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学》导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露(lù)---露(lòu) 不(bú)看---不(bù)走 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 词位,而非词位变体。而是同形词。 如:落(là)---落(luò) 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如:绝招—绝着 3.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 如:现汉中的重叠。A组:人—人人 村---村村 B组: 件----件件 个---个个 C组:讲—讲讲 研究---研究研究 D组:痛快—痛痛快快 干净—干干净净 构词内语素的排列次序可叫素序。词因素序的差异形成逆序词。如:效 仿—仿效 词语---语词 有些词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是两个不同 的词,而不是词位变体。如:好(Hǎo)a.---好(Hào)v. 4.词的意义上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异。多义词中各意义有明显联系,每种 表现形式都是变异。 当变异前后的两个或几个意义之间的联系已相当模糊,已无法给予揭示 或描述就形成了不同词位。
二 语素的确认 一般采用替换法。见(黄廖本《现代汉语》)苏大曹炜先生提出新的补充: 1、应将原替换法中的定位替换调整为不定位替换,适用范围更大些,即 “AB”不必实现“A~”、“~B”的替换才算替换成功,若能实现“~A”、 “B ~”的替换也行。如“谦逊”的语素替换,只有如此才能替换成功。 2、对苹果、菠菜、卡宾枪、芭蕾舞等采取“是否具有别义作用”作为对替 换法的补充。依赖它们可以和别的“果、菜、枪、舞”等组合区别开来。 与蜘蛛、骆驼的缩减构成的词不同,后者是均非音义结合体,合在一起才 是一个音义结合体,为了迎合汉语的构词习惯,才缩减一个音节参与构 词,且仅限于构词。而前者是先有“果、菜”,尔后再给他们配上其区 别意义的成分,前后两语素是属种关系。
• 教学目的是说明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的内容、发展和取得的 成果,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词义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词汇规范 问题的实际能力,了解词典的有关知识,培养研究兴趣。
第一章
词和词位
第一节 词和词汇单位 一、词的定义
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当词长的能独 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 词的离散性问题 替换法与扩展法
第二节 词位和词位的变体
• 一、词位的定义 • 20世纪60年代词的定义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 流行定义刘叔新分析不合理。语法定义非词的根本属性。 • 完整定型的最小语言建筑材料单位。词的单位 简称词 位。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 单位。 (“最小的”把词同固定语区分开来;“完整”可把词和 词的构造成分区别开,又可把词位可能有的各个变体统合 为一个词。“定型”可把词与自由词组区分开来。) • 二、词位变体 定义:属于同一个词位的不同词汇形式。 • 确认时有四种情形或因素: • 1.语音形式的变异(不会带来词义的变化)会形成词位变 异。 • 或异读或变调或儿化(理性意义变化的除外)形成。
• 第二节 现汉构词法
一、什么是构词法
构词法现在已从义界廓清于造词法。 构词法指词的构成方式,是从静态的角度,对现有词内部语素间的关系进 行考察的结果; 造词法指创造新词的方法,是从动态的角度,对词的来源进行的发生学研 究。前者关注词的内部各构成成分间的关系有无规律,有哪些规律等 问题。后者关注词是怎样产生的,有无规律,有无理据,有哪些等问 题。 从研究的角度、目的、及结果看,两者有本质区别。
《汉语词汇学》导学教案
• • • • 主讲教师:王振顶 联系地址:周口师院中文系 联系电话:159366005695 时间: 每周二上午:10:00——11:30
绪论 一、词汇学的价值
• • • •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语言教学能力 编辑词典 人名地名单位名的命 名 • 服务对外汉语教学
二、教材参考与学科性质
二 现汉构形法涉猎范围
现汉构形法有那些,各家有不同看法。 对构形法认定应从严掌握,常见的重叠法和加缀法,都要具体分析。 最主要最典型的是“重叠法”,但并非所有“重叠形式”均属“构 形法”.如:“ABB”式,有些是构形法,有些不是。 是的如“冷清清、亮堂堂、暖和和”等,增加强调意味;不是的如 “慢腾腾、红彤彤、甜津津、软绵绵”等,由词根加词缀组 成,属构词法中的附加式。 至于加缀法,一般仅限于带上“们”的;一些成词语素带上词缀的, 如第一、第二等。而被各家认同的“着、了、过”应为独立 的虚词。超出了定义范围。
• 第二章 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
第一节 词的构成单位-----语素
一 语素的含义 语素也叫词素,如前介绍,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构词的材料。 有的学者讲语素和词素分别解说,认为应该严格区分语素同词素。
