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粮仓监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数字化粮仓监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数字化粮仓监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数字化粮食仓库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

(总体设计建议书)

2009年9月

目录

目录 (2)

1引言 (5)

2 系统平台建设总体技术路线 (6)

3 缩略词 (7)

4 系统设计原则 (8)

4.1系统设计的总思想 (8)

4.2系统接口和标准化 (8)

4.3用户管理人员与开发人员相结合的原则 (8)

4.4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原则 (9)

4.5数据的组织原则 (9)

4.6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9)

4.7系统安全原则 (9)

5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9)

5.1第三级管理中心 (10)

5.1.1网络与系统集成 (10)

5.1.2实时数据采集集成 (11)

5.1.3基于Web GIS智能化监控管理集成平台 (11)

5.2第二级管理中心 (12)

5.2.1全区粮食储备资源浏览 (12)

5.2.2 智能化监控 (12)

5.2.3报警应急预案与指挥调度 (13)

5.2.4辖区粮食储备管理 (13)

5.3第一级管理中心 (13)

5.3.1实时监控与报警应急调度 (14)

5.3.2全市粮食储备仓库资源查询 (14)

5.3.3全市粮食储备管理 (14)

5.4系统维护 (14)

5.4.1系统设置 (14)

5.4.2权限管理 (15)

5.4.3系统管理 (15)

6 解决方案 (15)

6.1新增智能化监控硬件工程 (15)

6.1.1数字图像监控子系统 (15)

6.1.1.1系统功能特点 (15)

6.1.1.2 系统设计依据 (16)

6.1.1.3系统组成 (16)

6.1.1.4系统设备配置 (17)

6.1.1.5系统设备选型 (18)

6.1.2 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安装工程 (24)

6.2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软件工程 (27)

6.2.1网络集成 (27)

6.2.2系统架构 (28)

6.2.3系统扩展接口 (29)

6.2.4基于Web GIS集成平台功能结构 (29)

6.2.5数据库 (30)

6.2.5.1数据库总体框架 (31)

6.2.5.2基础地理数据分层要求 (32)

6.2.5.3 属性数据库 (33)

6.2.5.4 系统流程与数据关系 (34)

6.2.5.5工作空间控件 (36)

6.2.5.6 数据建模 (37)

6.2.5.7 可扩展的属性数据库结构设计 (38)

6.2.6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39)

6.2.6.1 Map Objects 组件 (39)

6.2.6.2网络地图发布引擎 (40)

6.2.6.3空间数据引擎(Map SDE) (41)

6.2.7多媒体显示 (41)

6.2.8业务服务器 (41)

6.2.9系统维护 (42)

6.2.9.1日志查看 (42)

6.2.9.2系统监控 (42)

6.2.9.3用户管理 (43)

6.2.9.4系统安全性设计 (43)

6.3用户服务层集成功能 (44)

6.3.1分层次集成功能 (44)

6.3.2互操作功能 (44)

6.4系统集成平台应用系统 (44)

6.4.1单个粮库监控集成平台 (44)

6.4.2系统主页窗口 (46)

6.4.3系统主页菜单 (47)

6.4.4应用系统集成平台与地图基本功能 (47)

6.4.5储备粮库安全监控 (49)

6.4.5.1仓库储存粮内外环境要素监测报警 (49)

6.4.5.2 门禁报警系统集成 (50)

6.4.5.3 周界报警系统集成 (51)

6.4.5.4视频监控系统集成 (51)

6.4.5.5消防报警系统集成 (53)

6.4.5.6突发自然灾害报警系统集成 (54)

6.4.5.7报警应急预案、指挥调度系统 (54)

6.4.5.8市、区储备粮管理中心报警应急指挥调度协同工作模式如下 (55)

6.4.6粮库机电自动化设备监控 (56)

6.4.6.1 给排水系统集成 (56)

6.4.6.2 公共照明系统 (57)

6.4.6.3 粮库环境空调系统和送排风系统 (57)

6.4.6.4粮库动力传送带系统 (58)

6.4.6.5粮食出入库电子地磅监控系统 (58)

6.4.7综合管理系统 (63)

6.4.7.1储备粮库粮食储存管理系统 (64)

6.4.7.2储备粮储运调度系统 (71)

6.4.7.3粮库人力资源管理 (75)

6.4.7.3.1人事信息管理 (75)

6.4.7.3.2劳动合同管理 (81)

6.4.7.3.3人力资源规划 (82)

6.4.7.3.4部门设置 (82)

6.4.7.3.5岗位设置 (83)

6.4.7.3.6薪酬管理 (84)

6.4.7.3.7培训管理 (84)

6.4.7.3.8员工排班管理 (84)

6.5系统管理 (86)

6.5.1 权限管理 (86)

6.5.3用户管理 (86)

6.5.4密码修改 (86)

6.5.5使用帮助 (86)

6.5.6 日志管理 (86)

6.5.7安全性 (86)

6.5.8系统管理 (86)

6.5.9系统设置 (86)

附件:弱电系统防雷工程 (87)

1 防雷方案 (87)

1.1接地设施 (87)

1.2电源防雷 (88)

1.3信号防雷 (88)

2 防雷设备选型 (89)

2.1EPP40T三相电源避雷器 (89)

2.2EPP20S单相电源避雷器 (89)

1引言

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2003年国家投入巨资,率先在政府部门实行电子政务。数字化技术导致地理信息技术在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推动着3S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地走向深入。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业也纷纷使用数字化技术以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和可视化、智能化,进而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据上海市统计局统计,2005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77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438万人),加上居住半年以下外来人口143万人,实有人口1921万人。上海是一个特大型粮食消费城市。据统计,2005年,上海年粮食总产量105万吨,其中:稻谷85.5万吨,小麦等19.5万吨。当年,年粮食需求量570万吨(原粮)左右,其中口粮370万吨(粳稻谷300万吨),饲料用粮170万吨,食品加工等用粮30万吨。上海粮食消费所需粮源,当地郊区生产提供20%,其余80%从国内采购和国外进口。2005年度储备粮轮换总量53.5万吨,轮换储备油2万吨。从2002年起,上海粮食局在调整储备粮结构的基础上,科学测算自然陈化速率,合理计算储备粮轮换专项补贴,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级储备粮轮换新机制,有效控制轮换价差。推动储备粮动态管理,确保常储常新,增强政府粮食宏观动态调控能力。

上海整个城市对粮食的巨大需求量为粮食仓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上海市各粮食仓储装备及其现代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分散各地的仓库智能化监控系统由于通信协议不一致,只能在当地仓库独立运行,没有建立统一的分级监控管理集成平台,上级主管部门难以实时监控各地仓库粮食仓储情况,致使有的仓库存在虚报、假报仓储数量,无法准确统计储备情况;偷梁换柱以陈换新导致储粮价损;粮食收储、运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有的粮库不能及时检测并控制仓储粮食温度、湿度造成粮食霉变等等。传统的粮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其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分散性已不能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这里我们提出上海市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正是顺应现代数字化管理理念。3S+C技术可将上海市分散在各地的粮食仓储管理的各种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简捷直观。可以管理的数据量更大,分析功能更强,新技术和新手段的采用对粮食仓储管

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社会服务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可以与现代化粮食仓储管理模式和理念有机结合,博采众长,集技术的先进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于一体,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为打开粮食仓储现代管理之门,科学、高效、规范地进行管理铺平道路。

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以数字化为基础,通过网络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通讯集成等多种技术,建立基于Web GIS的空间可视化集成平台。软件工程通过接口模块组成实时监控网络神经。系统体现了空间可视化、智能化和总控管理自动化的技术水平,集多种专业管理系统、通用办公系统、Internet应用等多方面的合理整合。它不仅规范和完善管理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操作模式、管理模式,而且利用Internet的覆盖能力,实现了对各相关部门和粮食仓储监控管理系统相联接,构成电子化的虚拟粮食仓储系统。以适应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客观需求。

