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班”区域的创设与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特教

YouJiaoTeJiao

教师·TEACHER

104

2019年9月Sep.2019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途径的一项自主性学习活动,它能让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而笔者尝试的两个平行班的“混班”区域活动,作为区域活动中的一种创新方式,在与幼儿初相见后,也快速地被他们接纳。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课程游戏化”全新精神与理念的引领和推动下,笔者也以创新的区域活动为媒介,打破班级的界限,着力打造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区域活动,并从材料、格局、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全新的改变,旨在让“混班”区域活动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破旧立新——“混”的区域环境全方位打造(一)主辅分明——区域材料的更换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作为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活动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基于此,笔者与实验班的教师一起对区域材料的投放进行了革新:

1.主材选择,各具特色

同一楼层进行“混班”区域活动实验的5个大班同时更换区域材料,每班选择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易收集且价廉物美的材料作为班级区域活动的主材,如大小不一、花色不同的纸杯,形状不一、颜色不同的纽扣等。

2.辅材收集,各具特点

辅材可以是生活中的废旧物,大小、形状、材质不一,需易于摆放、整理。各班可根据主材收集各自不同的辅材,如各种小巧的瓶瓶罐罐、纸盒、包装袋等。

3.工具专柜,琳琅满目

除了主辅材的收集,每班还专门布置了工具专柜,里面摆放着剪刀、胶带、胶水、皮筋、彩笔、颜料等一些利于操

作的材料。

(二)化零为整——区域格局的更改

化零为整顾名思义就是把零散的部分集成一个整体,区域活动的格局便依此进行革新:

1.主辅材区,一目了然

在班级专门辟出一块空间摆放主材和辅材,并用两种置物盒区分出主辅材,同时在每一个置物盒上贴上不同的标记,分类摆放,这既便于幼儿选用又利于整理。

2.区域格局,灵活多变

区域活动时格局的灵活性较大,没有硬性规定某个空间必须是什么区域,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材,自由选择活动空间,桌面、柜面、地面、教师办公区域、办公桌、室外走廊等等,都能成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场所。

(三)别具一格——区域环境的更新

每班选定主材后,教师便和幼儿一起用主材打造班级环境,从主题墙饰到区域墙面、从柜面摆放到块面装饰等。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让其他班级的教师、幼儿能一眼便知该班级的主材是什么,同时也大致了解该班级主材的使用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情况等。

二、自由自主——“混”的区域模式渐进式呈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那么,面对全新的班级材料和环境,面对幼儿的高涨兴趣和热情期盼,如何让他们快速熟悉区域活动形式呢?

(一)初次相见——区域形式的揭秘1.揭开面纱

新材料、新环境犹如戴着面纱的神秘人,带给幼儿很多的新奇与期盼。在这样的期盼下,教师简单介绍了区域活动

幼儿园“混班”区域的创设与利用

陆亚红

摘 要:“混班”是打破平行班班级界限,让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通过自愿选择的方式进入区域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幼儿活动时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活动时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更加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能让幼儿与更多的教师、同伴一起生活、共同学习、互相交流。课题项目:此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孕育幼儿健康个性的‘成长社区’研究”(D/2016/02/39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陆亚红(1980—),女,江苏张家港人,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办公室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孕育幼儿健康个性的“成长社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6-0104-02

关键词:混班;区域活动;主辅材;创新;自由自主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600)

幼教特教105

2019年9月

形式:①每人用自选篮挑选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材料。②可以独自进行活动,也可邀请好朋友与你一起活动。③你可以自己选择活动的场地,桌面、柜面、地面、走廊等。④活动结束,剩余的材料要物归原位。

2.发现问题

幼儿拿着自选篮快速冲向选材区的时候,现场的情形是这样的:①选材区幼儿拥挤一片,争抢着拿取材料。②先抢到的幼儿篮中材料琳琅满目。③选材过后的材料区一片狼藉、杂乱不堪。

3.收获惊喜

这样的混乱、杂乱没有让5个班的教师深受打击,因为混乱过后的集体讨论中,幼儿发现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①很多人同时冲过去选材料,太乱、太挤了。②拿着自选篮选材时,很多人没有想好拿什么材料就乱拿,而且拿了好多。③有的人收材料时全都乱放,没有按标记分类摆放。

