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一、人口与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镇域现状人口

1、户籍人口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户籍人口总数共31059人,其中户籍农业人口28761人,户籍非农业人口2298人,户籍户数共8321户,户均人口3.73人。

2、登记暂住人口

截至2012年底,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共154人。

3、镇域人口总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域总人口共31213人,其中户籍人口31059人,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数共154人。

XX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资料来源:XX派出所

(二)镇区现状人口

至2012年底,XX规划镇区范围内共有人口约0.6万人。其中:

1、XX居委人口2298人。

2、登记外来暂住人口154人。

3、镇区周边与镇区呈连片发展、联系紧密的部分自然村人口(包括XX村、^),约3500人。

二、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一)镇域户籍人口增长预测

XX镇户籍人口数据具有较好连续性,假定户籍迁入迁出制度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影响户籍人口增长外部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化,我们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综合确定户籍人口预测结果。

1、线性回归模型

P t = a + bt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线性回归公式:P t = 321.43t -614695.73

根据线性回归公式,预测XX镇户籍人口2020年为3.46万人,2030年为3.78万人。

2、对数回归模型

P t = a*Ln(t) + b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对数回归公式:

P t = 645305.51*Ln(t)–4876743.35

根据对数回归公式,预测XX镇户籍人口2020年为3.46万人,2030年为3.78万人。

3、指数回归模型

P t = a*e bt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指数回归公式:

P t = 0.0000212*e0.01050503t

根据指数回归公式,预测XX镇户籍人口2020年为3.48万人,2030年为3.87万人。

4、镇域户籍人口预测结果

上述线性回归、对数回归、指数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数值接近,可以认为在有多年连续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预测结果是较为可靠的。综合上述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则XX镇域户籍人口预测结果为:

近期(2020年):3.47万人

远期(2030年):3.81万人

(二)镇域暂住人口预测

XX镇现状暂住人口规模较小,但考虑到XX镇所面临的发展形势,预计远期暂住人口数量将会大幅提升。

考虑暂住人口将大幅增长,主要基于如下两点重要因素:

一是YY市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对XX镇的影响。XX镇现状为ZZ区下辖外围城镇,公共服务与各项基础设施与ZZ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YY市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XX镇作为市区范围内人口密度较低、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城镇,与市区的联系本就非常密切,今后受市区辐射带动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 ——以锦州老城区更新规划为例 王向坤 Wang Xiangkun 【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 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 的一种妥协方案。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 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 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 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 1)背景综述 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研究方法 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

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3)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4)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5)人口现状 a)人口构成 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两区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9.03万人,18岁以下人口约5.2万人,18-35岁人口约9.2万人,35-60岁人口约1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6.6万人。 b)人口分布 规划区内实际人口密度为3.8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古塔区天安街道,达到7.0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凌河区菊园街道,但也达到了1.7万人/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的共有8个街道,人口密度在4万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四个街道。(表1、图1)

xx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1.1、研究的空间尺度与人口概念界定 (2) 1.2、规划期限 (2) 第二章镇域人口发展现状 (2) 2.1、镇域户籍人口增长特征 (2) 2.2、镇域户籍人口结构特征 (3) 2.3、镇域户籍人口空间特征 (4) 第三章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5) 3.1、镇域户籍人口规模预测 (5) 3.2、镇域常住人口规模预测 (5) 第四章镇区人口规模预测 (7) 4.1、镇区人口发展现状 (7) 4.2、镇区人口规模预测 (7) 第五章镇区用地规模预测 (8) 5.1、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8) 5.2、镇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8)

第一章 前言 1.1 本专题研究涉及二个空间尺度:xx (1)xx 121个自然村。总面积38.95平方公里。 (2)理事权、规划区的范围包括xx 721.38公顷。 本专题所指常住人口是指在xx 外来人口,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xx 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口袋户口”籍人口是指拥有xx 镇户籍的人口,过半年的外来人口。 1.2、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规划年限为近期: 2013-2015年; 中期: 2016-2020年; 远期: 2021-2030年; 第二章 镇域人口发展现状 人,增长12.0‰。 2007-2012

1布莱克提出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将人口转变划分为五阶段,即高位静止阶段、早期扩张阶段、后期扩张阶段、低位 静止阶段和绝对衰减阶段。我国西部地区为典型的后期扩张阶段。

