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图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寻根问祖
u 本单元的概要:
本单元位于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文明的曙光”“伟大的发明”和“杰出的智者”三个学习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u 本单元知识点:
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知道孔子、孙武、郭守敬、李时珍等文化为人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u 本单元能力培养:
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u 本单元思想教育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u 本单元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u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学生感到作为炎黄子孙非常骄傲和自豪。

本单元课时安排:
《杰出的智者》教学设计
课题1. 思想家孔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

2.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

3.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阅读历史资料。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孔庙的图片等。

三、活动及过程
1.导入
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什么意思?谁还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请学生自由发言。

强调孔子教育道德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阅读与讨论。

提问:“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2000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

孔子死的时候,家里只有三间小屋,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如今已经成为一座拥有466间房屋的浩大的孔庙,而孔庙的正殿即大成殿,其规模、气势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

那么,他为什么能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敬仰,并为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所推崇呢?”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0页的课文及教科书第21-22页的内容。

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从教40余年,拥有3000弟子、72贤人。

他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多才多艺,不但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还精通音乐,擅长骑射,因此享有很高的声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论语》记录了他所讲的话以及他与弟子间的问答,这部书是今天人们研究孔子思想的唯一可信的依据。


孔子主要有哪些成就?(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所教的学生不论等级身份都循循善诱。

此外,他还编订、整理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3.自由讨论。

引导:“历经2000多年,孔子的许多关于学习和道德方面的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是有益的。

”布置学生讨论孔子的格言,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补充: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思而不学则殆(精神懈怠)。


“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总结。

强调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如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四、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我喜欢的孔子格言”。

课题2.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孙武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2.知道《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介绍《孙子兵法》及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方面的资料。

三、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提问:“你们听说过‘百战百胜’‘出其不意’这两个成语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出处和含义吗?”请几位同学发言。

2.讲解与讨论。

向学生简单介绍孙武的生平:“孙武是春秋末年吴国的一位将领。

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国打败了楚国,并成为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国家。


提问:“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为什么?一部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样广?在使用了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现代战争中,为什么人们还要向孙武这位古人请教呢?”请几个同学自由发言。

3.小组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请学生根据这些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回答问题。

4.全班交流。

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以及他们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5.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

三、作业
搜集下一个课题中提到的几位人物的资料。

课题3.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提高搜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以保证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做足够详细的调查准备,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加以整理。

四、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文字,并讨论一下这个笑话说明了什么?(我国最早采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


2.小组准备
引导:“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像十进位制这样的发明有很多,但许多都没有留下发明者的姓名。

不过在史书中也详细地记载了一些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以及他们的生平,所具有的超凡的智慧、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在上次课上,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分别搜集教科
书中提到的五位古代科学家的资料,这五位科学家是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动人事迹。


按照布置作业时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介绍其中的一位科学家。

各个小组对每个成员搜集导的资料进行整理后,向全班做介绍。

3.全班交流
在小组介绍的过程中,适当予以补充和纠正。

4.总结
对每个小组的介绍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强调这些古代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应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四、作业
1.与家长共同欣赏教科书第28-29页“我给我家写家史”的内容。

2.告诉家长,在下次的品德与社会课上,每个同学要完成编写家史的任务,需要听取家长的意见,请他们帮助自己选取材料。

活动课学习写家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二、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三、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象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

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完成写作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写作
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

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总结
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

五、庭作业
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写作的同学,课后继续完成。

二、可爱的祖国
课题1.俯瞰祖国大地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
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 ’
2.情感引导。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
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
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

4.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
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教师将准备
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

“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
(1)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
(2)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祖国的行政区划;
(4)祖国的首都北京;
(5)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
(6)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1.要做好“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组织与分工。

按照认领的寻秘任务收集资料,进行探究。

1.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对伟大祖国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2.对学生的合作态度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
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

”组织学生通过摸桌
1,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2.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一:我国的位置。

(1)学生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
》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位于世界
(2)全班同学确认,并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3.学生继续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一
Z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1)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教师要主持交流,注意把握
(2)学生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L中的位置图介绍要点:
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
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3)识图练习。

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查找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指图练习。

指名由学生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在指导学生指教学挂图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辅导:指图者要站在教学挂图
的侧面,面向学生,手执教鞭指图,叙述的语言要与指图的动作一致。

4.作业(如果课堂上时间不够,也可以布置为家庭作业)。

组织学生补充和完
善自己在地图学习中的积累和收获,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作业。

1.学生的寻秘结果很可能与教科书上的结果重复,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这种重
复是允许的,而且这些重复恰恰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2.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不要直接照搬教科书中呈现的结果,应当自己先去探
究,然后与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比对,除了一致的地方,相信他们一定也能够有自
己的新发现。

