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航天教案

批准人:

2012年01月26日

《航天技术》教案

教学提要

课目:航天技术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xxxx,掌握xxxxx,熟悉xxxxx,增强xxxxxx。内容: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

三、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

方法:理论讲解

时间:2个小时

地点:25号教室

器材保障:多媒体教室、课件等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探讨,勇于发言。

教学进程

教学准备------------------------------------------------------------------------------ 3分钟教学实施------------------------------------------------------------------------------ 2小时

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和前苏联从战败的德国那里,俘虏了制造第一枚现代火箭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并缴获了大批设备和资料。

战后,美苏两国都通过仿制德国的V-2火箭,迅速发展了各自的导弹和火箭技术。两国先后研制成功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导弹。

首先,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使用发射洲际导弹的SS-6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它标志着人类跨入了宇宙航行的新时代。

在前苏联发射卫星后,相距三个月,即1958年2月1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1958年11月,美国发射的“月球3号”卫星,实现了绕月飞行。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原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升空。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火星一号”探测器。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点火发射。飞船绕月飞行20多小时后降落月球表面,然后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实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一号",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10号”宇宙飞船,首次穿过小行星带到达木星,并在不久以后首次获得第三宇宙速度,飞出了太阳系。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首次轨道飞行。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和平号”它标志着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达到新水平。(

1993年9月2日,美俄签署了两国共同发展国际空间站联合声明

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以色列、朝鲜共9个国家和欧洲空间局独立发射了航天器。

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

1、航天器运行条件

一个是速度条件;一个是高度条件。

2、航天器分类

从总体上航天器可分为两类: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3、航天器的运行轨道

赤道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0度,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

极地轨道:轨道倾角为90度时,轨道平面通过地球两极,这种轨道叫极地轨道。

顺行轨道:顺行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

逆行轨道:逆行轨道的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90度。欲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不

太阳同步轨道:如果卫星的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的旋转方向、角速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和角速度相同,则它的轨道叫太阳同步轨道。

三、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一)军用卫星系统

军用卫星是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卫星。它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

(二)天基武器系统

部署在太空的武器。它用于攻击、破坏和干扰空间目标或经过空间的目标,或从太空打击空中、海洋、陆地的重要目标。航天技术诞生后不久,美苏即开

始发展天基武器技术。

天基武器系统主要包括:

反卫星卫星

反卫星导弹

粒子束武器

激光武器

微波武器

动能武器

(三)军用载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单级火箭式的空天飞机,它们都可执行军事任务。

1、载人飞船

2、空间站

空间站是大型、绕地球轨道作较长时间航行的载人航天器,是多用途的空间基地。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3、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员和货物的飞行器。

4、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是能在普通跑道上水平起降,并在大气层内和空间轨道上飞行的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

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辉煌的成就

一般说来,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实力通常是用所谓的“六大关”

来衡量,即所谓上天关,返回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如果“六关”,都过了,那就可以名列前茅,位居一流国家之列了。

1、上天关。

1970年4月24日,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继原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回收关。所谓回收关,就是回收已经发射上天的航天器。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3、一箭多星关

所得一箭多星,就是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两颗以上的卫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4、地球同步关。

我国在1984年4月8日,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也就是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

5、太阳同步关。

1988年,我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太阳同步卫星--也就是风云一号甲气象卫星。这颗卫星能够在全球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大显身手。

6、载人航天关。所谓载人航天,就是把人送上太空。把人送上太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航天飞机送上天;第二种是通过航天飞船送上天。从技术上讲,载人航天比发射不载人航天器要困难得多。因为载人航天,既要保证宇航员,活着上天,还要活着下地,需要掌握高度可靠的火箭发射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天器返回技术等技术。

我国已经突破了载人航天关。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经过我国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并由江主席亲自命名的“神舟”1号飞船,成功发射,作了一次不

载人的宇宙航行,绕地飞行14圈后,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命令下,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以后又先后发射了神舟2号、3号、4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上天并安全返回。它说明了,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二)光辉的前景。

