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础会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础会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方法、及登记方法。

2、熟练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以及结账和对账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三、教学难点:

错账的更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各种账簿、凭证。

六、教学时数:

四课时,理论课2课时、实验课2课时。(总48课时之19—22课时)

第一、二课时会计账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账簿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账簿的启用和登记规则

3、熟悉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的设置

4、掌握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

5、掌握错账查找和更正的方法

6、掌握对账和结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

三、教学难点:

错账的查找和更正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看账簿的登记,然后进行讲解。

二、教学内容:

1、账簿概述

2、账簿使用规则

3、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4、错账的更正方法

5、对账和结账

新课讲授: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

会计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的帐页组成,并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地、充分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是整个会计工作的中心。

二、会计账簿的作用

1、账簿记录可以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

2、账簿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3、账簿记录是重要的经济档案。

4、账簿记录可以为经济监督提供依据。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

⒈会计账簿按用途分类:分类账簿、序时账簿、备查账簿

①序时账簿: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先后顺序逐笔逐日连续登记的账簿。目前,我国企业等单位设置的日记账一般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②分类账:分类账簿是对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他所涉及的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按其提供的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两种。总分类账簿是根据总分类科

目开设的账户,用来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设置,按其所属的二级或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用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③备查账:又称辅助账簿,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未能记载的或记载不全地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如:“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

2、账簿按外表形式分类活页账、订本账、卡片账

①订本式账簿,是指在启用前就将若干账页顺序编号并固定装订成册的账簿。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账。

②活页账簿,它是将分散的账页装存在账夹内而不固定,可以随时取放账页的账簿。在会计实务中,活页式账簿主要用于各种明细分类账。

③卡片账簿,是由许多具有一定格式的卡片组成,从放在卡片箱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如固定资产的账簿

四、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账簿的设置,包括确定账簿的种类、数量,设计账簿的内容和格式。

一、日记账的格式及登记方法

(一)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现金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库存现金每日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它是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进行登记。

(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与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相同。

二、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一)总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总分类账簿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

2、总分类账簿的登记方法与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的方法相同。

(二)明细分类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

1、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包括:“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的适用性:

三栏式明细分类账主要是用于只反映价值量,不反映实物量的明细分类账。主要是结算类账户和实收资本账户(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等)。

2)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适用性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主要适用于既核算价值量又合算实物量的明细分类账。存货类、固定资产明细账都采用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如: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委托加工物资、固定资产等明细账)。

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适用性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主要适用于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等类的明细分类核算。(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明细分类账采用多栏式。)

五、会计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

一、账簿的构成及启用规则

(一)账簿的构成

(二)账簿的启用规则

封面、扉页、账页

1、启用时,在账簿扉页上填写“账簿启用表”,并加盖公章。

2、中途更换记账人员时,应办理交接手续。

二、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一)登记依据→ 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二)登记用笔记墨水颜色→ 必须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除结账、改错、冲销账簿记录、负余额外不得使用红色墨水或红色圆珠笔书写。

3、登记内容→每笔都必须记明日期、凭证号数、摘要和金额,要在记账凭证上注明账页的页次或划“V”表示已经过账。

4、登记顺序→ 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隔页跳行,应该将空行

空页划红对角线注销,并由记账人员盖章表示负责。

5、借贷方向的登记→ 与凭证上所记的借贷方向相同。

6、书写文字、数字、金额→ 字及数字的大小占行间的.2/3。

7、转页手续→ 在账页最末行摘要栏注明“转次页”,在次页的第一行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

8、错帐更正→ 账簿中不允许涂改、刮擦、挖补或用褪色药水更改字迹,如有错误应按规定的错误更正方法更正。

9、更换新帐→各种账簿每年原则上都要更换新账。

六、查找错账的方法

账簿登记通常发生的错误有:串户、反方、写错、错位和倒码。

方法:1、差数法:就是先确定错误的差额,找出差数所在的范围,直接从账账之间的差额数字来查找错误的方法。适用于漏记,重记的差错。

2、尾数法:如果账簿记录发生金额错误,且差错是角、分,可以只检查元以下的尾数即可,以提高查错的效率。

3、除2法:如果在记账过程中出现将记账方向记反了,借方记入了贷方,贷方记入了借方,这种差错会导致该账户一方合计数增多,另一方合计数减少的情况,而差额正好是记错方向金额的两倍,且差数应该为偶数,能被2整除。

