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要著作
据记载他写的书不下170本,留下来的有47部,不过,他的 成就并不限于作品,而在于他知识的渊博。在科学上,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地理学、 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则 研究了美学、伦理学、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心理学、以 及神学。亚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以及诗歌。亚里士多 德的生平著作加起来几乎就成了一部希腊人知识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 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 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 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 比值相等。‘数量平等’的意义是你所得的相同事 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 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 称的事物。举例来说,3多于2与2多于1者其数相等; 但4多于2者与2多于1者,比例相等,两者都是2:1 之比,即所超过者都为一倍。”(第234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把平等分为“数量平等”和 “比值平等”,并进而主张把两种平等观结合起来。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数量平等”是指不论个人贡献 的贡献大小而获得的结果是平等的,即平均主义; 而比值平等是每个人获得与每个人贡献程度相适应 的结果。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 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 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 ‘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 只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些手段而已。城邦为 若干家庭和[若干家庭所组成的]村坊的组合, 由此结合,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 活,这些就是我们所谓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治团体的存在并 不是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 (第140页)
“家庭就成为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 会的基本形式;„„其次一种形式的团体——为了 适应更广大的生活需要而由若干家庭联合组成的初 级形式——便是‘村坊’;村坊最自然的形式是由 一个家庭繁殖而衍生的聚落。”(第6页) “等到由若干村坊组合而为‘城市(城邦)’, 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在这种社会团体 以内,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 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一切城 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 物。”(第7页)
第五,平等:主奴与男女。
“世上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区分,这不仅事属 必需,实际上也是有利益的;有些人在诞生 时就注定将是被统治者,另外一些人则注定 将是统治者。”(第13页) 解读:人是生而不平等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正义的(合法的)分配是以应该付出恰当价值 的事物授于相应收受的人。”(第136页) “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 依归。按照一般的认识,正义是某些事物的‘平等’ (均等)观念。„„正义包含两个因素——事物和 应该接受事物的人;大家认为相等的人就该配给到 相等的事物。”(第148页) “所谓‘公正’,它的真实意义,主要在于‘平 等’。如果要说‘平等的公正’,这就得以城邦整 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善业伟依据。”(第153 页) “凡自然而平等的人,既然人人具有同等价值,应 当分配给同等权利。”(第167页) 解读:正义总是意味着平等,反之则不然。
第2卷:该卷论及理想城邦。亚里士多德在 该卷中,着重进行批判,一是批评柏拉图对 理想城邦的设计(第1-8章);二是批评一些 现实的被公认的理想城邦:斯巴达、迦太基 和克里特(第9-11章)。 第3卷:该卷主要论述公民理论和政体理论。 论及了公民的性质、资格、品德和类别,同 时论及了政体的概念、类型、最优良的政体 以及谁应当掌握最高统治权(在其间涉及到 了法治问题)。 第4卷:该卷探讨了现实政体的类别以及从 现实上而言哪种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 1.“学园精英”(公元前367-347)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公元前367年18岁 的亚里士多德进入阿卡德米学园求学近20年。他天 资聪颖、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学业精 湛、超群拔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柏拉图称 为“学园的精英”。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 师。据说,柏拉图创办“学园”以后,一直想物色 一个理想的继承人。但是,由于另一人是柏拉图的 近亲、学术观点更与柏拉图像似,最后被任命为继 承人。对此,亚里士多德并不怨恨自己的老师,仍 然由衷地热爱和尊敬他。
解读:亚里士多德在城邦的起源或国家的 起源上持一种演化论的观点,认为城邦是经 历了如下的演化过程:家庭——村坊——聚 落——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演化论不同于后 来关于国家起源的契约论、神授论或暴力论 等观点。
第三,城邦的目的。
“城邦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 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 (第7页) “就我们各个个人说来以及就社会全体说 来,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谋取优良的生活。” (第130页) “城邦不仅为生活而存在,实在应该为优 良的生活而存在。”(第137页) “一个城邦的目的是在促进善德。”(第 139页)
解读:城邦的目的是过一种优良的生活,即 至善的生活。人们在城邦中生活,是为了实 现最高的善。个人加入城邦,可以过上一种 至善的生活,从此也可以凸显出城邦的至高 无上的地位,其他团体都是不能与城邦相比 的,只是实现城邦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罢了。
第四,城邦与个人。
“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 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 一个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 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 夫,那就是一位超人。”(第7页) “人类自然地应该是趋向于城市生活的动 物(人在本性上应该是一个政治动物)。” (第130页)
3.创办吕克昂学校(公元前347-335) 公元前336年,亚里山大继承了王位。亚里士多德 离开了王宫,49岁那年创办吕克昂学校,希腊历史 上第二大学园。吕克昂虽然不象现在的学校那样正 规,它没有考试,不制定教学大纲,但在这里,亚 里斯多德无私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告诉给他的学 生。在他看来,教育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 他真诚地认为,除非一个人能把他的知识传授给他 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 在吕克昂,亚里斯多德整整工作了13年。这一段 时间是他研究和著作最丰沛的时期。公元前323年 亚里山大逝世,他被人定为亵渎神灵的罪名。离开 雅典,一年后去世。
