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营养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1.对引用文献多加以归纳、总结(规律),达到言简易赅,条理更清楚
2.加上摘要
3.加上英文参考文献
仔猪营养研究进展
仔猪是指从初生到20kg阶段的猪。
这一阶段的猪由于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善,消化酶的活性还比较低,加上胃的泌酸能力有限,因此对饲养管理和饲粮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高。
而且断奶对仔猪有较大的影响,包括采食量下降,消化能力降低,酶活性降低等,影响仔猪的生长。
这就要求根据仔猪的营养生理特点,配制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的优质饲料,才能培育出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的仔猪。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仔猪营养的研究进展。
1.仔猪的营养生理
1.1消化器官的发育
在仔猪生长阶段,胃肠道组织的生长发育快于其它组织。
Widdwson(1984)报道,仔猪在10天内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加1倍。
肠道表面积增加和肠道功能的完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对仔猪的生长十分重要。
应激因子影响肠道的生长发育。
断奶仔猪与同龄哺乳仔猪相比小肠占空体重的比例较高。
这说明断奶应激时机体的营养物质很大部分用于小肠组织发育。
断奶仔猪消化系统变化最明显的为小肠细胞。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绒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状变为平滑的舌状,这种变化持续7~14天,无疑对仔猪的消化功能有显著影响。
小肠绒毛表面的变化使断奶仔猪易患吸收不良、脱水、腹泻和感染传染病等。
仔猪断奶时采食量急剧下降,低采食量和日粮类型的改变可能为导致绒毛高度改变的重要原因。
Gall和Chung(1982)认为采食量比年龄对小肠发育的影响更大,断奶仔猪小肠的形态变化使仔猪对饲料的要求更高。
李长忠(1999)研究发现断奶对仔猪胃和胰腺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阻碍了仔猪肝脏的发育。
1.2消化酶的发育
1.2.1胃酶的发育
仔猪胃粘膜上有4种蛋白酶:胃蛋白酶A、胃蛋白酶B、胃亚蛋白酶和胃凝乳酶。
仔猪在出生后3~4周龄时胃蛋白酶B和胃凝乳酶是胃底腺粘膜的优势酶,胃凝乳酶的主要作用是将乳凝固并有微弱的水解作用,它在母乳的消化中有重要作用。
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这两种酶的优势逐渐为胃蛋白酶A和胃亚蛋白酶替代。
仔猪胃粘膜蛋白酶在出生后两周内活性很低,随后迅速升高。
断奶后,单位胃粘膜活力继续上升,同时胃粘膜重量亦升高,这样导致胃蛋白酶总活性有很大升高。
虽然胃脂酶总活性只有胰脂酶的3%,但其在水解甘油三丁酸酯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哺乳仔猪25%~50%的脂肪是在胃中消化的。
胃脂酶在断奶前活性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断奶时胃脂酶活性有一明显增加,然后即使体重在不断增加,胃脂酶活性水平仍维持不变。
1.2.2胰酶的发育
仔猪刚出生时胰淀粉酶活力很低,一直到4周龄才有显著增长,仔猪断奶后,胰脏和小肠内胰淀粉酶活力都有明显下降。
仔猪断奶后1周胰淀粉酶降到最低水平,随着仔猪对固体
料的适应和饲料的大量摄人,仔猪在断奶后2周基本恢复或已超过原来哺乳时水平,然后其活力迅速升高。
仔猪断奶后淀粉酶的升高主要是仔猪为了满足消化大量食人淀粉的需要。
Owsely等(1986)试验表明,仔猪断奶l周后胰脏和小肠胰淀粉酶总活力的升高,部分是因为单位胰脏酶活的升高,但更主要是因为胰脏重量的增加;胰脏中总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在0~4周龄都随年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但这两种蛋白酶活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胰脏的增大。
张宏福等(2001,2002)研究了断奶日龄对仔猪胰腺和肠道中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日龄早于28日龄时,断奶后l周这两种酶的活性降低,而28、35日龄断奶,断奶后这两种酶的活性不受影响,而且断奶日龄越早,降低后恢复的时间越长。
