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年)
苹果是我省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苹果产业是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及《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32号)精神,加快推进苹果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果农持续增收,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现状。
1.优势产区基本形成。2008年,全省苹果面积369.78万亩、产量164.14万吨、产值29.05亿元。其中平凉、庆阳、天水、陇南4市苹果面积32
2.79万亩、产量134.66
万吨、产值23.84亿元,分别占全省苹果总面积的87.29%、总产量的82.04%、总产值的80%。农业部确定的我省东南部18个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苹果面积305.68万亩、
产量125.1万吨、产值22.14亿元(见附件1),分别占全省苹果总面积的82.67%、总产量的76.22%、总产值的76.21%。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天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甘肃在“国家苹果产业重心由东向西转移,黄土高原产区由南向北发展”的战略中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全省苹果贮藏、加工、包装及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较快。已建成1000吨级以上现代化果品气调库130座,各种简易果窖
3.2万个,总贮藏能力65万吨,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近40%;有苹果浓缩果汁加工企业7家,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有自主经营出口权的果品营销企业16家;建成果袋生产企业24家,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25条,中小型果品批发市场、产地交易市场60多处。“平凉金果”、“花牛苹果”等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全省先后制定发布苹果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等地方标准21项。果实套袋、果形剂应用、果园生草与覆盖、高光效树形改良、配方施肥、穴贮肥水、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等实用技术广泛应用。标准化和生态果园建设、苹果GAP(良好农业规范)等开始推行,果农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省丰产期苹果园面积达160万亩,平均亩产值1961元,比一般农作物亩产值高出约1500元,比较效益显著;全省农民人均苹果收入139.7元,其中平凉市、天水市分别为730元和620元,分别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2%和28.3%。苹果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近几年我省苹果主产区每年新增面积40—60万亩,每年苗木需求量2200—3300万株。而我省仅有7家100亩以上的苗木繁育企业,繁育能力约占苗木需求量的30%。新建果园所需苗木大量从外省调入,质量无法保证,建园质量不高。
2.栽培模式和技术培训落后。我省绝大多数果园采用乔化栽培,树体高大,果园密闭,树形紊乱,通风透光不良,产量和质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同时,我省苹果面积的迅速扩大与先进实用技术、常规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不同步,技术培训明显滞后。
3.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我省苹果产后环节比较薄弱,气调贮藏苹果不到总产量的10%,冷链运输还是空白。万吨以上7家苹果加工企业均为浓缩果汁加工,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并且没有配套的果汁加工专用品种生产基地,均以等外果为原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苹果醋、苹果脆片等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采后经清洗、分级、打蜡等严格处理的苹果极少,外观质量不高。
4.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支撑能力弱,果园基础条件差。我省创建了一些果农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服务功能不健全,体制不活,加之科技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力量不足,队伍不稳,难以支撑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我省苹果园大多为旱作栽培,部分山地果园配制农药、叶面追肥用水都很困难,田间道路状况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苹果消费已由享受型向必需型、由季节性供应向常年供应转变。从国际市场看,近年来欧美市场鲜食苹果需求量呈较快增长势头,而苹果生产不断萎缩,自给率急剧下降,有40%—50%的苹果依靠进口。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苹果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同时,发达国家苹果汁生产规模逐年缩小,进口比重越来越高。从国内市场看,苹果及其加工品消费需求巨大。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苹果需求量将增长到3400万吨,而2008年全国苹果产量为2984万吨。另外,我国人均苹果汁消费量还不足0.1升,消费需求未来增长的空间很大。
(二)竞争优势明显。
我省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果品质量属国内一流,红富士苹果质量超过原产地日本,元帅系苹果可与美国蛇果相媲美,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均具有竞争优势。静宁、庄浪、秦安等县的一级红富士苹果,产地收购价多年稳定在4元/公斤以上,2009年高达5—7元/公斤,售价在国内领先,出口量呈较快增长势头。我省的金冠等黄色苹果品种,在俄罗斯等国家十分畅销。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对我省着色鲜艳的花牛苹果、红富士苹果颇为青睐。在国内,北京、江苏、浙江和东南沿海等省市已成为我省苹
果的主要销售市场;由于运输成本低等地缘和区位优势,我省苹果在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近年来,我省苹果在新开拓的西南市场也有明显优势。
(三)发展前景良好。
我省陇东南及中部部分地区是苹果栽培的最适宜区域。不仅具有生态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而且具有产业基础、生产成本、质量、价格、发展环境等优势。综合分析,未来国际苹果市场需求旺盛,国内苹果需求也呈增长态势,随着我国苹果生产重心向西部转移,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将凸现出来。预计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省苹果将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格局。
三、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品种为辅,保持面积适度增长,主攻果园管理,提升单产和质量,加强营销,扩大出口,增加效益;优化布局和品种结构,建设规范的良繁基地;强化技术培训,建立现代栽培技术规范,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保鲜贮藏设施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加强加工新产品研发,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省苹果面积发展到450万亩,其中平凉市125万亩,庆阳市146万亩,天水市115万亩,陇南市52万亩,其他市州12万亩;按品种划分,富士系260万亩、元帅系150万亩、其他品种40万亩;全省苹果产量达到280万吨,产值达到80亿元,优质果率65%以上,鲜果出口量达到15万吨,鲜果贮藏能力占总产量的60%以上,产后加工处理占总产量的30%。18个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苹果面积420万亩、产量250万吨、产值75亿元(见附件1),分别占全省苹果总面积的93.33%、总产量的89.28%、总产值的93.75%;农民人均苹果收入由2008年的628元提高到2000元,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
(三)战略定位与区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