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

发表时间:2013-07-05T15:07:12.81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月上供稿作者:玉卓[导读] 语文教学中,常有教师过于注重课本内容,教材就是整个语文的现象。玉卓

〔摘要〕语文教学中,常有教师过于注重课本内容,教材就是整个语文的现象。教材知识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不能代表教学内容的全部。生活中处处蕴含着语文资源,教师应将生活带入语文,开放语文教学内容。〔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开放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现实中“教材是整个语文”的做法却不少见。教材只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电视节目,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生活,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教学内容。

1 语文教材的开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中学的课程标准中,为了弥补主修课程的不足,设计了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还于附录中对选修课进行举例,有唐诗选读、新闻通讯的阅读与写作、诗歌朗诵与知识竞赛、演讲与辩论、《歌德谈话录》选读、中华文化寻根等等,这些选修课的开设就很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我们初二的语文课中涵盖的内容是与整个中学语文内容相一致的,可谓是窥一斑见全豹。

2 其他课堂教学资源的开放

除教材外的其它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首先,可以把其他课程的某些内容拿来语文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是一种载体,它组成句子和文章后,总会装载着某些内容,比如一篇阅读材料,就可能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有某些科学知识,这使语文学科跟思想道德、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物理课本里的《运动和力》、化学课本里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历史课本里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地理课本里的《世界气候》等等都可拿来当作学生的语文阅读材料。例如,学《观潮》一课就涉及到了《运动和力》,利用运动和力的关系解释潮起潮落的原因;本学期一张语文单元测试的课外阅读涉及到环境问题,相信地理方面的知识是标准的答案。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语文教师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新资源被引进语文课堂,比如报刊、电视、图画、音乐、笑话等等。如,初二第一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是新闻消息,我们教师在引入新课内容时不妨拿张当天的报章向学生报道我们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诗歌单元王维的《使至塞上》,体会意境就可由美术的图画作为引子。可以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无穷尽的,问题只在于教师、学生有否去努力探索、开发。

3 课外学习资源的开放

吕叔湘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到语文。”例如针对电视广告用词泛滥的现象修改病句。可见,语文课外学习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开发这些资源。博物馆、纪念馆等学习资源蕴藏着古今中外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外学习资源,是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利途径。在《三峡》的讲解当中我曾经让学生去感受我们中学附近的一景点“水濂洞”的美色,让他们作出对比,领略不同地方的特色。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同时提升了他们的欣赏水平。这些课程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其丰富性和开阔性是教科书无法超越和替代的。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把广阔的校外世界作为学生学习考察的对象,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体验,亲身经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全过程。

4 语文教学环境的开放

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课堂里,隔离在与社会几近绝缘的学校里,很容易导致他们思路闭塞、见识浅陋、视野狭窄,面对现代社会的变化束手无策,难以应付。相反,如果学生活动的空间越广阔,吸纳的信息就越多,自身的经验就越丰富,思考也会越深入、全面。如果再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开放的与一个刻板封闭的学习环境中选择,他们也明显会选择前者。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的活动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他们在全面的体验和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增长才干、发展能力,获得全面的发展。现在很多学校在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正是很好的见证。张孝纯在解释“大语文教育”时有几句话是这样的: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以及修养习惯皆与家庭氛围、社会风气、人际关系密不可分。而学生的个性、人格和修养都是语文课程关注的培养目标,所以,不仅是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

5 教学手段的开放

现代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生动、灵活,丰富了教学情景,是让课堂开放的有效方法。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单凭教师讲授,很难吸引学生。由于多年来口头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去,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荔波县第二中学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