表2.6 xx镇各行政村户籍人口分布情况(2012年) 表2.5 xx镇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就业结构变化(户籍人口)单位:人 2.3 2.3.1 7-10%。 人/hm2。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可编辑 UDC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CJXXXXX—XX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Code for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ing (讨论稿) 200X-XX-XX 发布200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Code for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ing CJXXXXX—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X年X月X日 中国×××出版社 200×年北京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被确定为《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的主编单位,并会同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共同编制完成。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深入总结国内城市规划中有关人口预测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进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人口统计标准,预测方法的选取、使用和表达、成果的校验和表达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4楼东,邮政编码:518034)。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措施分析摘要: 城市人口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合理的预测城市人口对于城市合理的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应进行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从而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同步提高,人口不断的向城市集聚,致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因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密切相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主要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确定的,因此,人口规模预测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测的不准确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对其中人口规模预测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评定以后主要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概念不统一 一般来说,提到城市人口规模,往往会涉及到两种概念:人口概念以及空间概念。从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案例来看,两种概念的 运用出现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就人口概念来说,就有总人口、常住城市人口以及非农人口实际居住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等概念。就城市空间范围的概念来说,就有规划区、市区、主城区、建成区、中心城区、市域等多个概念。那么将人口概念与空间概念相结合以后,组合起来的概念就更加复杂,而就目前的城市规划而言,“城市人口”的概念非常的笼统、模糊,在人口规模统计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分歧,由于运用的不一致,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结果缺乏相应的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基础数据误差较大除了运用的概念过多、过于复杂、不统一所导致的概念的混乱之外,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同一城市的不同部门统计出不同的数据。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现行的统计口径的设置主要是以行政区范围为主要标准,但是行政区范围常常将非农业人口包括在内,这样的话就与城市建成区人口统计有分歧;第二,农业人口以及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只将非农业人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演示教学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一、人口与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镇域现状人口 1、户籍人口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户籍人口总数共31059人,其中户籍农业人口28761人,户籍非农业人口2298人,户籍户数共8321户,户均人口3.73人。 2、登记暂住人口 截至2012年底,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共154人。 3、镇域人口总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域总人口共31213人,其中户籍人口31059人,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数共154人。 XX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资料来源:XX派出所(二)镇区现状人口 至2012年底,XX规划镇区范围内共有人口约0.6万人。其中: 1、XX居委人口2298人。 2、登记外来暂住人口154人。 3、镇区周边与镇区呈连片发展、联系紧密的部分自然村人口(包括XX村、^),约3500人。 二、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一)镇域户籍人口增长预测 XX镇户籍人口数据具有较好连续性,假定户籍迁入迁出制度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影响户籍人口增长外部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化,我们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综合确定户籍人口预测结果。 1、线性回归模型 P t = a + bt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线性回归公式:P t = 321.43t -614695.73

根据线性回归公式,预测XX镇户籍人口2020年为3.46万人,2030年为3.78万人。 2、对数回归模型 P t = a*Ln(t) + b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对数回归公式: 4876743.35 P t = 645305.51*Ln(t)– 3、指数回归模型 P t = a*e bt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指数回归公式: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报告

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报告

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报告 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综合平衡法和目标时序预测法两种人口预测方法,可以得出近似的人口预测值。由于中心城区周边4个建制镇距离城区较近,为统筹安排城区镇区发展,将周边的黄田、西湾、鹅塘和莲塘一并纳入城区考虑。通过综合分析,预测规划期内市区人口规模为: ?2002年,现状人口1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2.6 万人; ?2010年27万人,为人口稳定增长期,年均增长1.5万人; ?2020年45万人,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1.8万人。 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现状城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情况,未来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宜在第IV级内确定,即人均105-120平方米左右。规划用地规模为: ?201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内人口为27万人,人均用地按照110平方米, 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左右; ?202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内人口为45万人,人均用地按照110平方米, 用地控制在50平方公里左右。 一、城市人口规模 1、现状城区人口规模 按照《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建办规函【1996】40号文件的要求,城市人口规模应反映城市中的实际人口状况。在确定城市用地规模、设施能力和环境容量时,应以居住在城市的实际人口数量为依据。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应以规划建成区内的实际居住人口为测算基础。实际居住人口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居住在城区的非农业人口 ?居住在城区的农业人口 ?居住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按五普口径则为半年以上) 本次市区规划范围包括八步镇及黄田、西湾、鹅塘、莲塘和沙田镇的部分用地,根据上述原则,本次总体规划人口规模计算以中心城区建成区、4镇镇区为界限,作为计算城市人口的基数。 ?2002年,八步镇总人口为1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31万人,农 业人口为1.4万人,暂住人口为2.6万人。