面向21世纪,我国十分重视航天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把它作为国家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列入2000年至2020年的《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纲领》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成“三步走”,第一步,以飞船起步,发射无人飞船和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这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中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2010年左右)第三步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2020年左右)

“嫦娥工程”是指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都是无人的。绕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是环绕着月球进行科学探测,(2007年前)“落”是有个探测器落到月球表面上去,用软着陆而不是撞坏他,进行月面的探测,(2010年前)“回”就是要取采样返回。(2020年前)。

可以说,我国航天技术的未来充满无限生机,我们完全能够再铸辉煌,挑战世界。最后,我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讲课,那就是:揽月捉鳖俱往已,探宇宙奥秘,还看巍巍中华!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以及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主要内容: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二、军事航天技术 三、伪装与隐身技术 教学重点: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教学时数:6学时

专题一军事高技术概述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军事战斗力。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报道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军事高技术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武装、装备是重要因素。 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一)定义 “高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1、高技术的定义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军事高技术的三层含义: ——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 ——具有前沿性 ——主要目的是推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分类 1、按照高技术分类:分为六大技术群

精确制导武器

军事航天技术理论教案 (黑体二号字,空一行) 授课提要 (楷体四号字) 课目:军事航天技术 目的:让学生了解航天运载系统有关知识,学习军用卫星和空间武器系统的特点和用途,认清我国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 就。 内容: 一是航天运载系统。 二是军用卫星和空间武器系统。 三是我国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重点:第二个内容 时间:45分钟 方法:理论讲解,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要求: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教案另起一页开始,大标题二号宋体,一级标题黑体,二级标题楷体,三级标题仿宋体加粗,正文仿宋体。正文每页20行,每行25个字,一律用A4纸打印。) 精确制导技术 海湾战争以后,国际舆论界对伊拉克领导人颇多微词。别的不讲,单是战争动员工作这一项,就显得很不扎实。交战双方剑拔弩张地对峙了5个多月,但是,直到1991年1月17日凌晨2时美国导弹袭来时,伊首都巴格达竟灯火通明,这不等于“打着火把找挨揍”吗?为了解开疑团,美国空军学院一位博士研究生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伊拉克人并不傻,“萨达姆是了不起的空军战略家”,他们之所以早就得到空袭情报而不实行灯火管制,是有意采取“焦土政策”,让美国狂轰滥炸,借此激起世界人民对美国的声讨。如果说伊拉克人有什么失误的话,那就是“他们没有想到,美国人的精确制导武器有那么厉害”。伊拉克人员死亡竟然这么少。现代战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战争中人员死亡数目大大减少,海湾战争进行的头一个月,伊方统计其死亡人数仅6000人,而伊拉克战争直到正面战场战争结束平民死亡也不足两千,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平均每月死亡平民人数达388万人。是什么技术使得战争中死亡人数变得如此之少?这就是“只攻一点,不及其余”的精确制导技术的功劳了。

航天技术提纲(简)

航天技术讲课提纲 教学目的:了解航天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军事价值,熟悉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树立航天信息 教学内容:航天技术的组成、开发航天技术的意义和中国航天成就 教学时间:2课时 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航天技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全球先后有9个国家具有独立发射卫星的能力,依次为: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以色列、伊朗。截至2011年11月初,人类发射的卫星总数达5000余个。 一、航天的基本条件 航天,指脱离地球引力,在行星际空间飞行的活动。 (一)航天的速度和高度条件 1、速度条件 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 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 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 2、高度条件120公里 (二)卫星运行轨道 1、轨道参数 决定卫星轨道形状、大小、空间方位以及特定时刻它所处的位置的基本量。 轨道参数 (1)卫星高度(h)卫星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单位:公里 (2)运行周期(T)卫星沿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所需的时间。单位:分钟 (3)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①赤道轨道i =0° ②极地轨道i =90° ③倾斜轨道i : 0°— 90° 2、常用轨道 (1)地球同步轨道i = 0°T = 23:56’4” h = 35,786公里,也叫地球同步轨道。一颗卫星可覆盖地球表面40%,是通信、气象、预警等卫星的理想轨道。 (2)太阳同步轨道是逆行轨道的一种,i : 90°— 100°,h : 500 — 1,000公里。卫星每次都在同一地方时、同一运行方向、同一地面目标上空通过,可进行对比观察,掌握目标的动态变化。美侦察卫星、军事气象卫星大多采用这一轨道。 常用轨道 (3)极地轨道i = 90°,卫星星下点轨迹可覆盖全球,是观察整个地球的最适合的轨道,是导航、气象、资源、侦察卫星常用轨道。 二、航天技术的组成

