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药物的代谢
新生儿的肝脏约占体重的4%(成人2%),但由于新生 儿肝未发育成熟,在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方面是很薄 弱。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需个体化给药, 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不可选用。
.
药物的排泄
新生儿肾脏的清除功能较差,可使药物的浓度过高, 半衰期延长。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 类减量使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儿科为每次 30mg/公斤,每8小时给药一次。新生儿每次30mg/ 公斤,每12小时给药一次。肾脏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 万古霉素,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用药不能简单的按照婴幼儿用药 的用法用量,更不能参照成人的用药。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由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 毒、巨细胞病毒)、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
出生20天后各年龄期小儿C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P首位细菌病原菌为肺炎链球 菌。
3月-5岁小儿流感嗜血杆菌常见。
6个月以内的小儿肠杆菌属、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见。
.
我院几种儿科的常见病的经验用药:
急性支气管炎 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病原菌。小婴儿和病程大于7 天的患儿,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最主要致病 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 球菌。 经验用药:在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范围,C-反应蛋 白正常,考虑为病毒感染,予对症治疗。细菌性支气 管炎经验性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阿莫西林, 也可选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新生儿肠管相对成人长,吸收面积相对增大, 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通透率高。药物更易吸 收血药溶度达峰时间也快,药物稍有过量即会引 起不良反应。
.
药物分布
新生儿体液总量一般约为体重的80%(成人 60%),水溶性药物相对分布容积增大,血中药物 浓度相对变低。按体重计算药量则应需要相对较大 的剂量。
新生儿脂肪含量低,脂溶性的药物分布容积相对较 小,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大,易出现中毒。
新生儿的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 脂溶性的药物易分布入脑,而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 不良反应,不过,易被药物透过的血脑屏障,亦可 有利于抗菌药物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少,药物与 其结合率较成人低,造成游离血药浓度过高,使其药理 作用增强而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大量破坏,不但造成血胆红素 浓度很高的生理性黄疸。胆红素与药物竞争结合血红蛋 白,导致:1、药物的游离型浓度增高出现毒性。2、胆 红素被置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进入脑脊液与脑核蛋 白结合引起核黄疸。如头孢曲松。
由于儿童期不同阶段小儿体重、对药物代谢 及生理特征影响,疾病种类差异,儿童期抗菌药 物使用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
.
新生儿(出生28天内)药动学特点:
药物的吸收
新生儿出生后的24-48小时内,胃液pH约为13,出生后10天左右回升至6-8,接近中性,然 后渐降,至2岁后才逐渐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 口服抗菌药物吸收差异较大,应密切观察疗效, 注意调节剂量。
.
尿路感染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 也有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感染。 经验用药:轻症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 中、重症用二、三代头孢类,如:头孢曲松、头孢呋 辛、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
.
化脓性脑膜炎 病原菌与患儿年龄密切相关。新生儿时期以B族β溶血性 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K1菌株常见。婴幼儿多由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所致。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以 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更为多见。 经验用药选用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曲松。
5岁以上支原体感染常见。
经验用药:轻症,门诊予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不能 口服的予静滴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中、重度感染,住院治疗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 孢噻肟。怀疑有支原体感染时可以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和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
感染性腹泻 常见病原菌有轮状病毒、腺病毒、大肠埃希菌、空 肠弯曲菌、志贺痢疾杆菌等。 经验用药:病毒感染采用补液和支持疗法。细菌感 染选二、三代头孢。 同时有抗菌药物使用史,考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可能。病原菌为艰难梭菌,轻症采用微生态制剂, 重症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
婴幼儿期
生长发育迅速,体格发育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的 功能也日趋成熟,但发育依然尚未成熟。所以婴幼 儿用药仍应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情 况慎重用药。
.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品种选择
1、根据病原学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患儿病 情和生理功能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2、在不能得到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先 经验用药。经验用药要选择能覆盖主要病原菌的药物, 以降低治疗失败的危险性。
.
给药剂量
根据照药品说明书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 重症时使用时按照治疗量上限给药,轻症时按照治 疗量下限给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按照治疗量上 限给药,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按照治疗量下限给药。 最大剂量不宜超过成人剂量。 常见问题:给药剂量超说明书用量。
.
给药途径
轻症并能口服患儿,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药物,不 必采用静脉或肌肉给药。口服药物要考虑到患儿的 依从性。 新生儿宜采用静脉给药。口服抗菌药物吸收差异性 大,肌注吸收不规则且以发生注射部位红肿、结节、 坏死等不良反应。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2015年)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药事科 张鹏飞)
.
抗网填报工作中,用药合理性评价是整个填报工作 中的重点和难点,围手术期用药评价,有明确的规范, 儿(内)科用药多为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相对复杂。
.
儿童药动学特点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 病例分析
.
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期,是感染性疾病高 发年龄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而抗菌药物使 用,不仅要考虑药效学特点,还要考虑药动学特 点。
.
给药次数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但同时要注意不同年龄患儿及 肝肾功能异常患儿对抗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消 除的差异。 常见问题:如每12小时一次,就不应把两瓶输液中稍 间隔就算作每12小时一次。
药物的代谢
新生儿的肝脏约占体重的4%(成人2%),但由于新生 儿肝未发育成熟,在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方面是很薄 弱。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需个体化给药, 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不可选用。
.