4、除9法:是指用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账的方法。

更正错帐的方法(重点)

(一)划线更正法

划线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正确无误,只是登帐时出现了差错,并且发现错误是在结账以前。更正时,先在错误的数字和文字上划一条红线,表示注销,然后在划线上面写上正确的数字,并在划线上加盖记账员图章,以示负责。

(二)红字更正法

适用于两种情况

1、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或科目名称错误,并且已经登记入账,无论结账前后,都可以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2、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科目正确无误,只是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并且已登记入账。

(三)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凭证科目正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无论结账前后。

七、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重点)

对帐即核对账目。

(一)账证核对:就是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核对。

(二)账账核对

1、总账与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2、总账内部进行核对。

3、总账与所属的明细账核对。

4、会计部门的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与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的明细账核对。

(三)账实核对

1、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的核对。

2、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

3、各种财产物资账面余额与实际结存数的核对。

4、应收、应付款账面余额与债权债务单位的核对。

二、结账

月末计算出各账户发生额及余额,作为下个会计期间的期初余额。基础会计教案2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

1、企业的资金运动

2、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四、课时安排

2次课(4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资金运动图的挂图

2、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第一次课(2课时)

(一)明确目标

本节讲授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企业的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次的内容

2、提问

(1)会计有哪些基本职能?

(2)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3)会计的.概念

3、由会计的概念、职能导入本次课的内容——会计的对象

4、适合高校经管类专科(高职)专业教材使用。

5、通过企业资金运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分析企业资金运动

的情况。

6、要求学生自己绘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图。

7、分析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图,并引出会计六要素。

8、从会计的方法论重点分析六要素是如何划分的,强调会计问题的两点论。

(三)总结扩展

本次课学习了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企业的会计对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并由企业的会计对象引出企业会计的六要素。让学生思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与企业资金运动的不同,并要求查阅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四)作业布置

基础会计教案3

一、会计的职能:

基本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

还有:分析职能、预测职能、决策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

1.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外部政府机构—财政、税务

利益关系集团—投资人、债权人

内部企业管理者

企业职工

四、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横向纵向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五、会计核算的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六、会计对象:

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分为:一般的会计对象:资本运动(资金运动)

具体的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七、会计要素(很重要):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分类:

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包括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非流动资产:指在一年以上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

主要特征:资产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获得的;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拥有”是拥有资产的所有权;“控制”是控制资产的使用权);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分类: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主要特征: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之为净资产。

分类: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成为留存收益

主要特征:所有者权益不需要定期偿还;

所有者权益无优先清偿权;

所有者权益有参与利润分配的权力,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有三种来源:销售商品收入

提供劳务收入:餐饮、旅游、安装等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对外贷款、对外投资等

主要特征: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收入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收入最终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一般包括:生产经营费用期间费用

主要特征: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

利润;

费用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会计要素的特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时点、静态)Pointintime收入、费用、利润(期间、动态)Periodoftime

八、会计基本程序:

报告、记录、计量、确认

九、会计方法:

“七大”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

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十、会计核算基础:

1.权责发生制: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已经当期支付,也不能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应计制:企业会计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

2.收付实现制:凡是在当期已经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已经支付款项的费用,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实际收付款项的收入和费用,就不能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现收现付制: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3.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以正确计算损益。

收入与费用配比,确认利润

基础会计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难点:

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

四、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五、课时安排:

共10课时(总48课时之23—32课时)

第一课时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2 筹集资金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讲授: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例如: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8%的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

四、板书:

五、作业:

资金筹集的核算练习题(见习题集)

六、教学总结:

本节内容比较少,核算也比较简单。

第二、三课时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2、采购成本的核算

3 供应过程业务核算

三、教学重难点:

采购成本的计算

四、课时说明;

用一课时教授,一课时实操经济业务题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购入原材料收到一张进项增值税发票,在这过程中我们又发生了相关的费用,比如运费,比如挑选费等,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内容讲授:

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1、“在途物资”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还没入库的材料。

借方反映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借方期末余额反映在途材料。

例如:企业于20xx年7月1日向新华工厂购入甲材料5000千克,单价10元,运杂费2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50200

贷:银行存款 50200

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负债类账户)

借方反映:①应购买原材料等支付给供货方的进项税;②已交税金

贷方反映:①销售商品过程中的销项税;②进项税额转出;③出口退税

借方余额表示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表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运输费、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进口关税。

