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与启示
数教082班 17号叶康
【摘要】中国私学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学在民间、尊师重教、兴学办学等一系列优良的教育传统。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私学,以及现当代私学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中国私学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许多与现代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闪光点,如独立办学,学校自治,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相互融汇,兼容并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从而对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特别是中国私学教育体制进行反思,指出,中国现行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与国家制度现代化并行共生,没有国家制度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私学的辉煌。
【关键字】中国古代私学现当代私学发展反思
一、前言
中国私学源远流长,始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500余年。中国是世界上私立教育发源最早、影响最深、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这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中国形成了学在民间、尊师重教、兴学办学等一系列教育传统。
二、中国古代私学的起因和意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门富于公室”的现象,由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一大批没落贵族、文化官员流落民间,又引发了“文化下移”的现象。文化学术向民间扩散,为私学兴起创造了条件,于是官学衰废, 私学骤兴。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学衰败而诸子蜂起,门派林立,纷纷创办私学。他们著书立说,广招弟子,传道授业,扩展势力,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其中与教育关系最密切,对私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数儒、墨、道、法四家。
春秋时期中国私学的首创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乃至现代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开创了私立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的独立化;启动了教育理论的探讨;开创了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局面。
三、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与演变
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最早的办学方式是“游讲无定址”。后齐国创办“稷下学宫”,学宫由各私学学派组成,官方不加干预。因此,学宫里充满着百家争鸣、自由辩论的学术风气,呈现出一派文化繁荣的景象。到了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年间,统治者担心多元思想文化的存在不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并决定“立太学,置明师”,着手兴办官学。从此,以学术思想活跃、办学各具特色的中国私学,被统治者设定了框架,把儒学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并按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设立不同的教育层次,进行分阶段教学。当时教学分成二个阶段进行:一是“蒙学阶段”,以识字学书和读儒家初级经典为主;二是“专经阶段”,进行儒学本经教育。公元581年至618年的隋朝, 到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万象更新的年代;也是中国私学空前繁荣,全面发展,私学教育制度逐步形成的历史阶段。
书院是唐末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隋唐私学办学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特别是书院的出现,为中国私学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书院是始于唐而兴于宋。宋代私学确立了中国私学的教育体系。书院成为中国私学教育体系中的最高教育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不分尊卑、学术民主、讨论自由等。这一切,时至今日,仍不失为先进。宋代私学多以理学为核心。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批判性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在研究和传播理学的过程中,再次出现了学术自由、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元朝,这是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由于统治集团出现了民族更迭,中国私学更趋活跃。随着书院的兴起,元一直不断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导致元代私学书院发展的官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学术的发展与繁荣,使私学的办学特色渐淡,自主灵活性渐少。
明建都后“重官学,轻私学”。直到明朝中期,书院才又进入复兴阶段。到嘉靖年间,明朝书院已由明初的80余所发展到1200多所。清代私学中的蒙学,基本沿袭明朝,分义学、村学、村塾等,但在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都比明朝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见解。对书院, 清初严令禁止,以防有人利用书院反清。直到前清后期,清政府才改变对书院的政策,使书院有较大发展。但与此同时, 书
院的官学化也日趋严重,如书院经费由官方拨给,书院山长由官方聘任,书院学生由官方考核录用,甚至书院考试也得由官方出题。
四、中国古代私学对现代私立教育发展的启示
1.加强立法, 使民间办学与政府办学在法律地位上有实质性的平等立法,对保证私立高等教育质量, 促进私立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显然是重要的。就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而言, 私立教育不能说无法可依, 但具可操作性。虽然2002年12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但立法的核心还未落到民间办学和政府办学间应有的真正平等的地位上。恰恰这一点正是中国私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变“政府批准”为“社会承认”。中国私学的发展是应社会人才需要而生, 但并没有获得同世界各国私立高校那样所拥有的合法权益。即使现在有几十所像仰恩大学一样获得教育部认可的私立高校, 也还不能说已经与公立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中国这样长期允许民间办学, 却又不予承认的现状, 在当今世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产生这种怪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国家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的大一统体制。私立大学的办学身份应由“国家认可”变为“社会认可”。这种变革国家一统体制的做法, 对保障大学独立、确保大学的教育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有效的。
3.尊重大学教育独立、学术独立原则, 构建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多元化格局。
4.建立多元化教育融资机构, 使私立大学产权结构公共化当今中国搞得比较好的, 办学主张与办学实践都颇有特色的私立高校, 其产权结构几乎都是单一投资主体型。学校的成败荣辱往往只与单位企业的兴衰挂钩, 甚至只与投资者个人有关。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个人发生任何偶然变故, 都可能影响甚至危及到整个学校的命运。这就给学校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犹如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5.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 警惕私立高校向传统回归近年来出现有公立高校引进民办机制, 并把其视为自身改革的重要内容, 甚至更有甚者, 通过变更产权、隶属关系、成立董事会等把原来的“公办”彻底变为“私立” , 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浙江温州大学等均属此类。这种可能性值得中国私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