《人口与用地规模的专题论证报告》

《人口与用地规模的专题论证报告》 城市规模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即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阶段或总体规划编制前,必须对城市规模进行专题论证报告。 一、城市人口规模 (一)现状分析 扶绥城区及新宁镇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情况,1950-2003年期间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5.2?。八十年代中期,扶绥城区及新宁镇人口快速增长,从1950年的3660人到1984年的23745人,自然增长率最高年达28.3?;自1984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下来,自然增长率基本控制在7.0~9.0?之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口增长速度又有所回升,1998-2003年期间年均自然增长率达到10.2?。 近十年来的人口资料统计显示,扶绥县域的人口连续出现机械负增长,即人口在向县域以外流动。而考察县城人口的机械变动情况可以得知,县城人口在1995年前机械增长很快,基本保持千分之两位数的增长率;1995年后人口出现机械负增长,人口流失的速度一般在10?以内,但进入21世纪,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回升,扶绥县城的人口机械变动主要来自于县域内部的人口流动,以及扶绥与南宁之间的人口流动。 2003年县城人口7.19万人,非农业人口4.05万人,县城从事非农业活动、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约1.05万人。 (二)影响扶绥县城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区位条件的影响 近年来,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形成,扶绥城镇发展的宏观形势一片大好。南友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使扶绥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扶绥三近三沿(近首府、近边境、近机场,沿左江、沿铁路、沿公路)的区位优势,使其一方面形成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方面利用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土地吸引外资和建设项目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总则 1.0.4与本规程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另外,有关部颁规章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和《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国统字(2006)60号)。 2 术语 2.0.1~2.0.2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故根据需要本规程对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概念进行了说明。 2.0.3规划范围:是本规程专门规定并使用的一个术语,是指对应于人口规模统计的一个基本空间范围;是因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具有不同的规划空间范围,而规程表达中又需要一个统一的说法而设;曾想用规划区,但又唯恐造成与城市规划区概念的混淆,故而采用了规划范围这个概念。 2.0.5关于流动人口,目前我国规划界和人口学界有不同的理解,区别在于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之间是否有包容关系。为了统一概念,这里采用的是人口学的定义,即流动人口中包含了暂住人口;或者说暂住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 在公安人口统计上,暂住人口通常按照不同的暂住时限进行统计,如有一年以上、半年以上、三个月以上、一个月以上等不同的暂住人口。2.0.6关于常住人口,目前规划界和人口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关键也在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规划界一直把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作为三个并列概念,认为三者之间是没有交叉和重叠关系的,而在人口学研究以及现实的人口统计上并不是这样。这里采用的基本上是人口统计上的概念;但结合城市规划的需要,在居住时限上做出了“半年以上”的具体要求。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法》中,采用的是“非农人口”的概念,目前我国一

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 (2)

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 方法名称适用条件计算公式 综合增长率法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城市 P t=P0(1+r)n P 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人口规模r—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t n-t0) 时间序列法1、城市人口有长时间的统计 2、人口数据起伏不大 3、未来发展趋势不会有较大变化 P t=a+bY t P 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Y t—预测目标年份 a、b—参数 增长曲线法较为成熟的城市的人口预测 P t=P m/1+aP m b n P m—城市最大人口容量n—预测年限(n=t-t0,为预测基准年份,t为预测目标年 份) 劳动平衡法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 的原则基础上 职工带眷系数法 1、新建工矿城镇 2、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成 后的城镇人口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 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 工 姓名:王婷婷 学号:20130514008 专业:城乡规划

题目:预测重庆市綦江县2020年的人口规模。 綦江县2005年-2014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 年份城市人口(万人)年份城市人口(万人)200583.32201084.31 200683.53201180.01 200770.962012107.59 200883.282013107.87 200983.92014109.15 方法一:(综合增长率法) 解:由方程式83.32(x+1)^5=83.9 和84.31(y+1)^5=109.15 可解得x=13.88‰,y=53‰,则可得綦江县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88‰和53‰. 中方案:按照10年的平均年综合增长率形成人口预测的中方案: r中=(13.88‰+53‰)/2=33.44‰。 因此根据综合增长率法预测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如下: 城市人口规模=109.15×(1+33.44‰)^6=132.96万人。 方法二(时间序列法) 由綦江县2005-2014年的人口数据分析得到如下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图: 由时间序列拟合图得出R2=0.60863,则可以进行预测,拟合出方程 y=3.4945x-6932.9,由此可得出a=-6932.9,b=3.4945. 则:綦江县2020年的人口规模=3.4945×2020-6932.9=125.99(万人)

