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情与骚怨心_陶渊明与柳宗元诗的差异性之精神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爷的帮助来扶正压邪,使窦娥的冤屈得到昭雪,给观众一个光明乐观的结局。

二、主宰万物的自由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都是上帝创造不出来的审美世界,都是大自然的物质世界所包纳不了的想象世界。它是由真正万能的上帝……人类所创造的绚丽奇妙的精神宇宙。在这里,人类摆脱了物质世界、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局限,获得了发挥创造力的自由,获得了精神、意志的自由。它的奇妙联想、互渗、自由时空、运动透视和X光透视等等造型特征,之所以能够成为普遍规范,其审美理想的根源正在于此。人类创造性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要求,即是展现人类改造世界的理想要求,从这个审美理想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的非写实形态,正是人类不满足于自然的客观世界,而要用自己的创造力来改造它,使它更加美好这一伟大理想在艺术的美学追求上的显现。它集中表现为主宰万物的自由:自由地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移花接木、移山倒海、创造万物、驱使鬼神,可以把凶残的狮虎变得与人亲善,可以让一个老虎长出五个头,可以使四海奇珍荟萃一堂,可以把五洲鲜果结于一枝……。总之,人在艺术中可以实现一切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愿望,充分地表现了主宰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理想,随心所欲地创造着理想化的“第二自然”,排除大自然、现实世界对人的种种阻碍,扩展大自然与现实世界与人的亲善性,表现“生命追求”的理想和对生命的赞美。各民族群体为了克服自然的束缚,为了鼓舞人类战胜苦难的意志,为了树立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理想,他们不断地创造着这个“第二自然”……神奇幻化的精神世界,使人民成为全智全能的造物主。

民间艺人是人类创造美好世界的理想的外化,也是历代民族群体改造世界的实践记录。贫瘠的土地,艰苦的劳动,贫困的生活,从来没有扑灭民族群体……人民的理想之火,从来没有阻挡住他们追求生命繁荣的前进步履。他们用身边廉价的物质材料创作瑰丽神奇的艺术世界,以表达他们明丽乐观的理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了一个无比珍贵的、与人类历史一样丰富、一样漫长的民间艺术画廊。

近200年来,科学文明和实证哲学造就了艺术上的写实主义流派,很多艺术大师为这个流派建造了雄伟的纪念碑。然而,他们却不能脱出自然的、客观世界的束缚而获得造物主般的自由。如果说民间艺术的创造者赢得了上帝主宰万物的自由,那么写实艺术的大师们却永远是上帝的奴仆。上世纪以来,现代艺术家们终于“悟”到这个要害,他们纷纷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中寻找通向自由的道路,于是诞生了那个哪吒般的现代艺术。

民间艺术产生于集体表象,是综合文化的体现,因而是人类翱翔于美的空间的最完美的画卷,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录像。只有通过解析它,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在改造客观时间都过程中改造自己,从而形成种种思维内模式和文化模式的。民间艺术保持了人类童年时代涉世未深的勇敢与雄心,它那一切超自然形态、超客观逻辑的综合造型,正是人类主宰万物、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的理想的展现。这是民间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理想之一。东方和中国的民间艺术,最完整最丰富地保留了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成为研究人类文化史和美学史的最珍贵的艺术宝库。

[1]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88.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长春: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4]董季群.中国传统民间工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5]郭道荣.艺术美学[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吴晓(1967—),女,湖南长沙人,毕业于中央工

艺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从事

艺术设计、美术理论教学研究工作。

作者简介:

前人论及陶渊明与柳宗元的诗,大多认为较相似。如“山谷尝谓白乐天、柳子厚俱效陶渊明作诗,而子厚诗为近。”杨万里亦言:“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但如果从创作心理层面来分析,相异很大,尤其在山水诗方面。陈善说柳宗元学陶诗是“语近而气不近。”可谓一语中的!“气”就是诗歌的精神气质,曹丕《典论・论文》言:“文以气为主,气之轻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是一种先天的心理因素,后天是难以改变的。张光宾言:“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气’是作家的气质,个性”,陶诗与柳诗之异,正在“气”上。

一、意境上:平和醇美──清冷幽凄

陶、柳笔的山水田园诗呈现不同的意境。如王国维言:“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因人不同,物也就带上了不同的感情色彩而构成不同的意境。

重返故乡的陶渊明如笼中之鸟重返自然,以全身心的喜悦描写家乡的田园山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绿茵茵的田野,简朴的茅房,榆柳成阴,桃李飘香;远处依稀的村落,袅袅的炊烟,近处隐约的鸡鸣狗叫,这简直是老子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远古村落,这与陶渊明返朴归真的心灵非常融合,呈现一种平和醇美的田园情,张戒说:“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田园的醇美,因为诗人用闲适自然的心去欣赏,这就是

田园情与骚怨心

——陶渊明与柳宗元诗的差异性之精神解读黄桂凤

MOUNTAIN FLOWERS

150

“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这里心与物相融,看着余晖掩映的青山中鸟儿结伴而归,诗人心中涌现的“真情”无以表达。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是他贬谪后所作,故万物均染上凄凉之情,呈现清冷幽凄的意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春天本是美的,柳宗元看到的却是百花凋零,落叶满院,可怜的黄莺因无处安身而哀啼,因为时刻萦绕于心间的是他的“宦情”,挥之不去。如《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廻风一萧瑟,树木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秋天时,独自上山走走。秋风一吹,树影婆娑,探奇之心让诗人忘记了疲劳,心境愉悦起来。但只是暂时的,“羁禽响幽谷,”离群之鸟在空荡荡的山谷中哀鸣。这失群之鸟,空幽之山,构成了凄凉的意境。贺裳说:“《南涧》诗从乐而说至忧,《觉衰》诗从忧说至乐,其胸中郁结则一也。”说得极中肯。柳诗意境总有一种凄凉忧愁,如《江雪》中幽冷凄清、与世隔绝的孤独;《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倚楹遂至止,寂寞将何言?”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月色清凉,照射在一泓流水穿过的竹根,发出冷冷的声响,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元好问《论诗绝句》:“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这意境透出的正是寂寞心,刘汾言柳宗元被贬后,“诗风陡变为幽深孤峭,怨愤难抑,篇篇透着彻骨的寒意,”说得极为恰当。