例如:企业于20xx年3月17日,向红星工厂购入a材料8000千克,单价50元,增值税68000元,运杂费1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借:在途物资—a材料 40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0

贷:应付账款—红星工厂 469000

2、“原材料”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

企业于20xx年4月2日向东风工厂购入b材料5000千克,每千克20元,增值税17000元,运输费5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采购完毕已验收入库,按实际成本入帐。①购入材料时:借:在途物资—b材料 10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500

②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b材料 100500

贷:在途物资—b材料 100500

3、“应付账款”账户

贷方反映应付给供货方的款项,借方反映归还供货方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数额。

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为简化核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65(其中课程学时51,实验14)。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目的是要使初学者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因,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任务以及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学习本章对会计基础知识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教学难点】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 【教学重点】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练结合;多媒体 【自学内容】会计的任务与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基本内容】 一、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费),后有产出(收入)。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收入大于耗费,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二、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并不是在生产活动发生伊始就产生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以后,才需要对劳动成果、劳动耗费以及剩余劳动成果进行计量、计算和记录。由此可见,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为:一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记录。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为: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 【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基础会计 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是讨论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同学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把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育同学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推断的力量。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有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育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力量的高级特地人才的重任。但是,“老师讲,同学听;老师考,同学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力量的培育。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汲取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阅历,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化争论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同学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争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教学中既可以采纳比较和分析,讨论各类胜利的和失败的管理阅历,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同学独立思

索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学问。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月,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纳,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殊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大事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同学参加课堂争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始终到了上世纪八十年月,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预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老师》著作中,高度赞扬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确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而国内教育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月才开头关注案例教学法在培训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推动了教学方式改革,而且关心老师更加深刻理解教学实践学问,有利于其教学力量提升。案例教学法,需要老师提前预备经典案例教材,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消化汲取案例精华,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推广上受到肯定制约。但是,处在教学模式及方法变革的时代,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宽阔的进展前景。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2.1在观念上对基础会计案例教学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基础会计教学主要采纳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方式,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规范性与关键点等都缺乏深刻理解[3]。在此现实状况下,虽然是在课堂上实施了案例教学,也缺乏引导和组织同学学习、思索与争论的力量,简单导致案例教学存在于形式、同学争论脱离主题、老师难以掌控课堂等问题,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很难实现,有时混淆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甚至有些老师对同学阐述某些概念和原理以后,采纳举例论证,或把一些例子布置

《基础会计》说课教案(正式版)

我说课的内容是《基础会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明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8 月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教材之《财务管理》,李国淮主编。 《基础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是专业的入门课程,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与学习要求,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职业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合理地安排了全书内容。本门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遵循“面向企业、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原则,结合本课程与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学的具体内涵,掌握基础会计的各章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实务题目,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比较和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在生产运营中发生的简单业务的能力。 3、素质目标:本课程根据会计职业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初学者的对会计知识的缺乏,做到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在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1、教学重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2、教学难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 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通过贯彻精炼理论、突出实务的原则,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增删,整合为九章,以培养学生对实际业务的处理。努力尝试改变教材概念性的陈述学习,在基础会计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适时插入具体实务,变抽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教案标题: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的填制。 3. 熟悉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的填制。 3. 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 1. 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际财务报表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份实际财务报表,引发学生对财务报表的兴趣。 2. 提问:你对财务报表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财务报表对企业很重要?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2. 解释会计等式和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含义。 三、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填制(30分钟) 1. 介绍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现金记账法。 2. 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包括凭证的编号、日期、摘要、借贷方向和金额等。 四、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40分钟) 1. 介绍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2. 分析一份实际财务报表,帮助学生理解财务报表的意义和分析方法。 3. 引导学生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五、课堂练习(20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有什么疑问或困惑,并进行解答。 教学延伸: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财务报表的分析和编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会计教案—财产清查

基础会计教案—财产清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财产清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2.学会进行财产清查的方法。 3.掌握财产清查的相关会计记录和处理方式。 4.培养学生关注财务安全和有效管理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财产清查的概念和目的。 2.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步骤。 3.财产清查的会计记录和处理方式。 4.财产清查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财产清查的重要性,了解财产清查的概念和目的。 2.讲解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步骤(20分钟) (1)讲解财产清查的方法,包括实地清查和账实核对。 (2)讲解财产清查的步骤,包括确定清查范围、组织清查人员、编制清查方案、制定清查计划、实施清查工作、编制财产清查报告等。 3.讲解财产清查的会计记录和处理方式(30分钟)