军事航天教案

批准人: 2012年01月26日 《航天技术》教案 教学提要 课目:航天技术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xxxx,掌握xxxxx,熟悉xxxxx,增强xxxxxx。内容: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 三、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 方法:理论讲解 时间:2个小时 地点:25号教室 器材保障:多媒体教室、课件等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探讨,勇于发言。 教学进程 教学准备------------------------------------------------------------------------------ 3分钟教学实施------------------------------------------------------------------------------ 2小时

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和前苏联从战败的德国那里,俘虏了制造第一枚现代火箭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并缴获了大批设备和资料。 战后,美苏两国都通过仿制德国的V-2火箭,迅速发展了各自的导弹和火箭技术。两国先后研制成功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导弹。 首先,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使用发射洲际导弹的SS-6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它标志着人类跨入了宇宙航行的新时代。 在前苏联发射卫星后,相距三个月,即1958年2月1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1958年11月,美国发射的“月球3号”卫星,实现了绕月飞行。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原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升空。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火星一号”探测器。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点火发射。飞船绕月飞行20多小时后降落月球表面,然后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实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一号",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10号”宇宙飞船,首次穿过小行星带到达木星,并在不久以后首次获得第三宇宙速度,飞出了太阳系。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首次轨道飞行。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和平号”它标志着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达到新水平。(

航天领域国防动员教案

航天领域国防动员教案 教案标题:航天领域国防动员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航天领域在国防动员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航天领域相关知识,包括航天技术、航天器、航天任务等; 3. 培养学生对国防动员的认识和意识,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航天领域在国防动员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介绍; 2. 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航天器的种类和功能; 4. 航天任务的类型和意义; 5. 国内外航天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航天器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航天领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 你知道什么是航天领域吗? - 航天领域在国防动员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 向学生介绍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火箭技术、卫星技术、航天器技术等。同时,讲解不同类型的航天器及其功能,例如载人飞船、卫星、探测器

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航天任务的类型和意义。选择一些著名的航天任务,如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等,讲解其目标、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第四步:讨论与思考(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 航天领域对国防动员的重要性是什么? - 你认为航天领域还有哪些可以发展的方向?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0分钟) 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对航天领域的国防动员作用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表达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参与的意愿。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航天领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航天领域在国防动员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4.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 1. 航天器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相关的案例分析资料; 3. 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延伸:

国家太空安全主题教育教案

国家太空安全主题教育教案 国家太空安全主题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太空安全的重要性和国家太空安全政策。 2. 掌握太空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太空安全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 1. 太空安全的重要性 1.1 国家太空安全政策与战略 1.2 国际太空法律与公约 1.3 天宫空间站与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1.4 太空军事化与国际竞争 2. 太空安全的基本知识 2.1 太空环境与太空垃圾 2.2 太空探测与卫星应用

2.3 太空天体与星际飞船 2.4 太空科学研究与探险 3. 太空安全的技能训练 3.1 太空器材的维护与保养 3.2 太空任务的准备与执行 3.3 太空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救援 4. 太空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 4.1 太空安全教育与宣传 4.2 太空实践与体验活动 4.3 太空安全的日常行为规范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课件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讲解太空安全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2.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太空器材的维护与保养、太空任务的模拟和演练等实际操作。

