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本色人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人物的本色人生

作者:陈贤凤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14期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7月4日,在达州市纪委监委展开的“不忘初心葆本色牢记使命强监督”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有着74年党龄的达州市老党员、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在鲜红党旗见证下,与百名党员、纪检干部共同重温了入党誓词。

74年,可以让世界旧貌换新颜,也可让人青丝变白发。但对周永开而言,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

1945年8月的一个黑夜,在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原巴中化成小学)背后的山坡上,17岁的周永开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庄严宣誓入党。“那个场景始终在眼前,每个人的血液都感觉燃烧起来。”74年后,谈起初次宣誓入党的情景,周永开感悟很深:“入党,是我这一生引以为豪的光荣时刻。”

“怕得罪人,是办不了案子的”

“当纪委书记就是要办案,不办案怎么行?怕得罪人,是办不了案子的。”周永开干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提起那段同腐败作坚决斗争的经历,最让他记忆深刻的还是“扳倒李作乾”。这也是当年轰动全国的要案。

李作乾,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他曾以自身职务之便,奸污、强奸该厂多名妇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厂长打电话。”这一度成为罐头厂当时流传最广的一句话,足见其影响恶劣。收到群众举报和上级要求后,原达县地区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

“李作乾的‘保护伞’天天来阻拦。”谈起办理李作乾案件的困难,周永开回忆着说,“李作乾头顶很多光环,从中央到省、地、县的奖状就有50多张。顶着极大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对他的处理又出现分歧。我的意见就是一定要一查到底!”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我们必须得罪少数人,让多数人相信我们。”

在周永开一查到底的坚持下,调查组拿出确切事实证据,证明李作乾不仅违纪,更涉嫌违法。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李作乾最终认罪伏法。据说,李作乾被逮捕法办后,罐头厂放了三天鞭炮。

“工作职责退了,党员义务不能退”

2003年,现任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杜成柳成功考入万源中学,成为该村第一批高中生; 2004年,一条从官渡镇到花萼山的通村硬化路成功开通,山势险峻的花萼山彻底通了公路; 2007年,项家坪村成功摘掉达州“最后一个无电村”的帽子; 同年,花萼山成功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花萼山村民口中“周老革命”——周永开的艰辛付出。

“我就是想去看一下。”1993年正月初九,离休后的周永开带着这样的想法,花了整整一天,到达花萼山。这也是周永开首次上山。让他没想到的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破坏严重。

“一定要把绿色还给大山!”带着这一信念,周永开于1994年在花萼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并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了一批树苗,带着两位退休干部职工踏上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巡山条件异常艰苦,但周老走遍了花萼山所在的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项尔方介绍,在周永开的带领下,村民蒋大兵等5人主动加入护林行业,成了义务护林员。

“周老不允许村民上山放牛羊、砍伐树木,不准打笋子、采松子,遇到了还会抢村民的背篼。”67岁的护林员蒋大超犹记得护林之初,靠山吃山的村民,少不了和周老“对着干”。

堵住了村民的“财路”,就必须为村民疏通出一条新的出路,这样他们才会彻底放下“砍树”的念头。为此,周永开自费请村民下山学技术,回来带头种植经济价值极高的萼贝、天麻、党参等中药材。“1995年那阵,周老三天两头找我们开会,商量调整结构发展山木药材。”项尔方回忆说。如今,项家坪村仅萼贝专业合作社的62户种植户种植的萼贝,产值就达上千万元。“去年村人均纯收入6200多元。”

经过20多年的守护,曾经荒芜的花萼山已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而常年的守护,也让周永开与花萼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爷爷给我们交代过,说他百年归世以后,一定要把他埋在花萼山。”周永开的长孙女周婧说。

“共产党人工作职责退了,但共产党员履行的义务不能退。”原达川地区纪委副书记、达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武先说,“这是周永开常说的话,也是他74年来一直用行动践行着的承诺”。

“我们家人已经习惯他这样了”

“来自小地方的我就是个小人物,做的都是些普通党员该做的小事情,带来的也只是小小的效益。”记者初见周永开时,这位“只愿做事,不愿出名”的91岁老党员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侃侃而谈。

周永开家中的陈设很简陋,屋里最多的是书,具有现代感的物件只有一部小电视、一台挂机空调。“老两口从不给自己添置家具,衣物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照顾两位老人生活的保姆唐姐说。

“其实爷爷是有机会换房的。”周婧回忆,2005年达州市纪委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他第一个选,但他没要。“爷爷说,他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我们家人已经习惯他这样了。”

家人们“习惯了”的还有严格的家风传承。八年前,周永开专门设立了一个“家魂奖”,每年评奖一次,每次评选一人,在家庭成员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首先要是共产党员且坚定不移跟党走;其次还要在工作中是先进,并且为社会做了公益事业的,才能得这个奖。”周永开说。

“年终回家,爷爷都要问我们,‘你今年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周婧介绍,“我们家中共有20人,其中10人是共产党员,在工作的有7人”。有一年,周婧因表现出色,除获得“家魂奖”奖状外,还额外获得了800元奖金。

周永开不仅对后辈严格,就连自己老伴也不例外。与周永开在一个退休支部的原达县地区纪委副书记杨祚德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组织部门拟提拔周永开的老伴吴应明为副县级干部。时任地委副书记的周永开得知后,找到当时的地委书记说:“吴应明文化有限,提拔的话,群众有意见,也影响党的形象。”在周永开看来,离退休干部比的不是待遇,而是精神!

“我们写在地球上,写在石头上。那块山它不沉下去,它都存在。一个是坚定,一个是长久。”2011年,周永开以山为纸、以錾为笔,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錾刻在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为党的90华诞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责编/谢鑫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