2 系统平台建设总体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面向空间、面向对象、面向用户的构件设计思想。综合应用数字化技术、GIS技术、电子标签(RFID)技术、传感与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上海市各地粮食仓库仓储监控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体。集成平台具有空间可视化、分级管理、跨部门协同、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智能化等功能。首先是对上海各粮食仓库管理空间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矢量电子地图数据层集和监控属性拓扑关系,将粮食仓储监控管理的各种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了体现空间可视化、智能化和总控管理自动化的技术水平,系统既能提供综合性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又是集中显示分控的服务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通畅的指挥调度平台;既能集中监控管理,又能分散维护检测。系统界面友好,以在线帮助和地图空间导航为导引,提供灵活快捷的可视化空间查询手段;快速准确的统计数据;直观的图形图像操作。GIS地图引擎可以支持海量数据的交互,分析功能更强,新技术和新手段的采用对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未来粮食仓储业务增值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管理决策于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缩略词

数字化粮库——广义上讲是指"粮库信息化"。狭义上讲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传感与控制、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粮库的各类监控电子设施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粮库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是真实粮库的数字化再现,主要服务于粮食储备管理、公共安全等管理领域的相关部门,以及需要粮食储备基础数据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应急预案——根据各个粮库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报警事件类别、出现位置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方案。

Internet——采用卫星、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等现代通信手段,以WWW为依托的广域计算机网络系统。

Intranet——采用Internet的通讯协议和技术手段,在单位内部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系统。

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依靠ISP和其它NS P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具有安全、质量保障、可扩充、可管理性。GIS——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管理为基础,结合空间数据库管理和关系数据(属性数据或非空间数据)库管理为一体的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

Web GIS——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Web方式地理信息发布系统。RFID——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物流储运、智能化监控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空间数据——地理位置或具有定位、定形信息的精确数据描述。

属性数据——对地理点、线、面相关属性信息的描述。

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数据的分析”和“数据的空间分析”,前者的中心是以数学(统计)模型来描述和模拟空间现象和过程,将本来模拟的地理模型转换成数学模型,以便于定量描述和计算机处理。后者则从空间位置、联系等方面去研究空

间事物,以期对空间事物作出定量的描述,它回答了“是什么?”、“在哪里?”和“怎么样?”。

ODBC——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的首字母缩略词。Microsoft WOSA 结构中的一种接口,为基于 Windows 的应用程序提供一种通用语言来访问网络数据库。

OPC——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已成为一种工业标准。它是由多家自控公司和微软共同制定并采用微软ActiveX,COM/DCOM等先进和标准的软件技术。OPC支持多种开放式协议以满足客户对信息集成之需求,它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开放、灵活和标准的技术,减少了未来的集成系统所需要的开发和维护费用。

粮库地图——按粮库的地理分布情况标明有关粮库各种属性的地图。一般可分为:点、线、面形状图、全景图;粮库建筑设计图等类型。

4 系统设计原则

4.1系统设计的总思想

遵循“平台稳定性,技术先进性,系统完整性,结构开放性,系统可扩展性、网络适应性”的设计思想,在设计和开发中坚持“平台大众化、业务服务人性化、应用开发平台化、接口开放化、管理工具实用化”等原则,融合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多媒体数据和文本数据于一体.

4.2 系统接口和标准化

系统采用标准通讯端口和数据库接口,实现数据接收与交换。系统设计遵守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业标准及有关《国家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邮电部宽带网设计规范》、《公安部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标准》、《建筑电器设施设计施工标准》等规范。

4.3 用户管理人员与开发人员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的集成开发,不仅仅是IT技术的应用,实质上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引入,是现代粮食储备管理模式和理念的有机结合。三者的结合才能真正将领导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规范化、信息数据标准化、用户可操作性等

需求贯穿整个应用系统,实现整个粮食储备管理信息资源重组和共享。

4.4 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原则

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中包含有对各粮食储备业务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因此,本系统必须提供规范统一的接口,以确保与各粮食储备业务系统能很好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

4.5 数据的组织原则

粮库管理信息化数据具有多样性和离散性特征,数据组织是信息共享的关键。因此各类数据要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应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数据的接口要符合工业标准,采用XML作为数据抽象和传递的工具。

4.6 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系统界面设计遵循用户人性化原则,采用流行的Web GIS风格和空间导航。系统操作简便,用户界面友好,用户可方便地进入管理层面,实现空间可视化,管理智能化。

4.7 系统安全原则

系统在网络物理结构上是一个开放系统,在应用层面是一个交互系统,在执法管理内部的管理数据是一个封闭系统。系统设计需要在软、硬件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完备的系统安全和权限管理系统。

5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在市粮食局的统一管理、协调下,在上海市建立一个数字化储备粮粮库三级管理平台体系,即以储备粮粮库现场为一个管理中心(定义为第三级管理中心)、区级粮食储备管理中心(定义为第二级管理中心)、市级粮食储备管理中心(定义为第一级管理中心),并与气象、消防、交通、环境保护、卫生急救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的综合化信息管理系统联网,组成一个集储粮信息,粮库库内状态信息,视频图像信息收集、传输、处理以及安全防事故和防灾预警,粮食储运调度一体化的数字化储备粮库综合管理体系。三级管理权限如下图:

5.1第三级管理中心

5.1.1网络与系统集成

(1)视频监控工程:增设和完善各粮库数字图像监控系统,对库区出入口、重点部位、每个粮仓大门均设置监视摄像机,在低照度情况下甚至晚上仍获得清晰的视频监控图像。粮仓大门的摄像机可采取开门控制联动录像和运动检测录像并可配合灯光联动,设置部分高速智能球并带预置点,可根据需要改变监控的角度和焦距并巡视。

(2)增设粮库出入运输车辆电子标签(RFID)识别系统:该系统与电子磅秤计量系统关联,系统只需要在出入车辆驾驶室台上放置或粘贴无源电子标签,通过道闸旁设置的远距离读卡器,快速识别出入车辆属性(车号、车型、所属单位、驾驶员等)。车辆皮重、载货净重、载货品种、出入库号等)。系统可对每次运输作业提供快捷电子标签属性设置,自动完成计量统计。

(3)粮库现场总线异构网、各类监控管理系统集成:通过开发监控设备通信协议服务器和数据通信接口,将粮库各类监控设备通信协议转为TCP/IP协议,实现粮库现有的监控现场总线与以太网集成为一体,实现粮库各类监控系统数据跨系统交换。视频监控集成通过矩阵控制器输出端口(4-8路)接入通信协议服务器视频压缩卡转为数字视频,支持视频图象远程调用。在二级管理中心设置一个静态IP,通过ADSL宽带构建安全的VPN虚拟专用网,实现粮库管理三级中心与二级、一级中心的数据远程交换。

5.1.2实时数据采集集成

实时监控管理数据采集集成包括:

(1)粮库安全监控采集:包括粮库原有视频监控数据;新增粮库内外关键部位(每个库区出入口、库内、大门等)视频与门禁联动监控;周界报警、消防报警监控、出入粮库车辆(电子标签RFID识别)监控等;建立视频与粮仓各类监控报警系统智能联动和视频对动态目标追踪功能;实现视频远程监控。

(2)库内粮食储存状态检测采集:对粮库现有温度、湿度、CO2、保鲜惰性气体、粮食水分含量监测系统所采集的数据;

(3)粮食储存环境调控系统数据采集:包括气体环流熏蒸系统、烘干系统(如果已配置)的环境调控检测数据、调控机电设备、粮食传输带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数据等;