(二)相互磨合——区域规则的显现1.解决问题

第一次全新的区域活动在杂乱、吵闹中结束了,活动效果显而易见,但是幼儿提出的问题却引发了激烈讨论,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解决办法:①选取材料的时候应该分组去拿,可以排成两队一起选。②拿材料之前要想好玩什么,需要用到什么材料。③如果和好朋友一起玩,只要一人去拿材料。④如果选择地面活动需要靠边上一点。⑤还材料的时候也要排队,如果人很多,可以等吃完中饭再整理……

2.产生规则

在幼儿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共同制定并绘制了区域活动规则:①活动前制订区域活动计划,可以独自也可合作。②按计划选取材料,不够可以补拿。③选择合适的场地,不拥挤,不影响别人走路。④活动结束,有完成的作品可摆放在展示区。⑤整理时要快速、安静地排队分类归还材料,速度慢的可午饭后继续。

(三)知己知彼——“混班”模式的呈现

幼儿已基本掌握班级的区域活动模式,“混班”的尝试由此开始:

1.浅尝,向往

在介绍完其他4个班的主材后,各班便派出12名“先遣队员”,3人一组带着任务去别的班级观摩并参加区域活动。他们的任务是:①了解这个班的主材。②他们是怎样玩主材的。③带一件用这个班的主材完成的作品或学会的新主材玩法回自己班。④回班交流去别班活动的想法。12名“先遣队员”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带回的作品、玩法、感想等瞬间就勾起了其他幼儿对“混班”区域活动的无限向往。

2.再尝,回味

在简单了解其他4个班级的主材玩法后,每班又将剩余幼儿全部分派到其他4个班,他们的任务有了改变:①向别班幼儿学习一种新的主材玩法,或者和别班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主材作品。②向别班幼儿介绍自己班的主材及一个简单玩法。③回班交流自己去别班活动的想法。所有幼儿在有了初步的“混班”体验和经验后,对“混班”区域活动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动兴趣。

三、别出心裁——“混”的区域活动自主式开展(一)师幼互动,“混班”的活动商讨

“混班”的模式已经有了雏形,怎样才能让“混班”区域活动真正自主地开展起来呢?在教师和幼儿无数次的问答、讨论中,“混班”区域活动的形式和规则也逐渐呈现。

1.活动形式

①用5种颜色的插牌代表5个班级。②幼儿自主选择插牌,并将选班情况记录在“选班记录本”上。

2.活动规则

①每班每天选择人数不超过10人,通过“选班记录本”来查看;②活动前需要做计划,可以活动前一天或活动前做,可独自可合作;③有完不成的作品可下次活动继续完成。

(二)全员行动,“混班”的组织效果

全新的“混班”区域活动已逐步成形,幼儿也对活动形式越来越熟悉,别出心裁的“混班”区域活动整体效果也就此呈现:

1.自由的晨间来园活动

每天入园,幼儿进入自己班级,自主选择班级进行插牌,并在“选班记录本”上记录,到达所选班级后,观看区域活动提示牌,了解该班级今天的几项重点区域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并进行活动(可独自,也可合作)。活动结束后,收拾、整理材料回自己班级,如有未完成的作品可带回也可留下。

2.开放的“混班”区域活动

上午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再次到达晨间活动时所选择的班级,按照计划继续进行区域活动;活动结束,集体总结,交流分享;回到各自班级,个别幼儿简单讲述活动情况,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总结、提升活动经验。

3.及时的“混班”活动反馈

幼儿午睡时间,5个班的教师集中交流上午区域活动情况,反思、总结并提出合理的更改建议,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高“混班”区域活动效果。

“混班”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小社区”环境,他们可以与更多同龄幼儿交往,得到不同的体验,相互产生交往能力。因着他们相近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混班”区域活动让他们的沟通更顺畅、合作更成功。“混班”区域活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泛、更多角度观察幼儿的空间,让教师跟随着幼儿在“混”的路上共同收获、共同成长。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纪秀君.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N].中国教

育报,2015-06-28(1).

[3]米冬梅.中大班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互助品质的培养[J].

动漫界,2018(44):78-79. 

[4]廉佩军,刘 琛.开展混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方法与途径

[J].儿童与健康,2018(10):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