。在这个层面上,《放牛班的春天》是成功的:正是由于娓娓道来的叙述者叙事(单这一点就可以另写一篇论文)在叙事时间上的很好把握,既营造除了时间跨越的时代感,又详略得当,过渡自然使影片凝练精致,当我们看到马修老师离开学校时那些飞舞落下的纸飞机,和逐渐隐去的挥舞的小手们,才获得了更深入心底的感动。

评语:本文重点突出地论述了《放牛班的春天》叙述时间处理,并结合叙述视角,鲜明准确地分析除了该片在叙事上的特色。观点的提出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思维,较为可贵。论述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