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何明显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经验:TFP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之所以高于改革前,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TFP)大幅度提高。根据分析,1978-1995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1、劳动力保持较高增长(为2.6%);2、资本存量出现了较高增长(为9.3%),但低于1952-1978年期间的增长率(11.5%);3、人力资本(按15岁以上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增长率为2.2%;4、全要素生产率由改革前(1952-1978年)的-1.9%提高到3.3-4.6%(按不同的资本或劳动权重计算),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在33-47%之间。上述计算结果与国际上的主要研究结论比较接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改革时期中国会出现经济高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增长明显上升,反而是有所下降(减少了2.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负变正作出重要贡献,相对改革前提高了5.2-6.5个百分点。
二、近年来增长模式变化:TFP明显下降
然而这一经济高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高增长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在1995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发生重大变化。迄今为止还没有国内外学者对此予以分析和关注,主要原因是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来源时,无论是选择1978-1995年期间,还是选择1978-1999年期间,都暗含了一个重要假设,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都是作为一个长期增长方程来讨论。我们认为,这一假设对1978-1995年期间是适用的,但是对1995年以后的情形就不适用了。
首先在1995-2001年期间经济增长率(8.2%)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9.3%-9.5%)。其次增长来源发生重要变化:一是就业增长率明显下降,仅为1.2%,出现经济高增长、就业低增长的情形,中国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二是资本存量高增长(为11.8%),比1978-1995年高2.5个百分点,也略高于1952-1978年期间的增长率(为11.5%),结果资本生产率(等于经济增长率减去资本存量增长率)由正(为0.5%)变负(为-3.6%),下降了4.1个百分点,表现为资本深化过程,劳动人均资本增长率高达10.6%,是全世界各国最快的资本深化过程,几乎比1978-1995年期间高出4个百分点,出现资本替代劳动、资本排斥劳动情形;三是人力资本高增长为2.8%,由于这一时期扩大了高中和高等学校招生数,2003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生已经居世界首位;四是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下降,为0.3-2.3%之间(按资本与劳动不同的权重计算),大幅度下降了2-3个百分点。这表明,1995-2001年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低下,无论是资本生产率还是全要素生产率都明显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中国经济形势,GDP增长为9.1%,已经接近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之间);全国投资增长率为26.7%,大大高于1979-2001年期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0.9%),这表明,已经出现明显的投资过热;估计当年资本存量增长率为15.8%(考虑了折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在6.3-9.5%(这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权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降为1.1%到-1.1%之间,估计这一年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可能是负值,并与计划经济情形相似。这表明,2003年尽管经济增
长率达到长期潜在增长率,还没有出现全局性的“经济过热”,但是已经出现了投资过热,投资增长率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投资效应,而且还大幅度降低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估计在为-6.7%,经济增长率大大低于资本存量增长率,大幅度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然这是典型的“低质量、低效率的高增长、高投资”。
最近,我们采用另一项方法Malmquist指数法专门研究非参数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改革以来不同时期的TFP增长率及其分解分析发现,首先1979-1995年期间TFP增长率为4.63% 在1996-2001年期间下降至0.60%,如果从不同的时期看,1978-1984年TFP增长率最高(7.65%),1996-2001年期间最低,这与前面的计算结果相当一致;其次对TFP增长率进行分解,一是技术进步分量;二是技术效率分量,结果发现,在1996-2001年期间技术进步减缓,技术效率下降。
这表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投资效率来实现高增长,而是由高资本投入增长来驱动,重新走入低质量、高增长的路径,明显降低生产率,这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是投资过热、盲目投资的代价。如果继续按此路走下去,不仅加剧能源和环境压力,而且也是“得不偿失”的。新一届中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更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三、为什么中国TFP会下降
为什么1995-2001年期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会下降?
根据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2001年)提出的资产积累、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分析框架,促进发展有三种资本:有形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有形资本通过经济增长为福利作出贡献。人力资本通过提高其收益为增长和福利作出贡献,因为人力资本投资诸如对教育、健康、饮用水等投资本身就会增加人民福利。同样对自然资本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对人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但是过分的依赖有形资本,或者长期执行扭曲政策,或者对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投入不足,也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首先有形资本过度深化,投资边际报酬递减,投资的盈利程度必然下降。
其次对外国投资企业实行大量的减免税收,以低价土地、基础设施、能源提供变相补贴,扭曲了有形资本的资源配置。
第三,资本价格(指实际贷款利率)大大低于劳动价格(指实际工资增长率和其他福利),鼓励厂商多用资本、少用劳动,多投有形资本、少投人力资本。从1995年以来出现了国有企业资本存量大幅度增长,但是不仅不创造新增就业,而且大规模裁减在岗职工,到2002年底中国的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在岗人员已经累计减少了6000万人,超过一个法国的总人口数 也相当于1995-2002年全球20个主要国家制造业就业人员减少数(为2200万人)。
第四,开发自然资源的企业和部门拥有大量的资源租金,激励过度开发,降低了使用资源的效率,1996年以后煤炭产量从14亿吨减少到2000年的10亿吨,到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