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布尔迪厄导论
文化体现着权力关系。知识分子(是专业化的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在建构舞台及其机构化的等级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
场域(布尔迪厄用它来指竞争性的场所,经济资本以及其他形式的资本(比如宗教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都在这里投资)概念是充分理解布尔迪厄实践理论的关键,理解他阐述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方式的关键。
布尔迪厄批判“理论化的理论”,认为概念是从经验研究中以及相互对立的知识观的论争中塑造出来的。
A、文化、权利与再生产
符号权利的社会学:解决文化、社会结构域行为之间的关系
布尔迪厄认为,所有的文化符号与实践都体现了强化社会区隔的利益与功能。而为了社会区隔进行的斗争,是所有社会生活的基本维度。权力实际上位于所有社会生活的核心,同时涉及权力成功实施的合法化问题。
研究焦点:文化的社会化如何把个体与群体置于一个竞争性的等级体系中,相对自主的斗争场域如何使个体与群体陷于争夺有价值的资源的斗争,行为者如何通过各种策略获取利益,以及他们如何在这样做的时候不知不觉得在生产这个社会的分层秩序。
群体的发生理论,这种理论将解释群体、特别是家庭,如何创造并维护整体性并因此是他们在社会秩序中的位置永久化或得到改进。
集体的存在与存在模式问题
尝试通过提出一种唯物主义的、但又不是还原论的对于文化生活的解释,找到一条超越经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极对立的中间道路。
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积累法则、交换法则与运行法则的资本形式。符号利益就像物质利益一样客观存在着。
B、能动性/结构问题
个体的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个体的行为是由什么决定、推动的?
吉登斯认为:这些行动者的能动性与关系问题是当代社会理论的基本问题
布尔迪厄通过提出一种“辩证的关系”把能动性与结构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行为既不能理论化为直接的、不经中介的对于外在因素(比如微观互动、文化或者经济)的反应,也不是内在因素(比如主观意图、精心计算)的简单结果。
C、权力场域
实践发生于被称为“场域”的结构化的斗争领域。
将现代社会阐释为一系列相对自主但是具有结构同源性的、由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源与物质资源组成的生产场域、流通场域与消费场域。
D、作为社会分析学的社会科学
由于行动者在很大程度上“误识”文化资源、文化过程以及文化机构如何把个体与群体锁定在统治的再生产模式中,所以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解开权力关系的这个隐蔽的方面。
通过暴露如何把个体与群体捆绑在不平等的权力之中的隐在利益,社会学就成为让人从统治的压制中解放出来的斗争工具。
布尔迪厄把社会学的实践看作是一种社会分析。社会分析工作的好坏的一个指标,就是看他
在何种程度上引起抵制。
E、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实践
所有的符号形式的功能都生产社会区分,社会科学本身的实践也不能免于社会分化的过程,他因此反对科学的实证主义以及它的价值中立的客观性思想。
那么什么样的客观学科知识形式是可能的?
对于这个悖论,布尔迪厄认为社会分析同时需要反思性,他不反对所有科学客观性的可能性,而是偏爱一种彻底相对主义的研究方法以理解社会世界。
(通过社会研究的反思性实践,保持客观性)
F、作为政治学的社会学
布尔迪厄的著作不应该被看作是严格学院化的社会科学著作,它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政治参与的模式。
(反对知识分子的骄傲自大与自我形象)
知识分子理论
第二章职业生涯与思想影响
学生时期的哲学训练;对于马克思、韦伯以及涂尔干三位经典社会学理论家的解读;战后法国的总体思想氛围——尤其是结构主义的影响;在阿尔及利亚的人类学田野研究。
布尔迪厄的职业生涯
法国哲学自1930年以来被划分为两个主要的传统,一个是现象学/存在主义的传统,另一个是历史和科学哲学的传统。前者关注经验、直觉以及主题性,处理知识与认识的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后者关注知识本身,探究独立与认识主题的科学理性的发展与结构。布尔迪厄的知识谱系明显更多的属于后者,但他的知识规划代表了这两个传统的批判性对话。
巴什拉的前提——科学事实是赢得的、建构的、被证实的
从这个前提出发进行建构。首先,科学知识必须突破已经被接受的关于社会世界的观点;其次,科学方法牵扯到形式化模式的建构;第三、这些模式必须接受经验的检验。
经典的社会学理论
+布尔迪厄的“无意识原理”:对社会生活的科学解释不能还原为普通的日常知觉经验或个体的观念或意向。
布尔迪厄的“辩证的折衷主义”:通过阐明被他看作是他们各自贡献以及研究象征权力方面的局限的东西,而批判性地综合了马克思、韦伯以及涂尔干。
+马克思
他从马克思那里制定了撰写一本关于再生产的社会学著作的总体规划。他从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接受了阶级冲突与物质利益作为现代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支柱具有优先性的观点。但是他尖锐的批评对文化生活的阶级还原主义的解释。他依据更一般的存在状况来思考阶级,这种存在状况包括教育、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和财富等。
他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区分,认为这种区分根植于必须被超越的经典
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二元论。
他认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起初是不能分离的。
布尔迪厄把社会世界理论化为一系列相对自主但在结构上同源的场域——各种文化与物质资源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场域,而不是把上层建筑从经济基础中区分出来。
+韦伯
布尔迪厄转向韦伯以寻求概念工具来阐述能同时超越阶级还原论和唯心主义的符号商品与符号实践理论。布尔迪厄社会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就是把韦伯的宗教政治经济学模式推广到所有的文化与社会的生活。
韦伯宗教行为的今世特征:由宗教的或魔幻的因素所驱动的行为的最基本形式是指向今世的。布尔迪厄认为,韦伯通过这个观点提供了“把神话话语的内容(甚至他的语法)与生产这些话语的人的宗教利益联系起来的方法。”
布尔迪厄通过论证所有的实践——不论它是指向物质的还是象征的对象——本质上都是“与利益相关的”,而把“利益”的观念扩展到包括所有非物质的商品。
“实践的科学”
发展出了像“宗教资本”、“文化资本”这样的概念——作为不能还原为经济资本、却又可以与经济资本进行相互转化的权力形式。
符号资本是一种“被否定的资本”,它掩盖了与它相关的潜在的“利益”关系并赋予它们以合法性。
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种把阶级与身份联系在一起的基本原则。身份文化是通过阶级利益掩盖在超越功利的外表下而将阶级利益合法化的装饰物,身份群体与身份区隔就是伪装的阶级与阶级区隔。
阶级是有共同生活机遇的人的集合体,而不是真正的社会群体。
+涂尔干
布尔迪厄从涂尔干那里借用了以下立场作为方法论的核心原则:科学必须打破对于社会生活的日常理解与再现,以便确立一种真正的科学研究。
在表面上看来最为个性化的方式中揭示其社会性。
布尔迪厄继承了涂尔干的规则:发展一种关于知识与社会知觉的社会学理论,以探索“思想框架、知觉框架、欣赏趣味框架以及行为框架的社会起源。”
最紧迫的问题不是团结是如何强化的,而是在一个以等级、冲突、斗争为特征的社会秩序中,团结是如何被建构出来并得到维持的。
布尔迪厄在努力把社会再生产问题与社会分化问题结合起来。
在阿尔及利亚的人类学田野调查:
四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个体倾向与外在结构的关系问题、结构主义分析中的能动性问题、把认知结构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的问题,以及更加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与符号方面的关系问题。
行为将被理论化为文化调节的对结构限制与变迁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