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说 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 理”。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许 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 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后来,即 使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 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亚里士多德为小 驹。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小驹吃足了奶就会 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 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他在古代学术研究 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解读: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是天生的政 治动物”这句话的来源。实际上,这句话译 为“人是生活在城邦中的动物”较为合适。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是离不开城邦的,倘 若离开了城邦,人就无法生活。人如果离开 了城邦这一共同体,就不可能享受到自由。 在古希腊城邦时代,一个人如果被驱逐出城 邦,无异于被判了死刑。人是一种群体动物, 应该生活在城邦中,这是人的本能。
2.王子之师(公元前347-335)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游历小亚细 亚及各城邦,完成政治学、伦理学著作。前343年, 马其顿国王腓力要求他做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 山大的家庭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 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 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正是在亚里士多德 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 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 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 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 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 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作者简介
(一)生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腊百科全 书式的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 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 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 全欧洲千年之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认为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 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 哲学的奠基者。
“凡自己缺乏理智,仅能感应别人的理智的,就 可以成为而且确实成为别人的财产(用品),这种 人就天然是奴隶。„„自然所赋予自由人和奴隶的 体格也是有些差异的,奴隶的体格总是强壮有力, 适于劳役,自由人的体格则较为俊美,对劳役并非 其所长,而宜于政治生活。”(第15页) “世上有些人天赋有自由的本性,另一些人则自 然地成为奴隶,对于后者,奴役既属有益,而且也 是正当的。”(第16页) “人类确实原来存在着自然奴隶和自然自由人的 区别,前者为奴,后者为主,各随其天赋的本分而 成为统治和从属,这就有益而合乎正义。”(第18 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根据人的理智,根据人的体格 是强壮还是俊美来区分自由人与奴隶,奴隶只是会 说话的工具。奴隶制是合乎自然的,是正义的。
三、重点观点导读
(一)城邦 第一,城邦的内涵。 “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 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 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 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第1页) 解读:城邦是一种社会团体,但是城邦不同于一 般的社会团体,城邦是一种最高的社会团体。城邦 是人类最高的组织形式,无论它的地位,还是它追 求的目的,都高于一般的社会团体。
“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在 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就本性来说,全 体必然先于部分。……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 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 一个隔离的个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 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 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 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袛。人类生来 就有合群的性情。”(第8-9页) 解读:城邦优于个人,这是古典共和主义 的源头所在。
“城邦本来是一种社会组织,若干公民集合 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那 么,倘使这里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已经 转变为另一品种的制度,这个城邦也就不再 是同一城邦。”(第118-119页) 解读:政体对城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倘若 政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城邦也会发 生变化。
第二,城邦的起源。
二、全书结构
全书共八卷,主要涉及到城邦、公民和政体三个 方面的问题。 城邦论:第一卷、第二卷1-8章、第七卷1-12章 公民论:第三卷1-5章、第七卷13-17章、第八卷 政体论:政体的类型分析:第二卷9-12章、第三 卷6-18章、第四卷 政体的变迁分析:第五卷、第六卷 第1卷:我们可以把第1卷看成全书的导论,重点 论述了城邦的内涵、目的、原则以及起源。城邦是 由家庭发展而来的,家庭由三种关系构成:主奴关 系、夫妻关系以及父子关系。亚里士多德重点论述 了主奴关系,兼及夫妻关系。
“城邦正是若干(许多)公民的组合。” (第109页) “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 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第113 页) “城邦正是自由人所组成的团体。”(第 132页)
解读:城邦是由公民构成的,是由公民在一起构 成的社会团体。公民就是享有政治权利的人,就是 自由人。城邦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它在规模 上必须是适中的。如果人口增长过快,那么城邦的 资源肯定难以维持人口的生存;如果人口稀少,那 么这也不利于城邦的健康成长。古希腊的城邦无论 在面积还是人口上都不能与今日的民族国家相媲美, 城邦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存在, 它必须满足两个目标,一是国家的安全,二是国家 的繁荣。无论地狭人稀的城邦,还是国土面积超大 的帝国,都难以满足这两个目标。在中世纪后期出 现的民族国家可以满足这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