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后平衡状态的 变化(=/>/<)
危机的产生 情绪脆弱期、危机活动期
Carbon的危机发展模型(1989)
第一节 危机的概念与类型
二、类型 (1)发展性危机(Caplan) 指人在生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各种转折阶段。 (2)意外性(情境性)危机(Caplan) 指无法预料的危机,是随机、突然发生,而且具有 强烈性。 (3)存在性危机(Brammer) 指个人面对人生重要问题而产生的严重困扰,是人 生价值与定位的追求过程中所产生的适应危机。
✓ 危机介入工作者应尽快与案主建立信任与委托关系, 以协助案主降低负面情绪;
✓ 危机介入是有时间限制的,要聚焦在目前的问题上; ✓ 透过澄清与咨商过程来处理案主的核心问题;
✓ 不断评估案主可能潜在受到的伤害或自我伤害,并提 供保护性措施;
✓ 拟定明确和可达成的目标,帮助案主恢复社会生活功 能;
✓ 危机介入工作者要扮演积极性角色,危机问题处置过 程要富有弹性;
✓ 在有限时间内,集中焦点,协助案主解决问题,重视非理 性及情绪、潜意识行为。
✓ 围绕案主危机展开调适与治疗,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 综合运用。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不把危机个体化以及问题化,对危机有着更为积极和正面 的态度。
✓ 强调个体在应对危机时的差异性,是一种更具有弹性和动 态的助人自助的理论模式。
环境改变、镇静药物 等方法 有必要,可考虑短期 的住院治疗
干预技术
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澄清方案的利弊 选择最可取的方案 确定具体步骤 执行方案 检查执行结果
第六节 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 危机干预理论是一种描述特定过程的理论模式。通过这一 过程,人们开始思考突发事件给其自身带来的情绪反应及 影响。
第四节 处遇目标与基本原则
1、最低层次目标
症状解除; 恢复危机前生活功能
水平; 了解有关造成不平衡
状态危机事件; 修补性工作的确认。
2、较高层次目标
了解目前压力和过去 生活经验与冲突的关 联;
引发知觉、思考、感 受与新因应反应的模 式,而能在立即性危 机期间可以运用。
二、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失恋、失业 亲人离世、夫妻离异
..........
Contents
危机的概念与类型 第一节
第四节
理论背景与发展历史 第二节
第五节
危机介入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第六节
处遇目标与原则 应用模式与技巧
优势与不足
第一节 危机的概念与类型
一、概念 (1)何为危机? 希腊语源是疾病好转或转坏的转捩点,有离开 、转机之意,从中国文字意义来说,危机是“危 险”与“机会”的并存,即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 大生活逆遇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2)危机干预 指对危机状态之下的个人、家庭以及团体提供 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
➢ 在实务过程中,缺乏统一、科学的危机评估标准。
➢ 危机干预的主体性问题。
➢ 危机的后干预问题,在实务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强化干预 效果。
案例一
XXX,男,29岁,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参与网络赌博后,为填补亏空,在以各种 理由向亲戚朋友借钱后,又向网贷公司借 钱。不料,事情被父母、妻子发现,无法 承受家里人的质问,实施跳楼自杀,但自 杀未遂。
第二节 理论背景与发展历史
一、理论背景
理论基础:社会精神病学、自我心理学、行为 学习理论。
最先由Lindemann(1944)提出,以后由 Caplan(1964)加以补充和发展。
1960年代以后,危机介入模式极为盛行,主要 注重于预防崩溃的支持系统。
1980年代之后,重视经济效益的影响,使得危 机介入法成为整体身心健康服务方案中的主要 方法。
✓ 要运用案主个人与环境的资源来处理危机。
第五节 实务应用模式与主要技巧
一、危机干预的适用症 ① 目前心理失平衡状态直接与某一特别诱发事件相关
的病人; ② 急性极度的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反应或有自杀
危险的人; ③ 近期丧失解决问题能力的病人; ④ 求治动机明确并有潜在能力改善的病人; ⑤ 尚未从适应不良性应对方式中继发性获益的病人。