(4)电子化计量数据采集:包括粮库库存品种、数量、等级;出、入、转库时间、存放时间等逐日、旬、月、半年、年度盘点数据;粮食出入库运输车辆载货称重计量、车辆属性标识数据等;

(5)粮食仓库管理数据采集:包括粮库安防报警记录、作业工作记录、粮库库存管理、财务报表等数据;

(6)当地气象、消防、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应急防灾相关信息服务系统超链接;

5.1.3基于Web GIS智能化监控管理集成平台

(1)粮库管理空间与相关属性数字化:首先对粮库仓库监控管理空间包括周界、办公建筑及楼层单元、仓库单元、道路、各类监控传感器与粮仓机电设备布局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粮库监控管理空间电子地图和属性拓扑关系,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实时监控数据库、报警与突发事件预案库、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等;

(2)应用系统平台:应用系统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上层平台;是用户服务、监控、管理、决策的信息平台;应用系统以粮库管理空间结构电子地图为背景,将各自独立的子系统连接起来,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操作平台,用户可以获取各种管理信息,统一组织,统一处理,是一个具有监视、控制、管理一体化功能的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用户通过空间导航可以快速进入所管理的

层面完成各项监控管理业务,所有监控系统要素值变化与机电设备工作状态采用直观的组态动画显示。应用系统包括:系统登陆、粮库资源、安全监控、环境监控、储运监控、作业监控、报警应急、财务报表、粮库管理、系统维护10大模块。

5.2第二级管理中心

第二级管理中心为区级粮食储备管理中心。二级管理平台连接所辖三级管理中心。在二级管理平台上,以全区电子地图为背景,地图上标注所辖三级粮库图标,具有以下管理功能:

5.2.1全区粮食储备资源浏览

系统通过GIS提供的控件,实现地图图层操、放大、缩小、漫游、鹰眼、作空间与属性相互查询等功能,用户可以快速全局或选定粮库的各种粮食储备资源。

(1)用户可以浏览全区粮食仓库布局与交通环境状况。

(2)粮库基本属性地图查询:点击地图上任一粮库图标,将进入该粮库总体结构电子地图,可以查询该粮库建筑布局、各库区仓库建筑结构属性、储备粮状况;监控设备布局、机电设备布局及属性;粮库管理属性等单项和综合属性统计列表显示。也可通过鼠标框选若干粮库,系统弹出所选粮库的属性列表。(3)也可通过输入某个粮库属性字段查询这个属性的空间位置。

5.2.2 智能化监控

(1)监控报警:系统以预先设定的各粮库各类监控报警为优先级,一旦辖区任意一个或多个粮库发生报警,电子地图所标注的粮库图标转为红色闪烁图标,并发出报警语音提示值班人员处理报警事件,值班人员点击报警粮库图标,系统立即进入发生报警粮库详细电子地图,显示报警类型、报警位置、联动相关区域视频监控图象,报警事件处理结束确认系统退出报警状态。如所预先设定的任何一个仓库仓门开启将触发报警,一旦发生仓库门打开,系统立即发出一个报警信号,该信号同时传送到各中心,并联动该仓库门相关的视频监视图像并开始对图象进行保存直至仓库门关闭结束图象保存。各中心将同时收到该报警信号后,均可调看该图像和云台变焦操作,但云台变焦优先控制权二级中心

高于三级中心,一级中心高于二级中心。系统具有安全防范、防偷盗、防调包功能;具有监测、统计粮库温、湿度报警及防霉防变功能;具有适时运输调度辅助决策功能;

(2)粮库监控系统实时查询:二级中心授权用户可以进入辖区任意粮库监控系统,查看该粮库各类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情况。

5.2.3报警应急预案与指挥调度

(1)预案:系统采用面向对象、面向空间的人工智能思路,根据辖区各粮库发生报警的不同地理位置、粮库环境、报警事件性质等条件等预先制定报警应急指挥调度方案而建立的预案数据库。预案包括:初始预案、紧急预案。当报警被确认为紧急等级后,系统根据报警地理位置、环境等立即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

(2)指挥调度

报警应急指挥调度以大屏幕显示器或投影为显示平台,包括紧急预案、紧急呼叫、报警发生空间分析、视频监控联动与动态追踪。预案一旦被激活,系统自动输出调度预案,通过实时报警发生发展情况,提供对预案的修改编辑,输出指挥调度文本,按调度文本进行调度和指挥。可以将粮库发生的各种紧急报警事件损失降到最低。系统也可对某粮库重大报警事件进行预防预演,通过人工激活紧急预案。系统具有预演、预防和快速反应功能,

5.2.4辖区粮食储备管理

(1)标准粮食储备管理报表查询:包括每个粮库仓储电子盘点、管理分类日、旬、月、年报表;全区总体仓储管理统计报表等;

(2)用户自定义查询:系统为用户提供自定义统计查询,满足用户特殊需要的数据统计查询。比如当前(或某一历史)时刻某个品种的存储总量、品质、等级、入库时间、价格与在各储粮库的分布情况等统计表格。

(3)粮库各类数据统计特征值图形查询:系统提供各粮库统计数据直方图、曲线图、空间分布密度图、柱状图、饼状图显示和打印。

5.3第一级管理中心

第一级管理中心具有全局宏观管理职能,需要对二级、三级管理中心进行监

督、调配,实时掌握全市粮食储备动态数据,粮库储备经营数据。第一级管理中心系统权限最大,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5.3.1实时监控与报警应急调度

系统支持多视窗、多目标监视,第一级管理中心可以查看任一个二级、三级管理中心各类实时监控系统工作状态和数据;实时接收三级监控报警信号,对粮食储备仓库发生的突发重大事件进行指挥调度。

5.3.2全市粮食储备仓库资源查询

系统以上海市电子地图为背景,图上标识各区二级、三级管理中心地理位置图标,

(1)用户可以浏览全市或某个区粮食仓库布局。

(2)点击地图上任一粮库图标,将进入该粮库总体结构电子地图,可以查询该粮库建筑布局、各库区仓库建筑结构属性、储备粮状况;监控设备布局、机电设备布局及属性;粮库管理属性等单项和综合属性统计列表显示。也可通过鼠标框选若干粮库,系统弹出所选粮库的属性列表。

(3)也可通过输入某个粮库属性字段查询这个属性的空间位置。

5.3.3全市粮食储备管理

(1)标准粮食储备管理报表查询:包括每个粮库仓储电子盘点、管理分类日、旬、月、年报表;全市、每个区总体仓储管理统计报表等;

(2)用户自定义查询:系统为用户提供自定义统计查询,满足用户特殊需要的数据统计查询。比如当前(或某一历史)时刻某个品种的存储总量、品质、等级、入库时间、价格与在各储粮库的分布情况等统计表格。

(3)粮库各类数据统计特征值图形查询:系统提供全市、各区、各粮库统计数据直方图、曲线图、空间分布密度图、柱状图、饼状图显示和打印。

5.4系统维护

5.4.1系统设置

系统提供监控对象的基本属性在线设置模板,监控对象基本属性进行初时设置或监控对象属性发生变更或新增、注销等,通过设置模版,就可以方便完

成修改。当地图道路、监控设施发生变更,通过地图编辑模块进行新增添加、变更修改、删除等设置。

5.4.2权限管理

由于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功能模块化结构,可根据用户管理角色和管理区域设置系统登陆权限树,形成动态菜单。用户只要登陆就可以进入所授权的管理层面而非授权管理菜单不显示。系统权限设置分为权限组(管理角色)设置、权限设置、用户权限设置。

5.4.3系统管理

系统可以快速显示系统日志、操作日志查询,系统分析结果等。为管理员快速、准确维护系统提供支持。

6 解决方案

上海市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系统新增视频监控与门禁联动硬件工程、出入储运车辆电子标签监控工程;各个粮食仓库监控系统现场总线与以太网集成、现行的粮食储运管理系统跨系统数据上下行交换、基于Web GIS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集成软件工程。异构网络集成是系统信息采集、通信、数据交换、高速处理的基础;软件工程是实现各个子系统协同工作,提高系统工程总体功能,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测、报警应急快速反应,智能化管理的关键。