城市规模预测

■城市规模专题研究 城市规模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即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阶段或总体规划编制前,必须对城市规模进行专题研究,所完成的研究报告必须经上一级政府的计划、建设和土地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 1.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人口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对规划期限末城市的人口总数作出判断。 我国目前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综合平衡法、区域分配法(城市化法)、环境容量法、线性回归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可完全信赖,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校核。一般的做法是以一种方法为主,以其它方法进行验算以弥补不足。 (1)综合平衡法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在政治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城市机械人口增长也是比较稳定的,此时城市人口的增长是由前一年人口加上自然人口增长和机械增长,即: P i=P i-1+N i+M I P - 总人口 N - 自然增长人口 M - 机械增长人口 I - 年份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为稳定值时该公式可以简化为: P j=P0 (1+n+m)j P j - 规划期末总人口 N - 人口自然增长率 M - 人口机械增长率 j - 规划年数 (2)区域分配法(城市化法) 此法以区域国民经济为依据,对区域人口增长采用自然增长规律和机械增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预测城市化水平,将城市人口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分配给各个城镇。 P a= P1+ P2+P3+ …P i…+ P n, P a - 区域总人口 P i - 各个城市的人口 (3)环境容量法 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和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计算城市的极限人口。 P max= min{ P1max,P2max,…P imax,…} P max - 城市的极限人口 P imax - 某项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或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的最大值。

黄山市人口用地规模预测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30) 专题研究报告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山市城市规划局 黄山市规划设计院 2010.10

目录 专题一:黄山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论证专题报告专题二:黄山市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与发展目标专题三:黄山市旅游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专题四:黄山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分析 专题五:黄山市产业发展研究专题报告 专题六:黄山市南部城镇群生态基础设施专题研究

专题一: 黄山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论证专题报告

前言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为邻,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交界,东北和西北分别与本省宣城、池州两市接壤。屯溪距上海446公里,距合肥409公里,距南京372公里,距杭州240公里。 黄山市现辖三区四县和黄山风景区,即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市政府驻地设在屯溪区,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 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山水风光,而且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众多的旅游资源使得黄山市的旅游发展拥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也使得旅游产业成为黄山市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带动了黄山市旅游人口的快速增加。 未来黄山市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要求,科学研究和预测城市人口、用地规模对黄山市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一、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一)城市发展目标和实施情况分析 现行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于2002年,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较好地指导了黄山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黄山市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发展活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态势。但现行总体规划对黄山市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态势估计仍嫌不足,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等指标均超出或接近总体规划2010年规划指标,现行总体规划目前已对黄山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形成了一定束缚。 表1-1:黄山市现状各项经济、社会指标与现行总规对照表 指标 现行总规规划指标2007年 现状2005年2010年2020年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140 200 400 215.1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9400 13000 26000 14500 全市总人口(万人)148 150 155 149 城镇化水平(%)33 40 58 38.2 旅游接待量(万人)2001年:555 1500 旅游收入(亿元)2001年:17.7 110 外汇收入(万美元)2001年:3500 17000 城市建成区人口(万人)主城区屯溪区18 22 30 24.5 30.74 徽州区 4.6 5.5 7.5 6.24 副城区黄山区 4.9 6.0 8.5 6.68 合计27.5 33.5 46 37.42 城市建成区面积(k㎡)主城区屯溪区18 31.84 27.1 34.15 徽州区 5.5 7.52 7.05 副城区黄山区 6.0 8.5 7.5 合计29.5 约35.5 47.85 41.65 城市人均用地面积(㎡/人)107.3 按106 104.0 111.3 备注:屯溪区城市人口及建设用地统计数据包括经济开发区相应数据。