刘叔新指出:“词素应就词的构造成素、及一个词能够划分出的小于词的构成单 位而言。它是词或词干的直接组成成分。语素的含义则广阔得多;指的是语言中 一切最小的(本身不能再分成两个)的音义结合单位,包括最简单的、不能划分 出不同构造成分的词、词内可以划分出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以及句子结构中 有一定语气和音调形式的句调和有一定关系意义的特定词序。。因此语素包括了 词素,但很多语素并层面讨论,也可在词汇学层面讨论, 只是讨论的目的角度有所不同。
作为语法学研究对象的构形法主要关注词形变化后所引起的语法意 义的变化,以及此变化本身引起的词的语法特征和功能。其目的 是揭示语法意义的产生途径,寻找和发现词的语法特征和功能; 作为词汇学研究的构形法则主要关注可以有多少种不影响词汇意义 的词形变化形式,其目的是揭示词位变体的产生途径,从而进一 步分清不同词位和词位变体之间的界限。
• 第二节 汉语词汇的其他分类 1.按出现的年代远近分为古语词和新词语; 2.按特殊来源分为方言词和外来词; 3.按语体特征分为口语词 书面语词; 4.按结构特点分为 聚合词、成对词、缩略词、典 故词、惯用语、成语等; 5.按不同用途可分为:称谓词语、称呼语、禁忌语、 委婉语、隐语、黑话、詈词等; 6.按词语的词形联系分为 同形词、异形词、逆序 词; 7.按语义状况分为单义词、多义词; 8.按语义联系分为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类 义词等。
• 二、教学媒体: • 1.主教材:《现代汉语描写词汇学》。南开大学刘叔新编著。主教 材是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展示,是教学与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 三、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 “汉语专业选修,对外汉语必修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 《现代汉语》的提高课。 • 本课性质为现代汉语专题课。

构词法与构形法的区别
1、构形法关注的是同一个词的各种语法变体,变体所采取的词汇 形式有哪些,有无规律可循;后者关注一个词的构成方式。 2、构形法比较简单,主要采取“全部重叠”或“部分词素重叠”; 构词法则比较复杂,考察的角度不同、线索不同,描写的方
第三章 词汇的分类
第一节 目前最流行的分类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的理论及其争鸣 随着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的问世而在国内的汉语 学界推广开来的。有三个特征:即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根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一般词汇包括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 来词、术语、行业语 基本词汇指在现代汉语常用词基础上形成的,实际是“五四”时期 或稍后便已存在而且一直以来是汉族成员经常使用的词语。 基本词汇与常用词汇相同点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不同的是,基 本词汇是共时平面中带有历史性的话题。作横向(有无较高的使 用频率)和纵向(有无一定的使用历史)考察才能确认的一个群 体。为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提供词汇学习依据。 其成员主要有12类。 一般词汇主要有8类。 2.基本词汇包括虚词。虚词词汇学研究关注点不同于语法学;虚词 是一种词汇现象,只要它符合基本词汇的标准就应该视为基本词 汇的成员。
二、词汇的单位
• 词和固定语 词是基本的词汇单位
三、词和字的关系
1.现汉字不一定是词 • 古汉语 字大多是词 现汉中,字记录的大多是是语素(汉 字是语素音节文字 西南大学徐志奇《汉语汉字学概要》
• 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如:病人可以注射葡萄糖溶液。
• 2.字、词、语素之间的关系 • 语素构成词,字是记录词和语素的,词和语素是语言单 位,字是书写单位。一个字记录的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 一个语素,有时既不是词,也不是语素。 • (1)一个汉字只代表一个语素。 • (2)一个汉字表示几个语素。 • (3)一个汉字不表示语素。 • 3.语素 • (1)定义 •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可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 结合体”。 • (2)特征 • A.具有意义,能够起区别作用 • B.在语音形式上至少有一个音节 • C.不能再分
二、现汉构词法研究的分歧 从马建忠后的百余年,现已有比较认同的描写轮廓和表达范 式。见黄廖本《现代汉语》 但还有分歧的三种类型。 武占坤-王勤型,刘叔新型,徐通锵型。 三、构词法的归属 可从词汇角度和语法角度研究。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构形法
一、构形法及其归属 什么是构形法?
词的形式变化的方式方法,如“看”之于“看看”、“老实”之于 “老老实实”等,这种特殊的形式被成为“形态”----专表语法 意义的词汇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