6.1新增智能化监控硬件工程

6.1.1数字图像监控子系统

6.1.1.1系统功能特点

●对库区出入口、重点部位、每个粮仓大门均设置监视摄像机

●在低照度情况下甚至晚上仍获得清晰的视频监控图像

●粮仓大门的摄像机可采取开门控制联动录像和运动检测录像并可配合灯光联动

●设置部分高速智能球并带预置点,可根据需要改变监控的角度和焦距并

巡视

●提供最高达到720×576解析度,25帧/秒的高质量监视画面

●在第三级管理中心机房可全程对每个图像调看,并可选择多种控制方式录像保留证据备查

●支持本地录像查询及远程录像查询

●真正的数字图像监控系统,基于TCP/IP网络传输,系统突出了分散监控,集中管理,功能集成,操作简便

●集视频图像采集(监控)、图像压缩、录像、回放检索、网络远程传输,远程云台镜头控制管理功能

●可根据需要设置图像保存方式及时间,如刻录光盘保存,还可以比如一个月内的图像录像可全程保留,超过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图像录像每10 分钟保留1分钟,三个月至半年的图像录像每小时保留1分钟,有效防止偷梁换柱的漏洞。

●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引入GIS系统,第三级管理中心根据模拟粮库模型直观明了调看各视频图像,第二级管理中心可根据所辖第三级中心的地理分布点击调看任一视频图像,并有高于第三级中心的优先级

●不同级别的用户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按照其授权范围调看,真正做到按照权限管理,提高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6.1.1.2 系统设计依据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16-92)

6.1.1.3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图像采集即前端摄像机部分、信号传输(同轴电缆或光缆光端

机)部分、监控主机与控制、图像显示、图像压缩处理与记录等部分组成。

来自粮库库区大门、重要部位、粮仓大门的摄像机信号经同轴电缆或光缆光端机(视传输距离而定)传输至管理中心机房。

控制中心部分:图像信号经过视频分配器(或硬盘录像机的环出)分别送到矩阵控制主机和硬盘录像机,送至控制主机的信号经切换选择送电视墙显示,送硬盘录像机的信号经适应网络传输的H.264压缩编码并录像存储。通过视频服务器,实现三级、二级、一级主控中心的专用局域网络连接。

由主、分控键盘通过控制主机实现对现场摄像机的方位、变倍、变焦控制,也可通过设置预置点自动巡视。

6.1.1.4系统设备配置

系统主要设备如下:

●室外高速智能球(彩色/黑白自动转换,用于库区) xx台

●彩色/黑白自动转换摄像机(用于库区大门) xx台

●彩色摄像机(用于粮仓大门及库内) xx台

●彩色监视器 xx台

●视频控制主机 1台

●视频管理工作站 1台

●视频管理软件 1套

●硬盘录像机 x台

●码分配器 x台

●UPS不间断电源 1台

●视频分配器 xx台

●同轴电缆 xx米

●光缆 xx米

●光端机 xx套

●电源防雷器 xx台

●电源防雷器 xx台

●信号防雷器 xx台

●总控台(定制) 1套

●电视墙(定制) 1套6.1.1.5系统设备选型

●各级监控管理中心视频图像系统组网规范按照PELCO视频矩阵的组网规范实施

●各三级监控中心所使用的硬盘录相机必须采用PELCO接口控制协议的系列产品并可以从硬盘录像机控制前端摄像机的云台、焦距、光圈等

●具有以太网联网功能,并提供远程应用开发包

主要设备:

矩阵切换/控制系统 PELCO-9770系统

基于微处理器的矩阵切换/控制系统,最大可控制2048路摄像机输入和512路视频输出(一般三级管理中心根据规模选配输入输出的路数,以取得合适的性价比)。是一个全功能的视频切换控制系统。矩阵切换机箱输出能力的增强,实现了用比其它系统少的硬件组成更为庞大的系统。

9770系统的基本配置包括一个中央控制器(CC1) ,一个带视频输入/输出模块的矩阵切换机箱(MXBs) ,以及控制键盘(KBDs)。附加的部件可增加系统的功能。

由于是经过预先配置和打包的系统,因此安装快速方便。9770系统带有一套新的界面友好的基于Windows的管理系统,从而方便了系统编程和维护。

强大的宏功能可以手动或自动方式被事件启动,这些事件可基于一天中的某个时间,一个星期中的某天,一年中的某天以及报警。宏可以调用系统巡视;执行摄像机的预置位以及辅助功能;自动控制VCR ;激活继电器开启灯光,锁门或控制其它辅助设备。(可能需要附加设备时)

9770系统同样拥有内建的视频丢失报警探测和系统自诊断功能,并通过前面板上的LED指示灯显示。将闪存技术应用于该系统设计主要考虑到系统维护和升级的方便。

可选的VCR控制器用于将VCR交给键盘直接控制。VCR的操作状态可被

监控,保证其持续录像不间断。9770可与DX9000系列数字硬盘录像机

系统结合使用,实现对视频移动探测功能的监视和响应。

产品特性:

●基于微处理器的全交叉点视

频矩阵

●高密度结构支持单机箱256

路输入,32路输出

●单个CPU系统可以控制最大2048路摄像机输入以及512路监视器输出

●使用网络接口单元(最多24个节点)扩展可以超过2048路输入

●CPU上有16个通讯口(可扩展到120个),以及2个RS-232全双工数据口

●前面板显示系统诊断LED指示

●闪存技术方便了系统维护和升级

●通过逻辑号选择摄像机和优先级操作

●键盘可以控制DVR,VCR和多画面处理器

●内置的视频丢失报警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对用户友好的系统管理软件(Windows98, NT

4.0,2000,2003,XP)

●是出厂前经过测试及配置了的系统

●ASCII数据接口可连接门禁系统及及其它基于计算机的系统

●可编程的强大宏命令

●使用PelcoNetTM 可以在TCP\IP网络上远程观看和控制

●可连接DX9000数字化视频录像机(DVR)

●可选附件

●热切换器和备份CPU,可使系统不间断的运行

●矩阵箱可带备用电源

●同轴视控转换器,系统允许通过标准同轴电缆进行PTZ的控制

●可接5000路报警输入

●可连接网络接口设备,实现多系统的视频共享和控制

●图形用户接口(VMX200,VMX300)可轻松实现用外部PC进行控制

●DVR管理

Pelco硬盘录像机 DX9000系列

8/16路视频输入,全实时,80GB-1000GB存储,高级的搜索功能。DX9000系列针对需要操作简单,但是技术要求先进的客户而设计,代表着下一代高性能的基于PC的硬盘录像机。DX9000内置视频移动检测,可实现报警录像和继电器控制。产品系列从8通道80GB硬盘到16通道1000GB硬盘。

DX9000的网络功能使用户通过客户端应用软件进行远程管理、备份和回放。实时图像可在不同的客户平台上实现,包括客户端软件,IE浏览器和与PC兼容的掌上设备。丰富的高速查询功能包括基于时间、日期、事件、缩图和智能像素。强大的编程功能,客户可自行定制工作日、周末、事件等多种录像时间表。

产品特性:

●高达720X480的记录分辨率

●IPS(320X240 )分辨率下,全实时记录,每秒480帧(NTSC)

●IPS(352X288 )分辨率下,全实时

记录,每秒400帧(PAL)

