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摘要】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管理,不但对河流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有莫大好处,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保存一片沃土做出贡献。

保护管理工作要统筹进行考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措施和办法。

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出探讨。

【关键词】水环境,管理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水资源和水环境之问存在着质与量的连接。

质代表着在水体受到污染之后水环境产生的变化;量代表着水量,可以理解为水可借给的总量。

针对于同一种污染情况,水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水环境的变化程度。

二、水环境管理体制和预警监测
1.流域管理体制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管理和其他自然资源管理一样,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按产品门类和行业来设置管理部据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
理工作。

”《水污染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
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就中央一级来说,除了地质矿产部对地下水具有管理职能以外,我国对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管理权的机关有水利部、环保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力公司、建设部、交通部和卫生部等部门。

其中水利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

这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九龙治水”的格局。

2.水环境监控与预警
为控制流域水污染,防止水环境退化,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是基本手段。

水环境质量监测包括水文特征、水质理化指标和沉积物化学、水生生物种类数量以及污染源等5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人工监测、连续自动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采集数据,建立流域水环境信息平台,实现流域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模拟和预警,为可持续发展的流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美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由usepa、usgs等机构实施全国水环境监测。

2004年usepa开始的环境监测和评价项目(empa)在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实施了大型流域水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示范。

欧盟各国共同参与实施了欧洲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跨国监测与评价
计划,在监测网络构建、环境标志要素、环境质量基准、监测技术、评价方法、数据管理系统和预测模型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注重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监测参数不仅包含水质指标,同时也更为重视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流域基本环境特征的变化。

三、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管理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关于水环境管理的法律实行的是水污染和水资源分立立法
的形式,部分立法内容存在交叉甚至冲突。

目前.我国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涉水部门多.部门起草立法时缺乏综合平衡.立法实践又先后.缺乏通盘考虑.涉水法律存在交叉.妨碍水环境管理的法律执行。

水环境管理的立法现在注重实体性立法.缺乏程序性立法.造成实体性立法规定的目标难以实现对于水环境管理的概念缺乏必要的界定.可操作性较差
2.水环境管理运行机制缺失
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方式不能满足水环境管理的要求。

政府在水环境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实行以行政管理为主的高度集中的调控政策水环境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界限不清.水环境管理主要以各级政府投资为主.造成了水环境管理工作具有片面性和不可持续的特点.单独依靠行政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水环境管理的需要水环境管理经济手段运行机制缺失。

市场机制是微观领域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各种税、费、补贴、
信贷等是水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在水环境管理相对薄弱的城市郊区.经济手段的实施由于管理力量的薄弱.制度规范的缺失造成实施和监管难度较大.制约了水环境管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3.缺乏统一管理体制.水环境管理与发展不相适应
现行郊区水环境管理实行的分散式的管理体制.水资源、水污染等管理分属不同部门,水环境管理责权交叉多,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部门间管理工作缺乏有效衔接.造成了水环境管理的脱节,割裂了水环境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不利于水环境综合管理.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水环境管理改革的对策
1.加强城市郊区水环境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级水环境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根据水环境的整体性和联系性的特点,统筹规划水资源和水污染管理立法。

完善地方各级水环境管理制度,注重对水环境管理综合性立法,统筹考虑各部门和水环境资源相关单位利益。

注重地方水环境管理的程序性立法.明确界定水环境管理的权责。

建立水环境管理审批、运营、监督机制制度的建立,推行许可证制度。

进行郊区水源污染防治立法。

完善取水权、排污权交易立法。

加强水环境管理的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管理效率。

2.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对水环境管理运行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明确进行水环境相关权利
界定.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建立完善水资源相关权利的市场交易制度,特别是个体与群体的取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丰富水环境管理的组织形式.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水环境管理的投融资制度.推行水环境管理涉水者治理模式丰富产业组织形式,实行推行股份制、出租、拍卖、委托经营等形式提高涉水企业的运行效率。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丰富水环境管理调控手段,推行系统的水环境管理税费、补贴、信贷等经济手段,加大水环境调控经济手段的研究,特别是级差税、费以及绿色信贷方面.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产业园区的建立.促进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3.建立和完善参与和监督机制
加强水环境管理集体和个人的水环境知识宣传和教育.发挥管理对象的监督和参与作用.是做好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起水环境相关单位、个人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参与和监督机制.丰富参与渠道.可以以水环境监督委员会、用水协会、节水互助小组、水环境管理听证会等制度形式.加强水环境管理监督。

对涉水事务执行过程和涉水企业的运作过程舆论指导、决策建议、运行监督,形成良好的水环境管理的参与氛围.进行提升水环境管理效率。

五、结束语
水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承载着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流域水环境问题凸显,经济发展已经接近或达到资源和环境可承载的边缘,粗放型的
经济增长模式和落后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陈吉江余姚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浅析水利发展研究-2012年10期
[2]王慧王家顺... 黄河三角洲引黄灌区水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地下水-2012年3期
[3]张月萍刘金宝上海市地下水环境容量评价及其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地下水-2012年3期
[4]周勇浅谈我国城市郊区水环境管理改革探讨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29期
[5]李敏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管理中国化工贸易-2012年6期
[6]李敬苗浅谈海河水环境保护管理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1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