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艺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No.8总第20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4

中国演艺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陈思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演艺产业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初步摆脱了靠财政补贴维持运营的被动局面,走出了演艺产业经营创新之路,特别是随着社会需要和文化体制改革

的纵深推进,我国各地依托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演艺品牌的辐射效应,创作和

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通过设立演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原创剧目走出去等策略,搭建起

集“展示、合作、交易、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积极设计开发好演艺衍生产品,

如演出服装的设计制作、演艺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大力提升我国演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通过完善演艺产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使我国演艺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演艺产业;产业经纪;提升战略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8-0107-03

2009年7月22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强调:“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2012年2月28日,《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要大力拓展演艺市场,满足城乡居民对演艺的消费需求,实现从演艺大国到演艺强国的跨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不断提升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观看文艺演出、欣赏音乐舞蹈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演艺产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并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

一、中国演艺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文明底蕴,为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价值资源。我国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既有悠久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历史,还有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这些都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①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延绵不断、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物遗存,都为演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目前,中国演艺市场已出现多元发展格局,交响乐、歌剧、芭蕾、现代舞蹈和音乐剧,民族戏剧、民间歌舞,杂技、曲艺、皮影等精彩纷呈。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也为世界表演艺术生产做出突出的贡献。美国迪斯尼根据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元素功夫和熊猫改编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和《功夫熊猫2》不仅为梦工厂在全球狂扫10亿美元票房,更重要的是制造出了一个动漫史上最有名气的“熊猫”———阿宝,梦工厂CEO杰弗瑞·卡森伯格也因此被称为“功夫熊猫之父”。《功夫熊猫》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音乐、服饰以及食物等均来自于中国元素,《功夫熊猫》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说明中国元素在全世界颇受欢迎。据分析,中国未来五年包括演艺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日常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达到5—8%以上。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国

收稿日期:2012-05-10

作者简介:陈思,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副教授。

①邹广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701

内对外来演艺产品的需求。仅2011年一年,经文化部审批的进口商业性演出项目就达1200余项,另外还有参加艺术节和交流活动的非商业性演出项目560项。中国大城市的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像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一流交响乐团,而且还可以观看到百老汇《狮子王》、《歌剧魅影》、《猫》、《芝加哥》等原汁原味的古典名剧,中国演艺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让国际著名的演出经纪公司纷纷来我国洽谈演出事宜。同时,现代科技的应用成为演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在演艺产品和创作过程中的引入和应用,提升了演艺产品的表现和影响力,成为未来演出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演出服装,也为中国的演艺市场增光添彩。

(二)我国演艺企业(团体)实力不断壮大。改革开放前,一些掌握大量文化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演艺市场惨淡。①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对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国办艺术研究机构、艺术学校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增加投入,改善服务增强活力;对国办的演出中介机构和一般性的艺术院团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机制和体制创新,通过资源整合、强强联手,培育了一批代表国家艺术水平的文艺团体和中介机构。如文化部直属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为国家话剧院,将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与中国对外展览中心合并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等,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演艺机构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演艺产品的生产和演艺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演出经纪人的资格提出要求,规范演艺经纪机构的经营,使中国演艺市场出现了一批资信可靠、运作专业、有能力经营涉外演出业务的演艺经纪机构。②

(三)大型艺术活动助推中国演艺产业走向国际市场。通过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给承办商和举办省份或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为各类优秀艺术演出项目和演艺经纪机构提供了展示和交易平台,从而带动了中国演出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比如通过举办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南宁国际民歌节、吴桥杂技艺术节、武汉杂技艺术节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做法,为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中国演艺产品,在参与国际双边、多边事务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演艺机构通过官方或民间渠道,走出国门,积极参与海外各类艺术节、艺术比赛和演艺交易会,使中国演出团体和演艺经纪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目前中国演艺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演出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真正的公平竞争机制。虽然我国演艺市场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与国外演艺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演艺市场还存在着明显缺陷。健全的演出市场体系,应是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剧团剧组、中介机构、演出场馆三者有机结合的共同体。但就目前而言,这三者间的结合,因机制上的原因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在文艺体制改革中,三者都在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都不够到位。演出场馆更多的仍属文化或体育事业单位,在演出市场中大多成为场馆出租配角;国办文艺团体的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虽然会有精品产出,但却不注重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在高雅精致和市场效益两者之间难以取得平衡,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

(二)本土演艺市场在运营方面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经纪机构是文艺体制改革的产物,但由于审批上的限制,主要的经纪机构都是从文化事业单位演变而来的,他们依靠经营资质、范围的垄断而缺乏创新的动力,自身经纪、组织、协调演出市场的能力低下,缺乏发展活力。而演出市场地下经纪人的违规经营和不公平竞争又对尚不健全完善的演出市场体系造成了冲击和破坏。首先表现为本土艺术生产能力不强,演出档次不高,公众难得进剧场或广场上观看演出,没形成有规律的演出季,有品位的演出不多;再者是演出门票价格昂贵,剧场演出门票定价偏高,境外演出团体的大型演唱会门票更是居高不下,与普通市民消费能力相悖。而与此同时,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演出公司和演出经纪机构多属文化事业单位,还没真正经历体制改革,留有计划经济印记,而未经注册登记的演出经纪人缺乏实力,操作不规范,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演出市场造成冲击和破坏。③

(三)文化经营人才缺乏,演出行业机构作用弱化。文化和经营素质全面,有能力跨省乃至跨越国际进行经营的人才匮乏,同时演出场馆和艺术生产团体也缺乏经营人才和市场策划人才。文化经纪、经营人才的

801①

杨艺:《区域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第8期。

侯建娜:《.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旅游论坛》2010年第6期。李蕾蕾:《.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旅游学刊》2010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