●8/16路视频输入,每路都带有环路输

●内部存储容量高达1000GB

●三工操作:同时记录,回放和观看/

控制实时图像

●多种记录模式:连续记录,编程记录,报警记录,移动检测记录

●可连接多个DX8000

●可同时支持5个客户端

●网络输出带宽可调整

●图像回放具备11x数字变焦功能

●具备运动检测和报警检测的预录像功能

●可在屏幕上实现PTZ控制,并可对前端编程

●可带16路音频输入(任选)

●包含客户端、IE浏览和掌上电脑客户端软件

●专利压缩技术,图像质量更高,文件更小

●基于NIST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和Microsoft标准的安全

机房弱电-环境监控设计说明

机房环境与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一、方案设计 1.1监控需求 某某分行机房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建设是结合机房结构、设备内容、使用功能、操作对象和管理要求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的,并做出合理的、适应特定工程使用和管理需要的设计。本系统的特点是集成了机房动力、场地环境、机房安全管理功能,结合我公司多年从事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建设经验而进行设计的。根据某某分行机房的实际情况和招标文件要求,需要对机房内的设备、环境、安防进行集中监控。 1.1.1系统组成 从功能结构上,本次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主要涉及环境监控设备、各种动力设备、机电设备和安防子系统(由大楼安防整体考虑),各子系统主要监控对象包括: 市电输入:1路,监测市电的实时电流参数。 配电开关:6路,监测配电开关的断开与闭合状态。 防雷监测:监测防雷器的工作状态。 UPS设备组:2路UPS,监测UPS工作状态、报警状态和采集各种运行参数。 机电设备组:2台精密空调,系统对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运行模式、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监视。在权限之内,设备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启停和设置参数。 漏水监测:1套共,监测机房内有无漏水事件发生。 温湿度监控:4个点,监测机房内温度、湿度变化。 闭路监控:8路视频输入并视屏联动,监测机房人员及设备情况。, 照明监控和门状态监测系统 防盗监控 1.2方案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1.2.1设计依据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0-88)》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3-9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89: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2设计原则 1.2.2.1性能(P-Performance) 系统从机房日常运营管理的角度出发,为机房正常运营的连续性提供性能上的保证。系统软件从功能上充分考虑运营管理者的实际工作需求,并满足“安全第一,稳定至上”的运营宗旨。 实时性:由于监控对象众多,在数据流量很大的情况下,系统仍能保持极高的实时性。一个信号周期(完成对管辖范围内所有设备的数据采集)控制在2秒内。 1.2.2.2可靠性(R-Reliability) 系统在实现所需功能的基础上,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地连续工作,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20万小时,平均修复时间(MTTR)小于2小时。 高安全性:系统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所有操作人员按其工作性质分配不同的权限,并有完善的密码管理功能,可以有限的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 误报率:在排除硬件及监控设备本身的故障时,系统的误报率要求小于0.1% 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各监控模块故障、传感器故障以及各智能设备与监控系统之间、各监控子系统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一旦发现通讯故障(包括系统本身的硬件故障),系统能发出报警信息。 抗干扰性:系统在选用各种采集单元及监控设备时,选用防潮、防雷、防静电、防干扰等性能优良的产品,同时于施工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系统通讯的稳定。 自动恢复:当供电意外中断并恢复供应后,系统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自动恢复: 硬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在恢复供电后能自动根据设定程序重新启动。在通讯信道故障时,数据暂存本地,一旦通讯信道恢复正常,硬件设备能自动传输未传数据。 软件:系统软件在恢复供电后,会自动按用户设定重新启动,并能自动接收上传的数据,从而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1.2.2.3互换操作性(I-Interoperate) 系统符合开放式的设计标准,支持各种数据库类型,并可对外提供各种通讯协议,完全实现与第

林业局信息化设计方案

【智慧政务】林业局信息化设计信息化及数据中心、云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X月X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4 - 1.1项目背景.........................................................................................................- 4 - 1.2设计要求.........................................................................................................- 9 -第二章设计方案............................................................................................ - 10 - 2.1项目综述...................................................................................................... - 10 - 2.2需求分析...................................................................................................... - 11 - 2.3 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 14 - 2.3.1 基础支撑平台 .............................................................................. - 14 - 2.3.1.1 网络架构............................................................................... - 15 - 2.3.1.2 关键技术............................................................................... - 18 - 2.3.1.3 动态包传输DPT技术 .......................................................... - 18 - 2.3.1.4 MPLS ...................................................................................... - 23 - 2.3.2 数据中心 ...................................................................................... - 25 - 2.3.2.1 云计算数据中心..................................................................... - 25 - 2.3.2.2 统一业务数据库..................................................................... - 31 - 2.3.3 应用系统集成平台 ...................................................................... - 36 - 2.3.4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 - 38 - 2.3.5 基础数据管理平台 ...................................................................... - 40 - 2.3.6 能耗与排放在线监测监管平台 .................................................. - 41 - 2.3.7 某县林业局业务管理平台 .......................................................... - 44 - 2.4 子系统方案 (52) 2.4.1 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52) 2.4.1.1 管理中心装修及改造 (52) 2.4.1.2 机房建设 (53) 5.4.1.3 硬件及服务器系统 (66) 5.4.1.4 系统基础软件 (80)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优选.)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日

目录 1.方案概述 (4) 1.1 设计原则 (4) 1.2 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6) 2.基本要求与配置 (7) 2.1 基本要求 (7) 2.2设备配置 (7) 3.系统结构组成 (8) 3.1方案结构图 (8) 3.2工程描述 (9) 4.产品说明 (10) 4.1摄像产品介绍 (10) 4.1.1技术特点 (11) 4.1.2技术参数 (11) 4.2网络视频编/解码器(DSN-M4T/R) (13) 4.2.1主要特点 (13) 4.2.2技术指标: (14) 4.3传输设备介绍(XQ-54M- 5.8 5.8G 无线室外网桥) (15) 4.3.1产品特点: (15) 4.3.2应用方式 (16)

4.3.3技术指标 (16) 4.4、系统管理平台 (18) 4.4.1、功能概述 (19) 4.4.2、系统构成 (20) 4.4.2.1、目录服务管理软件 (20) 4.4.2.2、服务器端软件 (20) 4.4.2.3、客户端软件 (21) 用户界面功能定义:软件界面采用Windows风 格,界面美观大方、便于操作。视频窗口可多级 大小变化及全屏显示,满屏时应具有边框菜单功 能,方便进行图像的切换、控制等功能。监控客 户端软件设置有电子地图、编码器、摄像机的选 择控件,方便用户随时切换监控视频。具有上下、 左右、变焦、聚焦、光圈调整、旋转速度调节功 能。界面中显示当前用户名称、用户级别、计算 机时间及当前图像占用带宽等情况。 (22) 5.系统主要指标 (26) 5.1视频系统 (26) 5.2录像存储 (26) 5.3系统维护 (26) 6.方案特点 (27) 7.配置清单 (28)

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方案

1.系统概述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短缺之间 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的有效办法。因此,采用现代化手段,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 系统,动态掌握区域水资源变化及利用情况,最大限度的调控使用效率,对区域内的雨情水情进行自动监测,实现雨情水情监测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准确传输;对各类水资源信息和防汛抗旱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查询、分析和处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成都远控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是一种软件与硬件结合的自动化网络式管理系统。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实时评价、实时预测、实时管理;实现了重点工程图像实时监控、政务公开,进行水资源相关业务的网上审批及水利局日常管理办公自动化,将水政水资源业务工作和办公 自动化结合在一起。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同时支持C/S结构的客户端监控和B/S结构的IE浏览器监控,还支持手机随时随地移动监控。 2.需求分析 计划在各流域安装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和水流、水位无线遥测系统,在监控中心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因为监控点都在较偏远的山区、野外,没有宽带传输条件,如果租用光纤则费用太高,所以,选用CDMA无线监控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常规的视频监控需求。 纵观目前无线传输技术,利用CDMA 1X传输方案是最为经济实用运行稳定的,此系统利用目前最有优势的CDMA(2.75 G)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该系统以高效率图像的压缩算法为手段,以CDMA 作为数据传输方式,通过现场终端和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实现对远程作业现场的有效实时图像监控。 3.应用领域 远控科技CDMA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一套完善的、高效率的、性价比极高的网络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整合了CDMA数据通讯功能和数字视频编码功能为一体化的便捷式的产品。它把摄像机图像经过视频压缩编码模块压缩,通过智能无线通讯终端发射到CDMA网络,实现视频数据的交互、发送/接收、加解密、加解码,链路的控制维护等功能。根据应用,把实时动态图像传到距离用户最近的联通通信网络。可以通过Internet从系统总控中心得到实时图像信息。该系统整合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方案

