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文化融合视角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文化融合视角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阐述了学科文化与学科融合的含义,分析了学科文化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探讨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学科文化融合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加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式的更新;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导师联合培养制度等。

[关键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学科文化融合

[作者简介]孟成民(1981- ),男,江苏东台人,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东广州 510642)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研究项目“博士生教育质量链:构建与管理”(项目编号:2011tjk273)、2011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优化研究”(项目编号:

11jgxm-zd04)、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构建科学发展育人体系,提升农科研究生竞争力的改革与实践探索”(项目批准号:粤教高函[2011]55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49-02

学科交叉不仅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要地,更是教育创新与科研创新的突破口。随着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多,培养跨学科拔

尖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目前,各个高校都积极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然而,跨学科人才培养必然会面临不同学科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因为每个学科都是一个“学术部落”,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科研道德、学术氛围等均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只有将不同的学科文化真正地融合到一起,才能有效地推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学科文化与学科文化融合的含义

1.学科文化的界定与内涵。学科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的具有该学科特色的语言习惯、学科理念、知识体系、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团队风貌、学术标准等同类文化意识,并可以通过学科成员在长期的交流、互动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学科成员也会受到学科传统与学科规范的熏陶,在科研、思维及言谈举止中显露出一些稳定而明显的文化特质。由于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知识又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因此,学科文化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学科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知识积淀物。

2.学科文化融合的内涵。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在概念上有所区别,跨学科也称“交叉学科”,一般涉及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学科交叉是实践层面的概念,通过多个学科之间知识理论、研究方法的互相渗透,拓展出新的学科生长点,形成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但又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新学科。而学科融合是在理念层面上的一个概念,打破学科边界,强调的是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文化融合就是逐渐消解学科边界即学科文化的差异,包括学科知识、学科管

理、学科思维方式的融合,从而产生一些共性的文化。

二、学科文化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学科文化是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科本身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模式等会影响到学科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规训功能。学科成员从进入学科起,在科研、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一学科其他成员的交流沟通、参加学术活动等学术训练方式,逐渐熟悉该学科的特色,并受到学科文化氛围的熏陶或规训。学科文化中所包含的学术道德、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语言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科成员个体的科研素养与品质,这种育人功能既拓宽了思想教育的途径,避免了单纯的说教教育,同时更能渗入学生的心中,影响其一生。

2.激励功能。学科在长期发展中或多或少会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都有值得自豪的发展历程、学科传统与辉煌业绩,优秀学科文化的精华对后来加入的学科成员起到激励作用,他们会把学科内有学识的导师、有成就的前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从而产生共鸣。

3.约束功能。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学术思维及科研习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约束其成的规范与标准。学科文化的规范性对于学科成员的意识和行为来讲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学科内任何成员的学术行为都必须与学科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学术规范与道

德标准保持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学术失范或学术不端现象。

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

学科文化虽是无形的,但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复合型人才培养通常会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学生从一个学科进入新的学科时,必然会受到原来学科的文化影响,这就与新的学科文化产生冲突或矛盾,融合多个学科文化,克服之间的冲突,实现两种甚至多种学科文化及知识在同一学科成员身上的聚合,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学科文化产生冲突时,其融合过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学科成员的个体差异。学科成员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对学科文化的主动适应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也影响着学科文化的融合。有学者研究表明,有五个方面的人格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跨文化适应:文化共感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社交主动性和灵活性。如果跨学科培养的学生拥有这些特点,就能够很快适应新学科的研究特色、学术规范、文化氛围、科研习惯等,并能将前后两个学科的文化主动融合,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突破学科文化之间的障碍,融入新的学科文化之中。

2.学科文化的异同程度。也即学科文化距离,是指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封闭性、群体性、排他性等特征,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本学科固有的特色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异同度主要与学科知识的深浅、知识体系是否严密、学科带头人的开放观念不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科间交叉与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科间的融合动力来源于学科文化的整合,不同学科文化经过长期的吸

收、融合,则会形成一种新的学科文化体系。学科间的文化距离越大,虽然整合的难度增加,但一旦融合成功,新学科的文化视野则更加宽阔,更利于学科的发展壮大。

3.与导师、同学、单位的互动。培养单位及学生本身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着学科文化的融合,培养单位或者指导老师如果对跨学科的学生培养抱有冷落、回避、轻视等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科文化的融合效率,这一点在平时研究访谈中也经常遇到。另一方面,当学生个体进入新的学科环境后,如果能够保持积极、虚心的态度去学习、思考并汲取新的学科文化,主动熟悉新进学科的知识结构、研究特色、学术规范、科研习惯等,并主动将新进学科与原有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则个体融入新的学科文化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四、促进学科文化融合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措施

学科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从层次结构上分析,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学科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相应的也要从这四个层面入手。而跨学科教育旨在培养高级理论创新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对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较为实际的研究方向以及本土化的应用训练环境,因而一个合理的培养体制即制度文化是促使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文化融合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授予学位,拓宽培养口径。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学生的只有少数学校、少数学科,教育界对一级学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