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叶小兵:部编教材介绍(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册中设置一节活动课,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有关历史问题 或历史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部编教材的凸显内容
1.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 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 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始终。据统 计,六册历史教科书涉及的知识点共计176个,其中 直接和间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占全 套书的88%,做到了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后活动:作为课后作 业,以形式灵活的题型, 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
示例:《战国时期的社 会变化》的“课后活动”
●课文后设: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示例:《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知识拓展”
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 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 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 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在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 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 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
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 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 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 示例:《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事”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旁设:
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 识的补充或拓展 。 示例:《明朝的灭亡》的一则“人物扫描”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简介
统编历史教材执行总主编、 七年级分册主编 叶小兵
2017年5月15日
部编教材的背景 教材的体例结构
教材的凸显内容
一
部编历史教材的背景
历 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我们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 学校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 任务,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 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课程设计是重要前提和关键。 课程的主旨和内容体现在教材中, 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二
部编教材体例结构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 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 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 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 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具体的呈现 方式,是在 单元框架下 设课,在每 课中设子目。
教 材 中 的 插 图
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平 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 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 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 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 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 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使学 生观察、感受历史情境,以 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
●历史地图,如:
教 材 中 的 插 图 类 型
教 材 编 写 的 指 导 原 则
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 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 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 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 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 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需求。
2.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叙 述,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知识点统计为50处,有关中国文化的课占五分 之一多。其中,涉及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名人有45 位,科技文化著作有56部。通过以上的编排,向学 生展现出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 化,使学生具体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课文旁设:
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示例:《远古的传说》的一则“材料研读”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旁设:
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 学生讨论。 示例:《三国鼎立》 的一则“问题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后设: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
如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 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 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 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 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 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 主义的斗争。八国列强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 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 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 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前设:
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 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示例:《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导言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 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在这 一战役中,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 东晋的八万守军打败的呢?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 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 是否蕴含着某些必然性?
●课文旁设: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如:
☻一些朝代的历史,例如东汉、两晋、五代时期的 内容,使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得以贯通,前后相连。 ☻一些反映历史上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的史事,如 东汉、隋末、唐末、元末和明末的农民起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等方面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部编历史教材中,有一些新的概念、提法和解释
3.教材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展现了 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发时期的决定 作用给予了充分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 够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 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本套历史教材共介 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43位。
教 材 的 课 文 部 分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 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 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 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 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 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教 材 的 课 文 辅 助 部 分
4.教材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选择与法治教育 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从人类社会法治进程的角度, 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强盛的意义, 理解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本 套教材共涉及31部中外法律,通过介绍中外的法治 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国家的法治建设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
●历史文物图,如:
教 材 中 的 插 图 类 型
●历史遗址遗迹图,如:
教 材 中 的 插 图 类 型
●历史绘画,如:
教 材 中 的 插 图 类 型
●图表,如:
教 材 中 的 插 图 类 型
这些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 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研究这些 插图的功能和所含的信息,考虑如何运用这 些图像材料,如何引导学生从图像中提取有 效信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识图、用图的方 法,如何通过插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 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设计插图的运 用时,要考虑与插图内容有关的问题设置和 学生活动,调动学生更好地对插图进行学习。
教材编写出来后经过严格审查
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专家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工作
实行“四审”制度: 学科审查—综合审查—专题审查—终审
参与审查的专家有200多人,其中:
中央“马工程”专家108位, 中学历史特级教师30多位。 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的内容, 报外交部、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审查。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两次召开会议,对教材进行审阅。
如:
★ “民族融合” —— “民族的交融” ★ 《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是由中央直接部 署、教育部具体落实、集各方面力量 而成的教材,可以说是在我国中学教 材编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希望一 线的老师们领会部编教材的重要,重 视对教材的研究,学好教材,用好教 材,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
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有: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了历 史叙述与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 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 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 展格局,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三科教材的主编是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推荐、经报中央宣传思想领导 小组同意的。历史教材由著名 史学家齐世荣先生担任总主编。
教 材 编 写 的 指 导 原 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 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 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 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 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 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教材涉及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南 海诸岛、台湾和钓鱼岛、新疆、西藏、香港、澳门、 西北和东北边疆以及山东主权等内容。本套教材共 有31处涉及南海诸岛,30处涉及台湾和钓鱼岛问题, 10处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其中,南海诸岛、钓鱼 岛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栏目叙述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教材内容的总量减少,但为使历史发展线索更为清 晰,更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
谢 谢 各 位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 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 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 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 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 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 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 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 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中小 学教材建设。2009年,中央宣 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对中小学教材编写进行专题研 究,指示教育部要组织编写德 育、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教 育部在颁布了新课标后,着手 组织这三科教科书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