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所行业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碳交易所行业分析
富赛(天津)交易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碳交易市场的看重和对气候问题的强烈关注,全球碳交易产业发展迅猛,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
容量为140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将达到220000亿元人民币。
我国碳市场现状:
国内的碳交易主要通过CDM机制进行,CDM,全称为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即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全球最为丰富的减排资源。 综合EB(联合
国CDM执行理事会)网站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15日,全球通过EB注册的CDM项目数为2911个,增幅为49.5%,中国通过EB注册的CDM项目数为1273个,增幅为81.6%。在新增的通过EB注册的CDM项目中中国的占比从2007年的28%上升到59%。
我国1273个的项目注册数量,占EB全部注册成功项目总数的43.73%,这
些项目的预期年减排量将达286,419,331tCO2e,占全部注册CDM项目预期年减排总量(453,462,015tCO2e)的63.16%。
除了CDM,国内的自愿减排也一直在发展之中。
2009年8月5日,天平汽车保险公司购买了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用于抵消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至2008年底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这宗交易开启了中国自愿减排市场的新篇章。自此,中国的自愿减排项目逐渐增长,参与的企业与个人不断增加,但基本上来讲,国内的碳交易还只是一些零星的交易。
富赛(天津)交易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专事金融与商品交易所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的领先型专业团队,同时提供战略咨询、系统开发、数据调研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公司通过多年的交易所市场研究、设计、运营、管
理经验得出建立“中国碳金融市场交易所“是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第一,碳交易约束性指标出现,碳交易所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在不久前2011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的“十
二五”主要目标中,节能减排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
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政府明确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
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表现,为国内碳交易
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碳交易所全面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第二,将形成强制性碳交易为主、自愿减排为辅的有效机制。
全球碳交易市场99%是强制碳市场,只有1%不到是自愿碳市场。之前中国的
碳交易之所以发展相对乏力,就在于中国没有强制规定减排义务,碳交易还停留
在自愿交易阶段,规模极小。中国国内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没有必要购买碳指标,反观发达国家,由于对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有严格控制,企业和机构对碳排放
权都有着很大需求。
第三,中国建立碳交易过程中统一的、具体的标准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虽然已经掀起了减排和碳交易风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缺乏统
一的标准。正如业内某专家所言:“现在的零星的碳交易是非标准化的,一个项
目一个标准。比如,奥运会、世博会和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会议都会把减排当做
时尚项目在做,但是到底减了多少碳、怎么减的二氧化碳,很多人不清楚。”
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保证碳交易更为科学、透明、有条理的进行。
相关标准和方法的制定,除了上文所述减排量监测核算的标准,还涉及到具体的
规定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而且参与标准制定的各方一定要具有广泛的
代表性,包括买方、卖方、中介、咨询开发公司等利益相关实体以及能源环保类
非政府组织,才能使这一标准更为公平、客观以完善市场机制。
现在国内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等多个碳排放交易所,但由于国家层面的碳交易办法没有出台,各区域间在开展碳交易活动时会受限于各地经济结构模式、计量办法、交易规则
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省市级交易所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交易量,难以提高交易效率,也不利于碳交易产品的国际对接。
如果有了碳交易的统一标准,从政府层面来讲,可以监管;从企业买卖双方
来讲,公开透明;从国际来讲,也容易获得国际认可。因此,中国建立碳交易过程中统一的、具体的标准势在必行。
碳金融,是随低碳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指由《京都议定书》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碳金融虽是碳市场的一部分,碳市场的发展必然带来碳金融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碳金融更能为碳市场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途径和动力,两者互为推动。 目前,国内碳市场发展充满动力,这对于碳金融的发展也是一个难逢的良机。在此机遇之下,国家应鼓励各商业银行努力开展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银行业承担信贷资金配置的碳约束责任,保险业承担规避和转移风险的责任,机构投资者承担环境治理的信托责任,碳基金承担碳市场交易主体的责任。通过这些机构的共同努力,实现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而碳交易所的发展将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