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中关于水的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诗词中愁的寄托

——关于水的意象

摘要: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物质,而人的感情尤其是诗人的感情来源于生活,更来自于生命,李煜的诗词中就多次将自己的愁绪寄托在水中。但在本文中,我所指的水不只是诗词中“水”的意象,而是包括了所有与水有关或者说能让你看到水的性质的所有意象,如河流、清泉、雨水等等。进而以这些意象的具体形象为线索对他们所表达的意义做一个简单渐进式的叙述,希望带来比较别出心裁的理解。

关键词:李煜;愁的寄托;水

李煜是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太祖曾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李煜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是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但不管如何,因对国家、对生命、对人生的无限,李煜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一个“愁”字。

一、点:雨——触景生“愁”

李煜的诗词中多次出现雨,但往往也同时伴随着“泪”的出现,把雨的形象归在“点”类,也是因为李煜是将雨和泪联系在一起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在渡中江时,放眼望去,昨日的时光已成梦,“吴苑宫闱”、“广陵台殿”如今都成了荒凉冷清的废墟,诗人站在江中的归舟,雨点无情,迎面直扑,但心中伤情更甚,泪流满面,雨和泪融在一起,脸上的水,已分不清是雨还是泪,但不论是雨还是泪,它们都饱含着诗人对“旧家乡”的无限怀念,对美好时光的逝去感到无力而无奈的伤感的寄托。

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又一年过去了,桐花开始发芽,诗人独倚阑干,烟雨蒙蒙,暮色凄凄,心内惆怅不已,明月依旧,只是层城娇姿不再,佳节也无人陪伴左右,想着想着,诗人不禁潸然泪下,愁绪在雨天骤聚,化作无数点泪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这首词中,“雨”其实代表着李后主当时身处的现实环境,逃亡在异乡,故国、故乡的人和事自己早已远离,在“春意阑珊”之时,梦回故里,暂时忘记自己身为异客的悲伤。可是帘外潺潺的雨吵醒了他,提醒他刚刚拥有的短暂欢乐并不真实存在。失去愁,失而复得后再失去更愁,李煜面对着故国的方向,悲愁万分。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逃亡中的李煜年岁渐高,鬓发“半染霜”,身体多病,悲伤又总是缠绕心中,更显孱弱,正感伤的时候,风雨袭来,冷风刺骨病更重,雨气氤氲使人愁,再想到以前生活的种种,哀从中来,悲不自胜。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天将尽,后主油然而生伤春惜花之感,狼籍残红,春去匆匆,不正是词人生命的自然写照吗,人生之春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不甘听凭外力摧残却又无力改变命运,“无奈”云云既叹春花,亦为自叹。花本无泪,却是词人移情于彼——身历世变,泣血无泪,状与色皆若胭脂。因此,此泪非花泪,乃词人怜花而顾己之泪啊。

小结:即使在现代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更具画面感)中,我们也可以尝尝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站在雨中,任雨水扑打自己,在这样的雨中,他们可以尽情地哭泣,他们可以告诉自己,没有人会知道自己在哭,因为雨水已和泪水融合,只有自己才知道哪些是雨,哪些是泪。其次,雨和泪水的性质、形状甚至味道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中国人的传统思考中,我们会想象那是天的眼泪,即使我们的理性思维清楚地知道雨是空中水汽的凝结而已。笑与哭都是由感染性和诱导性的,所以当你“知道”连天都在哭泣,你的哀伤就会更进一层,加上往事不断地重复放映,可想而知,李煜的悲伤绝不是他人能够轻易懂的。这样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李煜的诗词中有那么多“雨”的意象,而它们常常是和“泪”联系在一起的。

二、线:江、流——“愁”的特写

李煜的诗词中对于“愁”的表现方法非常多样,他不仅通过将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愁交融,亦即借景抒情,而且他更重要的是通过比拟、象征等多种手法来对“愁”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特写。而这些准确却又别出心裁的特写既给作品增添了文学性,又让读者更深刻更真实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愁”,这也是他很多名句流传至今仍让中国人百读不厌的原因吧。【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写愁最具代表性,最触动人心的一首词。【虞美人】大约作于他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这是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李煜的绝命词。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采用自问自答方式,激荡出更加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和沛然莫御的愁思。又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含蓄地表现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正是这被形象化又抽象化的愁思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人们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因为有了李煜,因为有了“一江春水”,尽管人类的愁思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李煜给了人类这样一个精准又感人的对“愁”的表达,亡国之君的“愁”也许大部分的人们是无法理解的,但通过他的词,相信每个人都会被他的“愁”所深深感染。

【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全词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而在现实中,眼前早已物是人非,从前的一切繁华都已逝去,如同池台下的流水般一去不复返,而归宋后的悲惨遭遇更让他原有的少许期望完全破灭,而由此而发的愁绪亦如流水长流不息,永无止境,双重悲绪凝结成更激荡回肠的“愁”情。

楼台待月而空逝水,如同词人内心有所待而不可得。心怀期待却终归成空.道出的是无可奈何的失落。楼阁荫花又漫斜晖,夕阳西下楼阁惨淡,如同内心的凄凉衰败。登楼远望,面对此情此景,悔恨、惆怅,一并涌上心头,任凭泪水浸湿了衣襟。“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吧!

伤心人眼中,万物皆有情,皆有了伤感与无奈。一个空字,一个漫字,写出的不仅是目中之景,更是心中之情之痛。天教心愿与身违,白话中,透出的是词人心中抑郁已久的对上天对命运的呐喊。

三、面:泉、池、雾——对比写“愁”

【虞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