3. 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太空安全的重要性、应急处理方案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视听资料:播放相关太空安全的视频、纪录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 1. 第一课时:太空安全的重要性 1.1 课堂讲授:介绍国家太空安全政策与战略,讲解国际太空 法律与公约的重要性。 1.2 视听资料:播放相关太空安全的视频,展示太空探险和太 空军事化的情况。 1.3 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太空安全的重要性,思考太空安全 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 2. 第二课时:太空安全的基本知识 2.1 课堂讲授:讲解太空环境与太空垃圾的形成和影响,介绍 太空探测与卫星应用的基本原理。 2.2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太空器材的维护与保养,让学生 亲身体验太空器材的使用和维修。

《国防教育》教案

部队里的千里眼——军事卫星 教学目标: 我国部队主要的观察仪器----军事卫星。 教学过程: 在军事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知道对方首先要看清对方。观察仪器主要包括四大类: (一)、光学观察镜 (二)、红外线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 (三)、雷达和声纳 (四)、侦察机和军事卫星 其中要数军事卫星飞得最高,看得最远,情报最全面。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58年到现在,世界各国共发射军用卫星2千多颗,约占世界各国航天器发射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在五十年代末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试验人造地球卫星用于军事的问题。到六十年代中期,各种军用卫星已经相继投入使用。七十年代之后,军用卫星得到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现代作战指挥系统的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约有70%的长途军事通信是经卫星传送的。 军用卫星种类教多,主要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反卫星卫星等。一些民用卫星也兼有军事用途。 在军用卫星当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是侦察卫星,主要包括: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四种。1973年10月中东战争期间,美国和原苏联竞相发射卫星侦察情况。美国通过卫星侦察,发现了埃及二、三军团的接合部是个薄弱环节,将情报提供给以色列。以色列军队化装偷渡苏伊士运河,切断了埃及军队的后勤补给线,造成埃及的被动。在此同时,原苏联总理柯金西带着卫星照片飞往开罗劝说埃及停火。在侦察卫星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重大的地面目标和军事行动,要想完全满过卫星的眼睛,是越来越困难了。 平时学“三防”,战时少伤亡 教学目的:

了解三防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三防“三防”是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防护的简称。这三种武器是怎样的?我们如何预防呢? 二、预防核武器 要预防核武器,首先要利用各种工事或地形防护,减轻或避免伤害;其次要正确做好防护动作和施用药物。当发现敌人投掷核武器时,应立即卧倒隐蔽,双臂交叉抱头,指塞两耳,闭眼,憋气,收腹,避免受伤。核爆炸过后,应迅速抖掉身上的尘土,全身包裹,背起应急包,逆风远离沾染区,越快越好。条件许可的,可施用药物进行消毒。 三、预防化学武器 当我们接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时,应立即进入有密闭、滤毒通风装置等防护设施的工事内进行防护。无这种工事的,应立即关好门窗,放下窗帘,关闭水、电、火掣,穿好雨衣、戴上防毒面具(或捂湿毛巾,用透明塑料袋罩住头部),用塑料袋包裹双手并连鞋包裹双脚,迅速离开染毒区。 四、预防生物武器 预防生物武器,应采取个人防护动作和药物预防、免疫接种的形式。当发现敌人投放生物武器时,应立即关好门窗,放下窗帘,关闭空调机,穿好衣服,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暴露的皮肤用清凉油或防蚊油涂抹。有条件的要临时免疫接种,服用药物预防。同时采用消毒杀虫、灭鼠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受污染

太空探索教案:了解重要的火箭发展历程

太空探索教案:了解重要的火箭发展历程了解重要的火箭发展 历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太空探索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太空是我们探索未知的重要途径,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也成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太空探索中,火箭作为航天载体造福于人类,成为太空探索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火箭发展历程,更好的了解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就成为了人类不可或缺的任务。 一、火箭的起源 火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中国古代,火箭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最早发明火箭的始祖为中国著名的著作家,工程师,发明家,艺术家等多面手——董仲舒。 董仲舒发明的火箭,由三部分组成:火药筒,发射管,箭头。火药投放到火药筒中,然后点燃,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进一步推进火箭。由于火箭的反作用力使得火箭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而迅速飞出。董仲舒的火箭是不稳定的,而且安全性比较差,但它改变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并被中国古代的战争划时代的铁证所记录。 二、现代火箭的发展历程

