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言的题目是: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潜移默化造就英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受学校委派,我们在上周参加了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河南省委宣传部”“郑州市二七区委、区政府”“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承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河南省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活动,聆听了共18场报告,以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与会专家上至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同志,下至著名中学松花江中学王琦老师,内容主要有“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文化”“提倡孝文化的当代意义”“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教育”“推行传统文化的意义、模式和途径”,还有一部分就是学习传统文化,养成良好道德,造就健康人生等。

这次学习,就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次学习,不如说是一次震撼或者说是一次思想革命。震撼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震撼于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健康人生、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社会的当代指导意义。惊诧于传统文化对具体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所提供的指导方法。由于长期从事理科教学,以前虽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来了解,更多的时候是对他的质疑和否定,总认为他是落后的,是过时的,是愚弄人的封建工具。而没有想到它既能传承千古而生生不息,正是由于他的永恒性和民族适用性。学习期间外交部前发言人,驻美大使特别助理沈国放同志在谈到中国的复兴时特别谈到“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先行,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构建体系性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输出已经到了最紧迫的时候,是中国后续发展的力量源。教育下一代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继承,而且身体力行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优秀美德,比如“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又比如“实事求是”的方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拿来主义思想,无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和发扬。请看2007年3月11日人民日报时事评论“谈谈孝道”的有关论断:“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这段话,这不仅仅是对孝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号召,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重申了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新时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挑战,要把党员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向我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那样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就教育部门而言,传统文化的实施专家们给出了很多指导和建议,汇报如下:

目前教育存在问题需要传统文化来解决。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影响,我

们把家庭教育称之为扎根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正是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直接决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的取向方向。简单的说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道德习惯大多都是由家庭来完成的。社科研究表明,父母抽烟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抽烟的几率是不抽烟家庭孩子的5倍,在家庭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其暴力倾向是和谐家庭孩子的8倍,充分说明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我们在解决许多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发现蛮不讲理的学生背后很多都存在一个不通情理的父母的现象,许多老师感叹:“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家长”。简而言之一句话:“家教不好”,家教不好,难道我们正规的学校教育无法抵御家教的缺失吗?我们又该怎做呢?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之所以没有没落,其原因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而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强调的就是伦路道德教育,在《孟子.滕文公上》所记载,早早尧帝时期,就有感于百姓“饱衣煖食,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的状况,任命契为主管教育的官员,教育人民懂得五种最基本的伦常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伦理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因此,中国古人说:“人无伦外之人”,及不存在生活在伦理关系之外的人。只有把这五种基本的伦理关系处理好了,整个社会的人伦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中国传统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这一传统为孔孟承传下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学习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所以古语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亲言传身教的正确影响,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培养起了忠孝悌信、礼义廉耻的品格,走入学校、进入社会才知道如何让与朋友、同事、乃至于陌路人的和谐交往相处。

再来看看我们学生的家长,包括我们自己给了我们孩子怎样的家庭教育:

清末民初,外敌入侵的连连失败,社会民众的民不聊生,外祸内乱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全盘西化对传统文化的矫枉过正,十年文化大革命又把传统文化批判的体无完肤,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无知和误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改革开放后,面对西方眼花缭乱的物质和科技文明的中国人由全体转向了唯西方马头是瞻的盲目崇拜。当代西方文明追求的是物质的高度发达,在追逐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尽管法制极其健全,然而犯罪率激增、少年犯低龄化现象的存在,无疑与道德沦丧、父子失教、夫妻关系不睦、家庭崩溃、五论关系失调的状况有关。

我们学生的父辈成长于把孔子称为“孔老二”的的历史时期,他们本身就存在传统道德教育的严重缺失,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面前,致使他们文化底蕴明显苍白,他们的教育不仅使民族精神的传承出现危机,就连对孩子日常生活道德的生长也缺乏道德土壤,很容易让孩子迷失做人之根本。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把孩子交给学校一扔了之的越来越多,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双方都为独生子女的421家庭越来越多,从这一点上看,“做一个明理的人”的基础教育都没有完成、基础道德品质没有养成的孩子也将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校园。社会的教育称之为体验式直接影响,其巨大威力不容忽视,因为他来自于孩子亲身的体验,而我们的社会目前存在问题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欧美文化的渗透,形成了盲目崇尚西方自由观念、追求个人目标的极端利己的社会现实,对学校校正教育的效果造成巨大冲击。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病态时尚和垃圾文化逐渐进入中学生的精神构成中,如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明星偶像并接受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的影响,可是娱乐圈、体育界、IT行业的庸俗浅薄现象、明星的道德失范行为比比皆是;卡通漫画在中学生中很有市场,然而卡通文化中主人公怪异性格、处事荒诞、语言粗俗;包围浸染着中学生的商业文化,存在大量的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