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_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12页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
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
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
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
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
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
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
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
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材分析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
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
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
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本单元
“观察物体”部分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是在直
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让学生
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面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
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
不同的。 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
第2页/共12页
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
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
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
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
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
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
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
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
教材由“盲人摸象”的故事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局部与整体的
关系,然后通过观察木头大象、拍照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
生体会到在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并体会
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学生区分,教材将每
个位置都用观察者的名字标出来,用学生所在的位置代替前面、后面、
左面、右面等方位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前、后、左、
右”这些方位词都是相对而言,描述起来容易出现分歧。
(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
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几何
体,初步渗透“三视图”思想,发展空间意识和观念。
本单元内容离不开生活实际经验,学生能充分的发掘生活情境中
的数学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第3页/共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图。
2. 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局
部与整体的关系。
3. 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
并能将抽象的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
4. 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
形。
5. 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
平面图形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
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难点:能辨认从侧面看到简单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感受局部
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的,学生对几何图形有初步的表象,但是要明确立体图形与
平面图形的联系,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还要靠空间想象能力的培
第4页/共12页
养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首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作为观察物,让学生在活动
中用语言描述、动作描述、闭眼回忆等方式来形成清晰的表象。其次
要利用模拟情景图,读懂图中人物与被观察者与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比较和联系。
在指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要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
个空间几何,初步渗透“三视图”的思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积累
丰富的观察经验,为将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3.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学生从观察实物到观察几何体,能逐步在头脑中形成形状图,经
历了抽象以及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
师应指导学生将自己头脑中想象、加工的过程,借助语言、动作等方
式外显出来,使思维更加清晰,有序。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1课时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1课时
总计 2课时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第5页/共12页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也基本
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不相同。但是在
本节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本来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准
确起来,从数学的角度来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察经验。要让
学生以亲身体验、操作为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学习数学的
方法与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
状可能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
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
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辨认物体,
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感受局部
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
能区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图判断观察
第6页/共12页
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玩具小猴子8只,数码照相机一台,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巧用儿歌讲故事(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给大家
说一说?
生:…(简单叙述故事情节)
师: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
(投影,在图片旁边出示儿歌,并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四位盲人去摸象,一起来到大象旁,
一人摸到象耳朵,说像蒲扇能扇凉,
一人摸到象身体,又大又厚像堵墙,
一人摸到大象腿,说像柱子高过房,
还有一人摸尾巴,说像绳子细又长,
小朋友们不要笑,快把叔叔帮一帮!
师:小朋友们,为什么同是一头大象,盲人叔叔说出的结果却各
不相同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只是大象身体的不同部分。
师:是啊,盲人叔叔看不见,以为他们摸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大象
了,怎样才能让盲人叔叔们真正了解到大象的样子呢?
第7页/共12页
生1:让盲人叔叔们把大象完整的摸一遍……
生2:我们把大象的样子仔细的说给盲人叔叔听……
师:你们真是又聪明又善良的好孩子,我们要想把大象的样子描
述给盲人叔叔听,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大象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观察物体的方法。
2.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故事和儿歌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学习形式,将这两种
方式结合在一起,导入新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快
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
师:(出示玩具小猴子)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小猴
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1:圆圆的眼睛,细长的胳膊……
生2:瘦瘦的,还有长长的尾巴,看起来很机灵的样子……
师:老师为你们每一组都准备了一只这样的小猴子,现在请你们
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请每个同学都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是小猴子
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从小猴子前、后、左、右拍摄的照片)
师:你看到的小猴子跟哪张照片是相同的?
(学生指出自己看到的形状图)
(让学生交换位置,再次观察,再次选出自己看到的形状图)
第8页/共12页
2.猜一猜
(老师坐到某一组的某一个位置)
师: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看到的小猴子是什么样子的?和
屏幕上的哪幅图片相同呢?
(学生根据老师的方位,判断并选择出老师看到的形状图)
师:请同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
(学生互猜)
师:老师将这只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其它同
学闭上双眼,这位同学自己选择站在前后左右任何一个位置,仔细观
察,并选出自己看到的形状图告诉大家,请大家猜一猜,刚才他站在
什么位置。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到前面来?
(一名同学上台,其它同学猜位置,然后换其它同学上台,继续
猜)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小猴作为观察材料,通过自己
实物观察、猜一猜等活动,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
图像并不相同。并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由观察
位置辨认形状图”到“由形状图判断观察位置”的过程,由浅入
深,易于学生理解】
3.探究新知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木头大象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的情境模拟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下面这些图片分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