现代火箭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空间探索领域也越来越具有代表性。现代火箭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运载火箭时代,航天飞机时代和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时代。 1.运载火箭时代 20世纪40年代,纳粹德国发明了飞行炸弹(V1)和远程导弹(V2),高速、冲击力强、威力惊人。这大大加深了对火箭技术的研究和吸取。运载火箭由大量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研制而成,1942年,德国首创了现代火箭正式的发射,1943 年12 月,美国反应炉及建筑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有着美 国最早的测试火箭试飞,并成功地进行了40次测试。1949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了航天竞赛的进程,运载火箭时代开启了空间探索发展的大门。 2.航天飞机时代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发起了大规模的航天计划,以期实现更大规模的载人航天飞行。 Apollo计划是美国最著名的航天计划,主要目的是将人类送上月球。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对月球进行了六次载人登月任务,其中,阿波罗11号计划使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并返回地球。这些任务使用了航天飞机,这是第一辆可在轨道上进行飞行,使用先进技术进

从“两弹一星”说起教案

从“两弹一星”说起教案 从“两弹一星”说起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了解我国的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了解我国的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前几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 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繁荣和美好。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飞速发展和辉煌成就。 2.板书课题:“从‘两弹一星’说起”。

二、新授 1.让同学们阅读教材36-37页,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展示: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4.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说明了什么? 5.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是哪一座? 6.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名称是什么?什么时间发射成功的? 学生开始阅读) 2.接下来,我们逐个回答这些问题: 问:“两弹一星”指什么?

学生回答:“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回答:“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位于新疆罗布 泊深处核试验基地的102米高的铁塔上成功试爆,威力约2.2 到2.5万吨TNT当量。该弹采用铀235的内爆式结构,全弹 重约1.55吨。 播放视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讲:同时,我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们接着来回答第三个问题: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回答:“1967年6月17日”。 播放视频:第一颗氢弹爆炸的视频。

引导学生了解航天科学的中学教案

引导学生了解航天科学的中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航天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3. 引导学生探索与应用航天科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航天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2. 航天科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航天科学的相关材料与图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张夜空中星星闪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步:介绍航天科学的基本概念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航天科学的基本概念,并简要解释。

航天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圈外空间的物理、化学、天体等方面的科学,包括人类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探索和利用地球大气圈外太空的活动与技术。 第三步:介绍航天科学的发展历程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航天科学的发展历程,并分段介绍每个重要阶段。 中国航天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1. 第一个阶段(1956-1970年代):创立航天科学实验与技术研究所,开始了我国航天科学的起步阶段; 2. 第二个阶段(1980-1990年代):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 第三个阶段(21世纪至今):我国航天科学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相继实现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重大突破。 第四步:介绍航天科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航天科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举例说明。 航天科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比如: 1. 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如GPS)是航天科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军事防御、资源勘探等领域;

