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而不是由学科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生活,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教学基本理念中“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一、加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1、凸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什么用处。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大,衣食住行离不开地理学,发展建设离不开地理学,国际谈判、军事外交、国防建设也离不开地理学,地理学正逐步成为生活的地理学、社会的地理学。通过加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深深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到地理知识对自己

现在和将来学习、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是一门实用价值很强的学科,从而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使学生改变地理无用论的观念。

2、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各门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对学科实际有有价值的认识,对生活有用地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有用性,对地理学习产生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产生学习地理的举和欲望,大大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加强生活地理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身边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对生活中困难,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二、加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要把社会生活中的地理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地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乐于学习,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性、开展合作探究等为学生主动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

程,这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1、以情景创设为平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能泊发较为持久而又稳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生活化和乡土化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出来,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安全呈现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商业区位条件”的时候,请同学们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创设问题情景:如果自己是县长或是老百姓,对永定的商业中心布局在什么位置有什么设想?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担当

角色,这样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习充满情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

2、以信息技术为载体

生活中的地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样,有文本资料、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类信息资源,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学生整理、运用,可以以小报形式张贴在教室里或挂在校园网上,实现资源的互享。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反有关生活中的地理论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3、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新课程提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生活中的地理时,光凭一个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往往是不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合作,因此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初速联系社会上、自然界的生动实例来学习地理,创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性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获得技能。

如在学习人中迁移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当地大量人口往厦门、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对当地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怎样解决农村人才流失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发现地理问题以及亲自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走向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的效果

通过走向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收益匪浅。

1.课堂“活”了。

课堂“活”起来,不仅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景活,而且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

活、生命活。使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学生“活”了。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且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产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师的职能从传授变为了指导;学习的目标从单一到综合;学习的空间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延伸,学习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拓展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

3.教师“活”了。

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地理,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在学生实际运用中,既能让学生的所学得以正确地运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教师回到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促进自我提升、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