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地质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丰富的生物资源
鸟类资源 湖区鸟禽有163种,分属14目35科,总 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 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 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 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 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 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 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 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 势。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 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 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青海湖的地质形成
青海湖的地质形成1.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 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 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 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 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 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 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 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 4568多平方公里; 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 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到了2000 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现湖水容积 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千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
百度文库
湟鱼的特点,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 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 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 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 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 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 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 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 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 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青海湖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 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 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 山地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 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 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
青海湖的周边气候
2.青海湖周边的气候 (一)、气候: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 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 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 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青海湖的历史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 “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 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 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 “青海”
青海湖的传说
青海湖“海怪”传说 “海怪”在环湖土著牧民中流传了几百年。清乾隆初年编修的 《西宁府新志》中具体记载称有:“青海住牧蒙古,见海中有物,牛 身豹首,白质黑文,毛杂赤绿,跃浪腾波,迅如惊鹊,近岸见人, 即潜入水中,不知其为何兽也”。 据说那些目踏“海怪”的牧民莫不诚惶诚恐,顶礼膜拜,娘桑祭 海,敬献牛羊三牲,于是海神显灵的种种传说一传十、十传百的 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