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配工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常用无线电元器件
授课班级:
一、项目要求:
(1)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2)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
(3)理解并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
(4)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
(5)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采购指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及同学的实际操作,感受实际工作中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有关知识,了解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学习常用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常用元器件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的了解,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能够与行业零距离接轨。
重点:①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
③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和采购指标。
突破重点、难点: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②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了解了常用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电工电子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及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分散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课本。
3、常用电子元器件若干。
4、学生分组,共分八组。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6课时)
任务一电阻器,2课时。
任务二电容器,1课时。
任务三电感器,1课时。
任务四继电器,1课时。
任务五半导体器件,1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电阻器:①电阻器的作用和分类。
②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③电阻器、电位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④电阻器好坏的判断。
⑤电阻器典型参数的标识方法。
⑥其他。
电容器:①电容器的作用和分类。
②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③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④电容器的标识。
⑤电容器简易测试。
⑥电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电感器:①电感器的类别。
②电感器的主要参数。
③小型固定电感器的标识。
④电感器简易测试。
继电器:①继电器的分类。
②有关继电器的名词及参数。
③常用继电器的型号。
④固态继电器。
半导体器件:①半导体分立元件的命名。
②半导体二极管。
③半导体三极管。
④场效应管。
⑤光电耦合器。
⑥集成电路。
2.实训项目: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关电子元器件的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4.检查指导: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的练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各小组两两结合,相互检查。
小组分组情况表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练习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同时两两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根据练习结果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
项目二:手工焊接工艺
一、项目要求:
1、熟悉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
2、理解并掌握焊料、助焊剂的作用。
3、熟练并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
4、掌握焊接操作的原则和要领。
5、了解焊接后对焊点通过目测、仪器、仪表进行检查。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了解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理解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学习电子元器件的原理与使用的基础上,对电子产品有新的认识,从亲身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重点: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掌握焊接操作的原则和要领。
突破重点、难点:(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2)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电子装配与调试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电子线路板,每组一个。
3、电阻若干。
4、电烙铁每组至少二个。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12时)
任务一手工焊接工具,2时。
任务二焊料与助焊剂,2课时。
任务三元器件的筛选与成型,2课时。
任务四手工焊接,2时。
任务五焊接质量的检查,2课时。
任务六拆焊,2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详细讲解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以及焊料、助焊剂的作用和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2、实训项目:让学生多做手工焊接的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4、检查指导:由教师巡回检查手工焊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各小组两两结合,相互检查。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焊接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各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根据计算的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项目三:自动焊接工艺
一、项目要求:
1、理解并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2、掌握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3、理解波峰焊接的一般工艺流程。
4、了解表面安装技术常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表面安装技术常用的方法,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及同学的实际学习,感受实际生活中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手工焊接工艺的基础上,对自动焊接工艺,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学、做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
重点: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掌握波峰焊接的一般工艺流程。
突破重点、难点:(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2)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理解了手工焊接工艺的有关知识。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电子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印制电路板八个,每个小组一个。
3、电子元件若干。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6课时)
任务一印制电路板,2课时。
任务二浸焊与波峰焊,2课时。
任务三表面安装技术,1课时。
任务四微组装技术,1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印制电路板:①印制电路板的材料与类型。
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浸焊与波峰焊:①浸焊。
②波峰焊。
③二次焊接工艺。
表面安装技术:①表面安装技术的特点。
②表面安装材料。
③表面安装工艺。
微组装技术:①微组装技术的概述。
②微组装技术类型。
③微组装技术焊接。
2、实训项目:学生分组做题,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二名,进行讨论。
3、检查指导: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的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各小组两两组合,相互检查。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焊接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两两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四:装配工艺基础
一、项目要求:
1、掌握装配工具的规范操作。
2、理解常用的线材、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等。
3、理解并掌握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
4、了解安装工艺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常用的线材、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等,掌握装配工具的规范操作、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常用的线材、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等,掌握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学习焊接工艺的基础上,掌握装配工具的规范操作、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重点:装配工具的规范操作、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掌握装配工艺基础。
突破重点、难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了解了焊接工艺的有关知识。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老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学生自已动手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时间安排(总课时:4课时)
任务一常用工具与材料,1课时。
任务二装配中的加工工艺,2课时。
任务三装配中的安装工艺,1课时。
六、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常用工具与材料:①装配工具。
②装配设备。
③常用线材。
④绝缘材料。
⑤磁性材料。
⑥电工常用塑料。
⑦常用紧固件与线扎。
⑧常用粘接材料、油漆和有机溶剂。
装配中的加工工艺:①导线的加工。
②线扎加工。
③电缆导线的加工。
装配中的安装工艺:①螺装。
②铆装。
③粘装。
④压接。
⑤绕接。
2、学生分组操作:将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三名,计算结果。
3、检查指导: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们的装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各小组间相互交流。
七、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装配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各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五:常用技术文件及整机装配工艺
一、项目要求:
1、掌握整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依据和遵循原则。
2、理解并掌握常用工艺文件的组成。
3、了解装配工艺的组成和装配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掌握整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依据和遵循原则,理解常用工艺文件的组成,了解装配工艺的组成和装配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电子产品检验测试工装标准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装配工艺基础上,对电学有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从亲身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重点:整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依据和遵循原则。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准确掌握常用工艺文件的组成。
突破重点、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装配工艺基础。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老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学生自已动手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时间安排(总课时:4课时)
任务一常用技术文件,2课时。
任务二整机装配工艺,2课时。
六、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常用技术文件:①概述。
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与要求。
③常用工艺文件的类型及填写。
④工艺文件的管理。
整机装配工艺:①装配准备。
②装配阶段。
③检验阶段。
2、学生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二名,计算结果。
3、检查指导: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的做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各小组间相互交流。
七、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做题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各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六:常用调试仪器
一、项目要求:
1、了解调试仪器的类别及功能。
2、掌握常用通用仪器的测量原理、适用场合、性能指标。
3、熟练并正确使用调试仪器。
4、了解矢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虚拟仪器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综合掌握常用通用仪器的测量原理、适用场合、性能指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及同学的帮助,学会正确使用调试仪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通过对调试仪器的使用,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能够与行业零距离接轨。
重点:常用通用仪器的测量原理、适用场合、性能指标。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学会并正确使用调试仪器。
突破重点、难点: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②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使用调试仪器。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电工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分散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的行业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1.万用表八只。
2.电阻若干。
3.各种常用仪器。
4.开关8只。
5.导线若干。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6课时)
任务一万用表,1课时。
任务二晶体管稳压电源,0.5课时。
任务三信号发生器,1课时。
任务四示波器,1课时。
任务五晶体管毫伏标,0.5课时。
任务六频率特性测试仪,0.5课时。
任务七矢量示波器,1课时。
任务八虚拟仪器,0.5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详细介绍了六种应用最为普遍的仪器的原理及使用。
2.实训项目:常用调试仪器
3.学生分组操作
将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三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
小组分组情况表:
4.各小组分组操作:首先由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需求,组员开始分组实验,测量数据记入表格,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表1
表2
5.互查:小组两两互查。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实验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出问题,最后进行互评,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各自的实验结果,评选出最好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