哺乳仔猪胰脂酶的分泌能力足够利用食物中的脂肪。
哺乳仔猪对母乳脂肪的消化率可高达95%。
仔猪断奶后胰脏脂肪酶水平会明显下降,可能与断奶时饲料的摄人量下降和饲料脂肪水平下降有关,因为断奶仔猪日粮中脂肪含量比母乳中脂肪含量要低的多。
1.2.3小肠酶的发育
小肠分泌6种碳水化合物分解酶(乳糖酶、海藻糖酶、异麦芽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Ⅱ及Ⅲ)、4种蛋白质分解酶和2种脂肪酶。
初生仔猪小肠内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活性都很低,而乳糖酶的活性较高,是肠道内的优势酶,2~5周龄乳糖酶的活性持续下降,而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活性迅速增加,到10~16日龄达到最高峰。
张宏福等(1999)报道,仔猪断奶后1周乳糖酶的活性明显下降并且低于同日龄哺乳仔猪。
Hampson等(1986)报道3周龄断奶导致仔猪小肠各部分乳糖酶活力的迅速下降,蔗糖酶的活力亦有所下降,断奶后4~5天下降至最低,然后开始恢复。
1.3仔猪消化道酸度的发育
仔猪消化道内的酸度是维持消化酶分泌的活性的主因子之一。
很多消化酶在酸性环境下活性最高,胃蛋白酶一般要求pH在2~3.5,pH高于4时活性减弱甚至失活,同时肠道内容物的酸度也影响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等的分泌和活性。
胃内pH小于4.0时有利于消化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酸度可以反馈性影响消化道排空速度,尤其是仔猪胃内的酸度对胃的排空影响更大。
胃排空主要由胃幽门和十二指肠前端的压力差所控制,当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对十二指肠壁形成化学刺激,分泌肠抑胃素,抑制胃的收缩,导致胃幽门处压力减小,从而延缓胃的排空。
增加食糜在胃内的停时间。
另外仔猪消化道内的酸度还能刺激消化器官的发育,促进消化酶的分泌。
如胃内的酸度能促进胰腺的发育和分泌,并使胆囊收缩排出胆汁。
仔猪消化道内的酸度主要来自于胃内的盐酸和消化道内产生有机酸。
哺乳期仔猪胃内酸度主要靠微生物发酵乳中的乳糖产生乳酸来维持。
仔猪断奶后,胃内酸度显著下降,胃泌酸能力较弱,直到断奶3~4周后,胃酸分泌才达到正常水平,因此在仔猪断奶后2周内应该使用酸化日粮。
仔猪饲料中常用的酸化剂有柠檬酸、延胡索酸和甲酸钙等。
饲料中加酸可以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添加1%的柠檬酸可使粗蛋白消化率提高6.1%,氮利用率提高2.7%,干物质消化率提高2.28%。
2.仔猪的能量需要与脂肪营养
2.1仔猪的能量需要
刚出生的仔猪能量贮存有限,体脂肪只有1%~2%,可动员脂肪低于10g/kg,所以糖元成为最主要的能量贮存物质,占可利用能的60%;外来能源以初乳中的乳脂和乳糖为主,但初乳中乳脂和乳糖含量较低。
初乳中干物质含量占26%,其中乳脂占18%,常乳中干物质占19%,其中乳脂占42%,而且母猪在分娩后最初几天内,泌乳能力又尚未完全发挥,加之初生仔猪在出生后2天内不能有效地代谢脂肪(主要是长链脂肪),从而导致能量摄入不足。
仔猪出生后,在冷应激条件下糖元消耗很快,一般在18~21℃下,大约12h即可耗尽贮存的营养物质。
由于能量供给不足,持续冷应激的结果,往往导致直肠温度降低,严重时则发
病或死亡。
脂肪酸氧化也可供能产热,并刺激肝脏葡萄糖生成,但仔猪碳水化合物合成的脂肪酸极其有限,对新生仔猪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适应消化谷物中的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的各种酶活性很低,如磷酸化酶活性低,降低糖元动员。
新生仔猪迅速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特别是能量的供给十分重要,必须研究如何供给适合仔猪生长发育特点的营养源,这样才能保证仔猪存活,适时断奶,健康生长,为以后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仔猪的能量需要与其体重和气温有关,许振英(1983)总结出能量需要与气温的关系为:Y(MEKJ/BW0.75)=1077.5-21.89T 其中,Y—能量需要,T—气温,BW—仔猪体重(kg);NRC(1998)对体重20kg以下仔猪消化能摄入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DE(kJ/d)=-31.67+(59.76BW)-(0.24×BW2)
2.2仔猪的脂肪营养
脂肪以其能量价值和生物学价值高而在断奶仔猪营养中起重要作用,除提高断奶仔猪日粮能量浓度外,它还能延缓食糜在胃肠道中的流速,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从而提高其吸收利用率。