人口预测与分析的方法

城镇规划中人口规模分析与预测 王炜1, 纪江海1, 冯洪海1, 王广和1, 陈会云2 (11河北农业大学城建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1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畜牧站,河北迁安063000) 摘要:结合我国当前形势,对城镇规划中的人口规模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指出了人口规模的预测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合理的人口规模能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分析了我国现状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几个实用方法:平均增长法、带眷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和劳动平衡法。这些方法简明,易于使用,在实践工作中,常以几种方法同时应用,并互相校核,对于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城镇,还应以城镇环境容量进行校核,最后方可确定合理的城镇人口规模。关键词:人口规模;分析;预测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Theanalysisandforecastinthescopeofpopulationontownplanning WANGWei1,JIJiang2hai1,FENGHong2hai1,WANGGuang2he1,CHENHui2yun2 (11Collegeof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Baoding071001,China; 21AnimalDepartmentofQiananTownofHebeiProvince,Qianan06300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edandforecastedthescopeofpopulationontownplanning,combiningwitht hecurrentsituationofourcountry1Itpointedoutthatthescopeofpopulationdecidesthescopeoflandan din2frastructure1Thereasonablepopulation’sscopecanpromoteeconomy,societyandenvironmentoftowncoordi2nately,whichshowedthatthesc opeofpopulationisveryimportant1Thisarticleanalysedtheproblemincur2rentscopeofpopulationan dputforwardseveralpracticalmethodsofforecastingthescopeofpopulation.Thosemethodsareconcis e,practicalandcanbeappliedandcheckedseveralmethodsatsametime,soastodefinereasonablescope ofpopulation1 Keywords:thescopeofpopulation;analyse;forecast 人口规模的分析和预测是城镇规划中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进行城镇规划之前,必需在搜集基础资料 的基础上,比较准确合理地预测出城镇的人口规模,才能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的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外地人口到城镇中定居或暂居,使城镇的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但外来暂住人口是很难掌握的因素,在预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增大了科学预测城镇人口规模的难度。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简便方法,成了我们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1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重要性 城镇人口规模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也直接影响着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如果城镇人口规模把握不准,预测规模偏低,就会造成城镇用地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账,影响城镇正常有序地发展。但如果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值偏高,片面追求人口多、楼层高、贪大求洋的倾向,就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使部分基础设施闲置或利用率很低,造成极大的浪费。此外,城镇人口规模预测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发挥。在社会效益方面城镇人口规模与公共绿地的面积、道路铺设率的程度、电话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燃气使用率的状况以及小学、托幼、文化站、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和城市化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济效益方面,目前城镇中主要存在乡镇工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粗放经营、产值较低,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尚不完善,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还比较低等问题。中央最近提出发展经济要变粗放型为效益型,经济总量的增长不能单靠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而要靠增加技术含量和提高效益。这要求我们在预测城镇人口规模时要注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在研究城镇人口量的同时,还要研究人口的质,考虑人均产出问题[1]。人口规模预测与环境也有极大关系,城镇人口的过

人口预测方法

现状需安置人口109552人。 本次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339.24公顷 规划用地指标表 上位总体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144.76公顷 上位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 二、人口规模 古雷港口经济区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两大类。 1、就业人口规模 本规划区内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 (1)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分类确定