大班教案 科学《航天科学家有功劳》

大班教案科学航天科学家有功劳 教材分析: 《指南》指出允许孩子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中让幼儿知道飞船的用处,了解航天科学家在航天发射中心攻克一个个科学难关,对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知道太空中什么是神奇的失重现象。了解杨利伟等几位了不起的航天英雄,以及宇航员在飞船上的工作。 本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视频观看了解飞船发射的经过,然后讨论各种飞船的用途,听老师介绍航天科学家对祖国的贡献。然后观察宇航员在飞船内的工作,了解什么是失重。最后介绍几位航天英雌,制作火箭。本节活动的学习将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增长幼儿的科普知识,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萌发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对于飞船有一定的粗浅认识,知道飞船是飞向太空的,但多数认为飞船是用来旅游的。对于飞船的用途了解的很少,更不认识我国一些了不起的宇航员。飞向太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愿望,对于幼儿来说,因为自身行动能力的局限,而更容易感受到身边的事物,关于航天和宇宙太空的知识,幼儿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激发幼儿朦胧的渴求意识,萌发幼儿探索太空的愿望特别重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探索过程中也比较有自己的主见,且想象较丰富,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应该是非常高的。自制火箭,探索使“火箭”飞得更高更远。对幼儿而言会有一定的挑战.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航天人的事迹,关注卫星发射的情况 2.自制火箭,探索使“火箭”飞得更高更远。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航天人的事迹,关注卫星发射的情况 活动难点:自制火箭,探索使“火箭”飞得更高更远。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对太空飞船有简单了解,知道太空飞船的种类及作用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 教具——宇航员在太空的现场录像. 学具——正方形纸、橡皮泥等辅助材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活动过程:一、观看视频:神州飞船发射了 1.现在老师请大家观看飞船发射视频,一会儿说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为什么这样高兴。(录像1用爱奇艺观看) 2.说说我们知道的飞船,它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用处。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的航天器)、载人航天器(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实验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器)和深空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进行探测,分为对太阳系各行星的探测和天文观测)。 3.听教师介绍航天科学家在航天发射中心攻克一个个科学难关,对中国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的事例。体会航天科学家的了不起。

《宇宙之旅》教案

《宇宙之旅》教案 教学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欣赏介绍宇宙飞船的课件,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操作领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设计的宇宙飞船造型用不同的组合方法表现出来,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航天知识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的习惯。 教学用具: 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PPT课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等。 教学法: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和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法: 1、欣赏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用电脑展示宇宙飞船的情况,并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师生收集来的有关宇宙飞船的资料。 2、讲解教学法: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和看课件,讲解宇宙飞船的组成和发展,宇宙飞船又称载人飞船,它可以让航天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并且是一次性使用的飞行器。 3、研讨学习法:和学生一起研究宇宙飞船的结构,并研究怎样用手中的废旧材料来制作心目中的宇宙飞船。 4、交流讨论法:充分利用小组,积极展开讨论,进行宇宙飞船的制作交流。 5、指导法:在学生作业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用到制作飞船上,用废旧材料创作出有新意的宇宙飞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师:2003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的发射成功,再一次圆了中国人民的千年飞天梦。真让人振奋啊!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2、教师播放在段有关“神州八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在播放过程中讲解有关“神州八号”的发射情况。 3、师:我们国家第一次载人飞船是哪一年发射成功的? (生: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4、观看视频(看到精彩处有掌声) 5、师:当看到火箭载着飞船腾空升起,尾端拖着长长的火焰时,你想到了什么?当看到航天员杨利伟叔叔漂浮在飞船上挥动五星红旗时,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1:(从在世界上的意义上讲)我很高兴,我们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中国离太空越来越近了。】

飞行器的动力源教案

飞行器的动力源教案 一、背景 飞行器是一种通过气流,在空中飞行的机械装置,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之一。而飞行器的动力源是实现其飞行的关键之一。现在,人类已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不同种类的飞行器,包括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火箭等。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师,我们要深入了解飞行器的动力源,掌握其原理和分类,并理解其在航空、军事、航天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飞行器动力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理解不同种类的飞行器动力源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了解近年来动力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 一.飞行器动力源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飞行器动力源是指推动飞行器进行飞行的能源。 2.分类:

(1) 内燃机:以热量能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其工作原理为: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内部燃烧高能燃料并释放出热量,将热能转化为动能驱动机械运转。内燃机广泛应用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飞行器。 (2) 电动机:以电能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其工作原理为:电机通过电源供给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运动的机械能。目前普遍应用于无人机、小型多旋翼。 (3) 喷气发动机:以燃油或高压气体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加热燃油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利用气体喷出产生推力,实现飞行任务。喷气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固定翼飞机、民用航空和航天领域。 (4) 涡轮发动机:以高温高压气体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因燃烧而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涡轮旋转运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机械运转。 二.不同种类动力源的特点和优缺点 1.内燃机 特点: (1) 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维护简便的特点。

