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小说看细节描写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鲁迅小说看细节描写的特点
宋平山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22 )
【摘要】鲁迅的小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奠基作,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超群绝伦,堪称典范,故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的剖析,来探讨和总结细节描写的特点。
【关键词】细节描写特点
细节描写是记叙性文章和文艺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景物场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作者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超群绝伦,堪称典范,故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小说细节描写的剖析,来探讨细节描写的特点。
从写作和欣赏的要求来看,从对生活细节描写的选择,运用及加工过程来看,从细节与其他文学要素的联系,区别来看,细节描写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精细性、特征性、整体性和丰富多样性。这些特点对于每一个细节来说,一方面各有侧重,一方面又密切联系,具有可塑性。
1.真实性.
真实性就是作者描写的每一个细节,必须是撷取于生活,用以表现生活,经得起生活真实的检验,从而成为艺术的真实。可以说真实是细节的生命,没有细节的真实,就不能给人以高度的真实感。恩格斯指出:“椐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恩格斯是把细节真实作为现实主义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因为“越具体的所在,就要求越高度的细节上的真实。”〔2〕而且只有真实,才能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才能产生认识生活的指导价值和教育作用。
鲁迅先生是非常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的,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失去阿毛以后,逢人就一字不变的叨念着:“我真傻,真的……。”这一细节便将失子的打击带给祥林嫂精神的痴呆和内心的哀痛准确地表现出来了,比写她呼天唤地的恸哭更真实,更感人。这是因为祥林嫂历尽艰辛磨难,欲哭无泪,欲诉无词,只好重复这一句话。小说中对祥林嫂脸部的细节描写也是非常真实准确的。起初是“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后来是“脸色青黄,只是两颊已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最终是“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或者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三次对祥林嫂脸部变化的细节描写,极真切地绘出了祥林嫂这个不幸妇女的苦难一生。
细节反映的真实,使鲁迅小说中的风土习俗,人情世故穷形尽相,令人信服,这是形成鲁迅先生严峻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主要方面。“可见,现实主义重视细节的真实,一来是为了加强真实感,而更重要的却还是为了要更好地揭示生活的本质。离开了这一根本的目标,细节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3〕
2.精细性.
细节不同与情节,情节往往是连贯性的完整事件,它要完成的是性格的整体。细节则着重表现完整事件的某一侧面,性格的某一局部特征。它要对景物和场面进行细致入微地描绘,对人物的外貌和每一个神态、动作、每句话、每种心理精雕细凿。所以,细节讲求一个“细”字,它重要的特点就是精细,包括着三层含义,一是“细腻”、二是“细小”、三是“含蓄”。
细腻,即细节描写必须是精雕细凿,细致入微的。诚如亚里斯多德要求的那样,“诗人在安排情节,用言词把它写出来的时候,应竭力把剧情中情景摆在眼前,唯有这样,看得清清楚楚——仿佛置身于发生事件的现场中。”〔4〕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小说中的每一个细节描写都经过一丝不苟的严密构思,细腻的描绘。《药》中描写围观的人们,“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向上提着。”这一“伸”一“提”把人们的神态和体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把人们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病态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真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细小,即描写对象小,是人物、事物、环境、事件的一个细小部分。想要细腻的描写事物,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势必要从小处写起。鲁迅先生就很善于从大处着眼,细小处落笔。如写祥林嫂的篮子、破碗、下端开裂的竹竿;老栓家满幅补丁的夹被,阿Q的毡帽,六斤捧着的有十八个铜钉的饭碗,……这些东西看来是极细小的,在小说中俯拾即是,仿佛是作家漫不经心的抛洒,但是他们都在特定的情景中适应着不同性格的特征,渲染了这些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含蓄,指细节描写既“细”又“精”。它笔触精益求精,表意含蓄隽永,寓丰富于细微,以小见大,能够引人品尝无穷的弦外之音。《故乡》的结尾处有一段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沉的心理细节描写。“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里不仅蕴含着鲁迅先生能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上,相信农民一定能走出一条解放的道路,希望广大农民得到解放的强烈愿望,而且意味深长,富有人生哲理,所以长期为人们传诵。我们由此看出,含蓄的细节描写,由表及里,富有吸引力,它有着深刻的寓意,很强的认识作用。
细腻、细小、含蓄构成了细节描写的精细性,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特征性.
特征性就是说,细节描写要着眼于人物,环境,事件的个性,善于抓住个别特征。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是千姿百态的,都有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点。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由于地位,社会经历,民族和地位习俗,职业,文化教养和个人习惯的差异,也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细节描写就在于抓住这些个性特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些差别性和特殊性。
鲁迅在谈到阿Q时曾说:“只要在头顶上戴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我记得我给他戴的是毡帽。”〔5〕鲁迅强调了只能给阿Q带毡帽,因为只有毡帽才符合阿Q这个贫苦农民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才能传神。鲁迅先生这句话不仅提出了细节描写必须真实的要求,而且揭示了特征性细节对于塑造典型形象来说是何等的重要。阿Q 的典型性正是包含在毡帽、瘌痢头、辫子,以及忌讳别人说蜡、光、亮之中;包含在处处吃亏,又处处能用“儿子打老子”的话语和想法来安慰自己之中;包含在跪着向吴妈求婚,偷萝卜抓住时的无赖言语之中;包含在打不过王胡,只能和小D打个平手,却去欺侮小尼姑之中;还包含在公堂上画押,赴法场唱戏之中。正是这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出阿Q所特有的性格。
4.整体性.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细节孤立的看,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是由这些细节构成的完整画面,对于整个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正是由它们构成一部完整的艺术品,如果缺少了他们,就会使人物形象受到损害。这就说明,细节描写在作品中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使描写对象得到生动,形象,真切的表现。
《风波》里赵七爷这个形象,就是通过“辫子”细节的演化过程刻画出来的。辛亥革命,“赵七爷将辫子盘在顶上,象道士一般。”张勋复辟的消息传来,他又将辫子放下来,显示出“光滑头皮,乌黑发顶,”并且恶狠狠地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来吓唬农民。最后“辫子军”失败了,他只好把“辫子又盘在顶上了。”通过辫子的盘上,放下,再盘上这样几个细节描写,把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代表人物赵七爷的顽固而没落,凶恶而虚弱的面目暴露无疑。如果单独地看某一细节,这个人物的性格就反映的不全面,不鲜明,不突出。也是在这篇小说中,鲁迅通过写九斤老太婆七次“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立体地表现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