药物的排泄
新生儿肾脏的清除功能较差,可使药物的浓度过高, 半衰期延长。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 类减量使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儿科为每次 30mg/公斤,每8小时给药一次。新生儿每次30mg/ 公斤,每12小时给药一次。肾脏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 万古霉素,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用药不能简单的按照婴幼儿用药 的用法用量,更不能参照成人的用药。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由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 毒、巨细胞病毒)、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
出生20天后各年龄期小儿C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P首位细菌病原菌为肺炎链球 菌。
3月-5岁小儿流感嗜血杆菌常见。
6个月以内的小儿肠杆菌属、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见。
.
我院几种儿科的常见病的经验用药:
急性支气管炎 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病原菌。小婴儿和病程大于7 天的患儿,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最主要致病 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 球菌。 经验用药:在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范围,C-反应蛋 白正常,考虑为病毒感染,予对症治疗。细菌性支气 管炎经验性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阿莫西林, 也可选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新生儿肠管相对成人长,吸收面积相对增大, 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通透率高。药物更易吸 收血药溶度达峰时间也快,药物稍有过量即会引 起不良反应。
.
药物分布
新生儿体液总量一般约为体重的80%(成人 60%),水溶性药物相对分布容积增大,血中药物 浓度相对变低。按体重计算药量则应需要相对较大 的剂量。
新生儿脂肪含量低,脂溶性的药物分布容积相对较 小,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大,易出现中毒。
新生儿的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 脂溶性的药物易分布入脑,而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 不良反应,不过,易被药物透过的血脑屏障,亦可 有利于抗菌药物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少,药物与 其结合率较成人低,造成游离血药浓度过高,使其药理 作用增强而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大量破坏,不但造成血胆红素 浓度很高的生理性黄疸。胆红素与药物竞争结合血红蛋 白,导致:1、药物的游离型浓度增高出现毒性。2、胆 红素被置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进入脑脊液与脑核蛋 白结合引起核黄疸。如头孢曲松。
由于儿童期不同阶段小儿体重、对药物代谢 及生理特征影响,疾病种类差异,儿童期抗菌药 物使用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
.
新生儿(出生28天内)药动学特点:
药物的吸收
新生儿出生后的24-48小时内,胃液pH约为13,出生后10天左右回升至6-8,接近中性,然 后渐降,至2岁后才逐渐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 口服抗菌药物吸收差异较大,应密切观察疗效, 注意调节剂量。
.
尿路感染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 也有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感染。 经验用药:轻症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 中、重症用二、三代头孢类,如:头孢曲松、头孢呋 辛、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
.
化脓性脑膜炎 病原菌与患儿年龄密切相关。新生儿时期以B族β溶血性 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K1菌株常见。婴幼儿多由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所致。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以 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更为多见。 经验用药选用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曲松。
5岁以上支原体感染常见。
经验用药:轻症,门诊予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不能 口服的予静滴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中、重度感染,住院治疗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 孢噻肟。怀疑有支原体感染时可以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和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
感染性腹泻 常见病原菌有轮状病毒、腺病毒、大肠埃希菌、空 肠弯曲菌、志贺痢疾杆菌等。 经验用药:病毒感染采用补液和支持疗法。细菌感 染选二、三代头孢。 同时有抗菌药物使用史,考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可能。病原菌为艰难梭菌,轻症采用微生态制剂, 重症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
婴幼儿期
生长发育迅速,体格发育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的 功能也日趋成熟,但发育依然尚未成熟。所以婴幼 儿用药仍应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情 况慎重用药。
.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品种选择
1、根据病原学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患儿病 情和生理功能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2、在不能得到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先 经验用药。经验用药要选择能覆盖主要病原菌的药物, 以降低治疗失败的危险性。
.
给药剂量
根据照药品说明书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 重症时使用时按照治疗量上限给药,轻症时按照治 疗量下限给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按照治疗量上 限给药,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按照治疗量下限给药。 最大剂量不宜超过成人剂量。 常见问题:给药剂量超说明书用量。
.
给药途径
轻症并能口服患儿,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药物,不 必采用静脉或肌肉给药。口服药物要考虑到患儿的 依从性。 新生儿宜采用静脉给药。口服抗菌药物吸收差异性 大,肌注吸收不规则且以发生注射部位红肿、结节、 坏死等不良反应。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2015年)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药事科 张鹏飞)
.
抗网填报工作中,用药合理性评价是整个填报工作 中的重点和难点,围手术期用药评价,有明确的规范, 儿(内)科用药多为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相对复杂。
.
儿童药动学特点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 病例分析
.
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期,是感染性疾病高 发年龄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而抗菌药物使 用,不仅要考虑药效学特点,还要考虑药动学特 点。
.
给药次数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但同时要注意不同年龄患儿及 肝肾功能异常患儿对抗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消 除的差异。 常见问题:如每12小时一次,就不应把两瓶输液中稍 间隔就算作每12小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