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分析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汽车产业集聚与展望

学号0902******* 班级09汽营二班

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系系别营销系

作者姓名苗伟伟完成时间2011年11月

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分析与展望

摘要

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未发展成熟,拥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近些年来,中国汽车业发展迅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业的产业集聚趋势加强,逐步形成了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江三角区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重庆、湖北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的汽车生产集中区位。

关键词:汽车集聚区发展

一、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因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指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一般而言,生产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结合因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之所以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是因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它们始终是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当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的情况,它们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素,要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就必须结合起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人类生产的一般条件,没有它们的结合就没有社会生产劳动。但由于生产条件及其结合方式的差异,使社会区分成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新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生产要素的结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等要素将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各自的重大作用。就汽车产业而言,在生产要素方面对资金、人才、资源(如:钢铁、橡胶、塑料等)的需求较多。另外,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对汽车产业的发展都是比较重。

(2)消费需求。经济状况决定人们的购买能力,也影响其消费欲望。现实经济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能力的直接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着顾客消费的选择及其结构。另外,经济预期也对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在社会整体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影响个人经济预期因素的复杂化,其个体差异性不断提高。经济状况的变化和经济预期的个性化是使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多样化、复杂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中国,汽车仍然属于高档品,受到人们购买能力的影响很大。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摆脱基本生活条件的约束,生活追求领域、范围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对汽车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并且更注重个性化的需求。

(3)相关产业。相关产业指国内是否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相关产业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到另一产业,从而帮助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确定竞争地。汽车产业的上游企业(如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都是汽车产业至关重要的相关产业,此外,健全的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也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4)产业政策。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是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有助于实现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有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

二、中国各主要汽车产业集聚区域的具体分析

1.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1)生产要素。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这些有利条件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生产要素,如:资金,港口,便利的交通等。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为汽车产业提供了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并且相关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运输的条件都是比较重要的。消费需求: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人均收入位居全国第二,对汽车的需求很大。另外,上海人固有的精明使上海的轿车用户成中国最挑剔的用户,促进的本地汽车的不断创新和提高。

相关产业: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科研机构实力雄厚,上下游的产业链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都相对比较完善。

(2)产业政策。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开放,贸易频繁,相关的经济政策,法律政策,安全保障措施都相对比较完善。以上海为例,中央政府与上海市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汽车业发展的政策,为上海汽车产业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在汽车产业集聚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它几乎拥有了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所有必须的条件,是其他区域都无法比拟的。

2.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1)生产要素。广东的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居全国首位。为汽车产业集聚提供了资金条件。广州还是通达国内的商埠城市和中国通达国际市场的开放窗口,物流业也占据很大优势,为汽车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2)消费需求。广东的汽车拥有量居全国首位,家用小汽车拥有,量居全国第二,汽车私人消费量占全国1/3;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最大的轿车消费市场,占全国1/4。由于广东拥有广阔的汽车需求市场,汽车产业在这里聚集是必然的。

(3)相关产业。广东拥有34个工业门类,基础雄厚,整车企业因此有了相关工业的支持。广州拥有良好的第三产业、相对健全的法制、金融、物流服务体系,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物流业也有很大的优势。

(4)产业政策。由于历史和地理等诸多原因,广东省的开放水平要高于其他的省市,广东省拥有通达国内的商埠城市,且广东是中国通达国际市场的开放窗口,因此,中央和广东政府都出台了一列促进广东对外开放和贸易的政策,并且相关的法律保障也比较完善。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必需条件,并且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方面有充足的优势,但与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相比,在科研机构、人才方面稍有欠缺。

3.以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

(1)生产要素。以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的汽车产业集聚发展主要依靠人才导向。在科研院所方面,设置车辆工程专业的东北院校有沈阳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等的本科学校以及长春汽车研究所、沈阳轻型汽车研究所等一些科研机构。其中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原则是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这些都为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队伍。消费需求:以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的人均收入没有长三角、珠三角高,但随着这些年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东北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得很快,并且汽车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也很快。

(2)相关产业。根据中国汽车网注册的国内汽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车身、底盘、电器设备、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中东北地区企业数在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仅次于上海地区。另外,东北地区在石油产业方面比较有优势。

(3)产业政策。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区,汽车产业作为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重点发展的对象。以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如此优异的地理位置,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此广阔的需求市场等。东北地区的汽车产业集聚主要是以人才、相关产业和政策为导向的。

4.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