同时日粮脂肪也是体内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和维生素A、D、E、K消化吸收的载体。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在仔猪饲料中加入脂肪能显著改善生产性能,Verland等(1995)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6%的动物脂肪,断奶后5周内日增重提高21.4%,饲料转化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Dove(1993)在540头2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5%的油脂,试验组日增重明显提高(P>0.01)。
仔猪对不同来源的脂肪利用率不同,以前的研究认为植物油脂的效果优于动物脂肪,但是朴香淑等(2001)报道,在21日龄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6%的脂肪,其中牛油与豆油或玉米油以1∶1比例混合添与100%豆油相比,可使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采食量(ADFI)分别增加21.8%~35.0%(P<0.001)和15.5%~22.4%(P<0.01)。
上述结果可能是由于日粮中脂肪酸的构成比例不同所致,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报道。
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程度也可以影响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程度。
含有6至12个碳原子的中链脂肪酸,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生化特性,作为初生仔猪的能量来源,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链脂肪比长链脂肪吸收快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链脂肪酯化率低,大部分可以直接吸收(不需脂肪酶的降解)。
二是中链脂肪酸是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而长链脂肪酸是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后再进入各个组织,因此前者速度快。
另外,中链脂肪酸甘油酯能被各种脂肪酶较快、较完全地水解、提高了消化率和在体循环的清除率。
陈赞谋(1999)报道,初生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灌服4ml中链脂肪制剂,36小时内再灌服一次,对照组不喂,结果试验组21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24.2g (P<0.01),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卵磷脂、肉毒碱和高剂量铜可以促进仔猪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3.仔猪的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
3.1仔猪对蛋白质的需要
由于仔猪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善,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利用能力还较低,因此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宜过高。
随着饲粮CP水平的升高,仔猪CP和UDCP(未消化粗蛋白)摄人量亦增加,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的数量随之增加。
说明饲粮CP水平升高使进人大肠的饲粮蛋白质增加,大肠微生物便利用进人大肠的蛋白质进行生长繁殖,使蛋白质发生腐败而形成氨和胺类等腐败产物。
这些腐败产物对肠道粘膜有毒性作用,结肠受到损伤后吸收能力降低,加之腐败产物产生的胺类对结肠粘膜有刺激作用,促进肠液的分泌,致使粪便中水分含量增加,而使仔猪腹泻加剧。
同时腐败产物也使仔猪结肠、肝、肺和肾组织损伤程度加重。
董国忠等(2000)报道,给仔猪饲喂低蛋白(CP含量17.8%)氨基酸平衡饲粮与采食常规粗蛋白质(CP含量21.8%)饲粮的仔猪比较可显著降低仔猪肠内腐败产物产量与腹泻率。
杨映才等(2001)研究了饲粮不同蛋白质(CP)水平(16%,18%,19%,20%,21%,22%,和24%)对3.4~9.5kg超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氮(SUN)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
