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汤婉宁
05-13班2005421012
指导老师莫源秋
摘要当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比较片面,偏重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现今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这些现存问题提出了
一些策略,更有效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使幼儿在健康快乐的生活中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为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过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酿成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但是,在现行的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因此,当前有必要强调重视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切实抓好。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我认为,当前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偏重于身体健康,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幼儿园我发现,家长特别看中幼儿的体重或身高长了多少,幼儿园膳食编配是否合理,幼儿吃得多不多等等,却很少问到幼儿的心理状况,教师也为了能达到家长的要求,在进餐,午睡等方面下功夫。这样做无疑是有必要的,但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在应有位置。
(二)、只重视发展好的幼儿,忽视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在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本班发展好的幼儿常常在各种活动中都给与更多的机会,而对班级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这部分幼儿关注却不多,影响了这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三)、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功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家长到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一意孤行,送小孩到各种兴趣班学习,甚至还剥夺了幼儿的周末时间,这样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只重视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略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有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用高档的材料布置优化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的高结构材料过多,而忽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幼儿园的管理者将环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而对班级中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一般不作过高的要求。
(五)、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我国,较多的幼儿园仍只重视园内的教育,如何将教育延伸至家庭、社区的问题还未得到广泛的重视。
种种现象说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都到教师、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加强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的手段,有效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给幼儿创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宽松和谐,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爱每一个孩子,用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1、走近幼儿聆听心声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若教师拥有一份爱心,肯走近幼儿,了解幼儿,就不难会发现幼儿的各种心情。在他们快乐时分享他们的快乐,在他们不高兴时,努力寻找原因,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关怀、安慰,让他们快乐,使他们心情愉悦地生活。
2、尊重幼儿多些宽容
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当幼儿屡教不改、言而无信时,我们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急风骤雨”的加予批评、当众揭短,应给他们多一些宽容,让他们稚嫩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教师的尊重不是放纵、任其自流,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幼儿,静观其变,打破幼儿“一犯错就会挨批评”的思维定势,让幼儿从自卑、恐惧中解脱出来,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感受“老师原谅我了”。
3、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幼儿自信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的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对于幼儿来说这一表现尤为突出。
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而一些幼儿只能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甚至是“反面角色”。其实每一位幼儿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应毫不吝啬的对幼儿鼓励表扬,经常给幼儿输入一些积极的语言,如:“没关系,再试一试”“你的小手真灵巧,画的画真美”“你的回答真棒”……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中拥有自信的力量。
4、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
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可能会获得成功,但对于培养自信心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成功的经验,哪怕是点滴的成功,也会对幼儿的成长起巨大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经常有机会获得成功经验,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生活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个性、能力制订不同的任务,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在游戏中,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潜意识地促进自我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反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
(1)、开展艺术活动,陶冶美好情操。幼儿的音乐、美术和舞蹈等等活动,与游戏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热情与兴趣,增强注意力,引发驱动力;能使他们充分表现思想感情,释放精神能量,满足审美需要;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从而自觉地去追求真善美、排斥假恶丑,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借助成功的艺术活动,可以收到显著成效。通过艺术活动,提升了全体幼儿的艺术素养,起到了陶冶情操的独特作用。(2)、营造探索氛围,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幼儿在成长之中逐步形成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设计和实施中,我们注意幼儿成就需要的满足,着眼其自信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注重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天地,去思考、发现并展示自己。我们强调正面评价和积极鼓励,重视引导幼儿客观地看待成功与失败,以使其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创设困难情境,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衡量意志品质和人格面貌的关键标志,这种能力应该从小锻炼。我们把活动作为载体,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教育项目,比如“学习交往”系列、“战胜挫折”系列等等。我们就是要让幼儿在困难情境中感受心理压力,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战胜挫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总结分析经验教训,从而有效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