(1)讲解财产清查的会计记录,包括清查凭证的编制和登记。 (2)讲解财产清查的处理方式,包括固定资产清查、库存物资清查和应收账款清查等。 4.讲解财产清查的重要性和作用(15分钟) (1)讲解财产清查的重要性,包括防止财产流失和资源浪费。 (2)讲解财产清查的作用,包括提高财务透明度和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5.小结和讨论(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财产清查的目标和重要性,并讨论财产清查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 1.教学资源: 教学投影仪、教学PPT、教材及相关案例资料。 2.学生评估: (1)课堂参与度评估。 (2)课堂练习评估。 五、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财产清查实践,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财产清查实践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并撰写相关报告和研究论文。 3.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财产清查培训和证书考试,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素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财产清查的目的、方法、步骤、会计记录和处理方式,以及重要性和作用。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财产清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小结和讨论环节,加强了学生对财产清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财产清查的实际案例,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展示,以促进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基础会计教案完整版

基础会计教课方案完好版 【篇一:基础会计教课方案模板(带内容 )】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目标 第二节会计对象 1、认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认识会计的一般对象 3、掌握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特色 教材及配套习题 组织教课: 5 分钟 导入新课: 10 分钟讲解新课: 65 分钟 小结及部署思虑题:10 分钟 教课要点:会计的特色及职能教课方法:讲解式、启迪式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萌芽(符号记录) 1、早期生产 出于生产、生活需要,在生产以外以“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垒石计数”等方式附加地把收入、支出记录下来。2、生产发展 节余产品出现,记录与计量的内容增加,生产者忙于生产,记录 与计量活动与生产分别,出现了独立的簿记人员(二)会计的产生(书契反应) 1、会计一词的由来 议论纷纷,此中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会计”一词在我国发源极早, 并与一件历史性大事相关。相传夏代时,各地方官员在大禹的带领 下,治水工作获得开天辟地的业绩,为了计功封爵开好 一启迪学生自己说 讲故事 2、官厅会计 西周时代,设有特意核算官方财赋进出的官职——司会,对财务进出 采纳“月计岁会”的方法,亦即,每个月零星筹算为“计”,一年总筹算为“会”,二者合在一同即成“会计”,并按期向统治者报 告。到了西汉,出现了“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并使用 “入”、“出”作为记账符号。 (三)单式簿记

到了宋朝,出现了“四柱清册”结算法。“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其基本关系为: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它代表了单式记账方法的最高成就。 (四)复式簿记 明末清初,会计结算方式有了打破性进展,出现了“龙门账”,它把所有账 目划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财富)”、“该(各项欠债)”四类,采纳“进-缴=存-该”的均衡公式计 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计算结果完好符合, 实 现了双轨计算盈亏。以后民间商业出现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这类方法是:对平时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既要登记来账,又要 登记去账,借以全面反应同一笔业务的前因后果。这说明我国的会 计已由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过渡。 (五)现代会计 西方十三、四世纪出现了复式记账法。十五世纪借贷记账法从日本 传入我国与中式记账法并行,近代中式会计为西式簿记所代替。新中 国成立后,会计工作获取了很大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法例制度。 认识 二、会计的涵义、特色和职能 (一)会计的涵义会计是以钱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据为依照, 采纳一系列特意的 方法,对企事业单位实质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 综 合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此供给正确、真切、实用会计信息的一 种管理活动。(二)会计的特色 1、会计是以钱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以真切、合法的会计凭据为依照 3 、对实质发展的交易或事项进行 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确实认、 计量和报告 4、会计有其科学适用的特意方法(三)会计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 计在经济管理中所拥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 理中能够用会计干什么。 1、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钱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经过对特 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相关各方供给 会计信