➢ 侧重点:
注重从一般系统理论、 适应理论和人际关系 理论出发,考虑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调危机干预者必 须将每一个人和造 成危机的每一个事 件都看作是独特的。
危机产生的社会、环
境和境遇因素。
第三节 危机介入的基本假设
(1)当个人无力处理内在压力和外在事件,而转成危险 事件时,将引发危机。 (2)个人对危机情境的反应是反映出人对目前压力的认 知经验,并非个人病态。 (3)危险是暂时性的,且有特定发展阶段,但持续时间 因人而异。 (4)危机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机会,但结果各不相同。
二、危机干预发展三阶段(亚诺希克)
2 1 基本危机理论
➢ 代表人物: Lindemann、Caplan ➢ 侧重点: 基于心理分析方法,将 焦点集中于认识和矫正 暂时性的认知、情绪和 行为扭曲。
3 应用危机理论
➢ 代表人物:
L.Brammer(发展
扩展危机理论
性、情境性、存在 性危机)
➢ 侧重点:
✓ 适用于很多场所,如医院急诊室、危机处理中心、学校等
二、不足
➢ 不适用于非主动求助、防卫性大的案主,不适合危机时 间过长、要转变认知或改变角色的案主。
➢ 主要传承了个人主义以及改良主义等理论传统,却鲜有 关注社会变革。
➢ 注重简短快速处理危机,有人批评它回避长期的个人问 题以及社会议题。
➢ 在发展道路上,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本所应该强调的预 防功能。
C(Crisis Intervention)
危机干预
评估:治疗主要评估、对公众安全和财产 的威胁评估,包括治疗类选法评估、危机 评估、创伤评估、生物心理学和文化评估
干预:灾难救济和社会服务的交付、关键 事件应急报告的执行、危机干预步骤的实 施、强化观点和应对支持。
T(Trauma
Treatment) 创伤治疗
治疗:创伤应急反应、创伤后应急障碍、 创伤和应急管理的十步治疗草案、创伤治 疗计划和康复策略的应用。
任务模式
(三个连续、四个焦点)
三个连续任务
评估
保障安全
提供支持
任务模式
四个焦点任务
建立联系 重建控制 问题解决 后续追踪
三、危机干预的主要技巧
支持技术
适用危机开始阶段 暗示、保证、疏泄、
CISD (关键事件应激回溯)
主要观点:
以危机干预理论和教育干 预理论为基础,防止或降 低创伤性事件症状的激烈 程度和持续时间,迅速使 个体恢复常态。
优点:
特别适用于团体工作,遭 受各种创伤的个体。
ACT模式(Roberts)
针对事件罹难者的干预,是一套连续的评估和干预策略
A(Assessment) 评估
二、实务过程中的应用模式
平衡模式
认知模式
CISM、 CISD模式
ACT模式
任务模式
平衡模式(Aguilera)
➢ 主要观点: 危机状态下的案主,通常都处于一种心理情绪的失衡状 态,他们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当 前的需要。 ➢ 工作重点: 稳定案主的情绪,使他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 优点: 特别适合于危机的早期干预阶段。
适合于那些心理危机状态基本稳定下来、逐渐接近危机前 心理平衡状态的案主。
CISM和CISD模式
CISM (关键事件应激管理)
主要观点:
强调在危机中将家庭看作 全面干预的重要成分之一 ,并重视对家庭的服务。 并概括案主所面临的应激 阶段与时间线、不同阶段 的不同情感状态。
优点:
特别适用于团体工作。
不足以克服 问题产生 足以克服
紧张、压力
自己寻求 解决
足以克服
平衡
预防性的危机调适 服务,可以帮助个 人达到建设性的平 衡。(如社区危机 调适中心)
治疗性 的危机 调适
不足以克服 紧张、压力
危机
新的平衡状态
可能是建设性的, 也可能是非建设 性的。
卡布兰(Caplan)的危机产生示意图
危机前的平衡 状态
认知模式(Beck)
➢ 主要观点:
危机导致心理伤害的原因在于,案主对危机事件和围绕事 件的境遇的错误思维,而不在于事件本身或与事件有关的 事实。
➢ 工作重点:
帮助案主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成 分,重新获得思维中的理性和自我肯定的成分,从而使受 害者能够实现对生活危机的控制。
➢ 优点:
危机干预模式
组员及分工:
陈苗苗:主要技巧/实务运用/理论评价 念可薇:危机概念类型/理论假设及观点 刘梦婷:处遇目标与处遇原则/过程与阶段 李元芳:发展历史/报告整合/PPT制作 林嘉欣:案例讨论/报告整合/PPT汇报
危机就在我们身边
风险社会 身边人尝试自杀 大学生身陷“网贷”“裸贷”
案例二
XXX,男,50岁左右。一日晚上,家里亲朋 好友聚餐,在饭桌上,突然倒在地上。其 父亲(中医)立即过来抢救,可惜还是突 然离去。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