明:当饲粮CP水平从16%升高到20%,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当饲粮CP水平从20%升高到24%,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趋于降低,采食单位粗蛋白质所获得的体增重显著降低。
杨映才等(2001)报道,在饲粮中植物性蛋白质与动物性蛋白质比例为5.5∶1,而且赖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都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满足10~20kg 仔猪生长所需的饲粮CP水平为18%,日需要量为157g/d,进一步提高饲粮CP水平,仔猪生产性能得不到改善。
彭健等(1996)报道,利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和16%的日粮饲喂断奶后1~5周的仔猪,结果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8%的仔猪其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16%组,说明此阶段粗蛋白质水平为18%更为适宜。
3.2仔猪对几种氨基酸的需要
3.2.1赖氨酸
赖氨酸(Lys)是玉米—豆粕型仔猪饲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不同的猪种、体重和不同的日粮类型影响仔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
杨映才等(2001)研究表明,满足3.8~8kg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的总赖氨酸需要量为1.45%,以回—直肠吻合术猪测定基础饲粮各种饲料的赖氮酸的回肠消化率,计算出表观可消化和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1.30%和1.38%。
杨映才等(1995)对8kg的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的试验表明,8~19千克断奶仔猪Lys需求参数为饲粮的1.15%,折算成真可消化和表观可消化Lys分别为1.032%和0.967%。
侯永清等(1999)报道,采用玉米—豆粕—鱼粉型日粮的仔猪日龄为25~35天、体重为6.78~8.92kg时对蛋白质和赖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20%和1.3%;日龄为36~53天、体重为8.98~17.52kg时,可采用较低营养水平,即粗蛋白18%和赖氨酸1.0%。
3.2.2蛋氨酸
蛋氨酸是猪的一种必需氨基酸(EAA),在含喷雾干燥血制品的高营养浓度饲粮中,Met 很可能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杨映才等(2001)报道3.6~3.8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早期断奶仔猪对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粮的0.44%,表观可消化和真可消化蛋氨酸需求参数分别为0.405%和0.41%。
杨映才等(2001)采用8千克的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别喂以含蛋氨酸(Met)0.26,0.30,0.34,0.38,0.42,0.46%的饲粮,其胱氨酸水平都为0.30%,发现提高饲粮中Met水平,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有所下降,血清氮浓度随着饲粮Met水平提高而升高,说明明随着饲粮中Met水平提高,其蛋白质利用率反而下降。
结果表明8~20千克断奶仔猪Met需求参数不超过0.26%。
按AEC(1993)中有关饲料Met和Cys 可消化率数据折算,其真可消化和表现可消化Met分别不超过0.234%和0.218%,总Met 十Cys不超过0.56%,真可消化和表现可消化Met十Cys分别不超过0.48%和0.44%。
这说明,常规的玉米一豆粕型日粮已含有能满足断奶仔猪生长需要的Met和Cys,无需再另外加入。
3.2.3苏氨酸
在猪的实用饲粮中,苏氨酸通常是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与动物的健康、生长、免疫功能及其他许多生理生化功能有关。
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下阵,苏氨酸巳开始被用于猪的实际日粮。
伍喜林等(1994)研究发现,日粮中苏氨酸水平为0.748%时,28日龄大白仔猪的采含量、体增重、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最高,饲料转化率和血清尿素氮最低。