基础会计教案

项目一初识会计 【教学目标】 本项目是对会计的总括说明,是学习会计的起点。 通过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该了解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重点理解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学及其体系。 【教学任务】 任务一认识会计及其职能任务二明确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任务三明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任务四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任务五了解会计学及其体系 任务一认识会计及其职能 一、会计的性质和目标 (一)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并随着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 从时间上看,一般是从会计的产生到复式簿记的应用这样一段过程,在我国大约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 早期会计多数以实物、少数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尚未完全固定为货币;需要会计的单位以官厅会计为主;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属部分;会计方法主要是单式记账法,核算方法比较简单。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 从时间上看,可以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oca Pacioli)的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的出版开始,至20世纪40年代末。 这一时期,复式记账法应运而生,大多数的会计单位开始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作为独立的管理职能从生产职能中分离了出来,需要会计的单位逐渐以企业会计为主,会计核算方法大多数采用复式记账法,开始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法。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为满足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管理会计逐渐与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了一个与财务会计相对独立的领域。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会计成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会计的性质会计的性质即会计的本质属性,亦即其所归属的范畴。 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即通过会计核算后所达到的结果。 提高经济效益既是管理的目标,也是会计的目标。在终极目标的前提下,还需要研究会计核算的目标。 会计目标一般被解释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教案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使学生对会计学科形成感性认识,同时通过课堂实验对会计实践性环节产生兴趣 2、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难度,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专业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会计职业能力要求;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好感及对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形成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会计的了解,仅限于生活中的观察,对于会计的实质缺乏深度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专业课进行感性认识教育。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计划】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一、 1、介绍本专业学科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教师搜集资料介绍) 2、教师提出本专业的考核要求和专业学习方法 二、组织课堂实验进行专业课感性认识就教育 1、准备工作:教师先准备一部分现金,金额可以尽量在100元以内,然后随机邀请一位同学上来,拿出自己身上所带的现金,请他(她)当面向同学数清。教师在此假设实验前提,即现在将该位同学看成是一位个体经营者,现在让他经营图书的贩卖活动,启动资金由他老师借给他和他本人的自有资金组成。然后开始提问引导: (1)请问该位同学的现金共有多少?这些现金是由他拥有和控制的吗?教师由此可以引入资产的概念,会计上将一个企业主体拥有和控制的,且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看成是企业主体的资产,所以我们可以将该位同学拥有的个人现金称之为他的资产。该项资产是该位同学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请同学们看一下,他的资产有几部分组成?(引入资产具体组成的多样性) (2)请说出资产总额有多少? (3)请问该位同学有负债吗?如有,金额是多少?那么请你试着对负债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4)现在请同学们将该位同学的资产总额与他的负债总额相减,观察计算结果,然后请问计算出的结果是什么?

基础会计教案

If you are more persistent than others, you will create miracle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在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是商业的语言,知晓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量、报告,提供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所需的会计信息。以下是基础会计教案,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难点: 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

四、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五、课时安排: 共10课时(总48课时之23—32课时) 第一课时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2 筹集资金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讲授: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10 贷:资本公积 1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会计基础教学设计

会计基础教学设计 第1篇: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基础会计》 教学设计方案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教研室:会计教研室 日 期:2011年9月20日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经济业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会计概述、账户、复式记账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它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概念、要素、等式,会计的核算和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学习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以此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共分8个章节。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职能和作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的属性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点讲到了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账户的结构和分类,复式记账法以及平行登记;第三章借贷记账法即是对复式记账法的进一步细分,利用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几个环节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和结账,以及在出现错账时几种常见的 错帐更正方法;第六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常见的几种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类、结构和基本编制过程;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二部分为实践教学。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训练,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完整版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基础知识和原理。 2.掌握会计的基本记账和核算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一般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 二、教学内容 本次综合实训教案涵盖以下内容: 1.会计基础知识回顾 2.基本记账方法 3.费用的分类和计入 4.资产的计量和减值处理 5.股东权益的变动和分配 6.利润分配和税收核算 7.报表编制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将会计基础知识和原理传授给学生。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分析能力。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会计软件和实际会计工作流程。

四、教学步骤 1.会计基础知识回顾 讲授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等式、会计主体等知识,并进行回顾。 2.基本记账方法 介绍常见的会计凭证和记账方法,如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等。 3.费用的分类和计入 讲解费用的分类和计入方法,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区分、费用的摊销等。 4.资产的计量和减值处理 介绍资产的计量方法和减值处理,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 5.股东权益的变动和分配 讲解股东权益的变动和分配,包括股本的增减和资本公积的计算。 6.利润分配和税收核算 介绍利润分配和税收核算的方法,包括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和税收申报的流程。 7.报表编制和分析 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五、教学评估

1.改正错题:根据学生提交的实操报告和异常账务调整要求,对错题 进行指导。 2.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测试: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核。 六、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一本权威的会计基础教材作为参考书。 2.PPT:制作教学PPT,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3.会计软件:提供会计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实训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 计基础知识和核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 能力和分析思维。同时,通过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 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可 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总体而言,本次综合实训 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会计综合能力。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教学内容: 1、会计的概念。 2、会计核算的对象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方法。 4、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会计学基础教案范文