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1.概述 通过对某客户机房动力和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项目需求的分析和我们多次对机房现场勘察及与技术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我们推荐选用最新版的专业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管理软件――“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很好实现对计算机机房的动力(包括供配电、防雷、UPS、蓄电池)、环境(包括温湿度、空调监测、漏水监测)、安保(视频监控、门禁)等三部分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视频传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组态技术等,可方便地实现对各个智能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的显示、处理和存储等;并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并且具有强大的联动功能;同时,本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与专家诊断功能以及丰富的报警功能,也极大地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在提高了机房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整个机房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对于机房的科学管理。强大的二次开发接口,内置完整VBScript,兼容各种通用控件,能够及其方便快速地对用户的特殊需求作开发,完全不必担心影响系统稳定性。 通过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对所有的信息、报警事件进行记录,实现相关信息采集的实时化以及报警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为某客户的信息化、网络化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机房环境保障。 2.设计依据 ◆用户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需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 1363.2-200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林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林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概述 林业即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林业,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林业行业进行融合,成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保障现代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推进林业信息化,才能有效加强对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监管,解决“林子造在哪里”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现代化,解决“资源分布在哪里”的问题;加快林业信息系统建设,才能建立起现代科学的森林管理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功能特点 在《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的指导下,未来国际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需求主导、面向应用;整合资源、促进共享;注重实用、适度超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六项林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开展国家林业局防护林营造林工程监管体系建设项目、综合资源监管服务体系试点建设项目等国家级林业信息化项目。根据国家林业局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将基础性、公共性、对全局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内容进行统一建设,形成基础平台。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协议和接口,在总体框架中以“面向服务和集成创新”的设计思想体现了一

个分层次的具有“四横两纵”的服务体系架构,为国家林业局信息化建设整合提供公共性、基础性的技术支撑,达到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 (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按照《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总体框架要求,统筹规划国家林业局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防止出现自成体系、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应用等问题,为资源整合和协同作业打下基础。 (2)需求主导,面向应用。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以林业业务需求为主导,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以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为基础,引入或自主开发适用面广、物美价廉的信息产品,推动信息技术与林业工作的结合,满足林业管理和生产需要。 (3)整合资源,促进共享。根据当前林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基于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加速基础性林业专题数据的标准化改造,预防再次出现重复建设,促进

(完整版)4G无线监控方案

太阳能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江西省深港科技有限公司 2019.3.22

目录 1. 系统简介 (3) 2. 系统原理和架构 (5) 3. 系统配置单 (10) 4. 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 (11) 5. 部分工程应用场景 (12)

一、系统简介 太阳能无线监控系统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环保能源太阳能和风能供电,同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音视频远距离无线组网技术,使无法或者不方便得到电力供应的地区实现远程不间断监控成为可能。随着太阳能无线监控系统集成技术的成熟,该系统已在全球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系统具有:环保节能、无需挖沟或架设电力架、不需要大量线材管材、不需要输变电设备、施工周期短、不消耗市电不产生电费、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维护费用低、低压无触电危险及移动灵活等诸多优点。

郊外地域广阔没有电力供应又难以布线,本系统可以解决郊外没有市电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图像传输不好布线的问题;应用方案的摄像机系统可以对监控点附近地区进行全方位监控,监控范围广、图像清晰度高,而且传输采用4G模式SD卡现场录像模式,管理人员可在机房集中管理所有监控点,前端监控点完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员值守操作。

二、系统原理和架构 太阳能无线监控系统主要由太阳能供电系统、4G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太阳能供电子系统是由太阳能组件、风力发电机、胶体蓄电池、智能充放电控制器等组成,无线视频传输子系统是由数字4G无线组成传输链路,视频监控子系统是由摄像机、终端视频管理设备(如数字硬盘录像机)等组成。根据需要可增加其它辅助功能如:太阳能市电自动互补、锂电储存、前端拾音、前端喇叭、前端录像、前端传感、目标跟踪、视频分析、图像抓拍、远距离摄像机、热感摄像机、无线广播、无线信号中继、无线信号覆盖等。

湿地公园无线监控系统方案

湿地公园无线监控系统方案 需求分析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现在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湿地公园划分为保护重点区、保护控制区和保护缓冲区,公园周边重要地段划定为保护缓冲区。? 保护重点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经营性设施。? 保护控制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和景观的生产经营性设施。规划允许建设的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保护缓冲区内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湿地公园的环境质量;已建成并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湿地公园内不得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不得出让土地,严禁出租转让湿地资源;严禁举办与湿地公园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各种活动。湿地公园缓冲区内禁止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禁止新建居民点或者其他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湿地公园内及周边区域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任意存储固体废弃物,对农用薄膜和渔网等不可降解的废弃物,使用者应当采取回收利用等措施。湖湿地内航行的船舶,应当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污设备,不得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固体垃圾;驶经湿地公园外围区域的,排放污水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游览性船舶以电瓶船、手划船为主,并在规定的线路行驶,制定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船舶承载力和船舶数量。 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家湿地公园里面的生态平衡和不杯破坏,我们用无线视频监控来实现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发现有及时阻止。 运营方案 无线监控设备安装 湿地公园包含了多样湿地的环境,自然聚集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野生和人工栽培 的植物、野生鸟类、鱼类等。保护频繁灭绝的植物、鸟类。 无线监控系统安装 为了保护盖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以及游客的人生及财产安全,该湿地公园管理者决定要 安装一套安防监控系统。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由于监控范围较广、传输距离较远,采用传 统的有线视频监控系统并不是实际,因此决定采用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无线监控系统基础结构图 无线视频监控拓扑图 1系统组成 湿地公园视频监控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主要由前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建设组成。 软件系统由视频监控平台软件系统 2前端视频监控系统 前端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图像采集设备、无线局域网传输设备、防雷和接地基础建设等 组成。