高振川等(1998)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最大日增重和最好饲料报酬,7~20kg体重大白仔猪日粮总苏氨酸(TTHR)和可消化苏氨酸(DTHR)适宜含量分别为0.75%与0.61%。
杨映才等(2001)报道,3.6~3.8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对苏氨酸的需求为日粮的0.985%,表观可消化和真可消化苏氨酸需求参数分别为0.83%和0.89%。
3.2.4色氨酸
色氨酸是一种在仔猪饲粮中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在玉米—鱼粉饲粮、玉米—肉骨粉饲粮和低蛋白玉米一豆粕型饲粮中往往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色氨酸可能通过神经递质作用
调节猪的采食量,色氨酸缺乏将导致猪的采食量降低、生长速度减慢,还可能导致血清胰岛素浓度降低,并引起蛋白质合成下降。
杨映才等(2001)报道,3.6~3.8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对色氨酸的需求为日粮的0.28%,表观可消化和真可消化色氨酸需求参数分别为0.23%和0.25%。
杨映才等(1999)报道,8~20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获最佳生产性能的色氨酸需求参数为0.205%,饲粮中赖氨酸和色氨酸比例为100:18,相应的表现可消化色氨酸需求参数为0.163%。
3.3饲料赖能比对仔猪生长的影响
蛋白质的营养主要是氨基酸,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的营养,其中赖氨酸对仔猪生长的影响更为重要。
研究日粮中赖氨酸与能量的最佳比例可以使仔猪发挥最大的生长性能,但是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仍然较少。
国外的研究认为10~25kg仔猪日粮中的能量浓度应当为14.22 MJME/kg,并且赖氨酸与能量比至少应为1.04g/MJME。
陈晓春等(1999)研究了赖能比对28日龄断奶仔猪(长白×汉梅)的影响,发现蛋白质对ADG、ADFI和F/G的影响程度次于赖能比,28~60(5~15kg)日龄与60~70(15~20kg)日龄仔猪达到最佳生产性能的赖能比分别为0.96gLys/MJDE(1.52%Lys)和1.10gLys/MJDE(1.54%Lys)。
4.仔猪的矿物质营养
4.1钙、磷
钙和磷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们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钙具有调节神经兴奋性,触发肌肉收缩,促进内分泌和激活多种酶的活性等功能。
所有矿物元素中磷的生物功能最多,其具有参与能量代谢,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保证生物膜完整和作为遗传物质DNA、RNA的结构成分,参与许多生命活动过程,如蛋白质合成和动物产品生产。
杨映才等(2002a)研究表明满足4~9kg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和骨骼发育的钙需求参数为0.90%。
饲粮中相应有效磷水平为0.55%。
蒋宗勇等(1998a)研究表明,为满足仔猪最佳骨骼发育和体内代谢的需要,7~22kg仔猪适宜饲粮钙水平为0.74%。
杨映才等(2002b)研究表明满足4~9kg 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和骨骼发育的有效磷需求参数为0.55%,饲粮中相应钙和总磷水平为0.90%和0.75%。
蒋宗勇(1998b)研究了饲粮中不同有效磷水平对8~20kg仔猪的生长性能、骨骼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8~20kg仔猪有效磷需要量为0.36%,总磷0.58%,钙磷比例1.21∶1,钙∶有效磷比例1.94∶1。
5.2铁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成分,主要参与氧的运转、交换及组织呼吸过程,并对免疫机能产生作用。
仔猪出生时体内铁很少,只有40~50 mg,每天从母乳中只获得1.0~1.3mg的铁,而其生长发育每天需7~15mg铁。
这样在出生后5~7d时仔猪体内已缺铁,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如不及时补给外源性铁,就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补铁的方式有肌注和饲料补饲等,注射补铁常用葡萄糖苷铁,肌注剂量一般为150mg。
补铁的饲料添加剂有硫酸亚铁、有机酸铁、氨基酸络合铁等。
5.3锌
锌的生物学功能有:构成体内酶的成分,激活酶的活性;维持上皮细胞和被毛的正常形态、生长和健康;维持激素的正常作用;保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
仔猪缺锌……..
