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汉字造字法
一、许慎《说文解字》的造字法研究
1.分析汉字构造是《说文》主要目的之一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经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今文经学家错误的汉字观点
“马头人为长” “人持十为斗”
“虫者屈中也” 2.《说文》在研究造字方法上的作用
辑录小篆形体,为研究造字方法提供了较原始的字形素材。 解说本义,为研究造字方法提供了意义上的理据。萬樊
西
才
《说文》:鸟在巢上。《说文》:草木之初也。
分析字内结构,为研究造字法提供了构形依据与分析经验。 阐释、利用“六书”,为造字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百更
目
上喜肖《说文》:人眼,象形。《说文》:高也。此古文上,指事。《说文》: 乐也,从壴从口。《说文》: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
《说文》:十十也,从一、白。《说文》:居也。从田从土。《说文》:改也。从攴,丙声。里
二、对许慎“六书”理论的研究
1.象形字的范围问题
《说文·叙》:“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下面的字是否是象形字:
(1)独体的描画事物形象并代表所描画事物的字是象形字。
(2)合体的部件有主次之分并表达名词含义的字是象形字。
(3)描画同一事物群体形象用来代表这一事物的字是象形字。
2.指事究竟如何造字
《说文·叙》:“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1)许慎是从认字角度阐释的,没有说明指事如何造字。
(2)说明了指事字的特点,即字义隐晦,“察”方能知义。
(3)许慎没有说在象形字上加注抽象符号的字是指事字。
《说文》:“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说文》:“丅,底也。指事。”
《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说文》:“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说文》:“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说文》:“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偶一。”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3.会意字的界线如何确定
《说文·叙》:“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泪歪会意字与合体象形字的区分:
(1)会意字的各部分没有主次之分,而合体象形字有。
(2)会意字表达几个部件联合后的意义,而合体象形字表达其中一个部件的意义。
(3)会意字多表达抽象复杂的意义,而合体象形字表达的是名词意义。
4.形声定义的优与劣
《说文·叙》:“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1)准确明晰地阐明了形声是怎样造字的。
(2)静态研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考察形声造字法。
5.转注是一种怎样的造字法
《说文·叙》:“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1)形转说——认为转注即字形转向的方位不同。
唐人裴务齐《切韵·序》:“考字左回,老字右转。”
宋人戴侗《六书故》:“何谓转注?因文而转注之,侧山谓阜,反人为匕……之类是也。”
阜比《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2)部首说——认为转注字即同一个部首内的字。
徐锴《说文系传》:“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谓老之别名有耆(qí),有耋(dié),有寿(壽),有耄(mào),……诸字皆取类于老,则皆从老。”
示——神、祠、祭、祀、祝
(3)多音说——认为多音字就是转注字。
明人萧楚:“转其声而读,是转注也。”
明人程端礼:“敦有七音,辟有十一音,皆转注之极也”(4
)音转说——认为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可以相互解释的字是转注字。
章太炎《转注假借说》:“‘类’即声类,不谓五百四十
部也;‘首’谓声首,不谓‘凡某之属皆从某也’
。”“以文字代语
言,各循其声。方言有殊,各义一也。其音或双声相转,或叠韵相迤,则更制一字,此所谓转注也。”
父爹腹肚
(5)多义说——认为多义字的相通意义间相互注释为转注。
明人赵古则《六书本义》:“如恶本善恶,以其恶也,
则可恶,故转为憎恶之恶。”
词在发展中,或演变出新的意义与词性,或分化出新的读音等,人们改造旧字形再造新字,就是转注造字法。
解懈田佃
王伯熙《六书第三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1
年第4期)的观点: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这是争论了一千多年的老问
题,对转注的不同解释非常多,几乎所有的可能想到的解释都已经有人提出过了。在今天要想确定许慎或创立六书说者的原意,恐怕是不可能的。”
又:“我们应该把转注问题看作文字学史上已经过时的
一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为它花费精力。”
6.假借是不是造字法
《说文·叙》:“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古人记录某词时,没按用字规范写本字,而是用音同
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用字现象叫“通假”。由于本字与借字音同或音近的音是古音,所以又称“古音通假”。该用而没用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惠:通“慧”。
已而畔约,击我南郡。(《史记·秦始皇本纪》)
畔:通“叛”。
(1)许慎所谓的假借与通假不同
相同:原理相同,都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
第二,原因不同:通假是因为没有遵守记词规范而
借字;假借是因为造字困难而借字。
通假是用字时有本字而不用,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
替;假借是造字时无法造本字,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第一,基础不同:通假有本字,而假借一般无本字。
第三,方式不同:通假是临时借用,而假借一般是
永久借用。
差异:第四,效果不同:通假会妨碍阅读理解,而假借不
会妨碍阅读理解。
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填《荀子·君道》:“填抚百姓。”《说文》:“难,鸟也。”
《说文》:“填,塞也。”(2)假借是不是造字法
造
字创造新的汉字书写形体为语言中的词制定书写符号是造字法
不是造字法(3)“令”“长”是不是假借字
写词说:
王梦华《古汉字的写词法与造字法》:“创制相应的
书写形式把语言中的词表现在书面上的方法叫写词法。”(《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
戴侗《六书故》:“(令)本为号令、命令之令,令
之则令。……(长)本为长短之长,自穉而浸高则为
长……。两者皆有本义而生,所谓引而申之,触类而长
之,非假也。”
三、“六书”之外的造字理论
1.“四体二用”说
积极意义:注意到了“六书”前四种与后两种的不同。
缺陷:第一,仅仅是修正、完善“六书”。
第二,将假借排斥在造字法之外。
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大致造字之始,无所凭依。宇宙间‘事’与‘形’两大端而已。指其事之实曰指事,
一、二、上、下是也;象其形之大体曰象形,日、月、水、火是也。文字既立,则声寄于字,而字有可调之声;意寄于字,而字有可通之意;是又文字之两大端也。因而博衍之,取乎声谐曰谐声;声不谐而合其意曰会意;四者,字之体止此矣。”王筠《说文释例·六书总论》:“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