会计学基础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 3.了解会计学的应用领域和职业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1.会计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a.会计等式和会计核算 b.会计主体、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c.会计记账法和会计凭证 d.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 3.会计学的核心内容 a.会计核算与会计处理 b.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 c.财务决策与财务分析 4.会计学的应用领域和职业发展前景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引入会计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关联现实生活中与会计有关的例子, 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会计学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第二步:讲解会计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5分钟) 1.会计学的概念:会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实践中各种经济活动的规律 性变化和经济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2.会计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原始会计到现代会计的发展过程。介 绍古代会计的核算方式和现代会计的发展动态。 第三步:讲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30分钟) 1.会计等式和会计核算:讲解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本构成,以及 会计等式的概念和作用。 2.会计主体、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介绍企业作为会计主体,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作为会计要素。 3.会计记账法和会计凭证:说明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和核算方式,讲 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4.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介绍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报表分析的方法。 第四步:讲解会计学的核心内容(30分钟) 1.会计核算与会计处理:详细讲解会计核算的流程和方法,以及会计 处理的要点和技巧。 2.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成本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会计基础复习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P2。 二、特征: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设账—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即实务一条线或账务处理程序。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P4: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提供会计信息等功能。注意:记账、算账、报账的含义?2.监督职能: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四、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增减)P5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过程可分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运用)--注意解释P5。 (二)具体内容:(会计法第十条)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P9 一、会计主体:特定单位,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正常运营和偿还债务。 三、会计分期:划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四、货币计量: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 第三节会计基础P11 一、概念和种类:是指会计以什么标准来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目的是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以应收应付还是实收实付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单位的收入和费用标准,可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类。 二、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特点是本期或当期。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产这一基础记账。 三、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注意两者的优缺点P12。 业务(经济活动)→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注意:是由会计对象变化而成。又称报表因素。分为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大要素是静态(一定时点)要素,后三个是动态(一定期间)要素。 (一)、资产 1.定义:指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P13 3.确认条件:P14两个。 4.分类: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和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二)、负债 1.定义: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3个P14-15 3.确认条件:两个P15 4.分类: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和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两者以“一年”为界分类。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也称“净资产”。其确认和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2.分类:P16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注意前两个含义。 3.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可变为第一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静态等式 (四)收入 1.定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P16三个 3.确认条件:三个P17 4.收入的分类:销售产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五)、费用P17 1.定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润的总流出。 2.特征:三个P17 3.确认条件:3个P18 4.分类: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记住含义。 (六)利润 1.定义: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收入-费用=利润”这就是第二个会计等式即“动态等式”。 2.分类: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一般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五种方法。 第二节会计科目 一、概念:(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意义?P21 二、分类:(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P22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P23。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 (二)常用会计科目:P25-26详细解释科目表: 1.应收账款: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方面应收回的款项,常见有“销售商品,款项未收”。 2.其他应收款:除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外其他方面应该收回的款项。 3.预付账款:购进材料、产品提前支付的款项。对方以商品偿还。 4.坏账准备:法律规定,按销售额的多少可以允许一定的比例计提收不回来的款项数额作为坏账的准备。 5.材料采购:采用计划成本采购时未验收入库前的成本。在途物资:采用实际成本采购的材料未验收入库的成本P207。 6.原材料: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在业务中表现为“材料已验收入库”就用此科目。 7.库存商品:已完工包装好存放在仓库的产品。 8.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超1年,价值超2000元的设备、厂房等资产。 9.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相伴的,是属于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科目,是特殊的资产类科目。10.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因报废、出售、毁损、对外投资等原因而应处理时必须设置的科目。11.在建工程:与基建有关的,正在建设的工程。12.工程物资:为在建工程购买的物资。13.待摊费用:先付而后各期需分摊的支出费用(1年内)。超1年的就是长期待摊费用。14.待处理财产损溢:财产清查中发现盘盈或盘亏时需设置的科目。15.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以1年为界,1年内(含1年的)需偿还的借款就是短期借款;超1年偿还的借款是长期借款。16.应付账款:购买材料、产品时款项未付。17.预收账款:销售产品时,产品(商品)发出前,提前收取的款项。自己单位需拿产品来偿还。 18.应付职工薪酬:做工资表时,统计应发给工人的工资总额。19.应交税费:应该缴纳但未缴纳的各种税费。20应付利息:(与应收利息相反)指支付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