3.要重视通过识图了解祖国、认识祖国,重视教学中的识图训练。

本课题是本
单元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地图学习的先导部分。

学习地图,有助于学生把生活中
具体、形象的了解,转化、提升为对环境理性、抽象的认知。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帮
助学生提高识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识图的乐趣。

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做到尽
可能地熟悉地图,使用地图,使学生在三四年级形成的初步识图能力的基础上,有
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温故而知新,在地图学习中也是如此,要重视从学生过去学习
过的识图要素——对方向、图例的识别人手,进入新的识图训练。

应该注意的是,
学生过去的识图基础是很基本、很初步的,面对本单元、本课题这么多的地图学习,
不可能一下子就很适应,会存在很多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欣赏
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在地图学习中的每一点困惑,因为学
生的地图学习和识图能力的提高是渐进性的,切不可急躁和表示不满,应该营造一
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指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关注学生怎样把对伟大祖国的了解落实到对地图的认识上,关注学生识图能力
的提高,对学生识图的进步给予鼓励性评价。

课题2.绕着边境走一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
族自豪感。

2.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

3.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

参见第72~73页。

一幅较大的中国政区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

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和海域。

2.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国疆域辽阔,从东部海滨到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有5200千米,乘坐特快列车也要走
两天多;从最北面的黑龙江省漠河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距5500千米。

陆地上的疆
界有两万多千米。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以小组
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按
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承担不同
的任务。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1)我国的陆上邻国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
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共15个国家。

(2)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我国的陆上邻国。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5.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

6.布置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
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我国的国土面积。

(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讨论。

“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国土相邻、山水相依,相互了解,我国与邻国
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很多边境地区都设有边境通商的市场。

你知道我国所遵循的
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原则吗?”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
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


3.小组活动。

交流探究活动的成果。

由学生介绍所收集的资料,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

4.讨论。

教师提醒学生:“你还知道我们这些邻国最近的发展变化吗?”学生可
以谈他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了解到的有关邻国的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5.从学生收集的材料中精选一部分图片和文字,制作一期班级板报。

1.对我国的15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只要求学生练习能够在地图
上查找到正确结果即可,并不要求学生全部记住。

2.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对学生的识图训练。

3.学生收集的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
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不必要求得很全、很细致,收集到的内容可以是很小
的方面,也可以是很具体的;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音像资料等。

识图练习: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1.对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给予鼓励性评价。

2.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有关邻国的资料整理后上交,教师对其收集和处理
资料的能力给予评价。

课题3.认一认祖国政区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
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
不可侵犯。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
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学生进行制作活动需要的白纸、硬纸板、胶水、剪刀等用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我国的国土面积。

(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导入。

“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我们来认一认祖国的政区。


3。

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三:祖国的行政区划。

(1)学生介绍:“我国太大了,各个地方的情况又不同,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
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

中国政区图上每一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就是一个省级行政
区的范围。

这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一共是34
个省级行政区。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指图介绍:“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
省级行政区。

我国的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
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直辖市是由国家直接管辖的省级行政区。

我国的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
津、上海、重庆。

” .
“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和澳门。


(3)朗读教科书第37页的《祖国行政区歌》,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
省级行政中心简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识图练习,看谁记得快,记得多,指图
准确。

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都记住,但可以提倡尽量记住我国
的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和自己家乡所在的省份。

(4)趣味练习:“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市、自治区)?省会
(自治区首府)是哪里?与我们家乡所在的省相邻的省(市、自治区)是哪些?它们
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又是哪里?”
.4.识图比赛,看谁记得多,指图正确,并给予表扬。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
学生使用中国政区拼图做拼图游戏。

5.课堂练习。

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填写教科书第37页的表格。

6.布置家庭作业:’
(1)识图、指图练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2)结合每天晚上电视“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节目进行识图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按照教科书第38—39页的步骤,组织学生制作祖国政区拼图。

教学过程:
1.要重视通过识图了解祖国、认识祖国,重视教学中的识图训练。

2.要具体指导学生掌握识图的方法,比如认识中国政区图,要注意到图中每一
个区域的颜色是不相同的,掌握了这一点,在图上找到某个省级行政区的速度就可
以加,陕。

3.要具体指导学生规范的指图方法,包括站位、执教鞭、指点、指线、指范围等。

4.学生可能对于什么是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不太了解,教师可以适当解
释,例如以首都类比,首都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国家最主要的机构都设立在这里,
省会和自治区首府是省和自治区的政治中心,省和自治区最主要的机构都设立在这
里。

直辖市是一些政治和经济地位特别重要的大城市,直接由国家管理,不属于某
个省或者自治区。

·
通过识图,复习本课学习的我国的行政区划。

对学生的识图给予简单的评价。

课题4.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知道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2.认识北京的位置,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
征,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
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
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指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
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导入。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4个直辖市中,为首的是首都北京。

你知道什么是
首都吗?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政权机关和政府机构所在地的城市。

作为一个中国
人,让我们来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四
流,注意把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0页的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