二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二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我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流程: 一、课前讲话: 1、回忆幼儿歌曲《娃哈哈》,并唱一唱。 2、配乐欣赏祖国各地的风景。(背景音乐:《娃哈哈》) 二、认一认我国行政图 1、你了解我们美丽的祖国吗?(学生说。) 2、我们祖国不仅美丽,而且面积非常的大。(出示《中国行政图》)说说它像什么?(像公鸡。教师指地图,生先后答:鸡的头部,鸡脖子,鸡尾巴,鸡肚子,鸡脚。) 3、了解祖国面积的大小。(课件) 4、为了便于管理,祖国分成了不同的区域。(课件)(1)师生一起数数有几个行政区。(2)分类数一数。(3)揭示课题。 三、了解我国行政区 1、这34个行政区就像祖国妈妈的34个孩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找祖国妈妈的这34个孩子,跟他们交交朋友。 2、师生合作找:家乡山东省、我国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3、小组合作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小组汇报 四、熟悉我国的行政区比一比:我也棒 1、找出我过最大的省和最小的省,并说出他们的位臵。 2、说出与是山东省相邻的省份。 3、一分钟内记住自己最感兴趣的10个行政区。 五、拼一拼我国行政图 1、师生合作拼出我国行政图。 2、小组合作拼出我国行政图。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香港和澳门 一、活动目标与说明 通过在中国版图上找一找,然后说一说,让学生知道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大致了解他们的方位,初步学会读地图,会找到相关的省。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二、活动准备 教师:课件、地图。 学生:课前看看中国地图,了解相关知识。准备拼图活动过程

六年级上册国防教育教案.doc1

六年级上册国防教育教案 第一课:神舟飞天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等相关情况。 2、了解人类不断向太空进军的情况。 3、知道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与为此做出的贡献的科学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一)让学生观察书本第一页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 二)老师补充、小结。 三)讲述第一小节:千年飞天梦。 老师结合相关资料给学生讲中国古时候人们向往人飞于天、车行于空的美丽传说,再介绍中国明代官员万户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情况。借此教育学生要有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 四)讲述第二节:中国火箭、卫星、航天飞船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 1: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XX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15时41分在XX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2:神舟二号飞船于20XX1月10日在XX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

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3:20XX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4:20XX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XX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5:20XX10月15日九时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XX起航,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杨利伟,20XX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 6:20XX10月12日九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承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XX发射升空,5日后〔20XX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返回。 7:20XX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翟志刚、X伯明、景海鹏,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返回时间20XX9月28日17时40分。8:20XX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在XX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后,于20XX11月17日19时36分在XX四子王旗着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 9:神舟“九”号飞船将载有3名太空人,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预计于20XX6月至8月发射。 10:20XX6月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 五)介绍中国航天三步走的基本情况。 三、课堂小结。 四、阅读第6页的超级内容。

导弹与航天技术概论课程设计

导弹与航天技术概论课程设计 一、背景 导弹和航天技术是现代军事与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 重要领域之一。因此,深入了解导弹和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对于提高国防能力和促进科技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针对导弹与航天技术概论课程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导弹和航天技术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包括: 1.导弹和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导弹和航天技术在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3.导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军事和国防建设的理解 和认识,从而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导弹技术 1.导弹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导弹的主要部件和性能指标。 3.导弹的发射与制导技术。 4.导弹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

3.2 航天技术 1.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航天器的主要构造和性能指标。 3.载人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技术。 4.航天技术在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讲授式教学:通过课堂上的讲述和示范,让学生全面了解导弹和航天 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实践式教学:通过实践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导弹和航天 技术的制作和应用方法。 3.研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导弹和 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五、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试以及实践课程设计等方面,具体包括: 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上课的认真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课堂互动 的积极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包括课后习题、课程论文、实验报告等,旨在检查学生对课程 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针对导弹和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 掌握程度。 4.实践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导弹或者航天器,并进行展 示和演示。