二、手法上:轻描淡写的直笔——比兴寄托的曲笔

陶诗里的田园风光如沈从文的湘西人情风土,虽轻描淡写,自有人情。陶诗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像“狗吠”,“鸡鸣”,“但道桑麻长”等,用的却是“田家语”,写的是农村常见的茅屋、鸡狗、桑树,语言平淡,事物朴实,手法基本用白描。

被贬的柳宗元心情如放逐的屈原,通过比兴寄托来表达其“骚然”之情。如《登柳州城楼》: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美好的芙蓉与薜荔就像诗人,而惊风密雨不正是保守势力的写照吗?又如《江雪》中的“独钓”之渔翁实际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洁白的世界则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正写出他对现实世界之牢骚。又如《笼鹰词》:

凄风渐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岗。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昴。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日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出万累云间翔!

秋高气爽时的苍鹰,上击长空,下攫狐兔,英姿勃勃。但在炎风溽暑时,它羽毛脱落,备受摧残,处境艰险。它渴望破笼而出,重上云天翱翔!诗歌全用曲笔,寓意深长,诗人革新政治时豪气冲天,失败后被贬南蛮,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心情,全用比兴手法写出来了。又如他《攫鸟词》的小鸟,上有燕雀虎视眈眈,下有蝼蚁张嘴等候,处境恶劣,正是被贬南荒的诗人自我写照!无怪乎刘禹锡说:“今读其(柳宗元)文,托讽禽鸣,寄词草树,郁然有骚人风。”指出了柳诗之“骚怨”,其“骚怨”之意用比兴寄托来表达,这与陶诗的白描相差很远。

三、意象上:温馨有情——孤独幽冷

陶渊明与柳宗元的诗中都有花鸟草木,山岭、夕阳,甚至人物等意象,都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

先说人物。陶诗中多为农民朋友,他们可以“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旧园田居》);“邻曲时时来,抗言在谈昔”(《移居》)。诗人与农民谈庄稼,或高谈阔论,评析今昔,有知音之感;而且人情浓厚,“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农民有了酒,也“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白天共同劳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癸卯岁春怀古田舍》),晚上一起收工,一道喝酒。这里的人物非常温馨有情,乡土气息浓郁。而在柳宗元笔下的人物往往成为他心灵孤独的反衬,他与这些人之间形成张力。如《溪居》中“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他虽依农圃耕种,但他不是经常,而“来往不逢人”写出了他的孤独,他不是碰不到人,而是碰不到知音;而《柳州峒氓》更说“异服殊音不可亲”,虽然他最后说想“欲投章甫作文身,”那是他故作旷达的悲愤之语。在他笔下,“农民”总不是知音。

其次看树木花草,陶诗是“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茂盛的树底下,正是夏天纳凉的美好处所,人所羡之;“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榆柳成阴,桃李飘香;“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饮酒》),屹立不动的树木为鸟儿提供栖息地,多有人情味!柳宗元笔下的花草树木也是有情的。“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早梅》),梅花傲霜雪,早早盛开在高高的枝头上了,远远映衬着楚地碧蓝的天空,却是迁人骚客如梅花,虽美而高高在上,只能给楚地添春意,再香又如何!又如《秋噙衍南谷经荒村》:“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厉,幽泉微断绝,”幽静的山谷溪桥作伴,古木远迎,然而秋天肃杀使他无法忘记被贬之事实,几朵稀疏的小花虽让他有点欣慰,但为什么美好的东西只能点缀这荒凉的山野呢?这“花”、“古木”都带上了诗人之情。《南涧中题》的“树影久参差,”在风中摇曳的树木,似乎很美,但已是萧瑟的秋天了,还能有几天生命力?这些意象都有幽冷之味。

最后说飞鸟。陶诗里的鸟,有家可归,自由自在,成群结伴,在悠闲中又有生命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停云》)。小鸟如同人一样,找到好地方,呼唤朋友一起来;“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鸟儿高空飞翔,鱼儿水中遨游;再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在夕阳中鸟儿成群结伴而归,多么温暖!而柳宗元笔下的鸟儿是凄凉无依、生命险恶的,“杀羽集枯树,低昂互悲鸣”(《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湘口馆潇湘水所舍》),那渔父吟唱声渐渐远了,但羁鸟的凄凉声还在回响;“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入黄溪闻猿》),听到猿啼声之凄凉,同病相怜;又如《笼鹰词》、《攫鸟词》中的失去了自由的鹰,受了伤的鸟,这与舔伤于南楚凄凉地的柳宗元的心境多么相似!这些意象都染上了柳宗元凄凉之情。

四、原因探析:心灵自由——灵魂枷锁

其一,柳宗元没有陶渊明之本性,即“气”,无论如何学不来陶诗。“从本质上说,柳宗元是一位性情激切,甚至有些偏狭的执着型诗人,他对那场导致他终身沉沦的政治悲剧始终难以忘怀,因而很难拔出来,”而且他对故土深深地眷恋,以致于在漫长的谪居生活中,“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而陶渊明胸怀开阔,如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陶诗的“浩然,”也即诗人本人心胸阔然,容易化解心中之愁。这造成两人诗歌精神气质不同原因之一。

文化研究2009.03.B

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