机房环境监控预警解决方案设计

机房预警系统 设 计 方 案 吉林省萱庆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

目录 一、前言 (1) 二、系统的设计方案 (2) 2.1 系统组成 (2) 2.2 系统设计原则 (2) 2.3 设计依据 (3) 三、系统功能说明 (4) 3.1 中心控制平台 (5) 3.2 配电监测系统 (6) 3.3 UPS监测系统 (7) 3.4 空调监测系统 (8) 3.5 新风监测系统 (9) 3.6 漏水监测系统 (10) 3.7 温湿度监测系统 (11) 3.8 门禁子系统 (12) 3.9 消防监测系统 (13) 3.10 安防视频系统 (13) 3.11 噪音监测系统 (13) 3.12 空气颗粒监测系统 (14) 3.13 告警子系统 (14) 四、项目实施方案 (16) 4.1 项目实施的周期安排 (16) 4.2 施工组织 (16) 4.3 施工计划 (16) 4.4 施工步骤 (17) 4.5 主要质量保证措施 (17) 4.6 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8) 4.7 项目工程范围 (18) 4.8 培训计划 (19)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机房的环境设备必须时刻为计算机系统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又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地运行并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尤其是对于需要实施交换数据单位的机房,其机房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旦发生系统故障,造成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对于大型复杂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大多有设备生产商提供专用的网管系统来监控设备的运行。但对于机房环境设备,由于设备种类多、同类设备的型号也很多,每一家设备生产商都只提供本厂设备的监控软件,将这些软件拼凑起来作为机房的监控系统显然是不合适的。目前许多机房不得不采用24小时专人值守兵定时巡检机房环境设备,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不能准确高效的实时监测环境设备,不能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单位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也不能及时掌握机房的日常管理情况,及对事故发生的时间及责任业务科学的管理;更缺乏对已发生故障全面的分析数据,使得问题不能得到完善的解决。 正是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我公司本着“安全第一、用户至上、预防为主”的原则,为客户量身定做了一套可以对机房环境设备及基础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有效管理的“机房预警系统”,以便为各方数据应用系统保驾护航。 机房预警系统是一套综合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型传感技术等构成的计算机网络设备。该系统提供了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基于集中管理监测模式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技术手段。该系统可有效的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和机房安全,实现机房从有人值守到无人或少人值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网络维护水平,促进电源设备维护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新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导读:"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 "3S"技术在"数字林业"中重大意义 "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各级领导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林业"的基础是首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和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信息,一类是森林资源档案,另一类是林相图。森林资源信息是“数字林业”信息化的基础,林业的重大应用系统如防火指挥、资源监测等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分析。基于3S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业系统应用"3S"技术时机非常恰当。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3S已经走过了大投入的阶段,其能力已经得到巨大认可,技术上非常成熟,边际成本很低。GIS在林业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而国家的数字林业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正如国家林业局的指示:"继续抓好六大工程监测,监测工作要上新水平;六大工程信息化要上新层次;林业跨越式发展要靠六大工程,而六大工程最终还是要靠科研,靠信息化、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3S必须优先依托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完成3S需要的必要积累。现在,我国3S总产值已经达到,而为了达到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林业等需要国家投入发展3S的部门,已经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投入得到非常高的效益了。 目前各种"3S"产品非常多,包括国外著名的的Arcinfo软件、Mapinfo软件等,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优秀的产品如中地的Mapgis、超图的SuperMap、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等。尤其是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产品在林业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智慧粮仓“方案

智慧粮仓建设方案 (1.0版本)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7) 第二章需求分析 (8) 2.1业务信息化现状 (8) 2.2业务信息管理需求 (8) 2.3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8) 第三章建设目标与内容 (11) 3.1建设目标 (11) 3.2建设内容 (11) 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 (13) 4.1设计原则 (13) 4.2总体架构 (13) 4.2.1系统基础平台 (14) 4.2.2粮库数据中心 (14) 4.2.3应用支撑平台 (14) 4.2.4业务平台 (15) 4.2.4.1粮库环境监控平台 (15) 4.2.4.2集成监管监控平台 (15) 4.2.4.3智慧仓储智慧安防平台 (15) 4.2.7信息安全体系 (16) 4.3技术实现 (16) 4.4标准规范 (18) 4.5进度计划 (19) 第五章基础平台设计 (20) 5.1总体设计 (20) 5.3网络设计 (21)

5.3.1需求概述 (21) 5.3.2总体构架 (21) 5.3.3网络管理 (24) 5.4服务器系统 (24) 5.4.1数据库服务器 (24) 5.4.2应用服务器 (25) 5.4.3前置机 (25) 5.4.4备份服务器 (25) 5.4.5管理服务器 (25) 5.6备份系统 (25) 5.6.1部署方式 (25) 5.6.2远程容灾 (25) 第六章数据中心设计 (27) 6.1运行机制建设 (27) 6.1.1运行机制标准建设 (27) 6.1.2保密安全防范措施 (27) 6.2数据库建设 (28) 6.2.1采集数据库 (28) 6.2.2交换数据库 (28) 6.2.3核心数据库 (29) 6.2.4元数据库 (29) 6.2.5元数据维护 (30) 6.3数据运行管理 (30) 6.3.1基础信息数据模式 (30) 6.3.2粮食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31) 6.3.3运行管理与监控系统 (31) 第七章应用支撑平台 (32) 7.1 地理信息平台 (32)

无线视频监控方案

无线视频监控方案 前言 平安城市,和谐社会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环境,各地政府时刻考虑;社区监控系统是为了提高社会公共治安的管理效率而建设的固定和移动的视频监控系统,实际上,它是一个对社区中的主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的系统,这些场所包括社区中的标志性建筑、重点要害部位、主要街道、重要路口、卡口、公共场所、案件多发地段等,这个系统还需要具备对社会监控资源的整合能力,包括小区、金融、文物、证券、重要部门、重点部位、道路交通监控……等视频监控社会资源。 社区监控系统的创建,可对犯罪分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同时,值班警员通过它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和社区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各部门领导可以直观地指挥重大扰乱社会治安等犯罪活动,和突发的如火灾,洪水,骚乱等处理过程;公安干警通过监控录像,可以获取犯罪分子的作案证据。所以,建设社区监控系统,对社区治安环境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均有着重大意义。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距离远、又是老区没有光线和网络、特别体现在山区城市,有一些地方布线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深圳市荣通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无线数字微波定点监控和COFDM无线移动视频监控,分别用在不同的环境中,下面先介绍一下无线数字微波定点监控的几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及连接示意图。 1.点对点传输方式和安装示意图 对于3公里以上或者不方便布线的监控点,我们可以使用无线数字微波,因为数字

微波成本低、安装只需要在监控点立杆安装上摄像机,视频服务器和无线数字微波发射机;3-25公里中间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中间就不需要架线了,在监控中心安装数字微波接收,在PC电脑上安装监控软件就可以录像和控制,非常方便;如果在监控点同时有4个摄像机也可以通过一套数字微波传回监控中心,比如20公里远的监控点,用有线的做,需要光纤或者2M/互联网才可以传输标准监控图像,但是光纤施工20公里经过的地方比较多,可能要过很多路面施工难度大,光纤成本20公里需要60000,还不包括施工费用;互联网施工少,但是每个月都有光纤使用费,长时间使用成本昂贵;数字微波20公里只需要18000一次性投资,还可以同时传输多路图像;同时可以传输网络信号、视频信号和各种控制信号等。几种方式相互比较数字微波成本更低。 2.点对多点传输方式和安装示意图: 数字微波支持点对多点,比如前端有多个发射设备从不同的地方向监控中心发射,中心用一个接收,同时接前方多个发射的图像。 3.点对多点加中继传输 我们同时考虑了在恶劣环境中有阻挡,或者跨城区传输,比如区要往市控制中心传输,这时就需要中继来延长传输距离或者绕越阻挡的障碍,无线数字微波也可以和现有的光纤或者互连网连接,在大型监控项目中我们提供多路图像集中监控设备及技术方案,多级监控中心、分级别控制管理、更多的节约施工成本和资源充分利用。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工程概述 本次数据中心机房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机房装修、机房供配电系统(包括机房内的主设备用电、辅助设备用电)、机房UPS电源及蓄电池系统、机房综合布线及机柜系统、机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场地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消防报警及灭火系统等几部分)。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 1、以下规范和标准。 GB /T2887-2000《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6650-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ST/T30003-93《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1838-93《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定》 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GB 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 73-9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三、设计原则 根据数据中心的现状,此次所做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单位的各项业务应用需求,尤其是作为行业专业应用,同时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应是高质量的、灵活的、开放的。设计时考虑避免下列外界因素:电磁场、易燃物、易燃性气体、磁场、爆炸物品、电力杂波、潮气、灰尘等影响。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与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机房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应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标准化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整体设计,要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