通过国内工业用地的经验数据类比分析,考虑到石油炼化工业的特殊性,其就业人口密度偏低,其中上游产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占地规模大,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经验数据表明,一般石化产业就业人口密度为6-20人/公顷,本规划石油炼化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取7人/公顷,中下游产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取20人/公顷。 经验数据表明,综合类工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80人/公顷;高新工业园用地就业密度为120人/公顷。 (2)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的石油炼化产业用地(即三类工业用地)约为478公顷;石化中下游产业用地约为2536公顷;二类工业用地约为987公顷;一类工业用地约为12公顷。 综上,计算可得,规划期末东海岛新区可容纳的工业用地就业人口数量约为:478公顷×7人/公顷+2536公顷×20人/公顷+987公顷×80人/公顷+12公顷×120人/公顷=136886人,约为13.4万人。 (3)仓储、港口用地等就业人口规模 考虑到仓储、港口用地的集约紧凑,仓储、港口用地均按10人/公顷用地指标计算。 仓储、港口用地297+1130=1427公顷,就业岗位约1.4万人。 (4)就业相关人口规模 经济区内总就业人口还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就业人口,约占总就业人口的20%,因此,计算可得,经济区总就业人口数量约为:(13.4+1.4万人/(1-20%)=18.5万人。 考虑到新区内就业人口部分带眷,取平均带眷系数为1.5,因此,可估算,就业相关人口为18.5万人×1.5=27.8万人。 2、根据本规划区功能组团的特点,文教科研功能是东部片区的重要职能之一,将吸收一定的人口,参照国内有关文教科研区的用地标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讲解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被确定为《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的主编单位,并会同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共同编制完成。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深入总结国内城市规划中有关人口预测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进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人口统计标准,预测方法的选取、使用和表达、成果的校验和表达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4楼东,邮政编码:518034)。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主要起草人: 1 总则 1.0.1 为规范我国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人口规模预测,提高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促进城市规划人均指标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总体规划阶段的人口规模预测。 1.0.3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应坚持科学和合理的原则,充分研究城市人口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未来人口变化的影响要素与发展趋势,在基础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选取和使用、结果确定和表达上做到规范和有据可依。 1.0.4 在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过程中,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市(县)域 City (County) Administrative Area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 本专题论证报告是在充分分析论证城市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从全省和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依据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结合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全县的现状发展基础,把握节约用地和科学合理用地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合理预测城市人口发展目标及规模,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城市新世纪加快发展的可能,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一、某某市概况 某某市位于####中部,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东西宽,南北长,总面积,其中耕地面积万亩,总人口万人。全县辖****五镇七乡,382个行政村,2292个自然村。 某某市位于333等四地市交汇处,地方铁路某某省铁路和某某省由西向东横贯,**省道、***省道,8***省道,****省道,从境内穿过。距规划的**高速10公里,某某市位于某某省经济辐射圈之内,发展前景良好。 二、分析与预测依据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某某省城市化“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 3、《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4、《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某某市县城总体规划》。 三、规划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分析与预测 某某市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2001年底,全县人口总数为万人,人口密度为707人/平方公里,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亩。 (一)县域人口增长规模预测 2001年底某某市总人口为万人,非农业人口56673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 某某市域总人口,1995-2001年变动情况见下表

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来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或方法。城市人口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它既是城市规划的目标,又是确定总体规划中的具体技术指标与城市合理布局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合理预测城市人口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含义 城市人口预测(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测算。 2、传统人口预测方法 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包括平均增长率法、带眷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和劳动平衡法等。1)平均增长率法 在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对人口规模预测的常见方法之一为平均增长率法,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率。人口规模预测公式为:P = P0 (1 + K1 + K2)n。式中,P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P0 为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1 为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2 为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 为规划年限。这种方法适合初步经济发展稳定的城市,人口增长会逐步增加,人口增长率变化不大。但是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大,人口结构逐步趋于老龄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将会越来越慢,不可能都以平均的速度增长。若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则可按预见的趋势改变人口增长率进行测算。该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它对人口增长率的精度要求较高。 2)带眷系数法 带眷系数法是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情况计算的。当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从业人员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城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的从业人员及其带眷系数。 具体预测公式为:P =P1 (1 + a) + P2 + P3。 式中,P为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P1 为带眷职工人数,a 为带眷系数,P2 为单身职工人数,P3 为规划期末城镇其他人口数。 职工带眷系数法主要用于新建工矿城镇,有利于确定住户居住形式,估算新建工业企业、小城镇发展规模,但不适合对已经建好的整个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剩余劳动力转化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具体预测公式为:P = P0 (1 + K)n+ Z[ f·P1 (1 + k)n- s/ b ]。 式中,P为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 P0 为现状城镇人口规模;K为城镇人口的综合增长率;Z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镇比例;f 为农业劳动力占周围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为45 % —50 %;P1 为城镇周围农村现状人口总数;k 为城镇周围农村的自然增长率;s 为城镇周围农村的耕地面积;b 为每个劳动力额定担负的耕地数量,一般为1. 4—1. 7hm2;n 为规划年限。这种方法适合对具有剩余劳动力的小城镇人口规模进行预测,不适合对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4)劳动平衡法 劳动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上,由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方法

