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 性鼻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尿等。 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肾俞、肺俞、 天突等穴。
妇科疾病:虚寒因素所导致的妇科疾病,如月经过少、月 经后期、闭经、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 等。
可选气海、关元、中极、归来、水道、命门、肾俞、腰阳 关、足三里、血海等。
⑴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 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 耗阴液,应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 新鲜桂圆或荔枝,狗肉羊肉等。
⑵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日炎热,往往易贪凉 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导致中阳受损, 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 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治。
3、皮肤汗出,则汗 止后行贴敷 4、孩童需家长监护
限制其剧烈活动及大声哭闹,防汗出敷贴脱落。
5、治疗期间皮肤卫生
• 敷贴治疗后最好等5小时以后再洗澡,不宜用力 搓擦,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皮肤上的水分 即可。
6、慢性病患者不可盲目停
药、减药
• 穴位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 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 减药、停药。若需要减少用药量,需在医师指导下 进行。
7、避风寒,免受凉 每次贴敷时间为0.5~2小时,根据患者适应情况而定, 局部有热痛或灼热感时,即可揭去贴药。
8.敷贴时间
保持情绪乐观
乐观的情绪可使肌体免疫力处于最佳 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
适度锻炼 适度的锻炼可增加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 生发,增加汗液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
寒气发出体表。
“三伏”是我国农历中的一段时节,是每年最热 的时间。三伏的时间不固定,须根据 24 节气和历法的 “庚日”来确定,具体说: 头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10天; 中伏,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的10天或20天; 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10天。
三伏贴的理论基础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正气学说观点”
预防冬季旧 病复发或减 轻其症状
三伏贴的适应症
慢性反复发作性 性的肺系疾病
反复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慢性咽炎 咽部感觉异 常等表现阳 虚寒甚者
阻塞性肺病 慢性咳嗽
穴位敷贴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应症
脾胃系统疾病
慢性寒性胃病 慢性腹泻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伏贴的适应症
小儿疾病
消化不良 (疳积) 遗尿
贴敷后,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 痛,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涂艾洛松减缓刺激; 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 涂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过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 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处理。
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 要搓,不要抓,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它 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的进一步刺激。
细辛、白芥子等辛散温通、祛风活血,其刺激性较强。
一则药物可经皮肤、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发挥药效;
二则通过穴位刺激可调整经络之气 , 达到气至病所 , 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
三者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缓解临床过 敏症状之目的。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气候温热,潮湿多雨
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微刺痛,或出现 小水疱,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疱。 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 色素沉着。敷药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 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对于 大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 体,消毒防止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 处理,可外用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抗感染, 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三伏贴的不适宜人群
妇女妊娠期
感冒发烧
结核病和糖尿 病患者
穴位敷贴不 适宜的人群
肺炎、多 种感染性 疾病急性 发热期、 支气管扩 张咳血
皮肤破损或瘢痕、 对敷贴药物极度敏 感的特殊体质患者
药物组成的变化
穴位敷贴常用药物: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丁香、肉桂、吴茱萸
因各地环境差异较大,特别是南北方地域、气候不同,在穴位敷贴 药物选择上应根据地域差异性做适当调整。
⑵.肺阴虚:生脉饮+沙参麦冬汤加减
基本方:太子参 天麦冬 五味子 南北沙参 玉竹 天 花粉 炙甘草
⑶.肺肾两虚:六君子汤+七味都气丸加减 基本方:党参 炒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制半夏 陈皮 熟 地 山萸肉 淮山药 五味子
⑴.兼痰湿: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⑵.兼痰热:清金化痰汤
⑶.兼痰瘀:桃红四物汤
小儿体虚 经常感冒咳嗽
慢性泄泻
小儿哮喘 慢性腹泻
穴位敷贴适应症
痹症类疾病
风湿或类风湿性 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病 肩周炎
