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向
展过程,无论是桩基材料和桩类型,或者是桩工机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现代化基础工程体系。

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桩基可以大量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

早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为了防止猛兽侵犯,曾在湖泊和沼泽地里栽木桩筑平台来修建居住点。

这种居住点称为湖上住所。

在中国,最早的桩基是浙江省河姆渡的原始社会居住的遗址中发现的。

到宋代,桩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在《营造法式》中载有临水筑基一节。

到了明、清两代,桩基技术更趋完善。

如清代《工部工程做法》一书对桩基的选料、布置和施工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规定。

从北宋一直保存在上海市龙华镇龙华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和山西太原市晋祠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都是中国现存的采用桩基的古建筑。

70年代,中国曾发生了几次大地震。

以其中的唐山大地震为例,凡采用桩基的建筑物一般受害轻微。

这说明桩基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小,稳定性好,是解决地震区软弱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抗震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

近百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速,地球表面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一幢幢拔地而起。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我们生活的地球无论是表面还是内部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台风侵袭暴雨洗礼,我们工作、居住、生活以及娱乐休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