平安城市无线视频监控设计方案

5 江苏省苏州市太平镇无线视频监控项目 设计方案书 青岛波信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6月

一、综述 1、项目概述 构筑治安防控体系,是“平安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级党委、政府正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在大中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普遍推广以视频监控、防盗报警为主的技术防范措施,努力实施“平安农村”建设。 平安农村项目是一个大型、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随着现代乡镇多职能化发展,乡镇布局日趋复杂,地面监测点在上百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乡镇视频监控中视频监控点的设立是根据乡镇治安重点而设立的,这些布控点主要集中在商业金融街、社区、娱乐场所、主要路段、交通枢纽区等。布控点以图像采集、音频采集及报警信息采集等设备为主。主要是通过图像来了解布控在乡镇各个敏感区的实时状况,实时传输的图像要保证图像的清晰,同时要求图像的连贯性高,不能出现拖尾、马赛克的情况发生,保证职能部门的管理员是在第一时间掌握实时的、清晰的高品质视频图像。乡镇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一方面要做到事件即时处理,另一方面也要给乡镇管理职能部门保留数据信息,这就要求在图像实时浏览的同时,对图像进行全天候的录像。对于乡镇视频监控这样一个庞大的应用系统,对于存储的设计要求尽善尽美,可多级存储与分布式存储并存,以适合各个乡镇不同的需求。 1.1方案介绍: 面对乡镇视频监控共性及个性化需求,专注于视频监控的专业无线传输品牌BeXin,针对平安农村的推出了一套先进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带宽问题、链路安全问题、综合无线网络管理问题,实现实用化的无线监控系统,是乡镇信息采集和智能化管理的优质解决方案。 无线监控系统由中心基站和多个监控点构成。中心基站与各监控点间,一般以点对多点的连接方式,。构成无线网络系统,实现图像、数据信息的无线传输。各监控点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和信号传输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包括了摄像机、控制信号;信号传输系统由BeXin电信级无线网桥。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将监控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信息处理为基于TCP/IP的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端监控中心。 BeXin开发了网格状网络拓扑结构的无线网络体系,通过组建多环网络,最终形成网状网络的架构体系。这种网络具有极高的链路冗余愈合机制,非常适合应用在城市级无线主干

监控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监控中心机房建设 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3) 第2章项目需求 (4) 2.1监控中心平面示意图 (4) 2.2监控中心环境需求 (5) 2.3功能需求 (5) 第3章监控中心设计 (8) 3.1系统组网 (8) 3.2监控中心主要设备配置 (8) 3.3服务器管理子系统 (9) 3.3.1 中心管理服务器(1台) (9) 3.3.2 中心管理备用服务器(1台) (9) 3.3.3 流媒体服务器(4台) (10) 3.3.4 报警管理服务器(1台) (10) 3.3.5 门禁、IP对讲服务器(1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6 设备智能巡检服务器(1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7 NTP时钟校时服务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解码控制子系统 (11) 3.4.1 解码拼接模式架构图 (11) 3.4.2 系统配置 (11) 3.4.3 本项目配置情况 (12) 3.5显示子系统 (12) 3.5.1 系统组成 (13) 3.5.2 系统效果 (13) 3.5.3 系统功能 (15) 3.6存储子系统 (19)

第4章监控中心机房安保建设 (20) 4.1视频监控系统 (20) 4.2入侵报警系统 (21) 4.2.1 系统概述 (21) 4.2.2 点位部署 (22) 4.2.3 与其他系统联动功能设计 (22) 4.2.4 系统特点及优势 (23) 4.3门禁管理系统 (24) 4.3.1 系统架构图 (24) 4.3.2 点位部署 (25) 4.3.3 系统功能 (26) 4.3.4 系统特点及优势 (29) 4.4动环管理系统设计 (31) 4.4.1 系统概述 (31) 4.4.2 系统组成 (31) 4.4.3 系统集成设计 (37) 第5章一体化“微”机房 (38) 5.1系统概述 (38) 5.2系统组成 (38) 5.2.1 机柜 (39) 5.2.2 配电系统 (40) 5.2.3 空调系统 (41) 5.2.4 UPS系统 (42) 5.2.5 监控系统 (43) 5.3系统特色及优势 (44)

无线监控方案(模版)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广州图卫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述 1.1 目的与要求: 本设计方案要求安装30个视频监控点,每个的监控点视频信号通过无线方式送到电脑或NVR网络硬盘录像机上,通过在电脑或NVR网络硬盘录像机上可以对各个监控点的视频进行查看、存储和回放(录像存储天数根据服务器的硬盘大小决定),。 1. 2 设计原则 本项目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可靠性 整套系统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采用成熟、稳定、完善和通用的技术设备,系统有升级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够保证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 2)、安全性 硬件设备具有防破坏性的安全性功能,整个系统、网络、设备、中心机房和前端,防雷击、过载、断电和人为破坏,软件不受病毒感染,具有高度的安全和保密性。系统建成为一体化管理的独立体系,应用层相对独立,与其它弱电系统可独立管理,以减少系统间可能造成的干扰。 3)、实用性 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能自动纠错和系统恢复,整个系统的操作简单、快捷、环节少,以保证不同的操作者都能熟练操作系统。 4)、先进性 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优,人优我特”原则,即在保证系统稳定基础上要体现一定的特色和亮点。本方案的关键设备均采用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技术,以确保3-5年内不落后。 5)、经济性 在先进、可靠和充分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体现高性价比;采用支持并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业标准及行业标准的产品,便于施工、维护和降低成本。

二、总体设计说明 2.1系统总体架构 室外监控: 注:虚线表示各连接均采用无线连接,实线表示采用网线等有线连接; 注:如图中,在现场安装无线监控枪机,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图像,之后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办公室的NVR上进行监视、储存和回放。将NVR接入互联便可进行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手机必须要安装厂家提供的软件才能进行查看,电脑可以通过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或厂家提供的PC监控软件亦可查看。

无线摄像头监控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无线摄像头监控方案 监控视频传输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基于同轴线缆或网线的有线传输,另一种是基于3G和wifi的无线传输。笔者认为,针对家庭监控,无线传输优势更为明显。 无线视频监控优点解读 安防行业每当提到发展趋势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必定是高清、数字、智能,这已经是被公认的三个发展趋向。可是在实现高清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视频无线传输起着桥梁作用,无线传输的便利及灵活紧密将三者联系起来实现在安防行业的应用。 1、综合成本低,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无线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网络中,不需要为新建传输铺设网络、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无线监控。 3、维护费用低,无线监控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1 / 13

无线传输技术存在组网灵活方便,开通迅速、维护费用低的优点,因而其应用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但是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它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目前安防市场上的无线传输设备都通过各种机制来增强其安全性,但是很多业内人士研究发现保密协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比如他无法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对接入的用户实现身份认证。 无线视频监控方案及应用 应用无线传输技术,很好的克服了传统有线连接(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受制于硬件连接不便,具有随时随地的立体式接入方式,极大的方便了接入端的部署。 基于无线部署灵活性和成熟性,无线技术已成功融入监控行业各种场景;1.取款机、银行柜员、超市、工厂等的无线监控; 电力输变电站、电力塔、电信基站的无人值守监控;3.石油、钻井、勘探等无人区监控;4.公交车、出租车、押送车等车辆移动目标的监控;5.山区林地、深林防火监控;6.水源、河流、湖泊等资源的监控; 7.高速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桥梁、隧道、道口等的监控;8.边防海岸、国境线监控;9.交通巡逻、平安城市移动巡逻、城管移动巡逻与执法等移动点监控;10.应急事件处置的现场和远程现场监控和指挥(应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大型事件、突发事件等等);11.应急处置单位的教学和演习监控应用。 无线视频监控小范围应用方案 小范围无线监控,应用于办公场所、厂区、仓库等场所,以胖A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