仔猪锌的营养需要为:………NRC……国内.。
高锌(2500~4000 mg/kg以氧化锌提供)可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日增重()。
……赵昕红等(1999)………..;高锌还能促进仔猪的体液免疫,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其作用效果比高铜明显()。
锌分布于机体的所有组织中,其中以肌肉、肝脏、皮毛等器官组织中锌的浓度较高。
锌的生物学功能有:构成体内酶的成分,激活酶的活性;维持上皮细胞和被毛的正常形态、生长和健康;维持激素的正常作用;保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防止生物膜遭受氧化损害和结构变形。
缺锌会导致食欲不振,生长率降低,患不完全角化症。
但是锌过量对铁、铜元素吸收
不利,造成仔猪贫血和生长缓慢。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高锌(锌2500~4000 mg/kg以氧化锌提供)可显著缓解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对日增重有显著促进作用。
赵昕红等(1999)报道,在仔猪饲料中加入3000mg/kg的锌和16mg/kg铜与100mg/kg锌和250mg/kg铜相比可使增重提高29.2%,腹泻率降低9.0%;对血液的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及IgG的检测结果表明高锌比高铜更能促进仔猪的体液免疫,对血液中抗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高锌使机体抗应激能力增强的幅度大于高铜。
5.4铜
仔猪铜的营养需要为:………NRC…….。
高铜促进仔猪的生长()。
其部分作用机理为:1. 促进内分泌。
高原等(2002)…..2. 提高某些消化酶活性,高原等(2002)冷向军等(2001)……3.还有抑菌和缓解应激的作用……
高剂量铜会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寻找生物学效价高的铜源以降低铜在饲料中的添加水平成为解决铜污染的有效途径。
夏枚生(2000)研究…………..
铜与钙、铁、锌、硫等元素相互影响,……….
自1955年英国学者Braude首次发现在饲粮中添加高剂量铜可以明显提高猪生产性能之后,高剂量铜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猪用促生长剂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
高铜能促进内分泌,提高某些消化酶活性,还有抑菌和缓解应激的作用。
高原等(2002)报道,日粮中添加100~300mg/kg铜能促进仔猪的生长,显著提高循环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F-1)及其结合蛋白的分泌量,其中以饲料中添加250mg/kg铜效果最佳。
余斌等(2001)报道,仔猪饲料中添加215mg/kg的铜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内容物脂肪酶的活性。
冷向军等(2001)报道,饲料中添加250mg/kg的铜,可使仔猪日增重提高15.1%,采食量提高10.2%,降低了腹泻发生率;而且提高了十二指肠脂肪酶活力(P<0.05)和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还有降低结肠大肠杆菌的趋势(P<0.10)。
高剂量铜在养殖业中广泛应用,必然会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寻找生物学效价高的铜源以降低铜在饲料中的添加水平成为解决铜污染的有效途径。
夏枚生(2000)研究了硫酸铜、酪蛋白铜、奶蛋白铜和大豆蛋白铜等不同化学形式的铜对仔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kg酪蛋白铜的作用与240mg/kg硫酸铜相当,可显著提高日增重和血清生长激素、铜蓝蛋白水平,降低血清尿素氮。
铜与钙、铁、锌、硫等元素相互影响,使用高铜时可能会降低铁和锌的吸收,或引起缺铁和缺锌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高铜时,必须同时补适当的铁和锌,保持铜、铁、锌间的平衡,以发挥最好的促生长作用。
过量添加铜(300mg/kg)会导致猪中毒致死。
6.仔猪维生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仔猪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对其肌体免疫机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方面。
Cadogan(2001)报道,将B族维生素的水平提高到NRC(1981)推荐量的6倍,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抗应激能力。
赵君梅等(2001,2002)在对照日粮的基础上添加300mg/kg的维生素C,研究其抗断奶应激,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C可显著增加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数,但不影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噬中性细胞数;使仔猪血清球蛋白和球/清比增加,免疫机能增强;血浆铁和总铁结合力有升高的趋势,表明VC有改善肠道铁吸收的能力;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下降;但卵清蛋白抗体滴度和植物凝集素诱导的皮褶厚度无差异;VC对仔猪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现代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动物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调节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VD研究的热点集中在VD类似物和代谢物、受体、相关代谢酶以及其对免疫机能、激素分泌和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等方面,并深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
在畜牧业中,人们对VD的研究较多偏重于其对钙、磷代谢及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很少考虑其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
李德发等(2001)研究表明仔猪每日VD3摄入量为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