人造卫星做课教案

人造卫星教案 【学情分析】学生对人造天体的发射及变轨过程很感兴趣,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还不灵活,特别是对卫星变轨、人造卫星的超重和失重掌握还不很好,课上要注重基础落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解决人造卫星问题的基本思路; 2、同步卫星的特点; 3、人造卫星中的超重和失重, 4、会比较人造卫星在变轨时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在嫦娥1号发射过程的情境中理解变轨问题, 2、在神6视频中理解完全失重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航天技术的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 【重点难点】同步卫星的特点和人造卫星中的超重和失重是本节重点.人造天体变轨过程的能量变化是是本节难重点. 【方法手段】教师引领,学生总结。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2008年是中国航天史上最辉煌的一年。“神七”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成功升空,宇航员进行了太空行走,并顺利返回。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这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从经济领域来看,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从军事领域来看,表明我国的导弹打卫星和激光摧毁卫星的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从文化领域来看,探月给人类本身带来了社会发展理念的“颠覆性改变”,人类第一次将思维与身躯同时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到地球以外的无限宇宙空间中,实地接触了月球表面,人类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种科学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一伟大创举。 视频: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过程动画。 从这一过程来看,卫星的实际发射过程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停泊轨道”“转移轨道”和“指定轨道”。那么人造卫星如何变轨,线速度和能量如何变化,以及如何分析在发射过程中的超重、失重现象将是本节的复习重难点。 新课展开,重难点突破: 下面回忆一下上节中复习的内容。我们在上节中已经复习了 一、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 二、人造地球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高度的关系。 提问:人造地球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高度的关系。 三、两种最常见的卫星 1、近地卫星。 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由式可得其线速度大小为

我驾神舟游太空 教案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 正文第一篇:我驾神舟游太空教案 一、创设情境。 你们知道太空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吗?太空中有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有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海王、天王、冥王、地球、慧星、卫星、月亮......)你们想去游览吗?1)学生谈谈在“太空”的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有关太空的科普知识。认识太空 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比如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祖冲之、张衡……。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取得了很多成果。那么,人类是怎样从地面上到太空,在太空又是怎样探测太空世界的呢? (首先,要有航天发射中心,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1、了解航天发射中心。(出示西昌航天中心图片) 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主要发射人造卫星。现在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卫星,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外国的新闻,这些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

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2、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 火箭是用来发射卫星、飞船的。“长征”系列火箭是世界有名的火箭,它为我国发射了许多卫星、飞船。99年11月2021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州”号航天仓,里面装载了一些种子、纪念品、还有五星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第二天凌晨3时30分回到地面,后来,“神州”号上的五星红旗作为最特别的礼物送给了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次航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它是我们国家强大的象征。我们也很快就有自己的航天飞船了。 3、了解各种卫星、探测器。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大气层进行观测的一种卫星能及时、完整地把云图等气象信息发回到地面。 实践一号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 火星探测器:这是1992年9月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主要是探测火星上的有关情况但是一年后,它在太空中失踪,与地面失去联系。是不是去了外星人那里呢?不得而知。 先驱者号探测器:主要是探测星球之间的距离。 通信卫星:它像一个国际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信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学习新闻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系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课文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在教学中材料分析和引导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能使直观而深刻地了解文章主旨和所包含的精神内涵。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查阅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等资料,了解作者这篇新闻报道的写作背景。 (学生查询、师生交流、教师引导。) 二、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1.读完这篇新闻报道后你有什么感受?

2. 这篇新闻报道在有什么写作特色?你能大概了解新闻报道写作的一些特点吗?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初步阅读感知的基础上梳理并掌握课文的内容,概括本则新闻报道的事件,回顾中国航天史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一般结构,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一、课文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