附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方法 1、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方法简要回顾 合理地、比较准确地确定城市人口规模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人们一直在寻求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建立了很多的模型`公式。在以往的城市规划中计算人口规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时间序列 从人口增长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中找出两者之间的规律,建立数学公式来进行推算。这种方法要求城市人口要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这种方法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缓和的城市。 2.相关分析法(间接推算法) 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的因素太复杂,无法直接计算,因此就找出与人口关系密切、有较长时序的统计数据,且易于把握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如就业、产值等。该方法适用于影响因素的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3.区位法 根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来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析预测。如有确定城市规模分布模式的“等级——大小”模式、“断裂点”分布模式。该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里斯塔中心地理论模式地区的城市。 “等级——大小”模式的计算公式为: P m r == P 1 /r 式中P 1———— 某国或某区域内最大城市或第一等级城市的人口; P r———— 等级为R的城市人口; M———常数 “断裂点”分布模式的计算公式为: P 1=(r 1 /r 2 )P 2 式中P 1 ——城市1的人口规模; P 2————— 城市2的人口规模; r 1—————— 断裂点到城市1的距离; r 2 ———断裂点到城市2的距离。 4.劳动平衡法 用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及总人口的比例关系来确定人口规模。其计算公式为: P=J.a 式中P———规划期末人口; J———规划的基本人口; a———基本人口百分比的倒数。 本方法适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人口规模的计算,特别是用于资源型城市效果会更好一些。但目前实行市场经济,劳动平衡法就很少有人用了。 5.类比法 选择发展条件、现状规模和性质相似的城市进行对比分析,从己知的城市人口规模来推算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此方法只适用于城市人口规模的校核。对某个城市进行人口规模预测时不能用这种方法。 6.环境容量法

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

第二部分:六安市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 (2011—2020) 第一章六安市总人口规模预测 一六安市人口现状 ⑴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561170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 月1日零时的595344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41739人,下降5.74%,年平均下降0.59%。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711844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6036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4798人,增长7.80%,年平均增长0.75%。 ⑵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39089户,家庭户人口为53647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43人。 ⑶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861086人,占50.98%;女性人口为2750615人,占49.0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12下降为104.02。 ⑷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3514人,占17.70% ;15-64岁人口为4020557人,占71.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7630人,占10.6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9个百分点。 ⑸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36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3873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360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968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74人上升为43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042人上升为960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472人上升为3984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9285人下降为30238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4471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35557人,文盲率[5]由9.75%下降为7.92%,下降1.83个百分点。 ⑹常住人口地区分布(表一)

规模预测方法

可用方法: 一、基于城市环境容量控制 (1)土地容量验证 按新增城镇人口人均占地100~105平方米计算,可承载 (2)城市水资源容量验证 现状供水量,规划供水量,95%保证率可供水量,供水规模 根据南通市远期综合用水指标 (3)城市生态环境容量验证 二、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规模下限和基于宜居城市理念的容量上限控制 按照土地容量控制数据有平方公里土地可用于城市建设 依据国家新的用地分类标准,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5%-40%之间,考虑到新区现有产业功能的优势及未来服务业的重点发展,居住用地占比取较低值,则可用居住用地约为公顷 依据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土地高效集约使用原则,居住用地平均毛容积率不应低于0.8(实际规划以1.0测算、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35平方米计),人口规模不应低于;同时按照宜居城市建设理念,为保持宜人、优美的生态环境,居住用地平均毛容积率不应高于1.2,人口容量不应高于万。 三、基于经济发展目标的规模控制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是劳动生产力提高的结果。确定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年目标GDP值和人均GDP值,即可估算出就业岗位。结合预期就业率推算出预测目标年的总人口数。 劳动人数,综合考虑老龄化因素,按照就业率。 预测结论 方法一:基于城市环境容量的预测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背景下,一般都处于较低值。是因为我国城市发展环境一般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其数据可作为环境友好发展条件下的重要参数。其中地区水资源容量较小,必须从大区域统筹考虑。

方法二: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规模下限和基于宜居城市理念的容量上限控制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达到土地高效利用的目的而确定的目标预期,对建设生态城市目标,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 方法三: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预期发展目标,以产业经济发展目标为预期,形成就业人口目标和总人口预期。是在假定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旦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其预测结果将大幅偏离实际发展。 用地规模预测 一、基于相关规划的用地规模预测 相关规划用地规模及用地规模预测(是否考虑15%-20%左右的农村居民建设用地)二、基于人口规模的用地规模预测 人均用地? 三、用地规模预测结论 城市建设用地为,预留发展空间 用地配比预测 参考国内生态新城的用地配比情况,结合实际(亦可参考总规) 人口规模 工业园区类比法 经济与就业分析法 各用地按公共服务设施标准计算,取上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