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照顾模式下残疾人的社会保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区照顾模式下残疾人的社会保障

06社会工作2班康姣0690101056 摘要:社区照顾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作为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之一,社会照顾是一种专业化的照顾模式,有其特定社区目标和社会功能。社区照顾不仅仅对老年人、儿童、弱能者有重大的作用,对残疾人而言在帮助残疾人康复、心理适调、建立良好社会关系、挖掘自我潜能等方面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将社区照顾运用于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用社区照顾的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更有利于残疾人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社区照顾社会保障

一、引言

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和帮助。

2007年5月28日,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发布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有残疾人的家庭户人口: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其中有2个以上残疾人的家庭户876万户,占残疾人家庭户的12。43%。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有残疾人的家庭户户规模为3。51人。1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给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残疾人群体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贡献,社会理应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怀与照顾。然而,长期以来,残疾人被排除在各种福利服务范围之外的事实不容忽视,侵犯广大残疾人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残疾人因身体、精神上的非常人化而导致的生活贫困、人格缺陷、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时有发生。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照顾机构与服务人员。如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及为其提供更多关怀,使残疾人完全融入当今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极力追求。残疾问题处理的妥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及社会的稳定,对此必须慎而处之。如何在生活、教育、文化、就业、康复等领域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社区照顾模式,切实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并赋予其平等的发展机会,值得每个人关注和重视。

二、社区照顾的成功实践

社区照顾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首先被应用于精神病患者、老年人和残疾人。社区照顾开始的动机:主要是希望改变以往大型机构(儿童院、老人院、精神病医院)对服务对象照顾方式的负面(欠缺人性、不够人道)影响,将大型机构解散,由小型的、社区型的机构取代。从而使服务对象能够回到社区和家庭,在家居或居住社区的环境中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支援和照顾。提倡将需要照顾的人士留在其原来生活的社区,接受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和非正式系统的照顾。2通过对

1数据来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2007年5月28日)

2社区照顾开始的动机:摘自:《社区工作》,徐永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p139

其实行机构式集中照顾模式,由政府部门担当服务主体,为其提供各种照顾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被照顾者的生活需要。工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导致大量特殊群体的出现,英国政府逐步将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扩展到失业、儿童、疾病等其他弱势社会群体。英国通过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福利供给模式,采纳正式机构与非正式机构共存并共同发挥作用,使社区照顾成为为各类弱势群体提供行之有效的福利服务的照顾模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因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导致的传统家庭保障功能被削弱的各类群体的需要。鉴于这一巨大的成绩,世界各国纷纷仿效,并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出了与各国国情相适应的社区照顾模式,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社区照顾已成为世界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制度安排为他国所瞩目。我国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接受社区照顾的模式与理念,并积极吸纳国外先进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照顾模式。关于这方的研究,国内已在养老、艾滋病、居家住房等领域有一些理论成果。社区照顾在我国被广泛应用的实践给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以很多有益的借鉴。这对于改善我国残疾人保障机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范围更广、层次更高、质量更优的福利服务。

三、在残疾人社会保障领域中的社区照顾模式

一般来说,社区照顾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在社区内照顾,即让被照顾者在社区内接受服务;另一种是由社区照顾,即由社区内成员通过协调社区内外的资源为被照顾者实施的照顾。将社区照顾的两种模式应用于残疾人事业,可以促进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完善。

(一)在社区内接受照顾

社区内的残疾人照顾就是指运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内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照顾。例如,可以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服务设施对残疾人的生活、康复、治疗等进行照顾,让其随时走出自己居住的院舍,进入众人生活的社区。这不仅有利于残疾人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参与社区,而且能有效地给残疾人以生活帮助和精神关怀,有利于融入社区,尽快康复。可以通过残疾人服务站、残疾人公寓、托残所等方式为残疾人服务。

1.残疾人服务站。各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残疾人服务站,主要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医疗救助、特困救助;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咨询登记和职业介绍;办理残疾证;提供残疾人子女入学救助、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和康复服务。残疾人服务站有专业工作人员,并配备办公设备和地点。残疾人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具体可包括:(1)法律援助及咨询站,为残疾人提供咨询、登记、办证和法律援助等服务。(2)康复服务,如:脑瘫儿童康复培训、聋儿语训、听力检查等,并帮助残疾人了解、使用康复器具;(3)文化娱乐服务,如:盲人有声读物、书刊及电子阅览室、象棋等;(4)各种就业培训服务,如:残疾人电器培训操作、盲人按摩培训、残疾人缝纫培训、残疾人美容美发培训等。

2.残疾人公寓。是指对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残疾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这种方式将残疾人集中在一起进行照顾,不仅方便统一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残疾人设施的利用效率。残疾人公寓可以由各种形式的居室组成,生活设施齐全,方便残疾人生活。公寓内还设有“生命线”,一旦残疾人感到不适,只要拉动生命线就可获得救助。残疾人公寓可以由政府出资兴建,不以营利为目的,收费低廉,满足收入水平较低残疾人的需求。也可以由私人办理,为有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更多选择。

3.托残所。因家人临时外出或度假,无人照料的残疾人便可送到暂托所,由工作人员代为照顾,时间可长可短。残疾人应分散在各个社区中,这样残疾人可以不必离开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对于该照顾方式,各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设立残疾人暂托所。

(二)由社区照顾

由社区照顾就是指由家人、朋友、邻居及社区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的照顾。例如,为有各种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家庭服务,这样残疾人便不用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社区就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这种照顾模式既可以增强残疾人对家庭和社区的归属感,又可以激发其生活热情和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该模式可以通过居家服务、家庭照顾和精神支持等形式来实施。

1.居家服务。是指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残疾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在做法上可以参照养老居家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清洗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社区工作人员,志愿服务者,也有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此外,还可以安排社区保健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传授养生之道。这种形式的社区照顾可以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一些基本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残疾人。

2.家庭照顾。家庭照顾原意是指在病人家里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和生活帮助,是对病人的某些基本的生理、生活需求做出适当的反应,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对残疾人实施家庭照顾,重点有:(1)人员安排,指专业人士和亲属之间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照顾好残疾人的饮食起居。(2)物力安排,包括进行各种医疗处置所必须的药品、设备以及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特需物品。(3)与残疾人家庭的合作,专业人士必须与残疾人家庭有效合作,并对家庭成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培训,共同做好残疾实务研究人的照顾工作。

3.物质帮助与精神支持。残疾人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缺陷,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常就业,收入来源也相当有限。因此,由社区内外以及残疾人的亲戚朋友为残疾人提供一些物质帮助,以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在过节时采取送温暖的形式,给以某些物质帮助。发挥广大社区、社区内各种慈善组织、非盈利组织以及各种基金会的作用。社区还应努力创造残疾人与外交流的机会,社区成员应主动并鼓励社区成员与残疾人沟通,与残疾人交流对话,倾听残疾人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