脊柱退行性病 变等表现阳虚 寒甚者
腰肌劳损 骨性关节炎
慢性腰腿疼痛 四肢麻木
三伏贴的适应症
阳虚体质及免疫 功能低下疾病
素体阳虚、喜暖怕凉、遇冬 怕冷的人群。
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疾病
成人每次贴药0.5~2h。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 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耐受 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 取下。
连续贴药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 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⑴肺脾气虚:玉屏风+六君子汤加减 基本方:生黄芪 炒白术 防风 党参 茯苓 炙甘草 制 半夏 陈皮
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怕冷、 怕风、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肺俞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 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神堂,临床应用 中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足 三里。过敏性鼻炎可加贴百劳穴,大抒,风门等穴位。
⑶.慎用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 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 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1、敷贴治疗时环境 温度宜适中 2、治疗期间调饮食、 慎起居
• 环境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影响皮肤毛孔对药 物的吸收,且环境温度太高将使汗液分泌增 加,影响药物固定而影响疗效。 • 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油 炸、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疗效。 • 汗多者,敷帖之前应休息片刻待汗止后再行 贴敷,必要时用干毛巾擦干汗夜,贴后休息 片刻待牢固后再行离开,此期尽量减少户外 活动。
• “卫阳、元阳”
“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学说
• 调和阴阳”阴阳和合疾病愈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 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点
•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方便 效佳 价廉 不良反应小
减轻临床症状 改善肺功能 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 改善炎症介质 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 调节T细胞亚群
贴敷人数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贴敷人数
谢 谢!
---用药宜缓 穴 位 敷贴 药物 多 选 用 辛 温香 燥走 窜 、 易于透皮之品, 共研 细末, 再用姜汁调敷 而成。
北方气候寒凉,干燥多尘 用药稍峻---
药材炮制及制剂工艺
药材的炮制
白芥子、甘遂、延胡索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 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白芥子、甘遂配伍比例 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
苏州市中医医院 浦明之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 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如中药穴位贴 敷疗法等)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 疗法。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 加重的病变,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症的共同特点,患 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如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 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等。
影响穴位贴敷疗效的因素
适应病证 方药配伍 科普宣传
药物炮制 及制剂工 艺
疗 效
贴敷穴位
穴位反应
贴敷时机 及时间
筛选病人 药材 敷贴时机
敷贴方法(穴位选择)
敷贴时间
不良反应的处理
三伏贴的适应病证(冬病)
秋冬季节容 易复发和加 重的疾病 阳虚寒盛和 阳虚体质
辩证施治
冬病夏治 穴位敷贴
阳气不足,是“冬病”的最基本病机。
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尤 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 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祛除体内 寒气,并为机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易发季节不易 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 衡。
⑷.兼气喘:三拗汤、小青龙汤、定喘汤
参蛤胶囊 扶正胶囊 百令胶囊 金水宝胶囊 六味地 黄丸 金匮肾气丸 京制咳嗽痰喘丸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伏开始服用中 药汤剂,至末伏结束。
冬病夏治应根据疾病的具体病症和寒热虚实等性 质,并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而进行。 同时,更应注意夏季的季节特点,从饮食,药物及 起居方面考虑到以下几点:
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 腰腿痛等。 可选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以及曲池、足三里、外关、 阳陵泉等穴。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 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可选中脘、下脘、天枢、神阙、足三里、气海、脾俞、胃 俞等穴。
根据疾病先取穴,将贴敷穴位擦拭干净, 或常规消毒,将调制好的药物做成直径 1cm的圆饼状,用脱敏胶布固定在穴位上。
白芥子中含有挥发性白芥子油,生用外敷对皮肤黏膜有较 强的刺激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疱、温度上升。 甘遂苦寒有毒,内含甘遂醇、大戟二烯醇,有明显刺 激粘膜,导致局部充血作用。
一般在每年的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 进行,贴敷治疗每两贴之间间隔 7 ~ 10 天,一共 3 次,中伏20天的可加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