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分类、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临床应用
一、药用来源:
本品为天然产的硫酸钠经精制而成。
芒硝
芒硝
玄明粉
二、处方用名:
芒硝 朴硝 玄明粉 元明粉
芒硝
退出
三、性能特点:
功效
软坚泻下 清热消肿
芒硝
退出
芒硝 泻下攻积
【临床应用】
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
• 1. 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燥结便秘)。
– ~大黄(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芒硝 泻下攻积
【临床应用】
• 3. 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 。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 1)热毒痈肿:~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 – 2)肠痈:~牡丹皮等。(大黄牡丹汤) – 3)烧烫伤:~地榆等。
【临床应用】
• 4. 用于瘀血诸证 。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4.配伍应用
• 1)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 2)里实兼正虚者,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 • 3)本品多配伍行气药,可加强泻下导滞作用; • 4)若寒积便秘,与温里药同用,以散寒通结; • 5)急腹症,配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药。
5. 使用注意Baidu Nhomakorabea
• 1)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较猛,尤其后者,更 易伤正气,凡正虚体弱、胎前产后、月经期当慎 用或禁用。
• 2)注意炮制、用量、用法及禁忌证。 • 3)泻下药易伤胃气,当中病即止。
第一节 攻下药
攻下药
• 功效: 泻下通便作用,清热泻火。
•适应范围: – 1.主要适用于热结便秘及实热积滞之证。 – 2.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的攻下药,又可用于:
• 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 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以及火热
弘景“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 也。” 李东垣:“推陈出新,如戡定祸乱以至太平,所
退出
三、性能特点:
功效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逐瘀通经 利湿退黄
大黄
退出
大黄
【临床应用】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 1. 用于热结便秘 。
– 1)阳明腑实证:~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大承 气汤)
【临床应用】
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
• 2. 用于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
– 1)目赤肿痛:玄明粉配置眼药水 – 2)口疮、咽痛: ~硼砂、冰片、朱砂 冰硼散
或西瓜霜 – 3)肠痈初起: ~大黄
五、用量用法:
用量:10~15g。 用法:冲入药汁内或开
水中溶化后服,不入汤剂。
芒硝
退出
使用注意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玄参
【相似药物比较】
大黄 苦寒
脾胃大肠肝心包 泻热通便
清热
芒硝咸苦寒
胃大肠
1.热结便秘。 2.咽痛,目赤, 口疮,疮疡肿痛。
攻积导滞,偏于荡涤肠胃,用 于热结便秘; 又凉血解毒,治血热出血证、 目赤咽痛、热毒疮疡等证; 活血祛瘀,治疗瘀血诸证; 清热利湿,治疗湿热痢疾、黄 疸、淋证。
五、用量用法:
用量:5~15g。
用法:煎服。欲攻下,
宜生用,轻煎或泡服。 久煎则泻下力缓。欲活 血用酒军,欲止血用大 黄炭。
大黄
退出
使用注意
• 1.孕妇、月经期、哺乳期禁用。 • 2.如非实证不宜应用。 • 3.脾胃虚弱者慎用。
大黄
芒硝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六、使用注意 七、相似药物对比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A) 芒硝(A) 番泻叶(C) 芦荟(C)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掌叶大黄
大黄
蓼科植物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根及根茎
退出
二、处方用名:
大黄
大黄 将军 锦纹
生军、生川军、生锦纹、 生大黄 酒川军、酒洗大黄 制军、制川军、制大黄
炽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
– 3.此外,对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 不畅之证,可适当配用本类药物,以攻逐积滞,消除病 因。
– 4. 对肠道寄生虫病,本类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 体的排出。
–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的理论指导,目前在临床上有了新的应用。
– 1)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桃仁、地鳖虫等(下 瘀血汤)
– 2)妇女瘀血经闭:~桃仁、桂枝 (桃核承气汤)
– 3)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桃仁、红花等(复元活血 汤)
大黄
【临床应用】
• 5. 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热淋 。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 1)湿热痢疾: ~~黄连、木香 木香槟榔丸 ; (“通因通用”) – 2)湿热黄疸:~茵陈蒿、栀子 (茵陈蒿汤) – 3)热淋:~木通、车前子、滑石、萹蓄(八正散)
(通府气而降肺气,清腑热而脏热亦清。)
7)急腹症 (“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 痛”。)
大黄
【临床应用】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咽痛 。
– 1)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黄连、黄芩等 (泻心汤)
– 2)火热上炎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连、 黄芩、丹皮、赤芍等(凉膈散)
– 2)冷积便秘:~附子、干姜等(温脾汤)
– 3)里实热结而气血虚者:~党参、当归等(黄龙汤)
– 4)热结津伤者:~生地、麦冬、玄参等(增液承气汤)
– 5)热痢初起:~黄连、木香。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活血祛瘀 清热利湿
5)心火亢盛,癫狂失心: ~桃仁、芒硝
(“实者泻其子”)
6)肺热咳喘: ~石膏、瓜蒌 宣白承气汤
4.分类及特点
• 1)攻下药
• 多苦,寒。入胃、大肠经。 • 泻下作用强,善泻热通便。
• 治热结便秘及实热证。
• 2)润下药
• 多甘,平。质润,入大肠经。 • 泻下作用缓和,善润肠通便。 • 治肠燥便秘。
• 3)峻下逐水药
• 多苦,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 • 泻下作用峻猛,善通利二便。 • 治胸腹积水、水肿及痰饮喘满等体壮邪实者。
泻下药分类、特点和使 用注意事项
【概述】
1. 定义 • 凡以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 性能特点
1)性味归经:
• 本类药物多苦,咸,甘。寒,凉。入大肠经为主。
2)作用
• 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的作用。
3.适应范围
• 1)热结便秘; • 2)寒积便秘; • 3)津亏便秘; • 4)饮邪内停; • 5)热痢初起; • 6)急腹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